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近年來區調成果及進展

2016-05-05 09:33王克卓朱志新趙同陽舍建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新疆地質 2016年1期
關鍵詞:準噶爾鋯石盆地

王克卓,朱志新,趙同陽,舍建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

新疆近年來區調成果及進展

王克卓,朱志新,趙同陽,舍建忠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摘要:近年來,新疆地質調查院承擔了多個區域地質調查項目,取得了豐碩的地質成果,為了解新疆一些重要成礦帶成礦地質背景、重要地質礦產問題的解決積累了堅實的基礎資料。本文從地層劃分、巖漿活動、沉積盆地結構構造、構造演化等方面較系統地總結了新疆3大成礦帶的區域地質調查成果,對一些重要地質問題進行了初步討論。

關鍵詞:新疆;區調;地質;成果

圖1 新疆地調院2006-2013年承擔1∶5萬、1∶25萬區調項目分布圖Fig.1 2006-2013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1∶50000 and 1∶250000 project of institute of Xinjiang geology surveys1.第四系;2.侏羅系;3.2007—2013年1∶25萬調查區范圍; 4.2006—2013年1∶5萬調查區范圍

1 主要成果

1.1西準噶爾地區

對西準噶爾地區古生代地層進行了系統劃分和厘定,前人在謝米斯臺山地區晚古生代地層中采集到大量志留紀化石,從而確定了該帶早古生代地層的存在[3,4]。在區內確認或新發現多處地層不整合接觸關系,在西準地區古生代以來地層中劃分出7個角度不整合及3條平行不整合界線,其中最重要的是確認了加里東中期構造運動(O與S之間)、加里東晚期構造運動(S與D之間)、海西中期構造運動(C1與C2—P1之間)和海西晚期構造運動(P1—P3之間)在西準地區的存在及重要作用。巴爾魯克山-謝米斯臺山以北地區泥盆紀主要為一套島弧型火山巖[5],石炭紀以陸緣盆地沉積為主[6],瑪依勒山以南地區泥盆—石炭紀則以弧前增生雜巖為主。

在占貝勒、向陽、巴爾魯克山、鐵列克提河口、扎婁勒山(中-哈邊界)一帶新發現寒武—奧陶紀洋殼殘片多處[7],主要由橄欖巖、輝長巖、硅質巖、斜長花崗巖等組成,據輝長巖、斜長花崗巖中測得的同位素年齡(512.3 Ma、500.0 Ma、521.1 Ma、499.0 Ma、492.2 Ma),閉合時間為晚奧陶世(461.8 Ma,庫魯木迪組底礫巖花崗巖礫石),結合瑪依勒巖群特征及其中蛇綠混雜巖特征,表明志留紀瑪依勒蛇綠巖屬“復合洋盆”[8-9]。

建立了合理的、時代較齊全的古生代構造巖漿巖序列。在區內識別出較多的加里東期侵入巖,集中分布于謝米斯臺山地區,主要為二長閃長巖-石英二長閃長巖(鋯石SHRIMP U-Pb同位素測年為413 Ma)并被下泥盆統馬拉蘇組不整合接觸覆蓋。在庫甫以南瑪依勒山巖群下亞群中發現了志留紀石英閃長巖(為一含銅金礦的斑巖體),獲得鋯石U-Pb同位素年齡為426.5 Ma;下奧陶統拉巴組中發現了與其片理一起發生褶皺的細粒閃長巖及細粒似斑狀黑云母二長花崗巖(脈),志留系恰爾尕也組及泥盆系庫魯木迪組底礫巖中可見一些花崗巖礫石。

1.2阿勒泰-準噶爾北緣地區

對富蘊、青河一帶的變質地層進行系統厘定,將該區一套變質程度達高角閃巖相深變質片麻巖系厘定為古元古界克木齊巖群,并分為兩個巖組。將原劃一套低角閃巖相片巖厘定為中元古界蘇普特巖群,進一步分為兩個巖組。將綠片巖相淺變質碎屑巖統一對比劃為震旦系喀納斯群。部分單元新獲取重要同位素成果資料[10-13]。在侵入克木齊巖群花崗閃長巖巖體中取得U-Pb鋯石同位素年齡值為848 Ma(09K5-I-53);在富蘊東侵入蘇普特巖群正長花崗巖中采集U-Pb鋯石年齡值為443.2 Ma。對北準噶爾地層分區加普薩爾一帶的奧陶系進行厘定,自下而上分別劃為加波薩爾組、巴斯他烏組。其中將灰巖發育、化石豐富的層段保留使用加波薩爾組一名,其上以中基性火山巖為主,含少量化石層段定義為巴斯他烏組。對北準噶爾泥盆紀地層層序進行劃分,進一步明確了下泥盆統托讓格庫都克組與下伏奧陶系為角度不整合關系。

