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布拉格,做個波希米亞人

2016-04-21 03:03喻添舊
環球人物 2016年10期
關鍵詞:西米亞布拉格卡夫卡

喻添舊

古城里尋歷史遺蹤,街角上和大師對話

在經過了9個多小時的飛行,4個多小時的轉機等待之后,自動調整時區的手機顯示布拉格時間晚上8點,而手表上的北京時間已經是第二天凌晨2點了。我賺到了6個小時。

夜色迷蒙中,布拉格這座由凱爾特人最早建設的波希米亞高地古城展現在我眼前。伏爾塔瓦河穿城而過,城堡與教堂的尖頂在山坡上直沖云霄,與明明滅滅的燈光相襯,讓人想起最常用來形容布拉格的詞——文藝。

布拉格的文藝是波西米亞式的。何為波西米亞? 1198年奧圖卡一世立國之時,它代表的是以如今捷克為基本范圍的波西米亞王國,首都布拉格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璀璨的文化被稱為“歐羅巴(歐洲)之心”;到了19世紀,法國人又給這個詞以新的定義,他們將吉普賽人流浪、非主流的生活方式稱為“波西米亞”,于是,吉普賽人眾多的布拉格便成為時尚、文藝的代表。弗朗茨·卡夫卡、米蘭·昆德拉、博胡米爾·赫拉巴爾等文學大師,都是這座城市的流浪者。

古老、神秘、流浪,這些就是布拉格最耀眼的標簽。

一對父子,兩個廣場

清晨醒來,從酒店的窗戶看出去,是布拉格周圍起起伏伏的丘陵,電車從酒店旁的道路上隆隆穿過,朝陽灑在蜿蜒的街道上,將城市染成了金黃色——即使最普通的城市小景也不辱“金色布拉格”之名。

遠處,伏爾塔瓦河將城市分成了兩個部分:東岸是老城和新城,西岸則是山坡上的城堡區和臨河的小城。在面積只有900公頃的兩岸城區,國家級歷史保護文物達2000處。因此,2006年,布拉格中心城區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成為全球首個整座城市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

要感受布拉格與波西米亞王國的歷史風韻,東岸的老城和新城是最好的選擇。老城區始建于10世紀,城中最著名的建筑是在1338年建成的布拉格舊市政廳。舊市政廳開始是一座哥特式宮廷,其建造者是14世紀初的“盧森堡的約翰”。這位約翰可是個狠角色,他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七世的兒子,1310年成為盧森堡伯爵和波希米亞國王。他在布拉格加冕后,一直希望能跟父親一樣統治整個神圣羅馬帝國,甚至把自己的兒子名字改為“查理”,與大名鼎鼎的查理曼大帝同名。1336年,約翰在一次戰爭中受傷失明,之后便開始一心一意建造宮廷,但建成后沒幾年,他便在一場戰役中陣亡。

如今,舊市政廳成為許多游客來布拉格的首站。其南墻的15世紀天文鐘最出名,每到整點,鐘上的窗門便自動打開,12個基督徒圣像走馬燈似地轉動,鐘聲齊鳴。

老廣場,又稱“布拉格廣場”。對中國的大部分年輕游客來說,來布拉格廣場并非為了感受歷史余韻,而是為了親身體驗周杰倫歌中描繪的那個場景:“我就站在布拉格黃昏的廣場,在許愿池投下了希望,那群白鴿背對著夕陽,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我很懷疑周杰倫寫這首歌時,是不是到過布拉格廣場,因為真實的廣場和他寫的不盡相同,雖然一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在與老城毗鄰的新城中,還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廣場,瓦茨拉夫廣場,它的建設者就是那被約翰改了名的兒子——查理四世。不知是不是約翰改名起了作用,查理四世后來真的成為了羅馬帝國的皇帝。

史書記載,查理四世是個其貌不揚的君王,他有點駝背,留著濃密的黑胡子,衣著樸素??蓪嶋H上,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他愛讀西塞羅、但丁的著作,翻譯過奧古斯丁的作品,與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意大利詩人彼特拉克是摯友。1355年,他徹底征服意大利,統領神圣羅馬帝國。

雖然統治著羅馬帝國,但查理四世并沒有前往羅馬,而是定都在了他出生的地方——布拉格。查理四世從小就決心把布拉格建成一個國際都會,長大后他周游列國,即位后,他在原來老父親建設的老城旁又興建了一座新城,并親自參與城市規劃,建設塔樓、城墻,修建了伏爾塔瓦河上的第一座橋梁——查理大橋,還建立了中歐第一所大學——布拉格大學,因此,他常被捷克媒體評為“最偉大的捷克人”。

