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應強化十種意識

2016-05-14 12:10鄭明懷
學理論·下 2016年4期
關鍵詞:思政課意識教學

鄭明懷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高校教師的一個重要群體,為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思政課教師在教學的中應強化政治意識、改革意識、問題意識、創新意識、系統意識、責任意識、能力意識、實干意識、學習意識、特色意識。

關鍵詞:思政課;教學;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4-0205-02

高校思政課是高校意識形態建設與宣傳思想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培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高校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水平,思政課教師在教學的中應強化政治意識、改革意識、問題意識、創新意識、系統意識、責任意識、能力意識、實干意識、學習意識、特色意識。

一、強化政治意識

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應強化政治意識,這是由我國高校思政課的性質和任務所決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高校教師的一個重要群體,也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其政治素質關系到思政課教學效果。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最近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要讓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明白,傳道、授業、解惑也是他們的神圣使命,“要傳道,必須信仰堅定;要授業,必須導向正確;要解惑,自己必須清醒” [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要做到“兩個絕不能” “兩個始終” “三個旗幟鮮明”:絕對不能在課堂上攻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抹黑中國、美化西方社會;絕不能以教學改革的名義隨意更改教學內容,宣傳西方思潮。始終要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在備課、授課中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在教學改革的方式方法上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旗幟鮮明地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旗幟鮮明地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旗幟鮮明地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抵制各種反馬克思主義、反社會主義、反黨反政府的錯誤觀點和言論;旗幟鮮明地亮出思政課教師的政治態度和政治立場。

二、強化改革意識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行動是認知的結果,思政課教師要有教學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真正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任課教師責無旁貸。思政課教師身處思政課課堂教學一線,首先要有教學改革的自覺,積極主動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要變被動改革為主動改革。如果對教學改革沒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覺悟和覺醒,只是被動應付式推動教學改革,改革就會“按下葫蘆浮起瓢”,這樣的教學改革不會有什么效果。早改革早主動、早改革師生早受益、早改革早出效果。改革意識要從提高教學質量入手,找準問題,明確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找準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形成每個思政課教師思改革、相關部門參與支持教學改革的良好氛圍。

三、強化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就是認識事物時,要善于發現問題、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思政課教師在推進教改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長期積累的,有些是教師個人原因造成的,有些是教育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總體而言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思政課教學改革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思政課教師不知道自己的教學有沒有問題、不知道教學中哪里有問題、不知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到底是誰的問題、不知道問題背后的問題以及怎么解決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有很多我們熟視無睹的現象,由于被師生所忽視,即使是教學中存在的明顯問題也往往被忽略。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只有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思政課教師才能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才能找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癥結所在。強化問題意識,高校思政課教師不能囿于課堂,而要善于在教學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思政課教師在教學改革中要強化問題意識:第一,真正用心想問題。新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材的修訂及教學內容的調整、學生思想的變化、學校課程設置以及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等新的問題接踵而來,思政課教師只有具備強烈的問題意識,才能認清問題的現象和實質,才能自覺帶著問題想方設法有效解決問題。第二,思考問題。有沒有問題意識、能不能發現問題、會不會解決問題,是判斷一個思政課教師是否真正實施教改的重要標準。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第三,問題意識的落腳點是為了解決問題。思政課教師思考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

四、強化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也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面對當前高等教育的大發展、師生關系的新環境和新要求,要進一步發揮思政課的作用,思政課教師就必須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教學改革是教學實踐中一項常做常新的工作,既要繼承以往思政課教學中形成的經驗和優勢,也要注重改革創新。當前,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等發生了很大變化,思政課教學面臨新變化很多,這其中機遇不少,但挑戰更多,思政課教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在教學改革方面進行創新。 實踐是創新的動力,沒有教學實踐就談不上創新,深入實際,勇于實踐。思政課教師必須深入課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學會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在教學實踐中總結教學經驗,在教學實踐中創新。教師要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思政課教學規律,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打破思政課教學中的一些傳統思維定式,自覺把教學觀念從不適應新形勢要求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要切實抓好教學手段創新,要主動運用新媒體進行思政課的教學,課堂內外要運用微信、微博、QQ群、論壇社區等新媒體傳播工具,延伸思政課的第一課堂。

五、強化系統意識

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是一個涉及教師、教材、課堂、學生等多維要素的系統工程。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教育部規定的大學生必修課,也是報考研究生的必考課程,它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四門課程。教學改革不是某一門課程需要教改,而是所有的思政課都要進行教學改革,在改革的過程中還需要協調處理好各門課程之間的關系,從單門課程的教改轉變為思政課整體的教改。