對該區侵入巖進行了時代-巖漿演化序列的劃分,提出阿爾泰侵入巖區內出露Ⅰ型、S型花崗巖,準噶爾侵入巖區內出露Ⅰ型、A型花崗巖的認識。在富蘊哈拉通溝原劃石炭紀花崗巖中獲443 Ma奧陶紀年齡,在恰爾溝一帶花崗閃長巖、斜長花崗巖、閃長巖中獲399.9 Ma、392.3 Ma、395 Ma鋯石U-Pb年齡;在青河布鐵烏英云閃長巖、協特克庫勒英云閃長巖、扭楚古尼烏花崗閃長巖中分獲395.0 Ma、393.7 Ma、397.3 Ma等多處鋯石U-Pb同位素年齡,表明阿勒泰青河至富蘊一帶大型巖體時代主要為早泥盆世。在準噶爾北緣主體以二疊—石炭紀侵入巖為主(275.9~334.2 Ma),在高潮公社配種站西南斜長花崗巖中首獲405 Ma、508 Ma SHRIMP同位素年齡值,表明本帶存在早古生代巖體。

通過對準噶爾北緣火山巖地質、巖石化學等調查研究,指出該區晚奧陶世至中泥盆世早期為島弧環境,其中早泥盆世中晚期為弧后盆地。從中泥盆世晚期開始,該區進入造山晚期-后造山-非造山的過渡期,屬由擠壓向伸展轉變的過渡階段,即后碰撞期,到晚泥盆世末期,后碰撞環境結束,進入板內環境,二疊紀為大陸裂谷發育期。

通過地質調查研究,認為額爾齊斯-瑪因鄂博縫合帶是西伯利亞板塊和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華力西期縫合帶。查明了縫合帶內構造巖片及構造疊置關系。在富蘊縣南一帶由南向北依次為額爾齊斯準蛇綠巖、復理石碎屑沉積、零星出露的基底殘塊、島弧中酸性巖漿巖,表明匯聚過程中古洋殼可能由南向北俯沖消減。查明額爾齊斯準蛇綠巖主要由洋脊玄武巖和放射蟲硅質巖組成,首次厘定出輝長質雜巖組分的存在。在洋脊玄武巖中首次獲得322 Ma的鋯石SHRIMP U-Pb年齡[14]。

1.3東準噶爾地區

對該區晚古生代地層進行了系統厘定,在泥盆紀地層中建立了生物組合序列,其中下泥盆統卓木巴斯套組腕足化石建立Rhytistrophia-Xeniozostrophia(異扭貝-皺扭貝)組合,主要分子包括Rhytistrophiasp.,Xeniozostrophiamuharica,X.spinosa、Spinatrypa sp.,Apicilirella mirabilis,Leptostrophia sp.,Megastrophiasp.,Atrypavariablis,Howellellasp.,H.yukiangensis,Eleutherokommas sp.,Gladiostrophia sp.,Aulacella biconvexa,A.delerensisi,Tastaria sp.,Latonotoechiaparasappho,Coelospirasp.,Brachyprionsp.。中泥盆統烏魯蘇巴斯套組腕足化石可建立Khinganospirifer-Mucrospirifer(興安石燕-尖翼石燕)組合,代表性分子為Khinganospiriferparadoxiformis,Mucrospirifermucronatus等。珊瑚可建立Xinjiangolites-Prismatophyllum(新疆槽珊瑚-多角珊瑚)組合,代表性分子為Prismatophyllumxinjiangensis,Xinjiangolites,Kerophyllum等。上泥盆統克安庫都克組建立下部Leptophloumrhmbicum-Lepidosigilaria(斜方薄皮木-鱗封印木)組合,上部Leptophloumrhmbicum-Sublepidodendron(斜方薄皮木-亞鱗木)組合?新疆地質調查院.新疆喀拉安-恰庫爾特一帶四幅1∶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報告,2014.。并認為泥盆紀在東準具分帶性,北部北塔山和南部卡拉麥里北側總體表現為一套島弧型鈣堿性火山巖組合,野馬泉-紙房一帶則以濱淺海相陸源碎屑巖為主。在將軍廟東北原下石炭統黑山頭組中發現有前寒武紀沉積。

