?

高職院校班級規范的理論建構

2016-04-19 17:39王芳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6期
關鍵詞:班級管理高職院校

王芳

摘 要 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今,高職教育逐漸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高職院校近年來圍繞學生就業,忽視了對即將成為社會公民的學生關于公民意識方面的培養。國家在平等、自由、政治參與、政治透明等基本變量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作為學校教育者應該主動將其引入學生生活,體現在班級管理當中。

關鍵詞 高職院校 班級管理 理論建構

中圖分類號:G715.1 文獻標識碼:A

1高職院校班級規范的性質

作為高職生學習和交往的主要場所——班級,與學生的發展密切相關。班級是高職教育中基本組成單位,它既是教育教學基本單位,也是學生成長和交往的微小環境。古語言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的正常運行同樣離不開規范。班級規范則具有更強的指導性與實踐意義,更是學生公民意識的直接體驗。

班級有目標、機構和規范三個基本的要素,是一種社會組織,也是一種學生組織。在現代社會中,學生的社會文化奠基性學習是需要借助于群體生活的環境,不可能在獨立的個體空間里完成。班級組織為學生提供一個在校期間群體生活的基本環境。

班級規范,又稱班規,或者班級公約。陳桂生教授在《話說“班規”》中,認為班規是本班的學生通過一定的民主程序共同約定的行為規范。作為學校制度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班級規范是一種規則,屬于制度范疇。在《制度德性與制度德育》中指出:制度是直接或通過影響人們的價值取向而間接地規制或約束人們行為的社會交往規則。

所以,班級規范是在班級這個微型社會中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的一套規則。在我們討論應該建立哪些規則之前,我們必須思考一個問題,也就是說什么樣的應該規范、什么應該提倡、什么應該引導。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去談教育的自由度與獨立性,才有可能去保障學生行動的自由。

2高職院校班級規范的目的

一般而言,有兩種不同的價值選擇:一是把紀律作為維持秩序的手段;一是把紀律作為保障個人自由的手段。在維持秩序與保障自由之間,有一個度。保障個人自由是需要以維持秩序為前提的,保障個人自由應該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2.1維持班級秩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班級規范是大學生行為準則、行為規范在班級的細化與落實,更具有針對本班學生特點、發展需求、階段性問題的真實反饋和針對性對策。班規給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班規應該維持課堂秩序,便于學校管理。當然,班級規范的首要的任務是維持好課堂和班級秩序,獲得有效的學習。

在高職院校中,輔導員的帶班人數較多,一直難于找到教育學生的有力抓手。班級規范的建立實施,以及培養出學生對班級規范的認同,將是一個可以嘗試的可行性比較高的又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班風的有力支持。班規內容中對于學生的行為和生活習慣的培養,不僅是學校德育中比較重要的一塊,更是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目的。

2.2為了學生的發展和自由

從學生發展角度,班級規范不僅僅止于服從、維持良好的秩序。有些教育管理把學生看作是一個被改造的人,被塑造的人,他的行為受到學?;蛘呓處煹冉逃龣嗔﹃P系的全程的監督,他隨時可能受到監視、干預和懲罰。這絕對不是班級規范的目的和價值。班級規范最終是為了學生的自由?!俺砷L和發展需要自由,若沒有自由,發展就是被納入了特定的框架中,就是排除了理性和德性?!?涂爾干認為,自由是規定的結果。

我們當然更傾向或者更強調保障個人自由。如果傾向于維持秩序,規范越來越多,自然個人行為的限制也就越多,侵犯個人自由越多,整個班級越有秩序。只是由于規范過多難于執行,個人又缺乏維護這種秩序的內在動力,其結果不一定好。而傾向于保障個人自由,是為排除個人集合體中正常生活、 學習及個人行動自由的障礙,而由集體中成員共同約定行為規范。這是出于保障個體自由的需要,行為規范也就不宜太多。

3高職院校班級規范的的功能

規則的基本功能是維持秩序,提高效率。同時,規則可以在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公民上發揮重要作用,它可以在培養集體主義感的同時強調對個人權利、個性化發展的重視。

3.1培養大學生的規則意識

正如現代國家是由一系列公認的運行規則維系的一樣。公民的規則意識包含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相信自己有對公共規則的制訂、評價能力,二是公民對已經制訂過的好的規則表現出尊重和遵守。規則意識不僅僅是一個對規則之內容的了解的問題,也不僅僅是懂得“尊重和遵守規則”意味著什么的問題,而是把規則當作自己行動的理由和動機的問題。

在制訂共同行為規范的過程,學生在思考、交流、討論中學習到制訂規則的程序,認識到規則的制訂成為自己可以接觸到的、自己可以成為制訂者的這種體驗。能理解規則之上我們是為了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我們生活的目的是什么。而不是成為只懂遵守規則,而忘記了生活理想的人。如果我們不遵守規則,后果是什么,我們違背了規則要接受的不方便、不便利、不道德等等。

