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個體,點燃激情

2016-05-30 09:41謝林秋
雜文月刊(學術版) 2016年2期
關鍵詞:同伴教室學科

謝林秋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不僅僅在生活上,在學習上更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原有的知識儲備,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和需求,在他們求知的道路上給予更多的幫助,讓他們始終走在一條充滿成功和喜悅的陽光大道上,只有這樣,他們求知的激情才能被充分點燃。

一、提煉課程體系

我們要在學校已有的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進行整合、拓展,使課程內容更能彰顯學校文化,更能貼近學生的實際,更能打動人心。

1.致力于必修課程校本化建設

一本教材,全省乃至全國通用,完全忽視了地域和學生群體的差異性,這些年來,我們始終覺得有些教材中的有些知識板塊與我們學生的實際存在脫鉤,使學生學習的熱情與激情在一定程度上受挫。因此,在原有課程基礎上進行修訂、整合,重視校本作業的編訂,加強考試研究和限定性選修模塊的研究,初步形成有學校特色、學科特點的學考課程、選考課程的校本化教學設計、講義、教材,并制定必要的評價機制等工作,將成為教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

2.致力于選修課程質的提高

集中精力修訂原有的校本教材,編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實踐創新能力,提升修養。譬如可聯系必修課中的文本《長亭送別》、《羅密歐與朱麗葉》、《雷雨》等,編出戲劇欣賞和表演方面的教材,還可請廣電傳媒專家、地方戲劇專家來校指導,如何欣賞戲劇表演藝術、戲劇鑒賞表現手法,甚至指導表演等。也可以聯系地方生活特色,編寫《手工草編》、《現代家政》等教材,更可以聯系學校招飛基地、跆拳道和心理健康特色教育,編寫一系列教材。同時,我們引進學生職業傾向測試、科學指導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科學選擇符合職業傾向特點的選修課程;引進技能類人才,加大藝術類、體育類、外語類和高職院校類考生的選修課程設置安排,努力做到選修課程的多樣化和學生發展多元匹配。

二、擴大選課走班機會

只有當一個學生在高端數學里感受到智力的挑戰,在科學探究實驗中享受到不盡的樂趣,在戲劇課的舞臺上認可了自己的領導韜略,他們才有可能萌生不一樣的人生追求。因此我們要盡力提供資源,盡量滿足學生的選課,分類分層教學。

1.建設學科教室

農村普通中學實施走班教學,資源不足的現實擺在面前,但學校大量的教學資源無法進入學生的學習過程,有著天壤之別的學科卻用著完全相同的教學模式,所有的學科教學都面對著同樣空洞蒼白的教學環境,這樣違背規律必然成為常態,單調、無聊、低效、枯燥也一定是這種學習生態的必然特征。我們強調環境的教育功能,但我們試圖打扮這間房子,不倫不類卻成為它的重要特征,只好讓大批口號橫行?,F在部分省份的學校已開始重視學科教室的建設,我們要騰出空間和財力,讓部分有能力的學科開始建設學科教室,完全按照學科學習的需要配置資源,依照學科學習的規律裝點環境,彰顯學術和專業,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手腦并用、聽說并重,當需要用槍時就用槍,當需要用棍是就用棍,學習生態自然平衡而和諧。

2.改變行政自修模式

學校根據高三尖子生的要求,延長了晚自習時間,學生學習勁頭足;過了一個階段,申請延長自習時間的同學增加了,并提出選擇自修地點,幾個月下來,9:40后高三段教室洋溢著靜謐、夢想、追求。所以我們可以設想相約于同一間教室的學生,有的因為相同的志趣,有的因為共同的目標,有的因為相互合作,有的因為需要比肩競爭,他們因為各種緣由走到一起,就會創造出相互影響的教育環境。本來的受教育者不自覺間成為一種創造學習氛圍的教育資源。所以我們要改變學生行政班自修模式,給學生選擇的機會,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評價機制。當然改變必然會給管理帶來陣痛,可我們相信那是符合學生發展利益的。

三、精心打造物質文化

美麗的校園就像一幅畫,能讓人感到心情舒暢,也陶冶著學生的心靈。農村傳統學校環境改造任重而道遠。我們不僅要從校園標語、花草樹木、展示牌、宣傳櫥窗、提醒語等細節做起,還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財力,不斷完善師生學習生活的教室、寢室、活動場地等基礎設施,還要不斷提升特色教育的品質,努力給學生營造“精致、典雅、明亮、怡人”的環境文化,讓“禮義廉恥,百折不撓”、“以禮始、以禮終”的跆拳道文化和“助人自助?共同成長”的同伴心理輔導盛開心花,給學生美的享受和心靈的陶冶,讓學校成為他們夢開始的地方。

四、拓寬自由創造空間

1.開放自由教育

人生在世,當然不游離于集體,但學生未來的生活狀態特立獨行的時候更多,許多時候需要獨立思考、自我判斷、躬行親知,個體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這個世界才會安全。不特意排隊入場集會;盡量放手選課;每學年拿出一周開放,不布置作業,由學生自由支配,但必須有自我規劃;晚上作息時間自由選擇延長;開放更多的的功能教室自習;自由選擇獎品和運動會的出場順序; 校長或老師的社會活動可以成為學生的課程;堅持外出游學,培養國家認同、國際理解。

2.生長學生的想法

現在有網絡平臺、老師、各處室、校長信箱等渠道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我們有職責幫學生解決問題,但教育的本質是教會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例如高三是否延長晚自習時間、體育館開放規定和社團矛盾、寢室臉盆架樣式、班級和學校的活動策劃等均由學生自己解決;學生學習生活相關資源配置方案設計、招投標等,學生參與或組織;設立“雅議”獎獎勵學生想法;主體性強的校務會邀請學生參加討論、審議;加大學生調查和教學評價范圍;課堂強調激勵,強調學生獲得感。

3.結識同伴

不斷推進學生的社會化,學會生存。生活在社會里,不是僅靠知識就行,甚至能力也是不夠的,我們不能忽視志趣相投、鼎力相助的同伴,在滄海橫流中搏擊風浪的同伴。將學生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伴列為自己的使命。關注教室里座位的排定方式、戲劇表演搭配;夜自修允許同年段走班;設置同伴日等等。

五、提升活動品味

學校定期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如社團實踐、志愿者活動、成人儀式、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同伴日、感恩節、教師節、動員大會、文化藝術節、運動會、紅五月、兩宜評比、讀書活動、征文評比,邀請學生座談、與學生商議他們關心的事情(如校服制作、食堂餐飲、教師教學評價等),等等這些,讓學生在充分施展才華、鍛煉身心、提高審美、陶冶情操的同時,逐漸感受到學校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著他們的發展而努力的,他們就是這個學校的主人,從而產生一種歸屬感、集體榮譽感,只要他們在內心深處認同學校這個大家庭,他們在這里的生活就會過得輕松,學習就會愉快。

懷揣對新課程新高考的期待與憧憬,面向個體,點燃激情,我們將會看到學生像春天里的樹,都蓬勃,他們盡情融入學校文化,種種素質自然成長,講究公德,熱愛生命,有健康的興趣愛好、良好的學習習慣,夢想并不遙遠。

猜你喜歡
同伴教室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313”教室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專題·同伴互助學習
這里的教室靜悄悄
如何締造完美教室
長時間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視
尋找失散的同伴
“超學科”來啦
相約釣魚身亡 同伴應否賠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