確定東準后碰撞階段巖漿活動時代集中在322.0~305.5 Ma和279.2~267.7 Ma兩個階段[15],對應形成上石炭統巴塔瑪依內山組火山巖地層和下二疊統哈爾加烏組火山巖地層,及堿性花崗巖、輝綠巖、輝綠玢巖、輝長輝綠巖、石英閃長巖等侵入巖。在小哈甫提克山地區的輝綠巖巖墻中獲得鋯石U-Pb同位素年齡279.2 Ma,為后碰撞拉張環境下形成的基性侵入巖。

確定在東準噶爾地區存在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兩個主要構造層,兩者間具明顯的角度不整合。早石炭世之前的地質體均與洋盆伸展和俯沖有關,總體可確定為5個演化階段:早古生代褶皺基底的形成、泥盆紀—早石炭世島?。ɑ¢g盆地)沉積階段、早石炭世晚期殘余海盆沉積階段、晚石炭世—二疊紀陸相火山盆地沉積階段、準噶爾中新生代盆地沉積階段。

1.4西天山地區

在賽里木湖一帶中元古界薊縣系庫松木切克群中新發現一套火山熔巖、火山碎屑巖,在青白口系中識別出年齡為735 Ma(U-Pb)淺變質基性侵入巖。確定上石炭統東圖津河組和下石炭統阿克沙克組間為角度不整合。

在巴倫臺地區,在原巴倫臺陸塊中部新劃出烏蘭莫仁構造混雜巖帶,認為是吉爾吉斯洋盆閉合后的增生雜巖帶東延部分,其中洋殼殘片輝長巖的同位素年齡為(929.1±8.2)Ma,從而確定為該區伊犁地塊和巴倫臺地塊間的分界線,以南為巴倫臺古生代島弧,以北則為伊犁地塊。在南部巴倫臺古生代島弧中進一步確定了早元古代片麻巖的存在(UPb同位素年齡456~441 Ma)。對該區的侵入巖進行了系統劃分,建立了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等多個巖漿演化序列,同時認為前3個序列主要與洋盆收縮俯沖有關,石炭紀序列則與同碰撞有關,二疊紀序列與后碰撞伸展有關,其巖漿活動主體與北側吉爾吉斯洋盆和南側南天山洋盆演化有關。

1.5博格達地區

對博格達構造帶的地質組成、巖漿活動等進行了較系統的調查研究,確認上石炭統柳樹溝組與上石炭統祁家溝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首次在祁家溝組中發現珊瑚礁(點礁)。

確定博格達沉積盆地是在哈爾里克早古生代島弧基底之上形成的次生盆地,主要由石炭紀地層組成,總體為兩個火山噴發旋回,包括早期以基性熔巖為主的早石炭世紅井子組和以中酸性為主的晚石炭世柳樹溝組。盆地沉積表現為東淺西深,東部拉張強度大,至晚石炭—早二疊世出現大量的基性-超基性雜巖。

1.6中天山地區

對中天山原劃中元古代長城系星星峽群進行重新厘定,在白石渡一帶,將其下部變質較深的角閃巖相片麻巖,劃為早元古代表殼巖,侵入其中的變質深成巖劃為片麻巖套(TTG巖系)(鋯石U-Pb年齡1 824 Ma和1 785 Ma),將其上部變質較淺的片巖定義為長城紀星星峽群,其上被晚元古代卡瓦布拉克巖群地層不整合覆蓋,并見有古風化殼。

