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廂記》的“母慈子孝” 新論

2016-05-23 16:14段國琴
戲劇之家 2016年8期
關鍵詞:崔鶯鶯西廂記

段國琴

【摘 要】《西廂記》中崔鶯鶯的聰慧、勇敢、叛逆、大膽追求自由愛情和老夫人的自私、虛偽、言而無信、愛慕虛榮,已是眾所周知。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重讀《西廂記》就會發現崔鶯鶯和老夫人的關系,未必如主流評論的那樣勢同水火。從現代人文關懷的視角考量,崔鶯鶯是張生的好戀人,但未必就是個好女兒,老夫人使得崔、張的愛情一波幾折,但未必就不是個好母親。

【關鍵詞】西廂記;崔鶯鶯;老夫人;形象重解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4-0019-03

學術界對于崔鶯鶯的解讀和評價已多如牛毛。明末清初著名評論家金圣嘆將《西廂記》稱為“天地妙文”,他對崔鶯鶯的評價是“絕代之佳人也”,“雙文,天下之至尊女子也;雙文,天下之至有情女子也;雙文,天下之至靈慧女子也;雙文,天下之至矜尚女子也”,在他眼中,崔鶯鶯是絕代佳人,是尊貴、至情、靈慧、矜尚的奇女子,他認為《西廂記》中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是一代才子和一代佳人的“至情”。金圣嘆的這些至高評價總結了前人的評論,也奠定了后世對《西廂記》、崔鶯鶯、崔張愛情評論的基調。崔鶯鶯的形象評價離不開美麗、聰慧、勇敢、叛逆、大膽追求自由愛情這些內容,近年來,比如戴不凡的《論崔鶯鶯》、朱志遠的《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崔鶯鶯人物形象分析》、陳淑娟的《天然的頌歌——淺析崔鶯鶯的形象特點》、武沛榮的《試析崔鶯鶯的人物形象》、梅凌的《崔鶯鶯、杜麗娘、林黛玉三個女性形象之比較》等文章,無一不是歌頌崔鶯鶯作為叛逆者的形象。

對于老夫人的原始解讀自然也是數不勝數,與女兒崔鶯鶯的評價相反,老夫人的形象總體上使用的都是消極詞匯,作為阻撓女兒婚姻的封建家長,老夫人在女兒心中是“機詐”“如狼”“只顧相國家聲”“虛名兒誤賺了我”,為了“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其“固定形象”是自私、虛偽、言而無信、愛慕虛榮、冷酷無情,這種評價貫穿了古今,直到近年才有所改觀,如程潔的《論《西廂記》中老夫人的矛盾性》、吳小俠的《操控全局治家有方——論《西廂記》中的老夫人形象》、鄭巧玉的《《西廂記》中老夫人賴婚原因新探——兼論老夫人形象》、劉清玲的《《西廂記》老夫人賴婚新解》、齊濤的《老夫人形象簡論》、杜小琴的《《西廂記》老夫人形象分析》等文章,都嘗試從新角度和積極層面來論述老夫人的形象。1979年游國恩等在高校教材《中國文學史》中真正提出了“慈母”說,這個觀點逐漸被許多學者接受。仔細考察當時的社會大環境和老夫人所處的具體生活環境,筆者認為游國恩的“慈母”一說是很有價值的。本文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角度,對老夫人和崔鶯鶯的形象進行一番重解。

一、老夫人與崔鶯鶯形象重解的依據

(一)形象重解的理論依據

以往對于崔鶯鶯形象的分析和老夫人的形象分析,都是首先從階級的角度出發的,將崔鶯鶯定位為反抗壓迫的少女,作為愛情的一方去考察她的方方面面,強調她的反叛精神和對愛情的堅貞執著,而對老夫人的分析也是首先從階級出發的,將她定位為地主階級的封建家長,以是否對崔、張愛情有利來分析她的人物形象和意義,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階級已經不再是文學作品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從一個家庭的立場出發,以單純的母女關系來解讀《西廂記》所記載的“家庭故事”是行得通的,理由如下:一、二十一世紀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是多元的,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愛情只是生命的一個部分,除了愛情,還有親情、友情、工作、生活和學習等。只用一個人對愛情的投入和付出來衡量她的整個生命價值、只用是否阻礙了子女的自由戀愛這一件事來考察父母的價值是片面的。二、《西廂記》講的是兩個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從崔家的角度講,是一個“嫁女”的故事。老夫人是相國夫人,但她更是崔相國的妻子、崔鶯鶯的母親,從一個家庭的立場出發,我們首先應該從妻子、母親的身份來解讀她;三、崔鶯鶯雖是張生的戀人,但首先是崔家的女兒、老夫人的女兒。如果將《西廂記》的故事看作一場家務事,那么,對崔鶯鶯的考察就應該基于她的“女兒”身份來進行。

