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陶瓷故事與中國陶瓷文化傳播

2016-05-30 04:18孫靜藝王倫
亞太教育 2016年29期
關鍵詞:陶瓷文化傳播

孫靜藝 王倫

摘 要:“中國文化走出去”國家戰略要求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中國的制瓷史故事、陶瓷器型故事、陶瓷繪畫故事、陶瓷民間故事等都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將這些中國陶瓷故事向域外闡述能夠傳播中國文化,弘揚中華文明,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國家戰略做出貢獻。

關鍵詞:陶瓷故事;陶瓷文化;域外闡述;傳播

一、“中國文化走出去”國家戰略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國家戰略,旨在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文化交流,提高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的感召力和影響力。中國文化走出去是中國人民文化自覺和自信的體現,是中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需求,也是建設和諧世界的根本推動力。

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文化政策促進發展行動計劃》中就曾指出,文化必將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話題之一,文化話語權直接關系到某個國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1]。

中國經濟發展迅速,目前,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中國在國際上的文化話語權仍然很微弱,因此提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國家戰略、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是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后的系列講話中,多次提到了中國實施文化戰略的重要性。2013年8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具有廣泛的歷史基礎,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和突出優勢。在國家倡導文化走出去的戰略下,中華文化一定能夠創造出新的輝煌。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文化話語權的發展也不能落后,中國要做大做強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航母,開展“中國故事”在全球范圍內的闡述,以便傳播中國聲音、中國文化、中華文明,這是中國人民當前重要的文化使命,也是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文明擔當。

“中國文化走出去”是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的重大舉措,關系到中國在世界文化話語權的建立,關系到中國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是事關當代文化政治格局和中國思想走向的重大戰略[2]。

二、用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

文化有很多種定義,但目前最準確的說法是:文化是一種生活形態[3]。歷史學界和理論界曾經把人類文化高度概括為三種形態,亦即三種生活形態:大河文化、海洋文化、草原文化。

美國著名經濟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曾多次強調:“今天真正占主導地位的資源以及絕對具有決定意義的生產要素,既不是資本,也不是土地和勞動,而是文化![1]”

美國人非常注重對外講述美國故事,美國的好萊塢大片不僅賺得了巨額票房和收益,而且還通過美國電影輸出了美國的文化理念和思想情感。美國的文化輸出是成功的,因為這些電影和電影中的美國文化不僅為全世界人們所接受,而且有些國家的年輕人甚至追捧美國文化,達到了美國文化至上的程度。中國也有部分人無端地認為中國文化范式太陳舊、太封閉、太老套、太“土”,并因此而側眸西向,刻板地因襲、套用、依傍、摹肖西方的文化思維和創作套路,以至于在“洋”與“新”、“洋”與“好”、“洋”與“時尚”、“洋”與“高蹈”之間劃了等號,仿佛一沾“洋”味兒,作品就會立即“新潮”起來,“前衛”起來,“酷”起來[4]。

美國的文化走出去經驗非常值得中國借鑒,中國也有很多具有中國特色的、蘊含豐富文化精髓的、感人至深的中國故事,我們要學會從歷史和現實中提煉出最具中華民族特色的故事,并選用合適的方法將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講述出去。

丘吉爾曾說:我寧可失去一個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亞[5]。因此我們要珍視中華民族自己創造的偉大文化。中華文明獨具特色、源遠流長,中國文化燦爛輝煌、博大精深,中華文明在歷史和當代都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中國有很多故事值得向世界闡述,中國要建好自己的文化航母,并以文化航母為載體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的國際地位也逐漸提高,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大大提升,正在走向國際政治舞臺的中央。我們要傳播中國文化和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讓文化戰略更加有效地服務于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6]。針對2016年7月12日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所謂南海仲裁案的臨時仲裁庭公布的仲裁決定,中國國家領導人表明了中國政府的嚴正立場,重申了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指出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約束力的,中國不接受、不承認??梢娭袊仨殬淞⑷蛞曇?,在全球范圍內維護自身的利益,并將中華民族的文化做大做強,才能不斷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三、以陶瓷故事為依托傳播中國陶瓷文化