在中天山取得一批侵入巖同位素年齡,巖漿演化序列可劃為晚元古序列(鋯石U-Pb年齡920 Ma 和923 Ma)、早古生代侵入序列(鋯石U-Pb年齡405~434 Ma)、泥盆紀序列、石炭—二疊紀序列(鋯石U-Pb年齡307~259 Ma)、三疊紀序列等,其中三疊紀侵入巖序列為由含釩磁鐵礦的基性雜巖和酸性巖組成,酸性巖具非典型的“A型”花崗巖特征,鋯石U-Pb SHRIMP測年數據237.2 Ma。

劃分出確定了康古爾縫合帶南北界線,北界為康古爾大斷裂,南界為雅滿蘇斷裂(位于南鄰區)。查明帶內物質組成混亂,既有前寒武紀基底巖塊又有古生代地層,還有洋殼殘片。在中天山南緣塔河北西處新識別出一套蛇綠混雜帶,由超基性巖、輝長巖、玄武巖、硅質巖等組成,在玄武巖中獲得鋯石U-Pb定年數據409 Ma,侵入的二長花崗巖年齡為396 Ma,認為該構造帶屬紅柳河蛇綠混雜巖西延部分。

1.7南天山庫魯克塔格地區

在庫魯克塔格地區新劃出新太古代基性麻粒巖(2531 Ma)和古元古早期紫蘇斜長花崗巖(2285 Ma),二者空間上共生。提出早元古代興地塔格巖群為孔茲巖系的認識,主體變質時代大約在19.0億年。對該區南華系地層序列進行了系統劃分,共劃分了10個體系域和4個沉積序列,夾有4個冰期和一個火山噴發旋回(722.2 Ma),總體顯示為濱淺海相沉積,物源特征顯示具從大陸島弧向穩定克拉通演化的趨勢。

系統地建立了各類侵入巖時空格架。劃分了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早期(2 304~2 456 Ma)、古元古代晚期(1 922 Ma)、新元古代青白口紀(874 Ma)、新元古代南華紀(810 Ma)、古生代(411~458 Ma)5個巖漿旋回。尤其是在庫魯克塔格地區北部,新識別出與大洋板塊俯沖有關的古生代鈣堿性侵入巖,對南天山洋盆的演化和庫魯克塔格地區的歸屬提供了新的資料[16-17]。另外還新劃出古元古代(1 891 Ma)、新元古代(834.7 Ma)、古生代泥盆紀(411.6 Ma)和二疊紀及中生代三疊紀(216~233 Ma)等多期脈巖。

1.8西南天山地區

對西南天山麥當盆地的充填序列進行系統的調查,認為該盆地可能從晚泥盆世開始沉降接受沉積,至晚石炭世該盆地已有較深的深海-半深海的放射蟲硅質巖和薄層泥巖、薄層灰巖沉積物及大量的斜坡相復理石沉積物,南側還出露堿性玄武巖(鋯石U-Pb測年299.7~302.2 Ma)和基性侵入巖。對柯坪地區出露的寒武—泥盆紀地層進行系統劃分和厘定,發現下奧陶統與中奧陶統不整合。在確定二疊紀基性雜巖體的同時(鋯石U-Pb測年268.90~273.95 Ma),新識別出三疊紀基性雜巖體。對區內推覆構造進行了系統研究,認為是柯坪塔格弧形推覆構造系統組成部分,各推覆體均為由寒武—第四系組成的單斜,推覆體前緣逆沖斷裂發育在奧陶系灰巖、白云巖與第四系礫巖組間,逆斷層北傾,傾角在30°~40°。

1.9西昆倫地區

對康西瓦-鯨魚湖構造帶的地質組成和區域延伸和南北邊界斷裂進行了較詳細研究,認為北部邊界斷裂傾向NNE,傾角60°~70°,具逆沖性質,斷裂北側主體由長城系賽圖拉巖群構成,變質程度為綠片巖相-角閃巖相,改造后的構造線方向呈NE向。斷裂南側為蛇綠構造混雜巖帶,構造線方向呈NWW向,變質程度為角閃巖相;在康西瓦斷裂帶北側,認為早古生代侵入巖為閃長巖-石英閃長巖-花崗閃長巖序列。二疊紀侵入巖為巨斑狀二長花崗巖-斑狀正長花崗巖序列,超動侵入到早古生代侵入巖中,同時,還發現有晚二疊世基性輝長巖巖墻及巖株。發現大量偉晶巖,大致可分為兩期:早期為粒度相對較細的白云母偉晶巖、電氣石偉晶巖等,受后期構造變形影響與圍巖發生同期變形,使之透鏡狀,并隨地層一同發生褶皺變形;晚期偉晶巖呈大脈狀產出,巖石礦物相對粗大,局部見有白云母、電氣石礦的采坑。

