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里士多德的政體學說探析

2016-05-30 13:34王艷芳
今日財富 2016年3期
關鍵詞:公民教育中產階級亞里士多德

王艷芳

摘 要:《政治學》一書是古希臘著名思想家亞里士多德的代表作之一,標志著政治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關鍵詞:亞里士多德;政體分類;中產階級;法治;公民教育

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是西方學術史上的重要人物,其著作甚豐、涉獵甚廣,其中,《政治學》是亞里士多德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創世標志著政治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一、 政體的地位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傾盡筆墨,詳細地論述了政體這一大板塊,賦予政體以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亞認為政體的異同直接決定城邦的異同。正如他在書中直言:“決定城邦的同異的,主要地應當是政制的同異?!?城邦作為“以實現最優良的生活”的社會團體,其目的最終是要實現政治生活中的善,即正義,理所當然作為決定城邦之一性質的政體的正義與否,直接關系到城邦“善”的目的實現與否。

其次,亞認為政體關乎人民的幸福。城邦本身就是作為“若干生活良好的家庭或部族為了追求自足而且至善的生活,才結合而構成的?!钡囊环N形式,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人民的幸福和至善的生活。

二、 政體的概念

政體的概念是亞里士多德政體學說的基礎,亞所有的政體學說無不是建立在政體的概念的基礎上的。如果不能準確地理解亞政體學說中政體的概念,也就難以準確地理解和把握他的政體理論思想(如政體分類思想等)。誠然,現當代對政體的含義與亞理解的政體的含義是有很大差別的?,F當代我們理解的政體一般指一個國家政府的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而在亞里士多德看來,政體的概念是和城邦的職能分配、公民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三、 政體的分類

(一)政體分類的原因

為了深化政體研究,亞里士多德對政體的類型進行分類。在《政治學》一書中亞里士多德詳細地分析了六種不同的政體類型,亞認為政體之所以分為不同的類型的是由于城邦的組成部分以及職能的分配不同。

(二)政體分類的標準

亞里士多德在繼承了柏拉圖的政體思想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區分政體的兩條標準:其一是掌握城邦最高統治權權人數的多寡,政體按此分為一人統治的政體(君主政體和僭主政體)、少數人統治的政體(貴族政體和寡頭政體)以及多數人統治的政體(共和政體和平民政體)三種,這條標準是對柏拉圖政體分類標準的繼承;其二是公正的原則,即統治者是只照顧統治者自身的利益的還是照顧到全邦的公共利益的,劃分成變態政體與正宗政體。

(三)政體的六大類型

兩條標準綜合作用最終形成了下表所列的六種政體類型:君主政體與僭主政體、貴族政體與寡頭政體、共和政體與平民政體。其中,君主政體、貴族政體和共和政體因為遵循公正原則而成為“正當或正宗的政體”,而僭主政體、寡頭政體和平民政體則由于違背公正原則而成為“錯誤的政體或正宗政體的變態(偏離)?!?/p>

1、正宗政體:君主政體、貴族政體、共和政體

以遵循公正原則為基礎,即謀求的是全邦的共同利益為基礎,根據統治者人數的多寡劃分成君主政體、貴族政體和共和政體?!罢w(政府)以一人為統治者,凡能照顧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稱為“王制(君主政體)”。

2、變態政體:僭主政體、寡頭政體、平民政體

因違背公正原則,即謀求的是統治者的私利,根據人數的多寡劃分為僭主政體、寡頭政體、平民政體。僭主政體是君主政體的變態形式,寡頭政體是貴族政體的變態形式,平民政體是共和政體的變態形式?!百灾髡w為王制的變態;寡頭政體為貴族政體的變態;平民政體為共和政體的變態。僭主政體以一人為治,凡所設施也以他個人的利益為依托;寡頭(少數)政體以富戶的利益為依托;平民政體則以窮人的利益為依托。三者都不考慮城邦全體公民的利益?!?“僭主政體是一人統治,依據專制的原則[以主人對待奴隸的方式]處理其城邦的公務;若有產者們執掌這個政治體制的最高治權,就成為寡頭(少數)政體;反之,由無產的貧民(群眾)們執掌最高治權,則是平民政體?!?

四、 優良的政體—中產階級掌權的共和政體

在分析了六種不同政體的特點之后,在分析了以才德自居的君主政體以及以財富自居的貴族政體的優越性的基礎上,又斷定了“優良的政體必須是為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以及大多數城邦所能接受的可行性?!?/p>

五、 保障政體的途徑

(一)法治

亞里士多德高度重視法治在政權統治中的作用,他認為,既然城邦是以追求優良的生活為目的,為了實現政治上的至善—正義,而法律就是幫助實現這一目的的,“法律的實際意義卻該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進于正義和善德的[永久]制度?!崩梅ㄖ尉S護政體的存在,就應該實行法治。在這里,法治應包含兩種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本身是制訂得良好的法律?!?/p>

(二)公民教育

要使法律為公民所贊成、得到很好地服從,還需要根據進行公民教育?!霸谖覀兯v到的保全政體諸方法中,最重大的一端還是按照政體的精神實施公民教育—這一端也正是被當代各邦所普遍忽視的。就算是完善的法制,而且為全體公民所贊同,要是公民們的情操尚未經習俗和教化陶冶而符合于政體的基本精神終究是不行的?!庇捎谌俗鳛槌前钌畹膭游?,有趨向聯合,組成城邦的自然傾向。[2]作為城邦的一分子,這就需要人具備各種美德,具備明辨善惡的能力,公民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亞在《政治學》中論述了對兒童施行體育、德育、智育和美育和諧發展的教育內容體系,同時也劃分了教育年齡的三大分期:七歲前、7-14歲、14-21歲這三個教育階段。在公民教育中,亞著重提到教育公民如何對待閑暇,而且應該從兒童時期就開始培養。勤勞和閑暇都是民眾的日常,但應該注意到的是勤勞致使為了獲取閑暇的手段而已,而不是目的。

結語:亞里士多德的政體學說是一個囊括豐富內容的體系,它的產生當然帶有特定時代背景和歷史局限,但其中仍然不乏許多有用思想,如關于政體類型中變態政體的論述可以起到警示警告作用,如關于如何對待閑暇的教育在列寧的《國家與革命》中就有所體現,等等這些對后世思想家們都影響巨大,即使是對于歷經兩千多年的今天,對于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中國,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目標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啟示,我們仍然可以吸取亞里士多德的政體學說的精粹。

參考文獻:

[1]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2]卞修全.亞里士多德政體論的重新解讀[J]. 比較法研究,2006(03):129-135

猜你喜歡
公民教育中產階級亞里士多德
誰最早提出了“中產階級”?
誰最早提出了“中產階級”
亞里士多德的發現
亞里士多德的發現
誰最早提出了“中產階級”
公民教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支撐
試論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公民教育
從專業憲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識教育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公民教育
解析亞里士多德的“修辭術是辯證法的對應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