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描黃公望

2016-05-20 06:34周游江蘇高郵
文藝生活(藝術中國) 2016年2期
關鍵詞:虞山黃公望

◆周游(江蘇 高郵)

?

素描黃公望

◆周游(江蘇高郵)

黃公望像

走進風景如畫的虞山,我們自然而然想起了元代山水畫大家黃公望。

黃公望墓在虞山小石洞東側,坐北朝南,冢后豎清嘉慶間裔孫黃泰所立“元高士黃公一峰之墓”碑一通,外設羅城、拜臺,占地八百多平方米。墓道順山坡而下,長約六十米,道口架單間沖天式一座,上鐫“元高士黃大癡先生墓道”。越過墓前環山公路,有清代建饗堂三間,堂內曾經懸掛書法家季厚所書木刻楹聯,上聯是“公亦癡,我亦癡,過黃崖埋骨處,時情癡到顛狂野”,下聯為“品愈高,才愈高,傳尚湖釣雪圖,畫筆高出唐宋明”。

黃公望(1269-1354),字子久,號大癡、大癡道人,又號一峰道人,常熟人。據元人鐘嗣成《錄鬼簿》記載,黃公望本姓陸名堅,“乃陸神童之次弟也,系姑蘇琴川子游巷居,髫齡時,螟嶺溫州黃氏為嗣,因而姓焉。其父九旬時方立嗣,見子久,乃云:‘黃公望子久矣’”(《曹氏刊本》)。于是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鐘嗣成是黃公望的朋友,《錄鬼簿》所記是可信的。據《清一統志·蘇州府山川目》記載,琴川“乃常熟縣地”,亦為常熟之別名。陳繼儒《筆記》(卷二)亦有“黃公望,本常熟陸神童之弟,出繼永嘉黃氏,故姓黃”之說。元人湯垕《圖繪寶鑒》、明人王穉登《丹青志》也有類似記載。

黃公望出生時,正值南宋奸相賈似道專權,北方蒙古族日益強大。蒙古人先后滅了金、遼、西夏三國,公元1268年,元世祖忽必烈又以十萬大軍進攻南宋。南宋“國事如今誰倚仗?衣帶一江而已”(宋文及翁《賀新郎·游西湖有感》)。襄樊被圍數年,終被元軍攻陷,長江已不能作天塹倚仗。元軍很快推進到長江下游。黃公望六七歲時,家鄉就陷落了。公元1276年元軍攻陷南宋都城臨安,擄走宋恭帝趙顯及三宮后妃嬪從。此后,雖有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等先后擁立恭帝之弟趙昰、趙昺,繼續抗擊元軍,但已無力回天。公元1279年,南宋王朝徹底覆滅。那年黃公望十一歲。

據《常熟縣志》記載,黃公望少有大志,希望在政治上一展身手,干一番大事業。但是元朝貴族統治者前期選拔官員并不采用科舉制度,而是規定漢人做官必須從當吏開始,到了一定年限,視其辦事能力如何,再決定可否做官。當吏也要有人引薦。黃公望直到中年才得到徐琰的賞識,在浙西廉訪司當書吏,即《錄鬼簿》(卷下)所說“先充浙西憲吏”,《無聲詩史》(卷一)所說“浙西廉訪使徐琰辟為掾”。后來,他又到大都(今北京),在御史臺下屬的察院當書吏,經理田糧雜務(參見王逢《梧溪集》卷四)。遺憾的是,他的上司張閭是個貪官。元仁宗曾派張閭“經理江南田糧”,張閭到江南后“貪刻用事,富民黠吏,并緣為奸”,搞得民不聊生,“盜賊”四起。元統治者不得不于延佑二年(1315)九月將張閭逮捕下獄。黃公望也受連累,被誣下獄,時年已四十七歲。其友楊仲弘有《次韻黃子久獄中見贈》:

