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為”非“無”為,曰“不妄為”

2016-05-04 07:10陳往昀
儷人·教師版 2016年4期
關鍵詞:無為借鑒老子

陳往昀

【摘要】現代社會中出現道德缺失、拜金主義等不良現象。老子“無為”思想中,既有需要剔除的部分,又有值得借鑒來改造社會的部分。辯證地看待老子的“無為”思想,將會對建設更美好的社會有良好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老子 無為思想 摒棄 借鑒 意義

《德道經》德篇第三十章說:“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有車周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势涫?,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老子規劃了一幅他理想中的道德社會的藍圖。在這個理想國里,沒有苛政,沒有戰爭。人民純樸,甘食美服,安居樂業。不需要奔波勞碌,也沒有恐懼和煩惱。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部分國人受西方文化影響,私心私欲膨脹,拜金、瘋狂追求物質生活。只知“有之以為利”,不知“無之以為用”。更嚴重的是,有些人認為"人定勝天",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肆無忌憚地破壞生態環境。在這些扭曲的理念引導下,人們的所作所為非常容易走向老子所警告的"不知常,妄作兇"。而出現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老子在德篇第一章指出來了:“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也就是說,社會的離道失德是人類種種罪惡和災難的根源。為了醫治社會的種種弊病,老子開出了復歸道德社會的處方。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則就是“無為”原則。

“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為得少一點,不妄為,不違反自然規律,必須高度尊重萬事萬物自身所具有的客觀規律而為。在老子看來,一個人若是“為”得太多,就變得有害無益了。古有“畫蛇添足”的故事,當今社會亦有許多因為“為”得過度導致適得其反的例子。比如在美國阿拉斯加涅利英自然保護區,人們為了保護鹿而把狼消滅了。鹿沒有了天敵之后迅速發展,但在享受了短暫的安逸生活后又遭遇了新的變故:由于天敵缺失,鹿群失去奔跑運動的理由,懶惰成性導致了群體中普遍性體質衰弱;同時,植物因被鹿群大量啃食和踐踏而凋零,鹿群逐漸出現食物不足的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鹿群從大量繁衍變為大批死亡,整個生態系統面臨崩潰的境地。人們只能重新將狼引入這一生態系統。鹿又四散奔逃了,但卻恢復了蓬勃生機。這個故事正充分說明了“為”之過度的危害,以及“無為”的重要性。

按照“無為”的原則,一個人應該把他的言行作為嚴格限制在必要的、自然的范圍以內。在老子看來,所謂“自然的”,是指要順乎個人的德而行事,不做人為的努力。雖“自然的作為”是順乎“無為”原則,可這種順其自然的做法有時候也會帶來消極的影響。若一人生得而智,卻只順乎已有的天賦,不加以開發,只會出現更多“仲永”之傷;若一人生得而愚,卻只順乎自己的不足,不加以主動學習來充實自己,最終只會一輩子愚蠢,永無出人頭地之日。若社會上每一個人都只順乎自己天生的“德”,不做額外的努力,那便沒有了積極性及追求向上的心。無人追求進步,整個社會將會呈現一種死氣沉沉的氛圍,這樣并不利于社會的前進發展。盡管在老子看來,人們喪失原有的“德”,正是因為他們欲望太多,知識太多?!独献印返谑苏抡f“慧智出,有大偽”,因此必須“棄智”。但一個人若“棄智”,便失去了探尋世界、了解萬物運行的奧秘的機會;便失去了學習生活技能、讓自己活得更好的機會;便只會是活在一片混沌迷茫之中,看不清自己更看不清世界。一個人,若從生下來接觸世界開始便秉承著“順其自然”的原則生活,既不自勉,又不求智,那未免活得太被動了。短短一生,只如水草般逐“自然”之波浪而流。當處于彌留之際,回想過去時,望見的或許只有如湖面般平靜無漣漪亦毫無色彩的一生。沒有實現自我價值的人生、沒有尋求到意義的人生,也就不能稱之為“人生”。這樣的人,只能算是“生存”在這個世界,并非“生活”在這個世界。至于老子所憂慮的人會利用掌握的知識去滿足欲望這一點,若人能“襲明”,那就會時刻牢記要根據自然規律指導行動,就不會因為私心私欲過度膨脹導致所為過度,將知識作為手段去滿足欲望,出現上文所說的社會的離道失德的現象。同時,求智之人,也因為擁有更多學識,見過更多世面而更有可能領悟到擁有有限欲望和知識的孩子的天真和淳樸的可貴,也才更有可能去修養自己,以追求所謂“原本的德”。

實際上,老子提出“無為”思想,不是追求人治社會,也不是追求法制社會,而是追求個人、社會和大自然和諧統一的道德?!盁o為”思想中的“棄智”及個人消極的“順其自然”,今人應該摒棄。但“無為”中主張“為得有度”的思想對現實社會確實有很大的借鑒意義。老子在追求主觀愿望與客觀規律的統一上,高度重視“客觀規律”這個矛盾的主導方面。遵循事物存在的客觀規律這一行事原則,能夠對于對現代社會中消費主義、主觀主義等風氣,以及好大喜功、浮躁膚淺等心態是非常有用的。同時,老子主張無為而治的治國之理想,如要求統治者崇尚節儉、愛惜民財;要和諧有效地利用資源,謙下不爭;重用賢人,廣納民意等,這些和諧思想對當今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節約型社會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因此,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來辯證地認識和看待老子的思想,將會對現實社會以及人民生活有巨大作用。老子一雙慧眼看穿了幾千年的后的今朝,古人的智慧在今日依然可以施用。今人應充分汲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推動社會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85-86

猜你喜歡
無為借鑒老子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智者老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