(二)形象重解的崔家現實

許總在《崔鶯鶯家世及行蹤辨正》中詳細地介紹了崔鶯鶯的家世和大致行蹤。王實甫的《西廂記》改編自元稹的《會真記》,而《會真記》被看作是元稹根據自身經歷寫的自傳,據考證,講述的是唐德宗貞元年間的故事。也就是說,《西廂記》里交待了崔鶯鶯是前朝相國之女,父親逝世后隨母親鄭氏送父親的靈柩回河北安平安葬,路上遇到阻礙,暫時停留在父親先前花錢翻修過的感業寺,在那里,她遇到了張生。此時崔鶯鶯十九歲,據她母親介紹:“只生得個小女,小字鶯鶯,年一十九歲,針指女工,詩詞書算,無不能者”,“老相公在日,曾許下代理老身之侄乃鄭尚書之長子鄭恒為妻”。從這些資料中,我們可以得出幾條重要信息,這些信息表明崔家當時的情況是很特殊的:

1.崔鶯鶯為前朝相國崔鵬之女。前朝相國,改朝換代以后,不管是否榮歸,但是崔相國已經逝世,崔家的沒落是事實,要不然也不會只有母子三人、紅娘以及其他下人等共計30人一起扶靈柩回故鄉安葬了,而且路途遙遠,主要人物還是老夫人、鶯鶯和紅娘等幾個女流之輩,親戚當中沒有一個靠得住的男丁在其中幫忙料理主持,真可謂“子母孤孀途路窮”。

2.崔相國剛剛去世不久,那么,對于崔鶯鶯來說就是新喪父,對于老夫人來說,就是新喪夫,失去父親、失去丈夫,是最悲痛傷心的事情了。另外,家里失去主梁骨,經濟條件大不如前,母女二人在精神上、生活上都處于痛苦不安的時期。

3.崔鶯鶯十九歲了,已是成年女子,而且她熟知詩書禮儀、聰慧無比、進退有度,不是像弟弟那樣還是十余歲的小孩子,所以她應該在心智上是比較成熟的。

4.“老相公在日,曾許下代理老身之侄乃鄭尚書之長子鄭恒為妻”,表明崔鶯鶯已經訂婚,許給了她的表哥鄭恒,而且這個婚約是父親生前訂下的。

5.崔鶯鶯一家多次聚餐,能看到的家人只有老夫人、崔鶯鶯、幼弟歡郎三人,并沒有其他崔家妻妾或崔家子嗣,由此可見,崔鶯鶯是崔家唯一的女兒,而且是成年孩子,老夫人除了兩個孩子之外并沒有其他的“姐妹”(丈夫的妾室)陪在身邊。

二、老夫人與崔鶯鶯形象重解

筆者根據上面提到的這五條崔家的現實狀況來對崔鶯鶯和老夫人兩人的形象進行一番重解。

《西廂記》的故事的大致可以概括為張生對崔鶯鶯一見鐘情,想方設法住進普救寺,參加道場的祭奠活動,英雄救美,將花癡行為進行到底,紅娘從中牽線搭橋,一來二往,崔鶯鶯自然也對赤誠種張生青眼有加,月下吟詩作對,傲嬌的小姐和呆呆傻傻的書生從情書往來到私下相會、私定終生。崔母知道了勃然大怒,先是不守承諾,不將女兒嫁給書生,然后被紅娘說動,無奈做出讓步,讓張生去考取功名再成親。愛情和婚姻被母親阻擾,甜蜜鴛鴦兩地分離,崔鶯鶯被母親氣壞了,母女關系很緊張。