世故無涯方擾擾,人生如夢竟昏昏。

何時再會吳江上,共泛扁舟醉瓦盆。

出獄之后,黃公望便絕了仕途之望,開始了隱士生活,并加入新道教,“改號一峰”,又“易姓名為苦行,號凈墅,又號大癡”(《錄鬼簿》卷下)。凈墅,又作凈豎、靜豎。從易姓名、號大癡一事可以了解他此時失意的心境。他曾以賣卜為生,這在很多文獻中都有記載。當時大畫家吳鎮也在杭州賣卜為生。后來,黃公望畫名大振,又以“新授弟子”為生。正如明人劉鳳《續吳先賢贊》(《藝事紀錄匯編》)所記:“為黃冠(道士),往來吳越間……教授弟子,無問所業,談儒、墨、黃、老……”據陶宗儀《輟耕錄》記載:“其徒弟沈生,狎近側一女道姑。同門有欲白之于師,沈懼,引廚刀自割其勢(生殖器),幾死?!鄙蛏?,即沈瑞,曾給楊維楨畫過一幅《君山吹笛圖》。楊維楨(號鐵崖)《東維子文集》卷二八記有他跟黃公望學畫的事??磥?,黃公望對徒弟的道德質量有嚴格的要求?!遁z耕錄》還收有他為教授學生而寫的《寫山水訣》。首句便要求“學者當盡心焉”。最后警戒學生“作畫大要去‘邪、甜、俗、賴’四個字”。文人賣畫為生,盛于明清兩代,在元代還不普遍??梢婞S公望賣卜、授徒主要是為生計。

富春山居圖(局部) 國畫 黃公望

加入新道教后,黃公望行蹤漂泊無定。王逢《奉簡黃大癡尊師》詩云:“十年淞上筑仙關,猿鶴如重守大還?!保ā段嘞肪硪唬┧m在淞江居住十年,但居所并不固定,更多的是外出云游。他還在蘇州天德橋開設三教堂,有時寓居道院。他的《芝蘭室圖》就是在云間玄真道院寓居時畫成的。他五十六歲左右嘗游吳地華山,畫了《天池圖》。據高啟《鳧藻集》卷四《題〈天池圖〉小引》云:“吳華山有天池石壁,……元泰定間,大癡黃先生游而愛之,為圖四、三本,而池之名益著?!睏罹S楨在其《東維子文集》中多次提及黃公望,可知他六十歲前后及七十七歲時常和朋友一起乘舟游太湖,喜吹鐵笛?!栋暇酱档褕D》有云:“予往年與大癡道人扁舟東西柳間,或乘興涉海,抵小金山,道人出所制小鐵笛……”黃公望善吹鐵笛,許多文獻均有記載,《鐵崖先生古樂府》卷二《五湖游》中有“道人臥舟吹鐵笛”詩句。另據楊瑀《山居新語》記載:“黃子久、……閻子靜、徐子方、趙松雪諸名公,莫不友愛之,一日與客游孤山,聞湖中笛聲。子久曰:‘此鐵笛聲也?!夙?,子久亦以鐵笛自吹下山。游湖者吹角上山,乃吾子行也。二公略不顧,笛聲不輟,交臂而去。一時興趣,又過于桓、伊也?!睋钊杖A《六研齋筆記》記載:“陳郡丞嘗謂余言,黃子久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木深筿中坐,意態忽忽,人莫測其所為。又居泖中通海處,看激流轟浪,風雨驟至,雖水怪悲詫,亦不顧?!薄逗S莓嬙仿浴芬噍d:“(黃公望)嘗于月夜棹孤舟,出西郭門,循山而行,山盡抵湖橋,以長繩系酒瓶于船尾,返舟行至齊女墓下,率繩取瓶,繩斷,撫掌大笑,聲振山谷,人望之以為神仙云?!被颉半[居小山(位于虞山左近),每月夜,攜瓶酒,坐湖橋,獨飲清吟,酒罷,投瓶水中,橋殆滿?!痹琳迥辏?345),黃公望為倪瓚畫的《六君子圖》題詩,有“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句,表明了他正直特立的性格。

