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相抑郁癥遺傳效應的性別差異研討

2016-05-10 22:38陳宇璇張譯元李成徐子豪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6年7期
關鍵詞:性別差異

陳宇璇 張譯元 李成 徐子豪

【摘要】目的:探討單相抑郁癥的遺傳效應性別差異研討。方法:選取醫院2000年以來收治的單相抑郁癥患者100例,其中女性65例,男性35例,采用家族史研究法進行分析,用多基因閾值的方法估算遺傳率。結果:經過患者及親屬家族史研究發現,女性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的比例是47.53%,男性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的比例是36.72%,女性患者一級親屬發生精神障礙的比例是8.10%,男性患者一級親屬發生精神障礙的比例是3.76%,但是上述兩組數據的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在精神障礙疾病中,女性患者的一級親屬患有單相抑郁癥的比例為6.07%,男性患者的一級親屬中患有單項抑郁癥的比例為2.42%,女性患者組高于男性患者組,且兩組均高于對照組的一級親屬單相抑郁癥發生率。另外。女性患者的加權平均遺傳率以及標準誤均高于男性患者,同時,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單相抑郁癥的遺傳效應中,男女性別存在差異。

【關鍵詞】單項抑郁癥;遺傳效應;性別差異

1、引言

近年來,伴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并且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進步,醫療界對精神障礙性疾病也更加關注,研究范圍也越來廣泛。對于單相抑郁癥遺傳效應的性別差異問題,有研究證明某些抑郁癥,特別是經常反復發作的遺傳病具有遺傳性,并且對男女間的遺傳還存在差異[1]。因此,本研究對單相抑郁癥患者進行家族精神障礙情況調查,針對單項抑郁癥遺傳效應展開探討,研究抑郁癥遺傳效應的性別差異,分析其相關性。

2、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00年以來收治的患有單相抑郁癥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齡均在15歲以上,所選患者經過中國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并且單相抑郁癥發作的次數超過3次,所有患者親屬的一級資料齊全[2]。排除嚴重疾病或有其他精神障礙病史者,排除躁狂發作的患者。本次研究男性35例,年齡在17~40歲之間,女性患者65例,年齡在18~60歲之間。

對照組一般是患者的朋友、鄰居。一般無血緣關系,無精神障礙性疾病。對照組200名,男性87名,女性113名。

2.2 研究方法

2.2.1 收集資料

由符合一般資料所述的入組標準的單相抑郁癥患者作為先證者,由幾名精神科醫師查找每一個患者家庭的情況,并且將患者及家庭成員情況填寫到研究所用的統一的表格內,內容包括:患者以及一級親屬的所有社會人口學資料,特別是父母的資料應該齊全,還有患者以及家屬疾病發作情況[3]。對于患者或所有以及親屬中有患單相抑郁癥者,醫師均進行面檢,對無法進行面檢的患者,由1~2名親屬提供先關資料[4]。經過醫院資料確認,親屬調查,面檢證實符合單相抑郁癥標準的面檢者。

2.2.2 診斷標準

按照中國精神障礙診斷標準對所有患者及其親屬中患有精神方面疾病者進行二次診斷。在調查時,符合抑郁癥發作超過3次,既往無任何類型的躁狂的發作者,即可診斷為單相抑郁癥。

2.3 統計學處理

收集并整理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卡方檢驗和Z檢驗,同時計算兩組患者的加權平均遺傳率。

3、結果

3.1 一般資料

患者組100例中一級親屬共有675人,其中患有精神障礙性疾病的共有70名。對照組人員全部經過免檢,且對照組一級親屬有899名,確定一級親屬患有精神障礙性疾病的有5例。

3.2 患者親屬患病情況

3.3 一級親屬中心理障礙發生率的比較

男性患者一級親屬中患有單相抑郁癥的比例為2.45%,女性患者一級親屬中患有單相抑郁癥的比例為6.07%,卡方值=4.03,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5]。男女患者組一級親屬與對照組一級親屬對比,單相抑郁癥的發生率均存在差異,且有統計學意義。

3.4 男、女單相抑郁癥患者遺傳率比較

根據醫學遺傳學的數學分析法計算男女患者單相抑郁癥的遺傳率及標準誤。結果表明,對于男性患者,單相抑郁癥的遺傳率及標準誤是(58.54+10.76)%;女性患者,單相抑郁癥的遺傳率及標準誤是(79.87+6.4)%,女性組明顯高于男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討論

近年來,隨著抑郁癥的多發,醫療界對抑郁癥的遺傳學研究也越來越關注,有些研究表明,單相抑郁癥的遺傳效應在性別之間存在差異,并且經過大量的臨床觀察,女性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患病率。

本研究表明,患有單相抑郁癥疾病的親屬,其家族中患病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患病率;另外,男性患者的平均遺傳率在52.4%左右,女性患者的平均遺傳率在83.7%左右,女性遺傳率明顯高于男性遺傳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6]。表明男女性在遺傳學上均存在遺傳效應,說明遺傳基礎是造成單線抑郁癥發病的重要因素,同時,在男、女性遺傳效應的性別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如要進一步確認,可以做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吳海芬,朱春輝,郭建友. 人參皂苷Rg1對抑郁癥模型大鼠行為學及海馬氨基酸的影響 [J]. 中國中藥雜志,2012,37(20):3117.

[2]郭蓉娟,歐陽帥領,崔麗鳳. 抑郁癥中醫藥研究現狀[J]. 環球中醫藥,2009,2(1):24.

[3]梅磊. 解碼腦波——SET:發現隱藏著的量子化世界[M]. 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08.

[4]毛慶秋,黃真. 中藥治療抑郁癥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 中國中藥雜志,2007,32(10):877.

[5]蔡伯艷,謝海芳,愈雯雯. 抑郁癥與神經遞質關系的研究進展[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9(5):51.

[6]李建國. 中醫藥對抑郁癥單胺類神經遞質影響的研究進展[J].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1,33(4):129.

猜你喜歡
性別差異
不同任務類型中性別差異對外語效應影響的實證研究
初、中級水平漢語學習者的性別差異研究
影響我國女性高等教育的經濟因素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不同性別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特征及其性別差異
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特征的性別差異
性別差異對TWA的影響
中國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礙的性別差異
45歲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預后的性別差異
腦干及外周聽覺結構與功能的性別差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