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環境下編輯的價值思考

2016-05-16 16:37趙明霞
出版廣角 2016年5期
關鍵詞:深度閱讀

【摘要】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傳統出版和編輯價值遭遇前所未有的沖擊。本文主要探討“互聯網+”時代,編輯還有沒有存在的價值,編輯的價值體現在哪里,以及編輯如何轉型。

【關鍵詞】自出版;深度閱讀;編輯價值

【作者單位】趙明霞,法律出版社。

“互聯網+”如火如荼的發展讓傳統出版業和編輯這個行當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近年來,隨著出版業態越來越多樣化,電子出版呈現一片繁榮景象,銷量跳躍式上升;自出版則完全把出版社和編輯從出版鏈條中去除,讓作者直接面對讀者,儼然成為出版新態勢。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傳統出版行當,引起業內人士熱議。一些技術派認為,傳統出版沒有未來,編輯終究要被技術和機器替代;而一些出版人則力挺閱讀不滅,編輯就不會消失。筆者認為,自出版無法取代傳統出版和編輯的價值,在“互聯網+”環境下,將更加凸顯好編輯的價值,也對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自出版給傳統出版帶來顛覆式沖擊

2011年,亞馬遜開始自出版的嘗試。所謂自出版,基本上完全顛覆了傳統出版的運作模式,作者的參與度更高,基本貫穿出版的整個流程:作者不僅要承擔寫作的任務,還要承擔原來由出版社負責的一些職責,比如組織編輯、校對,親自與設計人員溝通確定封面、與排版公司直接溝通設計版式,制定營銷方案,深度參與營銷等。自出版完全跳過出版社這一環節,使作者獲得更多的利潤。

最容易接受自出版并從中獲益的,往往是那些已經相當有名氣的作者。有數據顯示,在Kindle上排行前100名的暢銷書中,有28種是作家以自出版模式出版的;排行前50名的圖書中,也有11種采用自出版模式。

這些作者或者通過傳統出版,或者在電子閱讀平臺上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粉絲和人氣,他們的名字就是口碑,在營銷方面已經不太需要出版社和編輯的幫助、支持。他們的出走,使原來的出版社流失了相當一部分利潤。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作者陸續出走,使出版社的利潤結構和產品架構出現嚴重危機,且這種情勢會持續惡化下去。

因此,有些電子閱讀平臺的高管或技術大鱷大膽預測,在出版中,只有作者和讀者才是最重要、最必需的因素,傳統出版終將消亡,編輯有一天也會被機器和技術取代。

二、傳統出版的核心價值是編輯

編輯的價值體現直接影響傳統出版的生死存亡。編輯不僅是內容的受托者,而且是閱讀體驗的參與者和締造者、優質寫作資源的管理者和經營者。編輯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篩選信息

從海量繁雜的信息中迅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將其轉化為選題,這是編輯的基本功,也是出版過程最前期的工作。在海量信息充斥的當下,編輯對選題的篩選、提升和推薦,才是對作者、讀者的更大貢獻。

2.優化、提升信息

編輯的工作包括在選題策劃階段對主題的提煉、確定目標讀者、根據目標讀者需求對作者的寫作進行指導、根據出版需要對作者的稿件進行調整和修改等。書稿只是一個原材料,就像橡皮泥,你將它捏成什么形狀,它就會是什么形狀,它最終的形狀取決于捏橡皮泥的人。從書稿到產品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生產過程,最后呈現的產品和編輯所做的工作密切相關。

當然,也不排除有的作品在完成之初就已經比較完美,但好的編輯還是會讓它錦上添花:內容上,提煉其最具價值和閃光點的東西,調整體例結構,精煉語言或者補充完善;形式上,從封面設計、文案寫作、版式設計上放大圖書的價值,創造更好的閱讀體驗。讀客老板華楠曾以《藏地密碼》為例,說明了編輯對信息進行優化的過程:讀客的編輯拿到稿件的時候,《藏地密碼》名字叫《最后的神廟》,后來,編輯提取了“ 藏地” 這個購買關鍵詞,并將其嵌入書名中,最后實現了很好的利潤。

編輯核心的工作之一,就是要把一個看起來沒有太多購買價值的東西,重新開發成一個有購買價值的東西。這就是編輯工作的魅力:一切沒有標準答案。同一部書稿交給不同的編輯,最后出來的產品可能千差萬別。一部書稿最終定型,中間灌注了相關編輯的智慧、人生經驗與審美,不可避免地帶上編輯個人的烙印。從某種程度上講,一本圖書的打造,就像編輯在養育自己的孩子。

