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寒論》里的那些經典退熱方

2016-05-14 16:56鄭南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麻黃湯永清方子

鄭南

受寒邪初期喝麻黃湯

人們常把感冒稱為染了“風寒”,這一類型的感冒就是著涼后引發的,在中醫看來,是人體感受寒邪而病發在太陽經脈之中,這樣,病還在表證感冒階段,叫作太陽傷寒,也就是《傷寒論》中典型的麻黃湯證。

麻黃湯里雖僅有四味藥——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卻是受了寒邪、辛溫解表的經典方子。據介紹,傷寒邪的人以疼為主,接著惡寒、怕冷、寒戰,從舌象上看,沒有膩苔(即沒有熱象),干燒沒有汗。

“其實中藥治療發熱很迅速,關鍵是對癥,”北京中醫藥大學裴永清教授說,“現在,麻黃湯之所以在臨床使用時沒有起神效,是因為大多數人到醫院求診時已經過了使用的最佳時間。因為寒邪進入體內的時間一長,便會隨著內環境(也叫體質)的熱邪、濕邪等化熱、化濕,就不是麻黃湯證了?!币话銇碚f,一旦有嗓子疼、咳嗽等濕熱之癥就得變換治法,不能再按照麻黃湯證治療了。

“發熱、汗出、惡風”喝桂枝湯

與麻黃湯證怕冷不一樣,有一種感冒怕風且汗流不止。正常人感冒發燒,一旦出汗燒很快便隨之退去,但是“中風”的人恰恰是邊發燒邊汗出。這里的“中風”是指《傷寒論》講的“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發熱、汗出、惡風”,這正是典型的桂枝湯證。傷寒的病人開始就是以惡寒、怕冷、身上疼為主,當用麻黃湯,而桂枝湯證則是一生病就開始發燒、怕風、出汗,且雖有汗出但燒不退、脈浮緩。中醫認為這類感冒出汗會導致營陰虛少,所以叫作中風表虛癥。這個癥就得用桂枝湯。

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桂枝湯中五味藥有三味藥是調料。這個方子既治表又治里。這一方子的神奇之處還在于,如果需要治表(即發汗)時,喝完藥休息片刻,趕緊喝點熱粥即可助藥力,身體便會發汗。

張仲景針對桂枝湯提到,“半日許令三服盡”。而“半日許”是六小時,也就是每次開的藥六小時內吃完,每兩個小時服一次,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因此,裴永清認為,凡是治療外感發熱的方子,一定要兩個小時服一次,而且每個方子最多開三副藥。因為只要藥開對了,只需三副就能解決問題,而三副藥服用后仍不見好,估計是方子不對或病情已經發生變化,應重新辨證開方。

猜你喜歡
麻黃湯永清方子
走近父老鄉親
下廚
論麻黃湯不是發汗峻劑※
小方子治療咽喉腫痛
健商
Dust Aerosol Effects on Cirrus and Altocumulus Clouds in Northwest China
“貪心”的孩子
以《傷寒論》為綱探析麻黃湯新用?
射干麻黃湯治療喘息性支氣管炎102例
遼宋時期河北永清的“地下長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