3.2培養大學生的參與意識

民主的實現過程是公民參與的過程。班級規范的涉及到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切身利益,學生可以普遍參與到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并以此實現對班級事務的管理。這也是民主政治的本質,通過參與社會政治的過程來實現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

參與意識也體現著權利意識的覺醒。每個人都是作為一個平等的、有尊嚴的個人而存在的。每個人都有同等的表達利益訴求、參與政治的權利,哪怕他們是公民中的少數或弱勢群體,哪怕他們與自己意見相左。權利意識也會增強學生的獨立精神,為民主參與制度的創新和防止濫用權力提供了保障。

3.3培養學生的協商意識

我們倡導張揚個性的教育,承認多元化。在參與班級管理、班級規范制訂中,如果每個人都認為個人都是自我利益的法官,那么討論和意見征集只能是進入永無止境的地步,而沒有結論和結果。只單單依靠程序是不能完全滿足我們要尊重每個人的合理的生活方式、利益訴求以及自我表達權的想法。

班級規范的制訂體現著學生的協商和寬容意識。第一,每個學生要對他人的意見表示尊重,當發生沖突時要進行平等的對話和溝通。這其中必然包含著妥協和包容。第二,當每個人要表達意見時不能簡單的只強調自己的個人偏好,而要提出合理的正當的理由。這樣,才不會停在永無休止的爭論中沒有出路。對于現代公民來說,妥協是獲得雙贏結果的成本較為低廉方式。

3.4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

每個人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利。在不平等、不公正條件下,教育中必然存在壓制、歧視、依附和支配。平等是現代社會發展的概念。班級的每個成員,不管是否是班干部,不管是否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權利,大家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溝通,參與班級管理與班級建設。

在班級規范制訂的過程中學生意識到每個人都有發表見解的權利。沒有壓制,不是一言堂的班級生活的體驗,這在學生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至關重要。這是作為一個現代公民必備的一種公民精神。當然追求絕對的平等幾乎不可能,在當代社會也是一樣我們只是強調每個人都應有平等的發展權利和平等的競爭機會。

4班級規范的德行訴求

4.1公正

羅爾斯認為公正是制度的首要價值。公正與平等、自由相比較,只有正義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實在善。平等、自由都會出現因過度而變為有害的問題,而正義沒有,正義具有絕對性。公正是制度的首要德性,是一個綜合性的、調節性的集合體。公正就是在調節自由、平等和效率的適度問題、關系問題中表現出來的,離開自由、平等、效率,公正將是抽象的、空洞無物的東西。公正意味著必須承認不同階段的學生需要不同的、個性化的對待。

4.2合理

班級規范以不觸犯學生法定權利、以不妨礙學生正當行為的自由為合理。在這里合理主要是對班級規范的內容來講。在制訂班級規范時,應該考慮班級以及班級成員的現狀,班級規范是否符合學生當前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點。班級規范是否顧及到了他們的發展性需求,是否保護了學生的權利,是否強調了學生的主動性。制訂班級規范時要注意從整體上把握問題,采取適當的原則,體現出班級規范內容的動態性的特點。班級規范制訂之后要根據學生的發展和問題的變化而改變。

4.3針對性

班級規范是在學生生活中的比較細小的規則。這就決定了班級規范本身應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班級規范針對的是學生本身出現的問題或者潛在的問題,班級規范不能成為規訓,我們需要根據學生發展現狀和發展需求,在不斷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制訂班級規范,運行班級規范。讓好的行為習慣繼續存在,使不好的行為習慣得到改正。

4.4動態性

班級規范的建立和完善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層不變的。一年級規則與適應,二年級的發展與過渡,三年級成熟與就業等等,班級規范中的內容隨著學生的狀態而變化。把班級規范制成固定的文本,或者使用“拿來主義”把其他班級規范應用到本班,都是對班級規范的誤解誤用。班級規范不具備普遍適用性,不像法律可以普及,正因如此,班級規范是具體的,細化的,動態的。班級規范就因為學生在發展,問題在變化,所以班級規范一定要保持動態性。

參考文獻

[1] 杜時忠.論德育走向[J].教育研究,2012(2).

[2] 杜時忠.制度德性與制度德育[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2(1).

[3] 諾斯.經濟史中的結構變遷[M].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1994:225-226.

[4] 金生鈜.“規訓化”教育與兒童的權利[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2(4).

[5] 吳康寧.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76.

[6] 童世駿.沒有“主體間性”就沒有“規則”——論哈貝馬斯的規則觀[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5).

猜你喜歡
班級管理高職院校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對班主任管理的幾點看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