1.10東昆倫-阿爾金地區

對阿爾金北緣前寒武紀地層進行了系統厘定,進一步確認該區存在中新太古陸核,由深變質的表殼巖和侵入體組成,變質深成巖主要由英云閃長質片麻巖、二長花崗質片麻巖、鉀長花崗質片麻巖巖系組成。據同位素和化石成果在紅柳溝-拉配泉蛇一帶新劃出寒武—奧陶紀的阿克達坂巖組(鋯石UPb年齡503 Ma)、拉配泉群等。確認紅柳溝-拉配泉蛇一帶為早古生代蛇綠混雜增生雜巖帶,由洋殼殘片、洋殼上覆巖系(含部分蛇綠巖基質)、外來巖塊三部分組成,各部分間均為構造接觸關系。在卓阿布拉克一帶蛇綠混雜巖中的洋中脊玄武巖中獲鋯石U-Pb定年471 Ma。其兩側發育與大洋板塊俯沖有關的早古生代的鈣堿性巖漿巖(鋯石U-Pb定年447~482 Ma),代表的洋盆在晚元古開始裂解,晚寒武世至奧陶紀開始收縮俯沖,至晚奧陶世洋盆閉合,區域上發育志留紀伸展環境的基性雜巖。

對東昆倫奧陶系祁漫塔格群進行了研究,認為該套地層為一套復理石、類復理石建造,鮑馬序列發育,其形成環境為遠源濁流沉積物,在火山巖夾層中采集了Rb-Sr年齡樣,年齡為473~481 Ma,時代為中奧陶世,并在該套地層的灰巖夾層中首次發現了叢管珊瑚(Siphonodendron sp.),經鑒定時代為晚石炭世,從中劃分出一套石炭世地層,命名為上石炭統哈拉米蘭河群。在該區還建立了志留紀、早泥盆世(388~392 Ma,鋯石U-Pb)、晚二疊世(252 Ma,鋯石U-Pb)、中三疊世(236 Ma,鋯石U-Pb)等4個巖漿序列。

2 對一些重要地質問題的初步認識

2.1東、西準噶爾的對比研究

東、西準噶爾地區的基底及兩者相互關系一直以來都是地質學家關心的問題[18-24],也是成礦背景研究的重要問題。從現有資料來看,兩個地區已確定的最老地層為早奧陶世地層,為一套淺變質陸源碎屑巖,具較強的變形和淺變質特征。東準噶爾地區碎屑鋯石年齡多次顯示存在早元古代,說明其周邊應該存在元古代的地質體。東、西準噶爾地區普遍存在早古生代地質體被晚古生代早泥盆世陸源碎屑巖角度不整合,且早古生代地質體普遍發生變形,而晚古生代地質體的變形則是局部性的,說明兩個時代間存在大的轉折點,從東、西準噶爾地區晚古生代侵入巖普遍具幔源特點,說明存在統一早古生代島弧或洋殼增生雜巖的基底。因此,在東西準噶爾地區早古生代晚期可能區域的洋盆已閉合,而晚古生代洋盆可能是次生的小洋盆。

2.2那拉提-巴倫臺中天山與伊犁地塊間的相互關系

在巴倫臺地區,對伊犁地塊和巴倫臺界線及關系一直模糊不清[25],實際上,伊犁地塊的地質組成、結構、巖漿活動和那拉提-巴倫臺構造帶是不相同的,兩者之間存在一個早古生代吉爾吉斯洋盆,該洋盆也是古亞洲洋的一部分,裂解于晚元古代,在奧陶紀中晚期閉合,區域上,在吉爾吉斯境內較明顯。近年來,在那拉提北緣陸續識別出有向中國境內延伸的證據。剛剛結束的巴倫臺區調項目中,在巴倫臺中部烏蘭莫仁一帶,識別出一條早古生代構造混雜巖帶,組成該帶的基質主要為早古生代的弧前增生雜巖,卷入其中的構造巖片主要有橄欖輝長巖、蝕變輝長巖、蝕變玄武巖、硅質巖、大理巖、大理巖化灰巖。初步確定其為吉爾吉斯洋盆閉合構造帶的向東延伸部分。