3.傳播信息

優質內容生產制作完成后,如何將圖書信息、圖書價值以最短的時間向最多的目標讀者(或潛在讀者)有效傳播,不僅與出版社的營銷成本、銷售利潤密切相關,而且對有這些內容需求的讀者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編輯深度參與了內容的生產、優化過程。編輯的基本素養及長期在這個行業浸染而培養出的審美能力與職業敏感度,使其更容易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提煉出能吸引目標讀者的圖書購買價值:或能給他們生活、工作提供某種便利,或能滿足他們欣賞美的需求,或能給他們帶來情感的共鳴等,并將這些圖書價值在封面設計、封面文案、版面設計等環節加以強化。

三、傳統出版不會被取代

1.紙質閱讀體驗無可替代

人類需要深度閱讀,而在互聯網時代,自媒體、朋友圈、微博都是碎片化閱讀,屬于淺閱讀的層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碎片化閱讀占據了我們大量時間,但是除海量資訊的即時刺激外,對我們知識體系的構建和豐富沒有什么意義。

知名作家許知遠描述說,深度閱讀使人幸福、鎮定。深度閱讀能使讀者通過反思、分析并加入自己的回憶和思考來豐富閱讀過程。并且,在閱讀過程中,讀者能與作者建立親密的關系——感知、傾聽、訴說、反思,在這個復雜的心理過程中,讀者精神上會獲得滿足、愉悅。

當然,深度閱讀不僅局限于紙質載體,數字閱讀也可以做到深度閱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紙質閱讀體驗會更容易讓讀者進入深度閱讀。翻開書,聞著墨香,細細摩挲紙張的質感,從字里行間感受作者的思緒,還可以隨時用筆做一些標記,寫下自己的感受,暫停閱讀的時候夾上自己喜歡的書簽。這一切都是在虛擬閱讀環境下根本無法體驗到的。

2015年,美國大學語言學教授Naomi Baron對千禧一代(在21世紀出生和成長起來的人)的學生群體做了一次調查研究。針對5個不同國家和地區學生的調查結果反映出,紙質書可以給人帶來更加別樣和美好的閱讀體驗。高達92%的人表示,閱讀紙質書時精力更加集中,87%的人表示,如果成本相同,那么他們更愿意在學校使用紙質書。

2.內容才是深度閱讀的核心價值所在

電子閱讀、紙質閱讀互相依存,不管是電子閱讀還是紙質閱讀,都各有其優劣勢。電子閱讀有著紙質閱讀不可替代的優勢,比如其交互性和便利性,更為重要的是價格低廉甚至免費;但其缺陷也相當明顯:門檻低,內容良莠不齊,閱讀體驗不甚好等。閱讀情懷則是很多讀書人對紙質書無法割舍的體驗,但因其成本高及互動性差常遭人詬病。不管是電子閱讀還是紙質閱讀,出版商要想獲得利潤,則必須依托于優質的內容。電子閱讀要想獲得長足的、穩定的增長,對產品的篩查、對質量的把控是不可逾越的環節。2015年出版業的一些最新趨勢也證明了這一點。

2015年以來,紙質書的銷售首次出現復蘇的跡象,英國、美國和大多數西方國家的出版市場,電子閱讀的發展速度已明顯放緩。英國最大的連鎖書店——水石書店由于銷售額暴跌而放棄了Kindle電子閱讀器的相關業務,通過在實體書店中為讀者提供高品質的購物體驗等方式,終于實現了多年來的首次盈利。在英國,魯珀特·默多克被迫對他所掌管的暢銷報紙《太陽報》采取了取消支付壁壘的措施,因為他意識到已經很少有人愿意為這樣低水平的內容支付費用。

3.編輯決定了產品品質

優質內容的生產、加工、優化傳播離不開編輯,深度閱讀依托的是作品的內容,內容的生產商主要是作者?;ヂ摼W時代,各種自媒體、微博、微信等新興內容傳播載體五花八門,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海量資訊,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深度閱讀內容?傳統出版和編輯的價值這時候就顯得尤其重要。

