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時代,記得別落下父母

2016-05-30 00:36俞菀馬劍
四川黨的建設·農村版 2016年5期
關鍵詞:手繪小羊說明書

俞菀 馬劍

中國年輕人的現實生活正被微信這樣一款免費通訊應用程序解構,試圖通過碎片化的時間管理構筑起無數個隔山跨海的網絡集群。

當你忙于工作與學習,是否關注到自己的父母所經歷的這一場生活變革?微信江湖里的幸福和煩惱,有你,有我,也有我們的父母。

微信為父母帶來了哪些“福利”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定國1964年考入復旦,從此與燕園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組特別珍貴的照片,那是一群白發蒼蒼的老一輩知識分子,在曾經意氣風發的教室里相擁而泣。通過微信,當年一個班的同學輾轉找到了彼此。這是微信為父母一輩帶來的第一重“福利”,借助這一有趣便捷的交流平臺,很多失散多年的老同學、老朋友、老戰友都找回來了。微信的出現,彌補了“寄雁傳書謝不能”的遺憾。

微信帶給父母的“福利”不止于此。不少老人表示,每天至少會刷一次子女的朋友圈,看他們最近在忙什么,有沒有新上傳的動態或照片。如果有的話,會第一時間“點贊”或“評論”,還會把他們的照片下載到手機相冊,或者轉發給別的親戚朋友。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會長趙國秋十分支持老年人擁抱互聯網、使用新媒體來豐富認知。微信、QQ有利于老年人評估自己的行為價值取向是否符合社會規律,讓他們從單位回到家中后不至于離主流社會太遠,防止抑郁等心理疾病。

父母時髦了,為何子女卻尷尬了

近期,一篇個人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引起了輿論關注,在這篇題為“兒子,為啥你的朋友圈變成了一條線?”的文章中,作者夏倫說起了好友小羊的一段尷尬經歷。小羊曾經也是可以和父母在朋友圈愉快玩耍的,直到他發現父母的審美情趣實在和他天差地別,一篇篇發酵了的餿雞湯、標題嚇死人的養生文讓他不忍直視。加上父母各種催婚貼,小羊最終無奈之下把父母屏蔽了。在父母的手機上,兒子的朋友圈變成了一條線。

小羊的經歷并非個例,有些子女不忍心把父母屏蔽了,但又時常不堪其擾。

在某銀行工作的陶逸剛開始凡是父母轉發給他的都會點擊看看,后來發現多是各種燒流量的轉發好運和人生哲學,干脆不點了?!袄习掷蠇尰仡^問起來發給我的段子看了沒?是不是很有道理?發現我沒有看之后他們失望的小眼神,又讓我特別愧疚?!?/p>

還有更驚險的,老人由于缺乏鑒別能力,時常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忽悠,或者一不小心就泄露了家庭隱私。

趙國秋認為,老年人剛接觸新媒體肯定存在各種不適應,除了有效打擊網絡詐騙外,社會與家庭都有責任幫助老年人提升對新媒體的認識。

父母的朋友圈,子女永遠是主角

“爸爸、媽媽,只需要點擊‘+就會出現以下功能圖標……”“爸爸媽媽可以對準話筒,給兒子發語音信息啦,說完記得松手哦!”

網上,一封寫給父母的手繪版微信使用說明書感動了不少網友。作者是重慶郵電大學畢業生張明,這組說明書在微博上一經發布,就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熱轉。張明說,之所以會創作手繪微信說明書,是因為從大學到工作,自己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均不多,而微信可以讓遠在家鄉的父母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近況。但是,放假期間手把手并未教會父母學會使用微信,因此才創作了這組手繪微信說明書,方便父母查看使用。

網民“牛亞搏”的一段網絡日志同樣感動了不少網友。她在一個周末閑來翻看與母親的聊天記錄發現,每回母親問忙不忙,她都回一句“有點忙”把母親所有的感情硬生生堵了回去。事后,自己也忘了回電話,回想起來十分后悔與自責。

“當我老了,會不會子女也沒空理我?我又該向誰取暖呢?”牛亞搏在文中提出的問題,似乎也是拋給天下所有為人子女者的。

的確,多給父母一些適應和學習的機會,始終記住,在父母的朋友圈,子女永遠是主角。

(來源:《半月談》)

責編:劉艷梅

猜你喜歡
手繪小羊說明書
手繪風景照
爸媽,這是我的“使用說明書”
軟萌小羊誕生記
再婚“性?!闭f明書
毛茸茸的小羊
齊心手繪《清明上河圖》
說明書、無線電和越劇戲考
給“產品”寫“說明書”
狼和小羊
手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