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走長征路 憶紅色經典(上)

2016-05-14 08:11
晚晴 2016年8期
關鍵詞:烈士長征紅軍

中國期刊協會老年期刊分會“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聯合采訪活動集結了全國22家老年期刊的編輯、記者,由首站江西于都出發至江西瑞金進行采訪、報道。

第二站 江西瑞金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葉坪隆重開幕。大會宣布成立臨時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即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選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63人為中央執行委員。毛澤東為主席,項英、張國燾為副主席。

當時會場就設在瑞金東北面葉坪村里已有幾百年歷史的謝氏宗祠。會議結束后,謝氏宗祠被木板隔成15個房間,作為各個部的辦公室。因此這里也就成為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誕生地和1931年11月至1933年4月的駐地。

解放后,按“一蘇”大會的場景和臨時中央政府原貌進行復原陳列并對外開放。這里還保存著中共蘇區中央局舊址、中央執行委員會舊址、紅軍烈士紀念塔、紅軍烈士紀念亭、紅軍檢閱臺、博生堡、公略亭等建筑物。

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大會期間,代表們聽取了毛澤東作的中央執行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兩年來的工作報告。并通過修改后的憲法大綱、蘇維埃建設、紅軍建設、經濟建設等決議案和關于國旗、國徽、軍旗等決定,選舉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175名中央執行委員。

紅軍烈士紀念亭,也稱為五角亭,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為了悼念在土地革命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紅軍指戰員而建造的。紅軍烈士紀念亭由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籌建,錢壯飛設計,梁柏臺擔任工程指導。1933年8月1日開始動工,1934年1月竣工落成。1955年重修。

第三站 江西信豐縣—大余縣

從瑞金近4小時的車程,采訪隊來到了中央紅軍突破敵人第一道封鎖線,打響“紅軍長征第一仗”的信豐縣新田百石村。這里長眠著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位紅軍將領——洪超師長。

1934年10月20日,時任紅軍第四師師長的洪超率部作為先頭部隊通過贛縣塘坑口,向信豐新田百石村挺進,準備突破國民黨軍的第一道封鎖線。當時雖然還沒有“長征”一詞,但這個師卻成了中央紅軍長征的先鋒。按照部署,洪超親自率紅十團進軍百石,黃克誠政委率紅十一團、十二團等在側翼打掩護,阻止敵人可能的增援。當時百石守敵只有200多人,根本抵抗不住紅軍的猛攻,不久就棄守碉堡,收縮在村里一座建筑堅固的“萬人祠”里,被紅十團包圍。紅軍要其投降,里面的粵軍卻不停地向外打槍,把喊話的紅軍戰士打死。此時,洪超帶著一個警衛排準備趕往紅十一團與黃克誠政委會合,恰好路過這里。他馬上到前沿觀察,命令調集迫擊炮消滅圍墻內的敵人。話音剛落,便被圍墻內的敵人射中頭部,當場犧牲。

洪超犧牲后,由于戰事匆忙,他的遺體被當地一位陳姓老鄉草草收斂,安葬在村前的山腰上。紅軍將洪超生前的一件長大衣留給他作紀念,這件大衣也許是洪超留下的唯一的遺物。每逢清明節,當地村民都要集體為他掃墓,以淳樸的民間方式祭奠英靈。后來政府尋找烈士遺骨,根據這些線索確認了洪超的埋葬地。

2005年3月下旬,當年洪超的部下張愛萍上將的女兒張小艾,建議修建洪超烈士墓,得到當地政府的響應。紀念碑于2006年清明節完工,原軍委副主席張震上將題寫了碑名──“洪超烈士之墓”。

離開洪超師長墓地,隊伍前往江西大余縣。您還記得陳毅的《梅嶺三章》嗎?這首詩背后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1936年冬天,陳毅舊部下陳海叛變,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引誘陳毅等同志下山。陳毅不知是計,一大早來到縣城,當他們距離交通站只有三四十米遠時發現了危險,最后在一婦女的幫助下撤回梅嶺,潛伏莽叢間20多天。敵人因搜捕不到,惱羞成怒放火燒山。而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則澆滅了大火,陳毅也因此脫險。

