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脫貧攻堅中奉獻青春

2016-05-30 11:05
四川黨的建設·農村版 2016年12期
關鍵詞:大娘貧困戶道路

“木板房來泥巴水,出門依靠兩條腿;早吃苞谷晚洋芋,一天三頓難如意?!边@句順口溜曾經是達州市達川區堡子鎮高家灣村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2016年初,李景作為年輕干部從省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選派前往該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完善基礎設施,為脫貧攻堅“強筋壯骨”

高家灣村村組道路由于年久失修,道路坎坷不平,給群眾出行帶來不便,特別是給孩子上學帶來隱患,也制約了全村經濟發展。為徹底改變這種狀況,李景經達川區交通局立項上報,利用省中心職能職責,協調相關部門落實審批,爭取到資金200多萬元,用于道路整修和硬化。為保證工程質量,李景組織召開了村民大會,征求村民意見,村委會進行公開招標,由村民參與評審。在施工過程中,由村監委會負責檢查監督,部分村民同工同勞參與監督。7月底,總里程5.4公里的村組道路整修和硬化如期完工。同時,高家灣村還投入資金70余萬元,修建長23米、寬4米的橋梁,將有效地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也開辟了出村的第二通道,實現村級道路聯網建設。

解決生活困難,為幸福指數“添磚加瓦”

高家灣村全村勞動力758個,外出務工468人,留守兒童問題亟須解決。李景通過微信平臺向社會呼吁,組織社會公益團體到高家灣村春旺小學開展了3次捐贈活動,捐助留守兒童10人,捐助資金約兩萬元,送去文具、體育用品、圖書3批次,約合3萬元。李景的妻子也很支持他,常常周末主動到高家灣村和李景一起陪這些孩子講故事、玩游戲。她跟李景說:“這里一天不脫貧我們就一天不要小孩,這些孩子父母不在身邊,我們就是他們的父母,就當提前練習?!?/p>

群眾事無小事,村里有位老大娘,和鄰居因為幾平方米的宅基地糾紛一直鬧不愉快,嚴重時多次越級上訪。李景堅持多做心理疏導、理順情緒的工作,多做釋疑解惑、排憂解難的工作。在了解到大娘希望養蜂但不太懂技術的困難后,他到縣城自掏腰包買了相關書籍送給她,并請來養蜂專家指導養殖。李景的付出獲得了大娘的信任,村委會趁熱打鐵把大娘和鄰居兩家人聚到一起,簽訂協議,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發展集體經濟,為增收致富“引路導航”

為了更好調動村民的種植結構調整意識,李景邀請了縣林業局的相關專家實地指導,科學制定種植方案。李景的妻子在農業學院工作,了解到妻子學校里有一位研究生姜種植的教授,他特地通過妻子牽線邀請到這位專家到村開展技術咨詢和指導。

高家灣村地勢偏遠,貧困戶有強烈的脫貧奔康愿望,但是一直以來,缺乏啟動資金是大多數貧困戶發展產業的最大瓶頸。一方面,李景積極利用國家扶貧政策,為村上40戶貧困戶借到了共計20萬元的扶貧周轉金(每戶5000元);另一方面,村委會加大對扶貧產業周轉金的監管力度,使周轉金能借給真正有發展意愿的貧困戶,同時積極為貧困戶作好產業規劃指導。高家灣村貧困戶李化瓊就靠著從村里借到的5000元產業周轉金,解決了一直沒錢買雞苗,沒法擴大養雞規模的困難。利用區級產業扶貧周轉金,村委會還確立了5戶養殖大戶,進一步擴大了養殖規模,實現了增產增收。

在全力發展產業的同時,李景還利用微信電商平臺,解決產品銷路問題。目前他已通過平臺銷售農副產品3批次,銷售額5萬余元。

李景說:“扶貧攻堅戰是一場持久戰,只要沉下心、俯下身,科學謀篇布局,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這場戰役中揮灑熱血,奉獻青春,就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戰役!”。

供稿單位:省直機關工委宣傳部

責編:陳暉

猜你喜歡
大娘貧困戶道路
堅持中國道路——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
道聽途說
我們的道路更寬廣
致富闖路人帶領貧困戶“熬”出幸福
『貧困戶』過年
貧困戶 脫貧靠產業
王大娘釘缸
推銷
重要的是給貧困戶一份自立
一次騎行帶來的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