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與x線平片、CT診斷評價

2016-04-28 04:51劉開學
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6年11期
關鍵詞:中醫科非手術治療平片

劉開學

福泉市牛場鎮中心衛生院 貴州福泉 550500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與x線平片、CT診斷評價

劉開學

福泉市牛場鎮中心衛生院 貴州福泉 550500

目的:研究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X線檢查與CT檢查的應用效果。方法:從我院中醫科病例庫調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收錄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資料,對其分別采用A組(X線平片檢查)、B組(CT檢查)等2種方式,對比確診人數、漏診人數等情況;結合檢查結果,按照患者具體病況實施手術、非手術治療,對本次治療效果進行綜合評分;按照優(10分)、良(8-9分)、中(6-7分)、差(<6分)等4個級別,統計本次治療結果。結果:腰椎間盤突出癥以腰痛、下肢痛、活動受限等為典型癥狀,本次A組確診17例,確診率21.2%,漏診63例,漏診率78.8%;B組確診74例,確診率92.5%,漏診6例,漏診率7.5%;兩組診斷結果差異明顯(P<0.05)。本次手術治療22例,非手術治療58例,總優良率90%,充分說明了CT檢查對臨床治療的指導意義。結論:相比X線檢查,CT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確診率更高,臨床可推廣CT診斷方式,為患者提供科學的治療方向。

腰椎間盤突出癥;X線平片;CT診斷;療效

早期臨床診斷腰椎間盤突出采用X線片檢查,這種方式僅能大致判斷損傷,對具體病變狀態無法準確地檢查,影響了后期臨床治療的有效性?,F代中醫科醫學診斷中,倡導采用CT檢查作為主要方式,從多個方面掌握腰椎間盤突出的病變情況,提高患者臨床診治的有效率。本次結合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收錄的80例患者資料,對其分別采用X線片、CT檢查等2種方式,對比具體的腰椎間盤突出診斷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從我院中醫科病例庫調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收錄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資料。年齡范圍22-60歲,平均年齡37±3.2歲,其中,男50例,平均年齡39±1.7歲,女30例,平均年齡34±2.5歲。疼痛病程1-10h,平均病程5±2.2h;初步檢查,所有患者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與本次研究要求一致。

1.2 方法

1.2.1 檢查方式:對其分別采用A組(X線平片檢查)、B組(CT檢查)等2種方式,對比確診人數、漏診人數等情況。具體檢查:①X線平片:X線攝像之前,引導患者保持側臥位,雙腿并攏、保持向前彎曲;安排患者接受L3S1椎間盤的掃描,平掃,層距為3mm,層厚3mm,持續全方位掃描。②CT診斷:CT掃描機操作之前,同樣保持患者仰臥姿勢;采用平掃方式,層距、層厚與X線檢查一致;全方位掃描。

1.2.2 療效評價:結合檢查結果,按照患者具體病況實施手術、非手術治療,對本次治療效果進行綜合評分;按照優(10分)、良(8-9分)、中(6-7分)、差(<6分)等4個級別,統計本次治療結果。

2 結果

腰椎間盤突出癥以腰痛、下肢痛、活動受限等為典型癥狀,本次A組確診17例,確診率21.2%,漏診63例,漏診率78.8%;B組確診74例,確診率92.5%,漏診6例,漏診率7.5%;兩組診斷結果差異明顯(P<0.05)。本次手術治療 22例,非手術治療58例,52例優,10例良好,總優良率90%,充分說明了CT檢查對臨床治療的指導意義。

表1: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檢查

3 討論

3.1 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后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癥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占95%。當前,我國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持續上升,以青年患者為主要對象,在中醫科中屬于比較多件的疼痛病癥。初步觀察,患者以腰部、背部等疼痛為典型癥狀,伴有明顯的坐骨神經痛,破壞了整個腰椎組織功能的協調性。結合CT檢查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疼痛感,促進腰椎組織功能康復與功能性發展。