中國陶瓷融匯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是科技發展與文化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在制作和使用陶器過程中,將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相結合,逐漸形成了一種陶瓷文化與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明、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美學藝術等相結合的物化文化[7]。中國陶瓷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內容,是非常值得講給全世界聽的陶瓷故事。中國陶瓷故事的闡述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一)中國制瓷史故事。中國最早的陶器出現在一萬年前,當時的原始部落人群發現把水和泥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可以制作成各種形狀的容器,將這些容器干燥后再用火燒,就可以成為盛放東西的器皿。這是原始的中國人在征服自然過程中的偉大發明,標志著人類的生活方式有了極大的飛躍,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里程碑。中國裴李崗、磁山出土的紅陶,仰韶、馬家窯出土的彩陶,還有大墳口、河姆渡、馬家洪文化出土的陶器,都是中國早期陶文化的證明。

中國瓷器在商周時期出現,到東漢時期才逐漸趨于成熟,當時的瓷器主要是原始青瓷。經過高溫燒制的青瓷比原始的陶器質地堅硬,并且通過施釉,瓷體光滑瑩潤,聲音清脆,這種制瓷工藝是中國乃至世界制瓷史的巨大進步。

到了隋唐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外貿飛速發展,制瓷業和國內外陶瓷貿易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并形成了“南青北白”制瓷格局。南方主要生產青瓷,瓷體晶瑩細潤,輕薄而精致,其代表是越窯;北方主要生產白瓷,瓷體堅實,瓷釉白皙,其代表有邢窯。

宋代的制瓷發展迅速,瓷窯遍布全國各地,宋代制瓷注重裝飾和形體,用發散性思維制作個性化瓷器,當時的制瓷業可以概括為“六大窯系”和“五大名窯”[8]。

明清時期,中國的制瓷業達到歷史的巔峰,陶瓷藝術也實現了輝煌,以景德鎮青花瓷為代表的彩瓷逐漸興盛,顏色釉瓷的制作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縱觀中國一萬年的制陶史和制瓷史的變遷,陶瓷蘊含了中國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光輝燦爛的文化內涵,濃縮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整個歷程,是一個值得說給全世界聽的、長長的中國陶瓷故事[9]。

(二)中國陶瓷器型故事。中國陶瓷器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造型和風格,這與每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形態和人們的審美情趣和水平密切相關。原始時代的陶器器型單一、種類較少,以深腹罐、小口壺、碗類為多,反映出當時的制陶水平低下。商周時期制瓷業得到了發展,增加了爵、覺、鬲等造型,說明當時的制瓷水平有了提高。三國兩晉時期的瓷器已經深深影響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器型的制作也能夠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出現了羊形、獅形燭臺、鳥杯、熊燈等日用器型。南北朝時期受佛教的影響較大,因此又出現了許多蓮花造型的陶瓷器具。

唐朝在中國封建歷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朝的經濟、文化發展迅速,唐三彩的出現便是當時社會的反映,多彩瓷器的出現折射出唐朝多元文化的特點,因此唐三彩是唐朝文化的必然產物;從唐三彩張揚的藝術表現形式可以看出,唐朝當時國力強盛、經濟發達、生活富足。此外,唐代瓷器器型豐滿圓潤,反映了唐代以胖為美的審美情趣。宋代瓷器精致典雅,崇尚釉色之美,體現了宋代人追求古樸深沉、寧靜淡雅、素雅簡潔之美。相對于唐朝奔放豪邁的藝術風格,宋代人追求內斂的藝術表現形式,反映出宋朝政治保守、重文輕武的社會狀態,其中最具代表的是纖細高挑的梅瓶器型。元朝器型以大件瓷器為主,表達了草原民族粗獷豪放的性格特點[10]。

可見,陶瓷器型的發展和傳播過程是與中國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適應的,不僅能體現出陶瓷工藝水平的進步和提高,還能反映出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思想觀念、審美特點、精神追求。通過陶瓷器型發展歷史的講述,向全世界人們闡釋了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狀態。

(三)中國陶瓷繪畫故事。隨著陶瓷工藝的發展和進步,陶瓷繪畫藝術也得到了逐漸提高。陶瓷作為文化的載體,無形中促進了繪畫藝術的發展。陶瓷繪畫藝術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主要與當時的經濟和社會背景息息相關,同時也與當時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密切相連。

早期的陶瓷繪畫由于受到施釉工藝的制約,人們只能在陶泥上雕刻出圖案,然后再進行燒制。施釉技術逐漸成熟之后,尤其是到了從唐代,采用了釉下彩工藝,即先在瓷胎上書寫,然后再施釉燒制,使陶瓷繪畫作品栩栩如生。唐代的陶瓷繪畫作品大氣磅礴,熱情奔放,反映了當時人們豪放灑脫的性格特點。

