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清明撫慰斷腸哀思

2016-05-30 10:48李新
心理與健康 2016年4期
關鍵詞:緬懷客體親人

李新

緬懷儀式

我們知道,緬懷具有追思的含義,是生者對逝者表達敬意的方式。它借助一場或者一系列告別儀式,在人們的內心立下生死兩別的“界碑”,既實現穿越時空的情感表達,幫助人們完成內心思念與哀痛的寄托,又實現全新生活的啟程,幫助人們重聚能量,開始面對未來。因此,緬懷儀式對人們的生活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也是人類精神世界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項。

從心理學的意義上看,人們之所以對至親的亡故難以釋懷,是因為這些親人往往是我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人,是我們過往生活的一種習慣,有著豐富感情的卷入、有著心有靈犀的共鳴。

心理學界常常用“自體”與“客體”這兩個概念來定義自我與重要他人或者重要事物之間的關系。從狹義來說,相對于我們自身這一主體來說,親人以及與親人有關系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稱為重要客體,這些客體是我們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所以,當至親離世的時候,人們將面臨的不僅僅是失去一個親人,更會發生一系列與重要客體的分離,所謂睹物思人就是這個道理。這些與重要客體的分離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變化,而這些變化又會給生者帶來極大的心理沖擊。一旦無法適應由于主客體分離而引起的情感與生活上的變化,就會給當事人造成內心創傷,這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傷心”。生活中越是對逝者依賴眷戀程度高的人,其“傷心”程度就會越深刻,而恢復起來也就越不容易。

假如我們無視這些創傷,讓失去的痛楚得不到及時修復,任由“傷心”肆意,那么,負性情緒就會影響到生者未來的精神狀態和生活質量。因此,人們需要采用一定方式來解決“傷心”問題。而緬懷、祭奠等儀式無疑是最為適宜的撫慰途徑,人們需要通過緬懷、祭奠來疏解情懷,解決自己的心理情緒問題,將自體與客體關系做一次完整而相對徹底的梳理,同時完成全新的客體關系建構。

兩種心理狀態

但是,生活中我們??吹揭恍┤嗽谟H人去世之后,雖然經過了遺體告別等儀式,但是情緒依然久久難以釋懷。這種情況常常表現為情緒行為的兩個極端性,一類人的情緒會長久地低迷與低落,他們的思緒總是停留在過去的生活中,滯留在對過往生活的遺憾之中,他們喜歡用大段時間將自己置身于懷念狀態,在懷念中無法自拔,甚至常常自責,用難以彌補的悔恨來懲罰自我,這是一種埋葬自我的心理情緒狀態;還有一種則表現為極端的激越,他們用激烈的行為阻止自己回憶、懷念,用屏蔽的方式處理自己與失去的重要客體之間的聯系,用過度運動或者拒絕承認等方式保護自己。

可以說,前者是被離別纏繞住了,而后者則是將離別的情緒冷冷地冰凍起來。這兩類心理情緒狀態都是自體對失去重要客體的處理方式,但是很顯然,這兩類處理方式都不健康、不積極,久而久之,那些難以揮去或者被隱藏起來的消極情緒就會變成心結,累積為極其沉重的負擔,這些負擔有可能以一種對自體傷害的形式出現,例如疾病。

防止過度哀思

因此,我們需要采用適宜的緬懷儀式積極地處理與至愛分離的情緒,防止極端化的過度哀思。特別是老年群體,由于處在特殊的年齡段,他們往往會不斷經歷身邊人的離世,學會處理與重要客體的分離,既是老年人健康心理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每一位老年人都要學會的一種生存技能。防止過度哀思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嘗試一下:

1建立健康的生死觀。人生只在生與死之間,死亡是自我們出生之后隨時都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很多人不怕自己死亡,卻怕至愛離去,但是生死是自然規律,即使是養生大家也免不了最終閉上雙眼,可見親人的離世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一項生活內容。

正確地看待死亡是積極認知的一種健康心理觀念。我們可以通過參加健康講座、論壇以及小團體輔導等,參與到生死觀念的討論之中。當我們將生老病死看成人生的常態,就會避免由于重要他人的離去而帶來的心理負擔。但是,死亡畢竟是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即使我們做好了心理準備依然會難以接受死亡帶來的內心沖擊感,所以,建立正確生死觀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學會用生替代死。

在這里,學會將對亡者的思念轉化到對現實中其他親人的關愛上,人是需要愛的,但是也需要愛他人,當我們愛的傳遞可以被他人接受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幸福感,有了這份幸福沉積在內心之中,我們也就很快能夠適應親人離世之后的生活常態,應對親人離去帶來的心理沖擊。

2開展多種形式的緬懷。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緬懷儀式通常是民俗祭奠活動,例如親人亡故之后的告別儀式、清明節的祭掃、亡故日的祭奠等等,通過一些具有傳統意義的掃墓方式,既實現對逝者的情感表達,又完成情感分離。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固有的祭掃方式已經被現代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所淹沒,我們急需建立一些適合新的社會形態的緬懷方式,以防止無法實現祭奠而帶來內心的負罪感和失落感。

現代社會雖然讓傳統祭奠少有用武之地,卻給我們提供了更多全新的祭奠方式,例如網上祭掃、以團體輔導為形式的追思會、采用3D技術與亡者隔空對話等等,借助現代科技開展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祭奠、緬懷,這將不再局限我們的行動范圍,讓祭奠隨時隨地。例如,哀痛小組活動可以幫我們將個人私密性的情感寄托擴展并融合到具有共同特性的團體中,小組成員相互釋放情緒、相互分享思念、相互提供能量??梢哉f,小組活動更具有積極的心理學意義,許多小組內部的環節設計,可以讓祭奠不再孤獨,防止因個人心理承受弱而帶來的負面影響。

猜你喜歡
緬懷客體親人
你是我的親人
親人
符號學視域下知識產權客體的同一性及其類型化解釋
親人(連載二)
寫自己的親人
深切的緬懷
舊客體抑制和新客體捕獲視角下預覽效應的機制*
緬懷先烈 傳承文明 親近自然
關稅課稅客體歸屬論
清明祭奠 緬懷先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