思政課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教學改革能否真正取得實效,不僅僅需要任課教師的個人努力,學校宣傳部、教務處、學工處等部門都有責任,誰也不能置身事外。毋庸置疑,思政課教學改革也是學校黨政部門的責任,黨政部門對學校思政課的重視和支持程度也會影響思政課教學的改革效果,這就要求黨政部門相互配合,不能“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如果學校各部門之間缺乏大局意識、合作意識,甚至相互掣肘,就會影響思政課教學改革。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一定要改變過去思政課教學改革由任課教師所在學院單干的情況,改變過去那種學校各部門各搞一塊、互不通氣的情況,必須要重點突出教學改革的協同性,打好“組合拳”。強化思政課教改的系統意識,關鍵在于建立一種高校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部門協調一致,學校馬克思學院(思政部)牽頭協調、任課教師直接推動,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和責任機制,明確各黨政部門的職責和任務,形成工作合力,為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構建協同發展的“立交橋”,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思政課教學改革的作用,創造良好的改革環境。

六、強化責任意識

思政課教師在教學育人過程中是否有強烈的責任意識,不僅直接影響著思政課的教學效果,也關系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毋庸置疑,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思政課教師有沒有強烈的責任感,能不能一如既往地履行思政課教師的責任。思政課教師與其他教師一樣,都應把做好本職工作作為第一要務。思政課教師的使命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師不能僅僅把上完課作為要求,而應始終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當作事業;不能認為上完課就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而應充分認識到上好思政課,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才能算是盡到責任。責任意識是推動教學改革的重要前提,自覺擔當起思政課教師應盡的責任,堅決消除教好教壞一個樣的思想,始終保持對教學的工作熱情開展教學,把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花在提高教學質量上。

七、強化能力意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庇讼扔?,真正要推動教學改革對教師有相應的能力要求?!耙幻细竦乃颊n教師既要求思想過硬,又要求能力夠硬?!盵2]首先,在能力方面,思政課教師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領”,即要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備做好一名思政課教師所需要的政治、經濟、哲學等方面的知識,善于借鑒與運用多學科的知識來破解思政課教學改革中的難題;其次,在教學改革中,要掌握好教學方式方法,尤其在網絡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教師要善于了解運用各種新媒體,要具備話語轉換能力、價值引領能力等。再次,推動教學改革,通過參加教學比賽提高教學能力,各種各樣的教學大賽是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展示的舞臺,各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或思政部也要引導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自覺投身課堂教學改革、參加各種教學比賽,不斷增強教學能力,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最后,思政課教師還要提高實踐教學改革的能力。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提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因而思政課教師在教學改革中還需要提高實踐教學改革的能力?!吨泄仓醒胄麄鞑?、教育部關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參觀考察活動的通知》《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養規劃(2013-2017年)>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一步了解黨史國情,開闊視野,增強感性認識,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只有具備了理論和實踐方面的能力,才能勇挑教學改革重擔。

八、強化實干意識

作為思政課教師想要在教學改革取得真正的成績必須切實增強實干意識,靠實干去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措施。教師要將心思花在教學改革上,把勁頭使在提高教學質量上,把精力用在育人,做到想教學改革,會教學改革,能教學改革。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每個思政課教師責無旁貸。教師端正教學態度,自覺、自愿、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改革中去,多想想思政課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干什么,能在教學改革中干什么,根據自身實際、課程實際以及學校的實際,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教學改革干中使出渾身解數,在教學改革實踐中舞出精彩人生。

九、強化學習意識

牢固樹立學習意識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推動力。當前,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需要破解的難題的確很多。而在推動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并沒有現成的模式,推進難度很大,任務艱巨。學習是創新的基礎,是思政課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師進步的階梯。思政課教師不加強學習,就無法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就無法真正掌握最新的教學手段。但在現實中,有的思政課教師往往無視學習的價值,在思想上存在學習可有可無的觀念,把學習當作負擔,個別思政課教師甚至認為自己知識淵博,學與不學、多學與少學對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要真正推動教改,每個思政課教師都要樹立新的學習理念。從某種角度講,思政課教師是否把學習作為一種責任,是檢驗思政課教師是否真正推進教學改革的試金石?!吧醒亩獰o涯” “學無止境” “活到老學到老”,思政課教師就應變“被動學習”為“學習學習”,變“階段學習”為“終身學習”,堅持學用結合,學以致用。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學習,加強對經濟、法律、哲學、歷史、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的學習,不斷夯實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并結合學校學生以及所教課程的特點進行教學改革。此外,還要突出思政課教學改革的知識與方法的學習。思政課教師只有重視本領危機,勤學、善學、能學、會學,在不斷學習中充實自己,以學無止境的精神,為做好思政課教學改革奠定知識與能力的儲備。

十、強化特色意識

特色是指自己獨有的、與眾不同的面貌,“特色”就是“獨有”,特色就是優勢。為此,思政課教師必須堅持立足學校實際、課程實際、彰顯特色,以此推動教學改革。新常態下,每一位思政課教師都要以強烈的特色意識尋找切入點,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找準突破口,創造更多亮點,推進特色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先達.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員的專業與信仰[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3(1).

[2]彭慶紅.思政課教師要在高校宣傳思想工作主陣地上建功立業[N].中國教育報,2015-02-04.

猜你喜歡
思政課意識教學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開放大學交互式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應用
新時代軍校思政課鑄魂育人的新形勢新挑戰新路徑探討
如何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
例談概率統計備考的五個意識
“小三明治式”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運用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初一學生符號意識的培養應從“理解”入手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