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交中秈稻長秧齡遲栽條件下的氮肥補償研究

2016-05-03 01:53孫堅政
安徽農學通報 2016年7期

孫堅政

摘 要:為探討易旱缺水區域雜交中秈稻長秧齡遲栽條件下的氮肥有效補償方式和高產栽培模式,該文以新兩優6號為試驗材料,在長秧齡遲栽條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運籌方式對其大田群體數量及產量表現的影響,為肥西縣西北部易旱單季稻產區生產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關鍵詞:雜交中秈稻;長秧齡;遲栽;氮肥運籌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7-20-02

肥西縣地處江淮丘陵,耕地總面積7.02萬hm2,常年水稻種植6萬hm2,以麥、菜茬單季中稻為主。全縣有一半地域屬江淮分水嶺地區,水利基礎設施薄弱,雖背靠淠史杭干渠,卻常常因灌溉水路長上游截流多等原因,造成部分田塊不能及時灌水插秧,致使秧齡往往達50d以上,給本區域水稻生產造成嚴重影響。針對上述情況,筆者于2013年開始著手對雜交稻長秧齡遲栽條件下的氮肥運籌開展了調查研究,并于2015年安排了專項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 新兩優6號。

1.2 試驗設計 采取旱育秧,培育葉蘗同伸壯秧,5月5日播種,6月25日移栽,秧齡50d,移栽密度26.7cm×16.7cm,1.5萬穴/667m2,9萬莖蘗苗/667m2。小區面積20m2,3次重復,隨機排列。

1.3 肥料運籌 N肥施用量及運籌見表1。所有處理均按P2O54kg/667m2、K2O9kg/667m2施用。N肥為尿素,P2O5選用過磷酸鈣,全作基肥;K2O選用氯化鉀,基、穗肥各占50%。

1.4 試驗田概況 試驗地點在官亭鎮張祠村李世寶承包地,前茬為小麥,土種為馬肝田,據肥西縣土肥站2013年土壤抽樣化驗結果(所取樣本平均值):肥力水平中等,全氮0.52g/kg,有效磷22mg/kg,速效鉀70mg/kg,有機質11.34g/kg,pH值6.2。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施肥處理莖蘗動態的變化 由圖1~圖3可知,長秧齡栽后,緩苗期較長,大田早期的分蘗增加緩慢,15d后才進入分蘗盛期,分蘗高峰期出現在移栽后30d,較正常秧齡移栽的提前5~10d。圖1可見,隨著施氮量增加,分蘗增生速率增加,分蘗數增多,高峰苗多,成穗數也較多。

圖2可見,在施氮量相同但基蘗肥與穗肥比例不同的情況下,分蘗增生速率隨著基蘗肥比例的提高而加快,分蘗數增多,高峰苗多,成穗也略多。

圖3是幾種代表性氮肥運籌模式,T2是超級稻高產推薦施肥模式,T7基本同T2,只不過穗肥一次完成;T5是傳統高產施氮模式,基蘗肥∶穗肥=8∶2,只施促花肥沒有施?;ǚ?,T8為平衡施肥模式,基肥∶穗肥=5∶5,不施分蘗肥,穗肥也是一次完成。圖3可見,T8的高峰苗最低且出現最早,在栽后的25d,之后平穩緩慢下降,成穗數最少;T2與T7分蘗動態幾乎一致,栽后的分蘗苗數顯著高于T8而低于基蘗肥比例較高的T4和T5,高峰苗出現在栽后的30d,之后下降,兩者的最終成穗數也相近;T4的分蘗苗增加最快,高峰苗也最多,T5的莖蘗動態變化趨勢類似于T4,高峰苗和最終成穗數均略低??梢娫谑┑肯嗤\籌方式不同的情況下,分蘗增生速率隨著基蘗肥比例的提高而加快,分蘗數增多,高峰苗多,最終成穗也略多。

2.3 不同處理的產量及其構成比較 由表3可見,產量隨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且相同運籌比例不同施氮量間差異顯著,說明遲栽的應適當增施氮肥;相同施肥量不同運籌比例的,T2產量最高,T4產量最低,基蘗肥比例越高產量越低,氮肥后移提高穗肥比例有利于產量提高,其中穗肥比例35%是產量最高,克作為生產推薦施肥模式;試驗中35%的穗肥比例有T7和T22種,兩者產量差異不顯著,其中T7是將T2的2次穗肥合并一次完成,同樣可取得較理想的產量,可作為生產推薦模式。

3 結論與討論

(1)增施氮肥有利于遲栽水稻產量提高,增加施氮肥比例有利于產量提高。施氮量12.5kg條件下,60%的基肥加5%的分蘗肥,配合35%的穗肥的運籌方式可獲得較理想的產量。

(2)老秧遲栽情況下,增插基本苗、減少分蘗氮肥,同樣可塑造高質量的群體結構,較少無效分蘗,增加中后期物質積累量而提高總的生物產量。 (責編:張宏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