(一)母未必不慈

從一個母親、妻子的身份來解析崔老夫人。

1.反對崔鶯鶯和張生的婚事?!案改钢異圩?,則為之計深遠”,從古到今,這條定律未曾改變過。崔家家道中落、無所依靠,張生是個落魄書生,父母雙亡、家境貧寒、前途未卜。沒有任何一個母親愿意自己的女兒將來受苦,沒有一點保障,古往今來慈母的心都是如此,這一點無需多言。

2.妥協接受婚事,要求張生考取功名后再成婚。崔鶯鶯十九歲,是相國千金,長于閨閣;張生二十三歲,禮部尚書之子,都來自書香門第之家,說明不大會懂得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生存之事。崔鶯鶯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只留下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弱弟,如果在張生英雄救美之后就順利成親,可能的情況無非有兩種:一種情況是張生入贅崔家,和崔家一起生活,那么毫無疑問,張生是要承擔起家族的責任、成為新家庭的脊梁骨的。先不說愛情之中平等的感情在古代是極少的,男人朝秦暮楚、三妻四妾是慣?,F象,時間久了張生會不會對嬌妻生厭,也不用去猜想以男權為主導的社會,張生堂堂七尺男兒愿不愿意放下自尊心“妻榮夫貴”,就先說生存的現實:崔家家道中落,“先夫在日,食前方丈,從者數百,今日至親則這三四口兒,好生傷感人也呵!”張生“父母雙亡,家境貧寒”,倘若眼中只有鶯鶯小姐,“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的張生在初期甜美的婚姻生活中慢慢地磨滅了進取心,不去或是晚去考取功名,沒有生存能力的一家子如何生活呢?另一種情況是崔、張婚后回張家。張生是“西洛人氏”(據考證在今山西洛南縣),崔鶯鶯的老家是河北安平,中間的距離也不算近,而且根據《西廂記》的劇情來看,貼身丫鬟紅娘極有可能是要跟小姐陪嫁的,那么崔家就只剩一個老母和幼弟了,這就真如老夫人說的“子母孤孀途路窮”了?!凹蕹鋈サ呐畠簼姵鋈サ乃?,如果鶯鶯是隨張生回西洛的家生活,張生的父母雙亡,兩個無依無靠又沒有生活能力的官二代如何生存是個很大的問題,老夫人很難見到女兒,很難得知女兒的狀況,作為一個母親如何放心得下呢?

3.堅持原先的婚約,還將鶯鶯許給鄭恒。老夫人善待普救寺的人,說明她本質上并不是個惡人。為什么還要將女兒許給品行不端的侄子呢?是否真的賣女求榮,關鍵在于她對現在的鄭恒有多少了解,考證下來發現,老夫人知道現在的鄭恒是“小人濁民”的可能性是有待商榷的:首先,《西廂記》鄭恒出場的時候介紹自己的身世:“禮部尚書之子,父親早喪,又過數年,喪母”,婚事是“先人訂下的”。崔、鄭二人的婚事是崔相國和鄭尚書訂下的,是在小時候,又提到“又過數年”、“數月前寫信給我”,說明兩家通信靠書信,不住在一起,表明崔老夫人和鄭恒或許已是多年未見了,至少也是很久未見了。其次,鄭恒來到河中府,并未先去拜見崔老夫人,而是找了紅娘打探消息,鄭恒和紅娘之間發生的事崔老夫人并不知情;再次,鄭恒利用姑姑“愛聽是非”、“拿不了主張”的弱點,第二天來見老夫人一來就編造了張生已另娶衛尚書之女的“重磅炸彈”。從以上三個時間點來看,崔老夫人不了解現在的鄭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最后,鄭恒到河中府談親,老夫人第一想法是婚姻是丈夫已許下的,自己把女兒又許給張生“我便是違了先夫的言語”,鄭恒“他有言語,怪他不得也”,后來被鄭恒欺騙說張生另娶,老夫人震怒,聽到張生奉旨另娶,老夫人的首先反應不是“奉旨”,而是怒道“俺相國之家,世無與人做次妻之理!”在崔鶯鶯嫁鄭恒的這整件事中,作為妻子,崔老夫人最直接的想法是兌現亡夫遺愿;作為母親,雖說是注重相國家聲,但也確實是為女兒將來的地位考慮的。

