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消極影響及對策

2016-05-30 04:18宋海婷
亞太教育 2016年29期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

宋海婷

摘 要:自后現代主義傳入中國以來,其懷疑、批判、追求多元、反傳統、反中心等思想對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其消極影響主要表現為:后現代主義削弱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驅使大學生的信仰走向功利化,消解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為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后現代主義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形成的危機,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喚起他們對崇高理性信念的追求,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對策

自20世紀80年代,后現代主義思潮傳入中國以來,影響了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對當代大學生形成重大的沖擊。后現代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對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產生了不少消極的影響。為此,深入剖析這方面的內容,探討應對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后現代主義的哲學內涵及特征

后現代主義是在批判、反思、繼承西方現代社會、哲學、科技及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與社會思潮,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德里達、羅蒂、利奧塔、哈貝馬斯、??碌?,其思想具有以下幾點特征:

第一,反對本質、基礎主義。后現代主義者認為,傳統西方哲學認為世界存在固定的、先在的根本性特征和本質。但后現代主義者們認為事物不存在固定的本質和基礎,一切都是變動的,本體、在場都是不存在。如德里達主張解構“邏各斯中心主義”和在場的形而上學,反對語言中心主義,不斷質疑價值、真理、規律、信仰等。

第二,反對理性,消解主體性。在近現代西方社會中,理性得到了充足的發展,它給人們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帶了及其惡劣的影響,如生態的嚴重破壞和人的主體性的喪失。后現代主義者認為科技理性和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嚴束縛人們的發展,從而選擇用非理性來限制理性的過度膨脹,強調人的個性,消解人的主體性。

第三,反對中心論,反整體性。傳統的哲學認為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的整體。后現代主義強調“去中心”,認為世界不存在起決定作用的“中心”,事物之間沒有同一性,只有差異性,事物之間的聯系都是碎片化、不確定的、多元的。

二、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消極影響

后現代主義是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理性思考,它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它堅持了哲學的批判性,體現了哲學的“追思性”,有利于發展大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它倡導多角度視角看待資本主義社會,有利于我國當代大學生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社會和文化;它主張人們用一種休閑方式生活,這有利于緩解人們心理和精神的壓力,促進人們身心的健康發展。但總的來說,后現代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對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帶來了許多消極的社會價值觀和個體人生觀。

(一)后現代主義對終極價值和真理的否定削弱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

后現代主義否定普遍真理,質疑人們普遍遵循的社會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它主張將哲學和文學混淆起來,把哲學僅僅當做一個文本來閱讀。它認為閱讀就是一種誤讀。為此,每個個體可以讀出不同于自己的東西。它否定一切標準,奉行“怎么都行”的主張,這必然走向相對主義。

一些后現代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為了取悅讀者,不斷顛覆人們普遍遵循的價值觀,否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一方面,一些大學生因受這種思想的影響,產生了虛無漂泊感與迷茫感,漸失人生的目標和理想信念,過著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另一方面,一些大學生深受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逐漸走向了相對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誤區,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的科學性和真理性產生了懷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產生懷疑,逐漸弱化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二)后現代主義大眾文化的商品性驅使大學生的信仰走向功利化

當代中國正在從一個權威意識形態為主導的社會向一個以商業文化和大眾傳媒為主導的商品社會轉變,而后現代主義文化的發展又為商品文化和大眾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撐。后現代主義大眾文化是消費社會的產物,利奧塔曾指出:“不論現在還是將來,知識為了出售而被生產,為了在新的生產中增值而被消費?!彼J為知識是生產的主要力量,其價值在于交換。而基于商業利潤的導向,則會降低大眾文化產品中的道德內涵和文化價值。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一些后現代主義文學作作品、影視作品、綜藝節目等通過網絡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一些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在受到這些影響時,會難以分辨后現代主義思潮的消極性。為此,他們在后現代主義所篤信的篤信時尚和娛樂,將一切視為游戲,以玩世不恭的態度對待一切,甚至是生命。他們盲目追求物質的享受,使得自身的價值信仰日趨走向世俗化和功利化。例如有的大學生因受后現代主義的消極影響,做事更加偏向于重利輕義,從而做出有損他人的事情,甚至危害集體、社會、國家的利益。

(三)后現代主義的多元化、非中心的價值觀消解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

后現代主義強調差異性,它的無中心意識和多元的價值取向,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評判價值不甚清楚,使得大學生會漸失社會理想和國家理想。它反對一黨專政和一元化的指導思想,主張無政府主義和多黨執政,這種思想容易使一些大學生懷疑國家所制定的法律、法規、政策、方針等。它強調世界和人類所知識的不確定性、易變性及不完整性。其中所隱含的政治含意很明顯:人作為一個變化無常的主體,我們的身份也是變化無常的,為此不會有什么基于共同社會“群體”(諸如階級)感受或共同利益的團結、集體行動的基礎,認為不可能有什么基于某種“整體性”知識或觀念的求解放的政治??梢?,但如果過于強調這種非中心思想,則會有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