3.2 X線與CT檢查

通過研究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X線檢查與CT檢查結果,對2種檢查方式的臨床應用情況進行分析,有助于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效果。具體檢查:①腰椎X線平片。單純X線平片不能直接反應是否存在椎間盤突出,但X線片上有時可見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增生等退行性改變,是一種間接的提示,部分患者可以有脊柱偏斜、脊柱側凸。此外,X線平片可以發現有無結核、腫瘤等骨病,有重要的鑒別診斷意義。②CT檢查??奢^清楚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態和神經根、硬脊膜囊受壓移位的情況,同時可顯示椎板及黃韌帶肥厚、小關節增生肥大、椎管及側隱窩狹窄等情況,對本病有較大的診斷價值,目前已普遍采用。腰椎間盤突出癥以腰痛、下肢痛、活動受限等為典型癥狀,本次A組確診17例,確診率21.2%,漏診63例,漏診率78.8%;B組確診74例,確診率92.5%,漏診6例,漏診率7.5%;兩組診斷結果差異明顯(P<0.05)。

3.3 CT檢查下治療方法

3.3.1 非手術療法:本次手術治療22例,非手術治療58例,52例優,10例良好,總優良率90%,充分說明了CT檢查對臨床治療的指導意義。腰椎間盤突出癥大多數病人可以經非手術治療緩解或治愈。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①絕對臥床休息 初次發作時,應嚴格臥床休息,強調大、小便均不應下床或坐起,這樣才能有比較好的效果。②牽引治療 采用骨盆牽引,可以增加椎間隙寬度,減少椎間盤內壓,椎間盤突出部分回納,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需要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③理療和推拿、按摩 可緩解肌肉痙攣,減輕椎間盤內壓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導致病情加重,應慎重。

3.3.2 手術治療:經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關節突切除,或經椎板間隙行椎間盤切除。中央型椎間盤突出,行椎板切除后,經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內椎間盤切除。合并腰椎不穩、腰椎管狹窄者,需要同時行脊柱融合術。近年來,顯微椎間盤摘除、顯微內鏡下椎間盤摘除、經皮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等微創外科技術使手術損傷減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結論

相比X線檢查,CT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確診率更高,臨床可推廣CT診斷方式,為患者提供科學的治療方向。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中醫科臨床普遍性癥狀,對患者腰椎組織形成了強烈的疼痛感,對日常肢體功能造成諸多不便。為了及時掌握患者的病變狀態,需安排及時接受專項檢查,對腰椎間盤突出的大小、位置、形態、損傷程度等情況進行診斷,提高臨床治療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1]賀麗英,要文娟,孫蘊,潘克.某高校學生腰椎間盤突出癥患病情況分析[J].中國校醫.2016(10)

[2]何玉澤,辛兵,袁峰.可擴張管道系統微創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 35例的臨床觀察[J].生物中醫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6(05)

[3]任龍喜,張彤童,郭函,劉正.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長期療效觀察[J].中國激光醫學雜志.2016(05)

[4]王忠明,楊宏濤.CT與MRI在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診斷價值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6(20)

[5]葛強.X線結合雙排CT診斷10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價值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18)

R681.5

A

1672-5018(2016)11-223-01

個人簡介:劉開學,(1963年—)男,漢,貴州福泉,本科,副高,主要從事:普通X線和CT投照和診斷。

猜你喜歡
中醫科非手術治療平片
X線平片和CT對頸椎病診斷的臨床效果
頸椎病患者使用X線平片和CT影像診斷的臨床準確率比照觀察
更 正 說 明
中醫科臨床帶教中一對一及一對多教學法教學效果對比
兒童慢性鼻竇炎非手術治療的研究進展
淺談中醫科護士應具備的素質及其在中醫科護理中的作用
手術與非手術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研究
非手術治療在Ⅳ級 Ⅴ級閉合性肝破裂中臨床應用
高頻電凝與非手術治療血管瘤和脈管畸形的療效觀察
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腹股溝疝治療中的價值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