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堂里的姚明

2016-04-21 03:03鶴丁
環球人物 2016年10期
關鍵詞:中國籃球名人堂姚明

鶴丁

姚明入選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將籃壇一項世界級的“終身成就獎”攬入懷中。在這個殿堂內,高懸張伯倫、約翰遜的名字,也閃耀喬丹、馬龍的身影。姚明“登堂入室”,第一次讓中國星閃耀名人堂星河。這一榮譽,不僅是對他征戰NBA輝煌戰績的再肯定,更是對他作為籃球信使、獻身籃球事業的最好褒獎。

世間已無“小巨人”。如果不是這個榮譽,作為世界頂級中鋒的姚明,或許會越來越淡出人們的視野。畢竟,打開CCTV5,沒有了“姚之隊”,再見不到“姚麥組合”;或許,也沒有國人再將火箭當作“主隊”了吧。今天的姚明,身份已是姚老板,是政協委員;但對于“95后”“00后”的新生代球迷而言,姚明更為人熟知的是暴走漫畫中的那張臉:笑成一個“囧”字。于是,球場沒有姚明,“姚明”更多是作為非主流文化中這樣符號化與漫畫風的存在。與之相對,如果要挑出一張最為美國人熟知的“中國臉”,直到如今或許還是姚明。畢竟,鮮有中國的體育人能在美國頂級賽事風生水起,能在美國主流文化圈游刃有余,能與大佬們談笑風生。在這個意義上,入選名人堂,被世界頂級籃球賽永久性標注,被美國主流文化再次銘記,似乎是水到渠成的。

名人堂的“主流”與暴走漫畫的“非主流”之間,恰恰構成一段值得追憶的籃球歷史,也構成一個值得被再認識的姚明。賽場上的姚明,成績毋庸置疑。CBA賽場上21投全中的“變態”紀錄,NBA賽場上不落下風的表現,你看或不看,天賦與能力就在那里。正是姚明的出現,打破了不少外國人持有的“中國人無法參與高水平籃球比賽”的偏見。

姚明是漫畫中的爆笑臉,也是“摯愛臉”“改革臉”,不同的臉譜構成了他退役生活的不同側面,匯聚成他對中國籃球的熱愛。作為政協委員,姚明長期關注民間賽事發展,心系校園。他在提案中建議推廣專項體育課,讓中國學生在興趣指引下掌握一兩樣拿得出手的專項運動技能,發展成終身愛好。作為姚老板,他試圖讓“洋經驗”本土化,推動中國籃球職業化發展。就在3月,他牽頭成立了中職籃公司,旨在對CBA進行改革,通過促進裁判職業化、球員工資透明化、球員利益最大化、版權分銷、海外傳播和媒體權益最大化,使CBA迎來新的生機。

今天的籃球,不再只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那個充氣皮球,它不僅具備了更高的觀賞價值,更凝結了商業價值與文化交流價值。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姚明可謂不辱使命。他擔綱籃球信使,利用籃球這門“世界語”,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也拉近了體育與人心的距離。NBA聯盟這樣評價他:站在2米26的高度,他幾乎以一己之力引導了NBA在中國風靡的局面,推動了NBA的全球化發展。

隨著姚明入選名人堂,一個老話題又有了新元素:中國籃球,什么時候能夠擁有自己的名人堂。畢竟,沒有了姚明的中國男籃,正陷入士氣的低谷。戰績不佳,球員隊伍亟待蝶變;體制齟齬,主教練的“待遇和尊重”問題,成為“三步上籃”的絆腳石。而包括姚明在內的不少人都認為,CBA籃球名人堂應該提到議事日程?!皬R堂之高”,并不在于“集齊偶像”,而在于繼往開來。從名宿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從青少年體育思考中國籃球的未來,中國籃球乃至中國體育才更有榮耀,運動員才會與有榮焉。

記得5年前姚明退役之際,擔憂與彷徨不少,市面上充滿了對“下一個姚明”的焦慮和期待。其實,答案從發問的那一刻就已經有了:姚明本身就是開放體育、職業化體育的產物,那么“下一個姚明”,就不會是舊思維的產物。當中國體育發展逐漸從政府“獨輪驅動”轉向政府、社會、市場、大眾“四輪驅動”,要涌現下一個姚明,恰恰需要用好合力。畢竟,獨行雖快,眾行才遠。

猜你喜歡
中國籃球名人堂姚明
中國籃球服飾文化研究
18屆籃球世界杯中國男籃籃板球數據分析
中國籃球競技后備人才現狀調查與培養對策
姚明“提速”躋身名人堂
像姚明那樣誠實
姚明受傷讓08奧運蒙上陰影
姚明也要練跳繩
中國籃球掀起頭腦風暴
群言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