通過對這幾件事的分析,可見老夫人遵照“老相公遺言”,行使父母之命,將女兒的婚事繼續下去,這是一個三從四德、敬愛丈夫、想要完成亡夫遺愿的普通妻子的正常行為。

(二)子未必足孝

我們再以崔鶯鶯作為女兒的角度考察她的孝道。

1.父親新喪,崔鶯鶯和母親扶柩回鄉,可謂是家中巨變,對于一個剛剛失去父親的19歲女兒來說,面對這些巨變,本應該與母親分擔痛苦,然而通讀《西廂記》,經過多處分析,卻證明了崔鶯鶯對母親是缺乏寬慰之心的。

2.崔鶯鶯雖然在道場淚珠漣漣地祭奠亡父,但沒有任何勸解母親的溫暖言語,僅提到幾個字:“寬厚母親”,她在花園焚香許下第二個愿望是希望母親健康,但主要還是一心顧著自己的“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

3.她被阻止和張生見面后,從來沒有停止過抱怨母親。崔相國新逝,崔鶯鶯天香國色,卻住在陌生地方,老夫人交待“小梅香服侍的勤”,但崔鶯鶯的反應是“母親好沒意思”,抱怨母親監視她。

4.孫飛虎搶親。孫飛虎帶兵包圍了普救寺,法聰立刻告訴了方丈和崔老夫人,大家一起商議退敵之策,老夫人問女兒意見,崔鶯鶯讓母親把自己獻出去,又說“待從軍又怕辱沒了家門”,自己先上吊自盡,讓母親把尸首獻出去,之后又說:“母親,休愛惜鶯鶯這一身”,然后提出誰退敵就以身相許的計策。在鶯鶯看來,孫飛虎搶親,崔老夫人心里生她的氣,不想把她交出去純粹是怕辱沒家門。一個女兒在生死關頭對母親的第一想法竟然是這樣的,絲毫沒有一點親情的信任可言!雖然這是她故意用的激將法,好讓張生有出頭機會,但即便如此,對一個剛剛失去丈夫,還站在靈堂上的女人來說,自己的孩子這樣說,何其殘忍!危急關頭,可見崔鶯鶯在感情上對她母親是非常冷淡的,打從心底認為母親對自己是沒有愛的。

5.被悔婚。她說的是“誰承望這即即世世老婆婆”、“他怕我是賠錢貨,兩當一便成合。據著他舉將除賊,也消得家緣過活。費了甚一股那,便待要結絲蘿;休波,省人情的奶奶忒慮過,恐怕張羅”、“白頭娘不負荷,青春女成擔閣,將俺那錦片也似前程蹬脫……虛名兒誤賺了我?!毕日f母親是世故狡猾的老婆婆,言而無信,又說母親是舍不得妝奩給她張羅婚事,再說母親將她當成負擔,阻礙了她的錦繡前程,愛慕虛榮,犧牲了她的幸福。崔鶯鶯帶著極大的希望去赴宴,情郎卻變成了哥哥,憤怒、失望之情是可以理解的,老夫人的做法也確實不對,但是沖動的話語最傷人,崔鶯鶯此處沒有表現出一點克制和對親人的寬容,尖刻的話語如刀般鋒利,在她心里,母親只是把她當做一件換取富貴和虛名的物品而已,小姐的心如此執拗和冰冷!

三、結語

《西廂記》是王實甫為中國古代的青年男女編織的一個美麗的東方童話,可惜,生活不是童話,愛情是美好的,但婚姻與責任是共存的?!案改钢異圩?,則為之計深遠”,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親情是無法簡單地從理性上分析對錯的,作為一個母親,老夫人未必不慈,作為一個女兒,崔鶯鶯未必足孝。

參考文獻:

[1]王實甫.西廂記[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

[2]王實甫著,(清)金圣嘆批改,張國光校注.金圣嘆批本西廂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1-132.

[3]游國恩.中國文學史(卷三)[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453-460.

[4]許總.崔鶯鶯家世及行蹤辨正析[J].中國典籍與文化,2012.56-59.

猜你喜歡
崔鶯鶯西廂記
明清瓷器上的《西廂記·佛殿奇逢》圖像研究
原版崔鶯鶯,被渣男辜負的可憐人
一字一詞總關情
——從曲中的副詞分析崔鶯鶯的情感
王季思注本《西廂記》補證(續一)
《西廂記》中的理性意志與自由意志
陳繼儒評《西廂記》的刊本流變及其真偽
《西廂記》釋詞補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