三、對策

后現代主義作為一種哲學思潮,雖然有所消退,但它還會繼續存在著,并以多種形式不斷影響著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為此,針對其對大學生形成的消極影響,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加強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教育。

(一)強化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

任何一種真誠的信仰都必須建立在對其文化及理論了解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了解,那么其信仰極易動搖,甚至虛假。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的時期,樂于追求新鮮事物,當后現代主義以“解構、重建、多元、無中心、批判、否定性”的口號傳入他們頭腦時,他們會表現出樂于接受的態度。如果他們不以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則極容易在當代價值觀激烈碰撞的背景下,滋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的思想,從而阻礙自己的成長。在關于青年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狀況的調查中,雖然少部分認同馬克思主義理論有說服力,但也有少部分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共產主義太渺茫,還有的還建議取消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④為此,筆者認為,在教育者的指導下,當代大學生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學會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立場、方法論對后現代主義加以評析,才能提高自身抵御后現代主義的消極影響,避免走向極端化。同時,在理論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要避免空洞化和教條化,建立自由、平等、開放的教學情境模式加以理論灌輸,與時俱進地講解馬克思主義理論。

(二)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信仰教育

馬克思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彼岸性?!雹菘梢?,再結合理論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在實踐中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實踐性。

現今,中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一步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中國的實踐成功證明了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具有毋庸置疑的強大生命力和時代價值。為此,在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中,教育者可通過組織多樣化的社會實踐,引導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在體驗教育中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感受馬克思主義的活力與創新,從而增強大學生實踐信仰的信心和社會主義責任感。同時,教育者要在實踐中發揮榜樣的力量,用自身對馬克思主義堅定的信仰感染受教育者。

(三)注重結合大學生的價值需求與利益需求

馬克思主義學說是一門關于人的學說,其價值理想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實現人的解放。后現代主義之所以在大學生群體里占有市場,一是大學生心智不成熟有關;二是因為后現代主義的批判性價值追求迎合了他們熱愛自由、追求個性的需求。從這一角度出發,教育者應注重考慮與大學生相關的切身利益,將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學習、戀愛等方面的問題。同時,教育者要注重當代大學生的非理性因素,滿足個體個性化,更多地從心理、精神、思想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引導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避免走向消解主體的極端化傾向。

(四)優化當代大學生的網絡環境

網絡是把雙刃劍,它給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提供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負面的影響。有的大學生通過電腦和手機上網瀏覽信息時片面求快、求新、求時尚,對問題缺乏缺乏深度和理性,思維方式呈現庸俗化和低級化傾向。同時,有的學生為了追求舒適快感,尋找所謂的自我感覺,喜歡低級趣味、庸俗的東西,喜歡各種惡搞文化,甚至認同網上惡搞有貢獻的歷史人物,在網絡世界中逐漸荒誕自己的理想信念,避談崇高的信仰。對此,高校應高度重視網絡中的后現代主義,引導他們養成正確的網絡閱讀習慣,理性辨別網上后現代主義的正負面影響。為此,一方面,高校應建立優先占領網絡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合理利用網絡新媒體,如QQ、微信、微博等增強先進、高雅文化的宣傳力度,并結合時代的發展宣傳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精華思想,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流文化的陣地;另一方面,高校應努力加強網絡文化的管理,培養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精英隊伍,把關網絡信息,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

四、小結

在后現代主義“多元、批判、碎片化、解構”等思想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一項困難艱巨的任務,尤其是對非馬克思主義學科的學生和非黨員的學生來說甚至如此,這些學生在大學生總人數中占據不少的比重。他們也許只有在公共選修課或其它途徑接觸馬克思主義,但是并沒有對其進行深刻了解。如何在后現代主義思潮的背景下,讓大學生將馬克思主義內化為其信仰,外化為其實踐,筆者認為,這還需要長期的多方面的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李遼寧.后現代語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8,05:43-45.

[2][法]利奧塔著.車謹山譯.后現代狀況:關于知識的報告[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13-14.

[3]美]埃倫·梅克辛斯·伍德[美]約翰·貝拉米·福斯特主編.郝名瑋譯.保衛歷史:馬克思主義與后現代主義[M].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8.

[4]陳偉.從后現代主義視角看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信仰危機及其療救[J].探索,2012,05:135-137+145.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作者單位: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后現代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與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從后現代主義傳記戲劇到元傳記:重讀《戲謔》與《歇斯底里》中的荒誕性
元藝術與后現代主義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論信仰
鐵的信仰
后現代主義的幻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