黃公望也經常和倪瓚、王蒙、吳鎮、曹知白等大畫家相聚,切磋繪事,相互題贈,并和他們合作山水畫,至今尚有他們合作的畫跡存世。他和當時的名士楊維楨、張雨等也都是好朋友,楊、張常在他畫上題詩題字。七十四歲那年,他題倪瓚《春林遠岫小幅》有云:“至正二年十二月廿一日,叔明(王蒙字)持元鎮(倪瓚字)《春林遠岫》,并示此紙,索拙筆以毗之,老眼昏甚,手不應心,聊塞來意,并題一絕云:‘春林遠岫云林畫,意態蕭然物外情。老眼堪憐似張籍,看花玄囿欠分明?!笨磥硭呤鄽q已“老眼昏花”,并不像明人所說“黃子久年九十余,碧瞳丹頰”(李日華《紫桃軒雜綴》),或如清人所說“年九十,貌如童顏”(《虞山畫志》)。同年,自題《夏山圖》:“今老甚,目力昏花,又不復能作矣?!蓖晗奈逶?,他寓云間玄真道院,作《芝蘭室圖》;七月,作《秋林煙靄圖》;九月,于江上亭作《淺絳山水》。此后,他雖目力不逮,仍然作畫,“往來三吳”(《無聲詩史》),直至滿頭白發的暮年。

偶翻《楊仲弘詩集》,我發現其中有《再用韻贈子久》。由此,我們可知他“霜雪暗盈頭”時依舊活動在太湖一帶,“終營狡兔謀”,可見他尚有很多落腳的地方。

八十歲時,黃公望曾與無用禪師一起去富春山,領略江山釣灘之勝,暇時南樓作畫。晚年因愛杭州湖山之美,曾結廬于杭州的筲箕泉畔。據《輟耕錄》(卷九)記載:“杭州赤山之陰,曰筲箕泉,黃大癡所嘗結廬處?!薄稛o聲詩史》亦載:“大癡道人,隱于杭州筲箕泉?!?/p>

至正十四年(1354),黃公望在杭州謝世,享年八十六歲。也許是中華民族千百年積淀的“落葉歸根”文化心理,縱然客死“天堂”,黃公望也要歸葬故里虞山。對此,民間還有許多關于他的傳說。如周亮工《書影》:“李君實(日華)曰:常聞人說黃子久……一日于武林虎跑,方同數客立石上,忽四山云霧擁溢郁勃,片時竟不見子久,以為仙去?!睂O承澤《庚子消夏記》也有“人傳子久于武林虎跑石上飛升”的記載。方熏《山靜居論畫》亦云:“辭世后,以有見其吹橫竹出秦關,遂以為蟬蛻不死?!边@些傳說當然不可信以為真。

從黃公望的一生來看,由“少有大志”到“試吏弗遂”,乃至“絕意仕途”(參見《常熟縣志》),其實都是出于不得已。他晚年的思想也確實處于沉靜安穩狀態,尤其是他加入新道教之后,僅以詩畫為事,其生活和思想已無太大的波動,這在他的畫中都有所體現。其晚年所作長卷《富春山居圖》對后世影響最大。

徘徊在黃公望墓前,我不由得想起了梁衡《邁索爾土王邦尋舊》結尾的一句至理名言:“一個人,不管自覺不自覺,只要他為世界留下一份有價值的文化遺產,便可永恒?!蔽蚁?,黃公望就像虞山一樣永遠屹立在后人的心目中!

(周游,本名仁忠,江蘇高郵人。出版有歷史文化散文作品集《孔子的緋聞——中國歷史名人再解讀》《佛教圣地游》《揚州記憶》等。)

猜你喜歡
虞山黃公望
黃公望的人生
江蘇省常熟中學虞山文化課程基地
愿君讀讀黃公望
答案就在《富春山居圖》里
『富春山居』經典名作
虞山城門
煙花三月下江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