2.3庫魯克塔格陸塊與塔里木陸塊的關系

庫魯克塔格地區一直被認為是塔里木陸塊的一個組成部分,結晶基底主要由晚太古至中元古的中深變質巖組成,其上被中晚元古的碳酸鹽巖和陸源碎屑巖覆蓋,南華紀開始出現裂谷巖石組合產物和冰磧巖[26-27]。以前一直認為古生代僅是被動陸源沉積的正常沉積巖,近年來調查識別出大量的奧陶紀至石炭紀的鈣堿性侵入巖,認為與板塊俯沖有關。這些巖石組合與塔里木陸塊北部被動陸緣不符。事實上,在塔里木西北緣的柯坪地區,從晚元古代至晚古生代一直是被動陸緣沉積,向東延至東北緣滿加爾一帶,則與此相似,因此,塔里木陸塊北部確實存在一條被動陸緣沉積,而庫魯克塔格地區則在這條被動陸緣的北側,古生物資料顯示,早寒武世的三葉蟲兩個地區均顯示南方分子的特征,早寒武世晚期以后的三葉蟲,柯坪地區屬南方分子,庫魯克塔格地區則屬北方分子或中間分子。因此,庫魯克塔格地區至少在寒武紀晚期以后和塔里木陸塊已不屬一個大陸。

2.4新疆北部石炭紀構造盆地的一些初步認識

新疆塔里木盆地以北地區存在多個石炭紀沉積盆地,其盆地的結構、組成及成因各有不同,這里主要討論一些次生的、沒有出現洋殼的沉積盆地[28-32]。代表性的有北天山博格達沉積盆地,西天山中部的伊什基里克山、阿吾拉勒山沉積盆地,西南天山麥當沉積盆地等。這些盆地主體以石炭紀沉積為主,博格達沉積盆地以火山沉積為主,基底為早古生代島弧,盆地從早期的基性火山巖至晚期的酸性火山巖均有發育,后期有基性-超基性雜巖的侵入,說明,盆地到后期,拉伸至一定的深度,同時還有半深海的復理石沉積,顯示從晚泥盆世開始拉張至晚石炭世后隆升,二疊紀進入陸相沉積,盆地總體西部較深,東部較淺,顯示有兩個火山噴發旋回。伊什基里克山、阿吾拉勒山沉積盆地則以石炭紀火山噴發活動為主,盆地從晚泥盆世至二疊紀,共有3個大的火山噴發旋回,早期顯示出具與大陸活動邊緣有關的島弧沉積,晚石炭世開始則具裂谷特征,至二疊紀進入陸內火山盆地沉積。而南天山麥當石炭紀沉積盆地則以正常沉積為主,在盆地演化的后期,出現較深的深海盆地的硅泥質沉積,并有基性雜巖侵入。這些盆地均具從晚泥盆世開始沉積,早石炭世已成規模,到晚石炭世盆地已較深,至二疊紀,盆地已進入晚期回返階段特征。這些沉積盆地性質均為弧后伸展而成的次生沉積盆地的特征。

2.5塔里木南緣早古生代洋盆的一些認識

在塔里木南緣,從柯崗至庫地到東昆倫祁漫塔格,存在一條早古生代洋殼殘片分布帶,代表早古生代洋盆生長的位置,洋盆裂解時代確定在晚元古代,與古亞洲洋形成時代相近,部分地質學家,則認為是古亞洲洋的一部分,本文觀點與此相同。洋盆擴張期為寒武紀,俯沖收縮期為奧陶紀,晚奧陶世洋盆閉合,志留紀進入伸展期,該帶南部則存在一條與此伴生的早古生代巖漿弧,其形成與該洋盆演化相關,各期則形成了不同的巖漿產物。

致謝:本文反映的區域地質調查成果,主要來自于近年來新疆地質調查項目,在此,對工作在野外一線的地質技術人員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李榮社,計文化,校培喜,等.北疆區域地質調查階段性成果與新認識[J].新疆地質,2012,30(3):253-257.

