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辦《新潮》的新潮社

2016-05-11 20:32陳曉麗
大學生 2016年9期
關鍵詞:羅家倫傅斯年新潮

陳曉麗

在整個參觀過程中,記者最為好奇與疑惑的是新潮社陳列室,這間陳列室的場景定格于“五四”前夜:四周依墻列著用竹竿挑起的布面標語,長條桌上擺著鐵皮喇叭、水壺、筆墨紙硯等等,一張寫有“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字樣的標語晾于桌上;硯臺下面壓著羅家倫起草的《北京全體學界通告》,通告疾呼:“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參觀結束后,記者去了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內部圖書館,在圖書館里只找到《北大紅樓的歷史、沿革、考論》中關于新潮社的些許介紹。于是又利用周末的時間搜索了中國知網上與新潮社相關的文章,并認真地進行了拜讀,腦海中大致勾勒出了新潮社比較清晰的畫面。

新潮社是五四時期北大的主要學生社團,《新潮》是其創辦的刊物,自1919年1月創刊到1922年3月???,先后延續了近四個年頭。新潮社在《新潮》??髨猿殖霭媪恕缎鲁眳矔泛汀缎鲁蔽乃噮矔?,1925年最終結束一切社務。這一時期正是新文化運動開展時期,新潮社成員積極參加了新文化運動,有些還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缎鲁薄肥恰缎虑嗄辍返暮罄^者,是《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新潮社受《新青年》的影響很大,并與《新青年》形成掎角之勢。

始于西齋四號

1919年,北大學生相繼創辦了《新潮》《國民》《國故》等雜志,這些雜志基本上與新舊各派的老師,形成了對應關系。其中《新潮》更多受到了《新青年》的影響,致力于介紹西方學說,反對封建傳統,創作新文學作品,與新文化和新文學的倡導者陳獨秀、胡適等,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新潮》的事情,要從北大學生宿舍西齋四號說起,這是一間普通的學生宿舍,里面住著四個同學,一位是待人謙恭、性情溫和、潛心于哲學和古史研究的顧領剛,一位是愛唱昆曲、專心研究詞章的狄君武,還有一位是一門心思研究佛學,后來在天目山出家做了方丈的周烈亞,最后一位是才學膽識過人的傅斯年。傅斯年和顧領剛都熱衷于史學,志趣相投,后來,他們又折服于胡適的治學方法。西齋四號還吸引著許多同學,其中一位是西語系的羅家倫。羅家倫也是聰明好學、胸懷大志的學生,他經常到西齋四號來海闊天空地談天。因此,他很快和這間宿舍的同學成了情投意合的好朋友,尤其是和傅斯年甚為密切。傅斯年有晚起的習慣,羅家倫在早晨到校上課前經常去掀他的被窩,把他氣得嗷嗷大叫。

羅家倫和傅斯年都酷愛讀書,他們每月都向日本的丸善書社買幾本新書。丸善懂書,知道他們需要什么,凡有新書就給他們寄來,掏空了他們并不多的幾個零用錢。為了省錢,他們便共同買書交換閱讀。這反而增加了交流討論的機會,培養了共同的興趣,獲得了一致的見解。為日后創辦《新潮》奠定了基礎。另外,西齋四號還是“同鄉會”的集結地,在當時的北大,“同鄉會”是學生間重要的聯系形式,山東籍的學生思想情趣都比較一致,所以聯系就更加密切。正因為如此,同是山東籍的傅斯年、楊振聲、徐彥之、汪敬熙等人,都成了《新潮》的骨干。

在這些人里面,楊振聲、汪敬熙是五四時期的新小說作家,是傳統文化的叛逆者。楊振聲曾經說過:“在《新青年》雜志社老師的培養下,我們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種子,逐漸地以至突然地,一些青年打碎了身上的枷鎖,歌唱著沖出了封建的堡壘?!?/p>

這些朝氣蓬勃、聲氣相投的北大學生,在五四運動發生之前,事實上已經置身于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的潮流之中了。但他們做得更多的還是在高談闊論,還沒有采取更具體的行動。當他們不能不談,但又厭倦了空談的時候,他們決定要做一些實際的事情了。

1917年秋天,傅斯年、徐彥之和顧領剛就產生了由學生自己創辦一份雜志的想法。事隔一年,徐彥之與陳獨秀討論了這個想法,陳獨秀支持了他們。他們得到了學校借支的2000塊錢。這件看起來很順利的事情,其中還有些波折。主要原因在傅斯年身上。傅斯年國學根基堅實,對章太炎學說用功甚深,在北大是盡人皆知的黃侃高徒,章學傳人,為此,陳獨秀對他參加新文化營壘的動機有些懷疑。