第四站 廣東仁化—廣西桂林

酒海井紅軍烈士墓紀念碑位于百灌二級公路47公里處的灌陽縣新圩鄉光明村委,一個小型的紅軍烈士紀念碑園,一口井、一個碑、一座塔,幾株蒼松翠柏構成了這里的主體。100多位紅軍烈士長眠于這里。1934年11月27日至30日,為掩護中央紅軍搶渡湘江,突破敵軍的第四道封鎖線,中央軍委炮兵營、紅五師第十四團、十五團、紅六師第十八團先后在新圩至排埠江一帶,阻擊國民黨兩個師及一個獨立團的瘋狂進攻,浴血奮戰四天三夜,完成了阻擊任務。因形勢緊迫,紅軍撤退時來不及將傷病員安全轉移,敵軍伙同當地土豪劣紳將設在新圩下立灣村祠堂的臨時救護所里的100多名傷病員捆綁后,殘忍地丟進酒海井這個深不可測的地下河里,最后全部壯烈犧牲。

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第五師指揮所位于廣西灌陽縣新圩鎮楊柳井村。該址原為該村黃氏村民住宅。在新圩阻擊戰期間,為確保紅軍左翼安全,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第五師在師長李天佑的帶領下,奉命于新圩一帶阻擊敵軍。

李天佑(1914年1月8日-1970年9月27日),廣西臨桂人,1928年入桂軍當兵,192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李天佑曾任中共中央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34年10月,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李天佑率領紅5師擔任軍團前衛,奉命在廣西灌陽新圩抗擊國民黨兩個師,激戰3晝夜,完成掩護中央機關縱隊安全渡過湘江的任務。

紅三軍團指揮部舊址,位于灌陽縣水車鄉濱家橋村,該址為該村遠崗公字九如的私宅,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分上下兩座,內設天井和廂房,磚木結構,飾小青瓦并配有勾頭瓦當,外墻飾馬頭墻,前門外八字形裝飾,兩邊墻體均書寫“九如堂”三字,座北朝南,總面積289.9平方米,現保存完整。

1934年11月,紅三軍團由湖南經雷口關到水車村,經先頭部隊偵察,把當時村最大的“九如堂”,選為指揮部,紅三軍團團長彭德懷在此坐陣指揮。2006年5月25日,該指揮部被批準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1931年至1934年期間,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北上、第六軍團西征和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長征,曾先后三次經過灌陽,做了大量群眾工作,并在灌陽文市鎮玉溪村,確立了紅軍的民族政策。

文市鎮玉溪村祠堂,是1934年11月紅軍長征總政治部駐扎的地方。在這里,紅軍領導接見了桂北瑤民起義大總統鳳福山,派去與紅軍聯系一起打擊土豪劣紳,軍閥官僚特使。隨后,紅軍下達了《關于瑤苗民族工作的指示》到各軍團,闡述了執行正確民族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該指示成為我黨民族政策的重要藍本,玉溪村也因此成為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發祥地之一永載史冊!

被譽為“小遵義會議”的紅七軍前敵委員會會議舊址,在它門旁的右側刻著莫文驊將軍提的蒼勁有力的四個大字——扭轉危局。1931年,紅七軍政委鄧小平同志在這座古老的廟宇里,主持召開了紅七軍離開廣西前的最后一次前委會,會議拋棄了“左傾”冒險計劃,決定去湘、粵、贛革命根據地與朱毛紅軍會合,從而挽救了紅七軍。因此,這次會議是紅七軍歷史上生死攸關的偉大轉折。

猜你喜歡
烈士長征紅軍
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 各界群眾夾道迎烈士歸來
李紅軍美術作品欣賞
紅軍不怕遠征難
紅軍長征起止于何時?
智珠二則
智珠
“烈士”本來不必犧牲
十送紅軍
悼北伐陣亡烈士(二)
二則(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