[2]李錦軼,王克卓,李文鉛,等.東天山晚古生代以來大地構造與礦產勘查[J].新疆地質,2002,2(4):295-301.

[3]王章棋,江秀敏,郭晶,等.新疆西準噶爾謝米斯臺地區發現早古生代火山巖地層:野外地質學和年代學證據[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14(3): 670-676.

[4]孟磊,申萍,沈元超,等.新疆謝米斯臺中段火山巖巖石地球化學特征、鋯石U-Pb年齡及地質意義[J].巖石學報,2010,26(10): 3047-3056.

[5]翁凱,徐學義,馬中平,等.西準噶爾吾爾喀什爾地區泥盆紀火山巖鋯石U-Pb年代學和地球化學研究[J].地質學報,2013,87(4): 515-524.

[6]田陡賢,閻軍,李永軍,等.西準噶爾巴爾雷克一帶石炭系黑山頭組火山巖LA-ICP-MS鋯石U-Pb年齡、地球化學特征及構造環境[J].地質學報,2013,87(3):343-352.

[7]趙磊,何國琦,朱亞兵.新疆西準噶爾北部謝米斯臺南坡蛇綠巖帶的發現及其意義[J].地質通報,2013,32(1):195-205.

[8]張弛,黃萱.新疆西準噶爾蛇綠巖形成時代和環境的探討[J].地質論評,1992,38(6):507-524.

[9]朱永峰,徐新,陳博.西準噶爾蛇綠混雜巖演化[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08,27(1):35-42.

[10]陳毓川,葉慶同,王京彬,等.中國新疆阿爾泰成礦帶礦床地質、成礦規律與技術經濟評價[M].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3,1-43.

[11]何國琦,韓寶福,岳永君,王嘉桁.中國阿爾泰造山帶的構造分區和地殼演化[M].新疆地質科學,(2).北京:地質科學出版社, 1990, 9-20.

[12]胡靄琴,張國新,張前鋒,等.阿爾泰造山帶變質巖系時代問題的討論[J].地質科學, 2002,37(2):129-142.

[13]胡靄琴,韋剛健,鄧文峰,等.阿爾泰地區青河縣西南片麻巖中鋯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質意義[J].巖石學報, 2006,22(1):1-10.

[14]吳波,何國琦,吳泰然,等.新疆布爾根蛇綠混雜巖的發現及其大地構造意義[J].中國地質,2006,33(3):476-486.

[15]韓寶福,季建清,宋彪,等.新疆準噶爾晚古生代陸殼垂向生長—后碰撞深成巖漿活動的時限[J].巖石學報,2006,22(5):1077-1086.

[16]郭瑞清,尼加提?阿布都遜,秦切,等.新疆塔里木北緣志留紀花崗巖類侵入巖的地質特征及構造意義[J].地質通報,2013,Z1: 220-238.

[17]賈曉亮,郭瑞清,柴鳳梅,等.新疆庫魯克塔格西段泥盆紀二長花崗巖年齡、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構造意義[J].地質通報,2013,Z1: 239-250.

[18]胡靄琴,韋剛健.關于準噶爾盆地基底時代問題的討論—據同位素年代學研究結果[J].新疆地質,2003,21(4):54-58.

[19]李亞萍,李錦軼,孫桂華,等.準噶爾盆地基底的探討:來自泥盆紀卡拉麥里組砂巖碎屑鋯石的證據[J].巖石學報,2007,23(7):1577-1590.

[20] Carroll AR,Liang YH,Graham SA,et al.Junggar basin,northwest China:trapped Late Paleozoic ocean[J].Tectonophysics,1990.1-14.

[21] Han BF,He GQ,Wang SG.Postcollisional mantle-derived magmatism,underplat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basement of the Junggar basin[J].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1999, (2):16-21.

[22] Hu AQ,Wei GJ.A preview of ages of basement rocks from Junggar basin in Xinjiang,China-Based on studies of geochronology[J].Xinjiang Geology,2003,(4):398-406.

[23] Khain EV,Bibikova EV,Kr ner A,et al.The most ancient ophiolite of the Central Asian fold belt:U-Pb and Pb-Pb zircon ages for the Dunzhugur Complex,Eastern Sayan,Siberia,and geodynamic implications[J].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Letters,2002,(3- 4): 11-325.