宋朝的陶瓷繪畫繼承了唐朝的書法藝術,將大量的詩詞短句書于陶瓷作品之上,字體方正飽滿、遒勁有力、端莊嚴整,反映出宋朝人對顏體的偏愛。

元朝瓷器的代表是元青花瓷,青花紋飾繪畫方法以平涂為主,結合勾、皴、點、染技法,線條蒼勁有力,表達出蒙古族書法藝術大氣灑脫的特點。

明代的陶瓷繪畫藝術繼承了宋元時期的文人風格,山水畫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此外,明朝的陶瓷繪畫出現了許多新類種,有斗彩、五彩、填白彩等各種色彩釉。繪畫的紋飾也出現了八卦圖、八仙過海、十八羅漢、群仙慶壽等圖案,反映出明朝道家盛行的社會狀態。

清朝的陶瓷繪畫多受“揚州八怪”的影響,將生活化、平民化的書畫作品附于陶瓷之上,作品追求真實、自然,表達出文人狂放不羈、憤世嫉俗繪畫風格[10]。晚清時期新安派文人所作的淺絳山水瓷畫和“珠山八友”創立的粉彩瓷畫標志著陶瓷繪畫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如今,經過陶瓷繪畫藝術家幾十年的努力,陶瓷繪畫已經成為與油畫、國畫相匹敵的繪畫類種[11]。

陶瓷作為載體傳播了中國文化,同時也促進了陶瓷繪畫藝術的發展和壯大。陶瓷是被東西方普遍接受的藝術品,因此陶瓷繪畫借助陶瓷為載體,反映出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意識形態特點和文化特征,是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力量。

(四)中國陶瓷民間故事。有關陶瓷的中國民間故事和傳說也是中國陶瓷文化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民間故事大多以一定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社會習俗、地方特點等為依據,然后再經過人們的幻想、加工、虛構而成。這些民間故事在歷經數代人的流傳過程中,不斷被增減內容,不斷被渲染和加工才成為現在的模樣。盡管很多民間故事是虛構的,但都反映出中國古代瓷工們頑強不屈、不畏強暴、不畏犧牲、敢于斗爭的英雄氣概,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崇尚美好和追求理想的愿望。在有幾千年制瓷歷史的瓷都景德鎮就流傳著“風火仙師”、“青花姑娘”、“美人醉”、“玲瓏瓷”等民間傳說[12],這些傳說故事成為中國陶瓷故事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國制瓷業的進步和人們思想認識的發展。

四、結語

陶瓷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數千年來中華文明的文化積淀。陶瓷代表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風俗習慣、文化變遷、思想意識。陶瓷故事同樣折射出中國每個歷史階段人們對陶瓷的審美情趣變化,表達出當時人們的美好愿望和追求。每一件陶瓷都是一個獨特的故事,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我們必須將這些陶瓷故事向域外闡述,將中華數千年來的文明散播到世界各地,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國家戰略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蔣麗娟.打造文化航母,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N].深圳特區報,2013-5-31(A2).

[2]胡曉明.如何講述中國故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3(5):107.

[3]劉和平.大歷史和文化形態的高度講中國故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8):5.

[4]艾斐.以中國文化范式講好中國故事[N].中國文化報,2014-6-19(3).

[5]慎海雄.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N].新華每日電訊,2014-11-4(3).

[6]蔡名照.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J].理論導報,2015(12):35.

[7]戴強.中國古陶瓷文化在歐洲的傳播及其影響[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4(3):87.

[8]盧津源.陶瓷:講述著一個個動人故事[J].滬港經濟,2005(1):54.

[9]姚亞平.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講好中國故事[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4-9-9(4).

[10]蔣穎,賀雪梅.中國文化在陶瓷設計中的傳播[J].大眾文藝,2015(5):161-162.

[11]楊李軍,葉建新.當代中國陶瓷文化的國際化傳播[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10):149.

[12]萬芬,吳本榮,許倩曄.景德鎮陶瓷民間故事中的悲劇美[J].大眾文藝,2010(10):112.

(作者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

猜你喜歡
陶瓷文化傳播
我國特色文化對外翻譯的形式與意義
中國文學作品外譯策略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湖湘文化的傳播效果評價研究
文化軟實力視域下《青花瓷》歌詞英譯探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