未來的出版,更多的是先確立一個內容標準,然后進行專業篩選、信息優化,再根據作品內容適當包裝,運用得當的營銷方式進行圖書宣傳,最后根據內容特點進行目標讀者的精準定位、投放。這樣不僅保證了內容的高質,還能將優質的圖書信息以最短時間傳達給最大范圍的目標讀者,節約讀者的篩選時間。

4.編輯標志著內容標準

讀者不太愿意為沒有經過嚴格審核、甄別和專業編輯的產品付費。將傳統出版鏈條遠遠甩開的自出版業務,并沒有像很多人預想的那樣,一路高歌猛進。近年,自出版的利潤呈下降趨勢,企鵝蘭登已經出售了其作者解決方案出版平臺,該平臺是5年前企鵝以7400萬美元購入的,如今以超低折扣賣出;哈珀·柯林斯則關閉了其為獨立作者開放的作品展示柜——Authonomy;亞馬遜及各大出版商都在繼續嘗試開拓新的市場,主要集中在數字出版領域。訂閱服務概念的出現,使消費者可以采取月付費的方式無限訪問大量的電子書(在英國每月需支付9.99英鎊,在美國則每月支付9.99美元),但這種方式并沒有取得多大的成效。事實上,幾家訂閱服務商如Oyster和Blloon都已關閉了這項服務。這似乎是由于平臺所提供的大部分圖書是自出版的作品,對讀者而言并沒有多大吸引力。

另外,收購自出版圖書效率不高,成本效率也不高,且難以保證是高品質的圖書,因此很難受圖書館青睞。

圖書館的預算是受限制的,圖書館員要保證他們買的書是有市場需求的、高質量的,因此他們的首選肯定是那些有正規出版社和編輯嚴格篩查、編輯加工的作品,對讀者來講更是如此。自出版缺乏傳統出版嚴格的審查機制,沒有經過編輯的深度加工,讀者對其質量是持懷疑態度的。況且,如此多的自出版產品,如何確定哪些是高質量的,哪些是讀者真正需要的,選擇過程也耗時耗力。

在傳統出版中,編輯在策劃選題的時候,會調取許多數據,包括同類選題品種、曾經的市場表現等,還會考慮到圖書的文化體驗、審美體驗等。編輯對圖書的打造是多維度的,這是很多電子平臺的原創作品或自出版作品難以做到的。

中信出版社副社長汪媛媛表示,“一個好的編輯可以說是天天都在研究讀者需要什么樣的閱讀。即使都是經濟類圖書,哪些是方向,哪些是熱點,都需要編輯的專業判斷和前瞻性判斷,而不是僅僅從歷史銷售數據中就能看出的。這個市場會回歸個體和每個人的內心,會更加專業,作者、出版社、讀者三者互動的基本模式也不會被顛覆”。

傳統出版業嚴苛的篩查機制及嚴謹的編輯流程對讀者來說,意味著產品的質量標準。讀者更信賴經過編輯專業打造的產品,也就更容易為其買單。

四、“互聯網+”時代的編輯轉型

“互聯網+”時代對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所以有人對“互聯網+”時代編輯存在的價值產生懷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編輯有些方面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體現價值,以至于有人認為編輯的存在可有可無。傳統編輯首要解決的問題是轉型,要有互聯網思維,深刻了解互聯網的特點,擁抱大數據,熟練運用互聯網工具和資源,重新調整生產流程,使出版各個環節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

互聯網還給編輯這個職業帶來N多的可能性,編輯可以擁有多重身份。編輯長期對某一領域深耕細作,積累了大量的作者資源、渠道資源,對讀者的需求和心理、購買規律等都有比較深刻的了解和把握。資深編輯憑借這些資源,就很可能會成為某一領域的領軍人物,以各種方式影響這個領域;或者是引導新的研究方向,提供教學科研服務項目,參與學術評價體系運轉;或者直接為讀者服務,從做書轉向做閱讀;或者專門為作者服務,成為寫手經紀人和出版顧問;或者經營自媒體社群商業,利用網絡平臺將粉絲引流,直接轉化成銷售收入。

優秀的編輯,不是簡單地為別人作嫁衣,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深度參與產品的生產、營銷,提煉內容的閃光點,以最優方式、形式推薦給最需要的人,為社會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作品,從而傳承文化、推動社會發展進程。我們有理由相信,編輯會存在下去,可能比任何介質、任何形態的書更久遠。

猜你喜歡
深度閱讀
戴著鐐銬起舞
引領學生深度閱讀“三步法”
高中語文深度閱讀的探索與實踐
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深度閱讀
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