[24]陳俊湘,陳景亮.準噶爾盆地基底及其地震波速特征[J].新疆石油地質,2002,(6):474-477.

[25]陳義兵,胡靄琴,張國新,等.西天山獨庫公路花崗質片麻巖的鋯石U-Pb年齡及其地質意義[J].科學通報,1999,(21):2328-2332.

[26]胡靄琴,韋剛健.塔里木盆地北緣新太古代新格爾灰色片麻巖形成時代問題[J].地質學報,2006,(1):126-134.

[27]李曰俊,賈承造,胡世玲,等.塔里木盆地瓦基里塔格輝長巖Ar-Ar年齡及其意義[J].巖石學報,1999,(4):594-599.

[28]曹福根,涂其軍,張曉梅,等.哈爾里克山早古生代巖漿弧的初步確定-來自塔水河一帶花崗質巖體鋯石SHRIMP U-Pb測年的證據[J].地質通報,2006,(8):923-927.

[29]李繼亮.準噶爾弧后殘留盆地與天山造山帶大地構造關系[J].沉積學報,1989,(1):112-120.

[30]李錦軼.試論新疆東準噶爾早古生代巖石圈板塊構造演化[J].中國地質科學院院報,1991,1-12.

[31]李錦軼.新疆東部新元古代晚期至古生代的構造格局與構造演化[J].地質論評,2004,(3):304-322.

[32]李亞萍,孫桂華,李錦軼,等.東天山吐哈盆地東緣泥盆紀花崗巖的確定及其地質意義[J].地質通報,2006,(8):932-936.

Key word:XinJiang;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Geology;Achievements

The Periodical Achievement and New Cognitions of R 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Xinjiang

Wang Kezhuo,Zhu Zhixin,Zhao Tongyang,She Jianzhong
(Geological Survey Academy of Xinjiang,Urumqi,Xinjiang,830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Geological Survey Academy of Xinjiang undertook a number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projects,achieved fruitful geological findings,accumulated solid base data in solving some important geological problem and understanding geological setting of significant metallogenic belt in Xinjiang.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results of three metallogenic belts of Xinjiang from the stratigraphic division,magmatic activity,structure of sedimentary basin,tectonic evolution at the same time, some important geological problems are discussed.

作者簡介:第一王克卓(1957-),男,陜西乾縣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82年畢業于武漢地質學院區域地質調查專業,主要從事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工作近年來,新疆地質礦產勘查工作不斷加強,尤其是新疆“358”項目實施以來,地質找礦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為配合地質勘查,中國地調局在重要的成礦帶和礦集區、重大地質爭議區等地部署了一系列區域地質調查工作,新疆地質調查院做為主要承擔單位,2006年至2012年,共承擔中國地調局區域地質調查項目30個(圖1),其中1∶5萬區調項目25個,涉及120個圖幅,面積約44 344 km;1∶25萬區調項目5個,涉及8個圖幅,面積約86 782 km。項目分布于準噶爾-阿勒泰、天山、昆倫-阿爾金等全疆各地。通過這些區域地質調查項目的開展,尤其是在新疆北部地區的區域地層劃分對比、巖漿活動、構造單元劃分和演化、成礦地質背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1,2])?新疆地質調查院.新疆成礦地質背景研究成果報告,2013,顯著提高了這些地區的基礎地質研究程度。

收稿日期:2015-09-10;

修訂日期:2015-11-09;作者E-mail:443973881@qq.com

中圖分類號:P6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845(2016)01-001-06

猜你喜歡
準噶爾鋯石盆地
鋯石的成因類型及其地質應用
盆地是怎樣形成的
北部灣盆地主要凹陷油氣差異性及其控制因素
俄成功試射“鋯石”高超音速巡航導彈
清代準噶爾投誠人口供及其安置—以安置三姓的多爾濟事例為中心
乾隆年間清軍的第三次出征準噶爾考辨
裂谷盆地復雜地溫場精細表征方法
二疊盆地Wolfcamp統致密油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西準噶爾烏爾禾早二疊世中基性巖墻群LA-ICP-MS鋯石U-Pb測年及構造意義
論乾隆初年準噶爾汗國延聘喇嘛之談判及其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