其實,傅斯年正是在對舊文化深切了解的情況下背叛舊文化的。因此,他的文化態度,較之他的一些同時代人,更為清醒、冷靜和理智。

后來,在胡適、周作人的解釋下,陳獨秀才放棄了對傅斯年的戒備。當然,黃侃等人也為自己的得意門生的倒戈,傷透了心。俞平伯、毛子水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毛子水曾說:“俞平伯先生同我參加新潮雜志社,先生罵我們叛徒……時代給我們一股新的勁兒,什么都不怕?!?/p>

1918年10月13日,傅斯年、羅家倫、徐彥之、楊振聲、汪敬熙、顧領剛、俞平伯、康白情、毛子水等22位北大學生,邀請胡適做顧問,舉行了籌建新潮社和《新潮》雜志的預備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決定了辦刊宗旨,即:批評的精神,科學的主義,革新的文詞。徐彥之將雜志的英文名字定為The Renaissance,敢將自己的事業與西方的文藝復興相類比,可見他們態度的自命不凡。羅家倫則把雜志的中文名字定作《新潮》,這是受到了日本19 世紀末和20世紀初啟蒙主義者的影響。在1904年,日本的啟蒙主義者就創辦過一種叫做《新潮》的雜志,提倡寫實的文學。恰巧中英文兩個名詞在含義上比較接近,可以互譯。

11月19日,他們召開了第二次會議,選出了雜志社的職員,并著手預備稿件。時任北大圖書館館長的李大釗,把設在紅樓上的圖書館的一個房間,撥給他們使用,李辛白幫他們把印刷發行的事布置妥貼。這樣,五四時期北大學生成立的第一個社團,同時也是新文化及新文學運動中的一個重要社團,就這樣誕生了。

《新潮》歷程

1919年1月,《新潮》1卷1號出版,極受社會歡迎,一個月內連出3版,印數達七千余冊。在計劃中,《新潮》是每年10期的定期月刊,它的第1卷的5號期刊,從1919年1月創刊,到5月1日出齊,是按照計劃正常完成的。第2卷的5號,則直到1920年9月1日才出完。

《新潮》第3卷只出了2期,第1號是1921年10月1日發行的。第2號則拖到1922年的3月1日發行。這也是《新潮》向歷史奉獻的最后一期雜志?!缎鲁薄凡荒苷3霭娴脑?,除了五四運動的短暫耽擱外,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成員紛紛出國,社員40余人,有30多人在國外,他們各自忙各自的事情,稿子就寫得少了。留在國內的人,也很難專注于《新潮》的事情,如葉紹鈞、朱自清、孫伏園、郭紹虞等都忙于文學研究會的事情。另一個是經濟的原因,雖然《新潮》銷路很好,但回款卻不夠及時,這也影響到雜志的正常出版。

1919年1月19日,留在北京的新潮社成員,開會決定將以出雜志為主的社團改組為學會,并于1920年8月15日宣告正式成立,但名稱沒有改變。新潮社改為學會后,擴充了社務,除編輯《新潮》外,還出版過兩種叢書,開始是《新潮叢書》,稍后又出了一種《文藝叢書》。他們制定了出叢書的標準,一是材料本身有價值。二是編著或翻譯之文字有價值。三是應社會之需要。

出叢書的工作,開始主要是徐彥之負責。徐彥之畢業之后,改由李榮第和孫伏園負責?!缎鲁薄吠??,出版叢書的工作還在繼續著。負責發行這兩種叢書的是北京漢花園國立北大出版部和上海五馬路棋盤街西首的亞東圖書館。他們還在國內外設置了一些代賣機構,遍布北京、上海、天津、蘇州等14個城市。

李榮第用賣《新潮叢書》賺的錢辦了北新書局。北新這個名字,就是從“北京大學新潮社”而來的。不管怎樣,李榮第的努力,在客觀上延長了新潮社的生命。由于出《文藝叢書》的緣故,他們進一步密切了和魯迅的關系。魯迅的《吶喊》就是由新潮社率先推出的。后來,魯迅和北新書局一直合作到20年代末期。

由于留學英美的社員日益增多,在新潮社改組為學會時,他們在英美也設立了編輯部,傅斯年為旅英通信記者,楊振聲為旅美通信記者,就近接受留學英美學生的投稿,逐漸拓展了稿源。

猜你喜歡
羅家倫傅斯年新潮
“新潮”的舊刷子
新潮婚紗秀
羅家倫的倔勁
元氣淋漓的傅斯年
跟尼赫魯較真的中國大使
吃零食沒有罪!新潮零食令你美麗又健康
傅斯年:我們不是讀書的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