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種生活叫MOTORCYCLE

2016-05-14 23:10
微型計算機·Geek 2016年8期
關鍵詞:摩托摩托車機器

如果你還認為摩托車只是快遞小哥的吃飯家伙,那么你離摩托文化還很遠??僧斈惆羊T摩托作為一種娛樂而非單純的代步工具時,那你就離機車文化不遠了。二戰后,隨著美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美式流行文化不斷膨脹,在全球大行其道。由馬龍.白蘭度和詹姆斯,迪恩帶起來一股梳著貓王頭、穿著緊身白TEE、牛仔褲、滿身鉚釘機車夾克,騎著哈雷摩托的摩托風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這種流行文化同時催生了許多人對搖滾的風靡,將冒險、前衛、叛逆、天真又不妥協的熱血浪漫青年風格滲透到各個領域。

一種摩托的生活方式

摩托車,一直令無數男人著迷著的機器,是人們能感覺動力的最直接的工具,翻開摩托車的歷史,一頁一頁燦爛絢麗,各種機車文化,源遠流長,總是能看到讓我們熱血沸騰的畫面,是什么讓我們神往呢?是動力?是速度?不對,是男人愛動這動那的狀態在吸引我們,吸引我們走近這個有魔力的機器,男人的天性就是探索,就是追尋,所以我們才義無返顧的接納了這個機器,它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在為它譜寫著光輝的歷史,男人造就了摩托,摩托造就了男人鋼鐵般的性格。

一臺摩托車的生命里在不斷的接受著人們對它的改動,男人深深的愛著它,但是永遠不滿足于它現在的狀態,反反復復的斟酌著它,計劃著它的未來,不斷的改動著,不斷的進化著,它也在承受著不斷進化的過程,漸漸的蛻變成摩托車歷史前進中的一段足跡,留下它那光輝的瞬間。男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在尋找自我的個性,在量產車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坐駕,不斷的往它的身體里注入自己的思想,努力的讓它成為自己個性的代言,成為自己無形的名片。當男人駕馭著充分體現自我的動力機器穿梭于城市,那種成就感,榮譽感,自豪感,恐怕用人類的詞匯難以形容。

看到外國的摩托文化,恐怕不只是我們車友所撼動吧,我們生活的人群,多多少少,都會有很深刻的印象,那種狂野的鐵騎形象,深入民心,令大家最深刻的恐怕是美國的騎士精神了吧,那種堅毅的神情,壯觀的團隊,真的讓我們很難忘記,在很多車友年輕的時候和小的時候就已經深深地記住了他們的形象了吧,也確確實實的影響了我們。那些馬達轟鳴的大家伙,發出狂暴的怒吼,真的太有男子的氣魄了,他們用他們的方式,延續著摩托的文化,延續著摩托的精神。有時候我們通過電視電影看到在國外,有的人在自己家的小倉庫里,自己整理著,修復著一臺老舊的機器,一步一步,太有感覺了,相信很多朋友也幻想過自己是畫面中的主角的樣子,最后騎上自己滿意的作品,去任意的馳騁,追隨著自己自由的腳步,追隨著自己夢想的生活。

在中國,喝酒有酒文化,旅游有旅游文化,就連天天喝的茶還有茶文化,于是我特意的提出,騎摩托旅游的應該還有鐵騎文化。在中國,騎摩托人群主要是山區為了解決出行困難的村人、為了生存而頂著烈日拉客的城市下崗的工人和一些喜愛摩托的愛好者,盡管在中國騎摩托的難登大雅之堂,但摩托的發展歷史無疑也是一種文化的誕生和延續的發展史,時至今日,摩托車發展已有百余年,他所包涵的文化,已經超越許多其他領域所謂的文化,胡適更將它視作現代文明的標志。

1997年,攝影記者黃成德駕駛一輛125A摩托車“單騎進西部,獨自闖天涯”,行程兩萬多公里;迎香港回歸一個摩友騎摩托車“單騎走中華”送五星紅旗到香港:同年一個摩友駕駛一輛125摩托車從吐魯番到珠海。1999年6月,8月,己多次單騎萬里行的摩托探險家黃成德,駕一輛摩托車開始了單騎穿越羅布泊的旅程,打破了死亡之海羅布泊六月不渡的傳說,當一些外國人說中國是車文化的荒漠的時候。這些摩托騎士用實際行動捍衛了尊嚴?;蛟S我們現在仍不敢妄言中國的摩托車文化到底是什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摩托車文化,早己超越了摩托車本身,它物化于人,又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我們仍在探索的路上前行,繼續傳承著摩托文化。正在不知不覺中創造著摩托車文化。

摩托大改造

對于摩托車的狂熱分子來說,排在第一位的必然是性能,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是如此。摩托廠商也會推出最為符合客戶需求的成品車。然而隨著摩托愛好者對于車的美術視覺效果,性能完美性,合理配置的高要求,便會對自己的愛車進行改造,小則拆掉不必要的部件使之顯的“剪短”,大則摩托變成了賽車徹頭徹尾的不再一樣。當然造型和性能上修改其實很簡單,只要想改什么樣部是可以實現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為什么要這么改。

猜你喜歡
摩托摩托車機器
機器狗
機器狗
開摩托車的閃電小雞
小摩托參賽
圖侃天下
神奇的獨眼機器
身無分文
My experience as a foreign teacher in China
有心與無意
好玩的摩托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