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學本課堂有效提問的六大策略

2016-05-30 09:19何曉
儷人·教師版 2016年17期
關鍵詞:初級中學教學法數學

何曉

【摘要】學本課堂強調以問題為主線,采用主動建構式學習法,創建小組合作式團隊學習形式,特別關注有效性提問能力對學生可持續能力的發展。初中數學學本課堂要把握好有效提問的時機、難度、梯度、跨度和有效提問后這對提問題提的的引導以及候答,來切實可行的記性有效提問。

【關鍵詞】教學法 數學 初級中學

學本課堂就是在問題引領下學習者共同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單位時間內解決問題、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的課堂。它強調以問題為主線,采用主動建構式學習法,創建小組合作式團隊學習形式,特別關注有效性提問能力對學生可持續能力的發展。初中數學學本課堂中的有效提問就是教師對教材深入研究后,提出略高于學生智力水平和知識發展水平,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提出富有啟發性、能使學生自省,從而實現具體教學目標的提問。初中數學學本課堂有哪些切實可行的有效提問策略呢?筆者結合實際,具體從以下六個方面拋磚引玉。

一、把握好有效提問的時機

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注意把握有效提問的時機,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具體包括提問于學生的疑惑處。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善于根據教材內容,或課前設疑,引人入勝,或課中置疑,波瀾跌宕,或課后留疑,回味無窮,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探索狀態。提問于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系處。學生學習新知識需要舊知識的支撐,在新舊知識的聯系處提出問題,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間的聯系,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識。提問于學生思維的盲區,激發學生解題思路和方法的相關聯想,逐步找到已知和未知之間的聯結點,引導學生思維逐步走向清晰和明朗。

二、把握好有效提問的難度

心理學認為人的認知水平可劃分為三個層次——已知區、最近發展區和未知區.人的認識水平在這三個層次之間循環往復,不斷轉化,螺旋式上升。課堂提問不宜停留在“已知區”與“未知區”,即不能太易或太難。問題太易,比如“對不對,好不好,是不是”這樣的問題學生滿堂答,課堂看似很熱鬧,實則提問和思維的質量底下,流于形式,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問題太難則會使學生失去信心,不僅無法使學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問失去價值。所以要在“已知區”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點,即知識的“增長點”上設問最佳,這樣有助于原有認知結構的鞏固,也便于將新知同化,使認知結構更加完善,并最終使學生認知結構中的“最近發展區”上升為“已知區”。

三、把握好有效提問的梯度

問題的提出要按照學科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性進行,符合循序漸進性原則,把握好有效提問的梯度。在課堂提問中,教師所提問題要符合數學學科的邏輯系統,要掌握坡度,由淺入深,順序漸進。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學課”上,可以設計以下一系列問題: 1.剪一塊面積是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應該怎樣剪? 2.剪一塊面積是150平方厘米的紙片,使其長比寬多5厘米,應該怎樣剪? 3.一塊正方形紙片,在四個角上截去四個相同的邊長為2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邊折起來,做成一個沒有蓋的長方形盒子,使其容積為32平方厘米,所用正方形的邊長應是多少?這幾個問題逐層展開,前面的問題都是為后面的問題作鋪墊,這樣由淺入深設置問題,降低了坡度,由要求學生動手操作,把學生引向探求方程的本質——求解上,學生列出三個不同的方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新方程的特征,在探求中認識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啟發了學生的思維。

四、把握好有效提問的跨度

設問時要注意知識、方法的橫向和縱向聯系。通過題型發散、解法發散、遷移發散、分解發散、解法發散、逆向發散、類比轉化等方法,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增加問題的跨度,這樣能幫助學生去領悟,變學習知識為提高能力,真正實現舉一反三的效果,從而合理構建知識框架,創造出新的思路和方法,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要掌握好這門藝術,教師就應勤思考、多分析、努力優化課堂的“問”,“問出學生的思維, “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性。

五、把握好有效提問后的引導

提問后教師對各小組自學后存在的困惑以及新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疑點不要急于作講解回答,而要針對疑惑的實質給以必要的點撥,讓各組學生合作探究,通過再思再議解惑釋疑。對于發言積極或見解獨到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調動更多學生積極參與。例如:七年級有理數的乘方這節課,我提出三個問題給予導讀:(1)國際象棋的故事:從前有一老人發明了國際象棋,國王問他要什么獎賞。老人說只要在棋盤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第四格放8粒米……按照此規律第64格放滿即可。國王哈哈大笑,這點獎賞還不容易么?可是,最后,國王卻拿不出這么多米來獎賞這位老人。(2)請同學們思考計算每格的米粒有什么規律?(3)如何表示第64格的米粒更簡單?學生非常感興趣的開展小組討論,順利解決了前兩個問題,但對第(3)個問題學生感到陌生,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學生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在全班上提出問題,針對要害給予點撥,讓全班學生再思再議,發揮集體智慧,小組合作討論歸納得出結論,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六、把握好有效提問后的候答

教師提問后要耐心等待,因為學生需要將教師提出的問題存在短時記憶中,先理解問題的意義,再從大腦中進行搜索,找尋記憶中的有關知識技能等方面的聯想,并按照大腦預定的程序組織應答。一般來說,設計的問題認知水平越高,問題涉及面越廣,要求學生運用的數學思維能力越強,教師只有相對延長思考時間,才能使學生思考更完善,更有可能提供富有創見的答案。心理實驗表明, 一般來說對于提問已學知識的記憶,等待1秒左右為宜;對于批判性、問題解決和決策等高級認知問題,等待時間以不超過10秒為宜。因為隨著時間的延長,課堂氣氛會變得異樣,很多學生開始處于思維游蕩狀態中,即已偏離了課堂教學的問題范圍。因此,把握好提問后的等待時間,用飽含期待的目光,以掃視和停視相結合的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信心,勵學生暢所欲言,與學生進行非言語交流,讓學生踮起腳尖、使足了勁能吃到為宜,達到更佳的課堂提問效果。

猜你喜歡
初級中學教學法數學
基于GIS的鳳陽縣初級中學布局分析研究
開放引導式閱讀教學法描述
“假弱”教學法你用了嗎?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