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電影的跨境想象與自由身份認同

2016-05-24 06:29朱云漢
電影文學 2016年10期
關鍵詞:身份認同

朱云漢

[摘要]中國電影文化近年來令人印象深刻的現象之一,即商品、資本、人員的全球性自由流動及其創造的成功神話,與此同時,中國電影也一直在反復確認、探求一種身份認同感。然而,這種認同于電影本身來說沒有其獨立的存在價值,它只不過是一種等待全球資本進行認可的資格。正因為如此,國產電影既要掩蓋這種認同與全球化之間的分歧點,又要掩蓋包括身份認同在內的各種文化和運動對資本、商品全球化的抵抗。

[關鍵詞]全球化想象;身份認同;獨立價值

近年來,中國電影將全球化作為電影敘事中的重要因素,并在構建故事發生的背景空間、創作故事主體和身份認同中融入了這項因素,并以此為重建時代民族形象的核心,盡管一些影片沒有直接表現出全球資本建構對于自由身份認同和全球秩序的影響。

一、國產電影的跨境想象

所謂全球化,是在固定空間之內對時間進行無限壓縮,其表現方式可分為兩方面:其一,全球化利用信息和資本等元素的自由流動,融入全世界空間中的每一個角落,乃至融入現代文明尚未普及的空間之內,借此將全世界都整合進這種流動交融之中;其二,全球化打破了敘事規則中原本對創新與守舊、前進與倒退等以時間為核心的對比,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進行全世界資源開發,資本和商品全球流動。這一點被國產電影的創作深度吸取。

顯而易見,國產影片的跨境想象在近年來愈演愈烈。例如,成龍出演的作品《十二生肖》和《神話》,劉德華出演的影片《富春山居圖》等蜚聲海內外的商業大片,都將中國功夫融入了影片之中,而中國功夫是全球影迷都認可的文化元素。同時,這些影片在空間上也將全球景觀納入了影片,在故事主線的設置中,更是采用了好萊塢慣用的奪寶故事,在此基礎上,凸顯出民族傳統文化特色,將全球化和民族性完美交融。

電影《十二生肖》講述大盜杰克奉命盜取十二生肖銅首其中的四個,這十二生肖銅首都曾是中國圓明園的國寶,在戰爭中被西方列強奪走。Coco是文物學家的女兒,在尋找四座銅首的路上與杰克相遇并相戀。Coco了解這四座銅首是中國的國寶,杰克最終被Coco所感化,在拿到四座銅首之后毅然將其還給中國。在追蹤銅首的過程中,他們走遍了大半個世界,沿途遇到了不同地域的文物販子或者文物收藏人士。四座銅首、金錢、人、景物的全世界流動成為電影《十二生肖》的最大特色。

而影片《富春山居圖》則以追蹤被盜的中國名畫《富春山居圖》為主線?!陡淮荷骄訄D》是黃公望的作品,分為兩個半幅,分別收藏在臺北和杭州,然而,卻在準備在臺北合璧展出的前期被盜。影片中以肖錦漢警官為首的一行人跨越全世界尋找被盜的名畫,景觀涉及阿拉伯、日本、中國內地和中國臺灣等多個地區,期間經歷了許多國家的國寶盜竊事件。

電影《神話》則將中國古老秦朝時期的神秘力量與朝鮮乃至印度聯系起來,呈現了一個美麗的東方神話。影片中表現了印度地域特色濃厚的風景和獨特的宗教儀式,古老中國的王朝和神秘寶藏,以及朝鮮半島謎一樣的女子與超越千年的曠世奇戀,這些元素雜糅成了一個富有東方特色的神話。

上文中提及的三部影片都屬于華語語系,主要人物設定也是華人,堪為國產電影進行跨境想象的經典案例。比起內地作品,港臺影片更早就步入了跨境想象的階段,例如,導演王家衛和吳宇森等人的作品以及很多以移民或者緝毒為主題的作品,他們將香港作為輻射的中心,將圍繞在它周邊的內地、臺灣、亞洲各國乃至全世界都納入全球化想象之中,而且這種想象比之現在的國產電影有更為廣闊的視角、更為成熟的經驗和更為多樣的體驗模式。香港影片長期受世界電影文化浸潤,不僅將自己融入跨境想象之中,更生動地體現出全球化趨勢下人們不斷改變的身份認同。然而,上文提及的三部影片與港臺電影不同,它們的想象中與之有不同的主體和對象,由此也體現出國產影片跨境想象的不同之處。

