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派竹笛彼此相借鑒分流與互融并行

2016-05-09 13:58姜妍
青年文學家 2015年5期
關鍵詞:互融分流

姜妍

摘 ?要:本文通過對南北竹笛藝術的比較研究,引發出一些有益的啟示曲笛和梆笛互相借鑒,兩者呈現出分流與互融并行發展的態勢,為竹笛藝術的創作和演奏提供某些借鑒,以利于弘揚我國民族文化。

關鍵詞:江南絲竹曲笛;二人臺牌子曲梆笛;分流;互融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5--01

絲竹曲笛是南派的代表,牌子曲梆笛則是北派的代表,由于地域、文化、風俗、氣候的影響,它們有著各自鮮明的特點。在“分流”前行之外,還有兩者的種種“互融”發展的態勢。當然,此處所謂“互融”,并不是說兩者完完全全地融匯為一,而是指一方吸收另一方的某些技巧、手法、情感表現手段之類,充實和完善自身的技巧、手法、情感表現手段,并且化入自己的演奏之中,豐富和提升己方的藝術表現力。

俞遜發先生的不少作品也是達到南北兼容的境界,梆笛和曲笛相互借鑒,綜合運用。例如《收割》B段抒情歌唱性的慢板,就吸收了大量的南派技巧,例如打音,波音,疊音,恰能表現出南巧北用。一般都說“南曲出手顫、疊、贈、打”,北曲拿手“吐、滑、剁、花”,兩者各有所長,理應適當地取長補短。這在一些近現代樂曲中都有很好的體現。隨著作曲技法和音樂元素的多元化,也派生出一些新的技巧,更加充分地提高了音樂的表現力,使音樂的表現更加形象化。為了增強說服力,不妨再次分析一下排笛演奏的《水鄉船歌》作為補充例證。

《水鄉船歌》原本是一首描寫江南水鄉的竹笛獨奏曲,素材來自浙江民歌《柳元郎》,具有魚米之鄉典型的音樂特點??墒?,采用排笛演奏——曲笛與梆笛綁在一起共同完成這首作品,卻獲取了巨大的成功,以至于成為演繹這首作品的最大的亮點。在排笛演奏時,首先是C調曲笛,然后是F調梆笛,最后是C調梆笛。下面我們一起來享受一下曲笛與梆笛怎么樣把這幅江南水鄉的畫面描繪得淋漓盡致的。

《水鄉船歌》是一首典型的帶再現三部曲式 A-B-A,引子是由 C 調曲笛獨立完成的,自由舒展,畫面由遠而近。每一個氣口都很自然親切,不拘束,一串十連音由上而下滑到低音5,有長達四拍的顫音。再由一串九連音上爬到高音3。演奏時流暢婉轉,每一個長音都是使用腹震音,仿佛波光粼粼的湖面蕩漾著小漁船。十連音高音5前面的上滑音既是頗為夸張的而是又過渡自然的。

A部分是C宮調式,慢板,典型的江南絲竹韻味。常見的“顫”“贈”“疊”“打”等技巧相繼出現。演奏時有鮮明的強弱的對比,慢板的樂句較長,演奏者嚴格地按照氣口換氣,不然就打破了如此美麗的畫面。換氣的位置也不像以前常規的樂曲一樣在規整的小節線后換,這一段為了把水鄉濃郁的風土特色表現到位,換氣的位置更加巧妙,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在第11小節的前八后十六節奏型中,是在兩個5的中間換氣,還有20小節的氣口在附點6之后。這樣的演奏確乎使人倍感親切,而不是故意死板的按套路換氣。每一個音符都是飽含深情地去演奏,的確能讓聽眾們身臨其境,吳儂軟語真真是把美都酥到了人的心里。此情此景,觀聽者不由得浮想聯翩:人們劃著小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蕩漾,小伙子們在水里嬉戲,姑娘們在歌唱。

B段是F宮調式,用F調梆笛演奏熱烈的小快板,表現出熱鬧繁忙的水鄉情景:人們喜見滿艙魚跳,你說我笑,孩子天真活潑,你追我趕,湖里的魚兒歡快跳躍,空中的小鳥放聲高歌。這一段運用到了北方梆笛的一些技巧,花舌,歷音,吐音,滑音,把整個作品的氣氛推到高潮,旋律歡快跳躍,富有舞蹈性。最后四小節漸慢回到原速接 A段,速度的控制恰到好處,雖是漸慢回到原速卻不讓人感覺到速度突然從快板就慢下來了,成功的演奏者總是將中間的過渡時間控制得十分自然。

A段是A的變化再現,主旋律雖然變化不大,但是在演奏上換成了C調小梆笛演奏,音色突然變得清脆洪亮。速度比A段稍慢,韻味更加濃烈,表現了夕陽西下,人們滿艙而歸。結束句在高音3、2、1三個自由音上,力度從 p—pp—ppp,讓人有意猶未盡、余音環繞的感覺。

整首作品表現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此曲最大的亮點在于作曲者蔣國基先生把南北派的竹笛特色溶于這水鄉之中,每個音符都流露出水的感覺,這也是這首作品一直作為經典曲目的原因。

在這個追求藝術多元化的時代,竹笛藝術的南北兼容是符合大趨勢的,這樣才能夠使得竹笛藝術的發展更健康,更繁榮。如果僅僅是單一地發展南派或北派,像俗話所說的那樣“文人相輕”,互不往來,各自故步自封起來,以至僵化凝滯,那將是竹笛藝術的一種莫大的缺失。但是另一方面,在兼容互融的同時,曲笛和梆笛卻又不能忘了“本”,兩者各自的那種最原始的、原汁原味的本色,那種鮮明的地域音樂特色,仍舊是必須予以保留并且發揚光大的,所以曲笛和梆笛的分流發展,依然不失為主導趨勢。

作為一個竹笛演奏者,應該清醒地認識和準確地把握竹笛藝術發展的總體態勢和多元走向,宜于分別對北派的二人臺牌子的梆笛和江南絲竹的曲笛各自的技巧、風格深入研習,掌握,然后再綜合運用,奏出自己的獨特風格。

參考文獻:

[1]孫繼光.性格的地方差異與環境的關系——中國南北方性格的差異與環境的關系[D].太原師范學院.

[2]田斌.竹笛演奏藝術中的“心”、“技”、“韻”[D].天津音樂學院.中國知網:學位論文庫,2005.

猜你喜歡
互融分流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與觀護制度比較及完善
智能電視亮相 OPPO智美生活發布會開啟萬物互融新生態
NSA架構分流模式
基于MEC的LTE本地分流技術
中職教師師德師風與教育教學“互融”“互促”的常態化建設
一種鋁型材上模整體鑲嵌式分流模結構
互融共進促和諧——關于湖北荊門城市民族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肝膽胰外科手術與動、靜脈自然分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