在查理四世的設計中,新城的中心就是瓦茨拉夫廣場,這里也是近代捷克許多著名歷史事件的發生地,見證了捷克共和國的成立、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以及布拉格之春、天鵝絨革命等重大歷史事件。廣場中間佇立著布拉格古代圣人瓦茨拉夫的騎馬雕像,雕像的背后是捷克國家博物館,博物館東側是國家歌劇院。廣場街道兩旁遍布咖啡館,不時可以看到街頭藝人表演,穿著波西米亞風格的服飾,跳著踢踏舞。中世紀的波西米亞王國建筑,搭配現代的波西米亞年輕人,真有種穿越的感覺。

城堡邊的卡夫卡

古老的歷史和廣場當然不是文藝青年愛上布拉格的全部理由,他們愛的是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氛圍:誰會忘記動畫片《鼴鼠的故事》呢?許多中國人的童年都曾被這部捷克動畫深深影響,而它就是布拉格的外交名片;再說了,哪個文藝青年包里沒裝過米蘭·昆德拉、赫拉巴爾和卡夫卡的書呢?這些文學大師的名字正是布拉格詩意的代表。

然而遺憾的是,捷克的天才作家們都難有完美的結局。比如,縱然全世界都在津津樂道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但米蘭·昆德拉還是因為政治原因,在1968年被“趕出”捷克;赫拉巴爾雖然得到了全歐洲的贊美,但卻在晚年即將出院時,從醫院五樓墜亡,場景就像他的短篇小說《巴比代爾》中的癡魔人一樣,秘不可言。

對于另一位文壇巨匠弗朗茨·卡夫卡,捷克人的態度更是矛盾:作為生于布拉格的猶太人,卡夫卡與多數布拉格人沒有交集;他受的是德語教育,這使他與周圍的人沒有共同的語言;但他那些描寫19世紀末期在奧匈帝國統治下的布拉格的作品,卻又被捷克人奉為表現主義的巔峰。

如果走入城市深處,不難發現布拉格人對卡夫卡還是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布拉格城里最著名的卡夫卡故居位于布拉格城堡邊的黃金小巷——這里并不是卡夫卡的出生地,而是膽怯、憂郁、孤僻的年輕卡夫卡,因為無法忍受猶太區的嘈雜而搬來居住寫作的地方。

磚石鋪設的小巷不足5米寬,兩側豎立著色彩各異的房子,現在都已作為商用,有的販賣創意紀念品,有的販賣捷克玩偶,有的提供咖啡和鮮花。其中水藍色墻壁的N:22號房子,就是卡夫卡故居?,F在這里成為了一家書店,關于卡夫卡的著作、明信片、海報都可以在這里買到。

河上的烤肉與啤酒

古老的歷史在廣場里尋找,文藝的哀愁在卡夫卡故居中品嘗,那波西米亞的豪爽要去哪里體驗?我的答案是伏爾塔瓦河。

伏爾塔瓦河在捷克境內流淌了435公里后,向北進入德國,被稱為易北河。同一條河也孕育了一樣的飲食風格,捷克人與德國人一樣,最愛的就是烤豬肘和啤酒,而游船上大吃大喝絕對是最過癮的事。

我乘坐的游船在河上緩緩行駛,穿過站立著30座巴洛克人物雕像的查理大橋,夕陽照得船艙內亮堂堂,烤豬肘的香味彌漫而來。豬肘經過了腌制,用木火烤熟,表皮金黃中透出濃濃的橘紅,通體閃爍著晶瑩的油光。豬皮層次分明,最外一層大約半毫米,是直接與火接觸的部分,卻不糊不焦,酥脆有嚼頭。再往里切,就是紋理細膩絲絲分明的豬腿肉,令人垂涎欲滴。難怪捷克人吃肉常常直接霸道地上手抓,畢竟在美食面前很少有人能保持優雅吧。

啤酒是不能少的。赫拉巴爾最愛的就是捷克啤酒,他常流連于眾多的酒店和酒吧,只為了一杯又一杯地品嘗這冰爽的液體。在他看來,這金黃的谷物精華,是組成“金色布拉格”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

像赫拉巴爾一樣,我也“調戲”了褐色頭發的布拉格女招待一把,拿起相機拍了不少她的照片。她跟我開玩笑:“如果你對我拍照,就要多喝這么一整杯啤酒!”

“這個……我恐怕很為難……”我皺著眉頭回答,心里卻樂開了花。能多得一杯皮爾森啤酒,這絕對是特級獎勵!

天色漸暗,伏爾塔瓦河上的游船也亮起了燈,我突然覺得相比于白天看到的中世紀風光,此時酒肉相伴的布拉格更可愛一些。既能玩文藝,也能接地氣,這就是布拉格的魅力。

猜你喜歡
西米亞布拉格卡夫卡
來自波西米亞
兩次閱讀和講授卡夫卡作品的體會
學術卡夫卡
波西米亞狂想曲
城堡里的卡夫卡
EMERALD IN THE ROUGH
布拉格
不夠文藝不敢進去
卡夫卡向父親示弱
波西米亞浪漫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