從對以上影片的分析中我們了解到,雖然國產電影在進行跨境想象的時候并未特意凸顯民族身份,然而這種跨境想象依然沒有脫離民族文化的奇觀化思維,這種民族文化奇觀化被融入了世界語境中來表現。這類影片仍舊在傳統的國產影片的空間想象中延續了舊的思維定式,例如,中國對應了傳統文化、發展中國家、反抗者等形象,而西方則對應了現代化、發達國家、侵略等元素。例如,在電影《十二生肖》中雖然講述的是世界范疇內的奪寶,但是影片中涉及的強取豪奪者都來自西方國家,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電影《富春山居圖》,這與好萊塢大片中慣用的奪取諸如印第安等弱勢地區寶物的設定相仿。然而,這些好萊塢的奪寶影片中只是注重過程的敘述,并未過分突出被掠奪民族的概念,而這兩部國產電影則不同,始終未忘記強調中國這個概念。這樣一來,這兩部奪寶題材的影片在敘事模式上就十分類似諸如《霍元甲》這類民族反抗題材的影片,只是將被迫的反抗變為自主的保護,將故事發生的空間由中國擴大到了全世界。

而電影《神話》的主要景觀在中國和印度,有趣的是影片對中國和印度的體現以東方奇觀化的傾向為主,古老東方神秘的自然風光、宗教特點和民風民俗都被奇觀化呈現,而劇中女主角玉漱的出現則象征著朝鮮半島的文化。這樣的設定延續了好萊塢影片中對東方文明的奇觀化建構。

隨著時代的發展,跨文化影片的重點已經不再是呈現文化奇觀,而是轉為聚焦世界主流的商業中心,尤其在影片《富春山居圖》中,作為文化奇觀的阿拉伯人只是驚鴻一瞥而已。在上文中提及的兩部奪寶主題影片中,電影的視角擴大到全世界景觀,而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景觀基本都是世界主流商業核心,電影中的華人作為主要人物,在這些景觀中如魚得水被大家矚目,這也昭示著中國有能力也有信心在全球化市場中占據核心地位。

在國產影片的跨境想象中,形成了奇觀化比中國更為弱小的國家或地區,同時又在被比中國強大的發達國家奇觀化的二元性。這表面是由于香港影片深深地影響了內地電影創作,在各種合拍片中,中國的地位高度與日俱增等原因,但實際上,其本質原因是由于中國在全球化中,無論是資本、商品還是文化都在悄然崛起,在世界范疇之內,不得不承認中國的話語權正在增強。然而,假如這種二元化的模式繼續下去,中國電影就不可能在世界范圍內維護起正常的文化秩序,而極有可能演變成西方電影的中國化翻版。

二、中國電影全球化的自由身份建構

縱觀近年來的國產商業片,國產影片的跨境想象似乎越來越深入。例如,馮小剛的作品《非誠勿擾》、薛曉路的作品《北京遇上西雅圖》、郭帆的作品《同桌的你》、韓寒的作品《后會無期》等都呈現出成熟的全球化語境。

作為馮小剛的經典作品,《非誠勿擾》第一部和第二部盡管依舊保持著馮氏幽默的意趣,卻將影片的景觀版圖延伸到國外。在馮小剛的早期作品《不見不散》中,雖然也涉及美國景觀,但當時的設定卻是脫離人物靈魂之外的。這一點在《非誠勿擾》中有了質的飛躍,影片中的日本景觀成為國產影片的跨境想象載體而被中國文化所消費,電影中的主人公也具備了在資本輔助下全球流動的自由性?!斗钦\勿擾》第一部和第二部中,主人公都有強大的資本支撐來滿足其在全世界進行消費,主人公能夠自由地穿梭于世界各大娛樂休閑中心,而主人公的身份認同并不在普通市井居民的范疇之內,也沒有交代清晰其民族歸屬,僅僅是資本全球化影響下的消費體現。而在電影《杜拉拉升職記》中,主人公更是從各個角度來看都與資本關系匪淺,故事的主要矛盾在于怎樣才能引進國外資本,而主人公的現實生活中也被國際化元素充斥,如國際名牌、國際化辦公地點、與外籍人物交流等,整個DB就是一個跨國企業。主人公的愛情主線更是在國際度假場所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國際資本是怎樣通過商業和消費元素影響了人們的現實生活和自我認知的,這也是該影片映射出的一個主題。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將故事地圖擴展到美國,以西雅圖和紐約兩座城市為核心空間。雖然這部電影是為了歌頌純真感情的珍貴,在故事結束的時候,文佳佳從一個拜金女轉變成獨立自主追求真愛的女孩,但是,影片的很多細節都透露出對資本力量的膜拜。文佳佳為了準備待產而來到美國,起初的文佳佳仗著自己有錢而非常驕傲,她經常采購奢侈品,還對其他人耀武揚威。而其他人卻沒有用道德和情感來正面回擊文佳佳,反而用隱含著的更大資本來維持房屋中的平等秩序與和諧的人際關系。男主人公郝志在國內本來是一名優秀的醫生,卻為了女兒到美國做起了月子公司的護工,郝志原想只要自己靠雙手辛勤勞動就能夠獲得感情與尊嚴。然而事與愿違,妻子還是帶著女兒離開了他,郝志陷入了低谷期,整個人變得十分沉悶。表面上看,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一直在對物質化進行批判,弘揚純粹的情感和尋找真實的自我。然而,影片中卻隱隱約約地透露出唯有資本才能換取的權力和尊嚴,灌輸著得到資本就可以得到地位的價值觀。

在郭敬明的作品《小時代》中,純粹的不受物質所左右的,同時也不會受到任何外界因素所動搖的愛情是影片的敘事主線。主人公林瀟是個純潔堅強的女孩,她對社會充滿了向往,卻沒有任何社會經驗,她四處碰壁卻在最后意外成功。而另一個人物形象顧里則與林瀟相反,顧里擁有很多財富,卻最終在資本的力量之下依然失去了真愛。由此看來,電影用純粹的愛情戰勝了資本的誘惑。而這種純粹的愛情卻并未在林瀟的生命中占據主要地位,也沒有為她的生活帶來多么重要的影響。林瀟生活的主體依然是工作,她渴望得到自己的上司宮洺和整個時尚界的認同。宮洺神秘而高貴,他是資本的象征者,由于資本和權力使得他有資格站在林瀟的上方審視她。劇情中林瀟從未能站在和宮洺平等的地位上,盡管她有能力,也有了愛情,林瀟只是一直仰視著宮洺,保持著復雜的曖昧。正因為如此,在林瀟的內心,資本和愛情的關系并不像影片的主線一樣,資本并沒有被純真的愛情所打敗,相反,資本認可才是形成魅力、被人認同的誘因。

影片中還突出了一點,資本構建了合理的社會秩序,尤其是全球性資本的控制力更加不容小覷。當林瀟首次參加面試的時候,排在她之前的應聘者陷入極度恐懼、不幸被戲耍直至暈倒,這些遭遇都沒能喚起林瀟對弱者的同情,只是引起了她對自己前路的擔心,電影中也并未用任何形式來批判資本所有者,而是通過無資本人群的弱勢表現來側面反映擁有資本才能擁有話語權和力量,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建立社會秩序。學校里,擁有資本的顧里是姐妹四個中的主導力量,而在公司里,擁有資本的宮洺具有強勢的話語權。

追憶青春為主題的影片《同桌的你》與《后會無期》中也存在著跨境想象。類似許多國產電影將美國設置為全球化核心一樣,電影《同桌的你》以一個居住在美國的失敗者的角度來進行敘述,他在追尋自由身份認同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錯過了感情。而在電影《后會無期》中,盡管影片中人物在重重限制下無法實現自由流動,然而故事主線卻一直圍繞著自由流動而展開,影片矛盾最突出的時刻也是在邊境地區,其隱含的意圖不言而喻。

三、結語

隨著中國在全球化中資本、商品、文化等各方面的悄然崛起,中國在世界范疇之內的話語權正在增強,國產影片中越來越多地融入了全球化跨境想象。然而,這些影片在社會秩序構建和追求自由身份認同中過多地崇拜資本,時常隱約透露出唯有資本才能換取權力和尊嚴的思想,灌輸著得到資本就可以得到地位的價值觀,從全球化健康秩序建立的角度來看,這并非好現象。

[參考文獻]

[1] 邵培仁,潘祥輝.論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的跨文化傳播策略[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1).

[2] 華凌磊.全球化背景下的好萊塢電影及中國電影發展對策研究[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5).

[3] 張銀枝.中國電影營銷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電影產業發展之路[J].文藝爭鳴,2010(12).

[4] 周平.全球化語境與中國電影的跨文化消費[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

[5] 李恒,李軼天.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民族性探析[J].電影文學,2009(03).

猜你喜歡
身份認同
無間地獄中的“泣兒”
試論中美體育電影中的身份認同
云想衣裳花想容
布爾加科夫戲劇創作與身份認同
英語專業定向生交友圈子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