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電網減損增效措施探討

2016-05-30 07:38張海濱
企業技術開發·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線損配電網

張海濱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電力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度增加,配電網技術在電力建設中的運用也顯得日益重要,這就使得我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配電網進行了升級改造。在配電網改造過程中,提高供電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配電網直接入戶環節,但就目前我國的配電網技術發展而言,還存在諸多問題,針對配電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弊端,文章就如何能夠有效實現配電網減損增效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配電網;減損增效;線損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32-0094-02

智能配電網技術帶來了電力的改革,新技術的發展不給發電站帶來了巨大的便利,而且智能電網直接面向用戶,所以省掉了諸多環境,更便于用戶使用。盡管如此,但是由于配電網自身技術的缺陷以及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配電網發展落后于智能電網的其它環節,因此提高配電網的自動化、智能化、網絡化顯得尤為重要。

1 我國配電網運行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配電網的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配電網網架結構較為落后,制約了配電網的發展;配電網沒有真正的實現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制約了配電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配電網建設過程中技術規范以及技術標準方面不夠完善,制約了配電網整體水平的提高。

在城市配電網的規劃建設中,由于城市供電系統自身的特點,進而導致建設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產生這些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供電半徑短,供電以電纜為主,電纜分布集中而且分段較多;而在農村配電網的建設中,盡管農村供電半徑長、線路遠,但由于農村配套設施相對落后,大部分設備老化嚴重、節能性差,因此農村配電網整體化水平相對較低。

在目前配電網事故中,90%以上是由于停電造成的,而50%是由于電力損耗造成的,產生這些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配電網結構陳舊、設備落后、標準規范不達標等是主要影響因素,因此在配電網建設過程中,完善基礎設施、增強減損增效顯得尤為重要。

2 配電網減損增效措施探討

2.1 實施配電網自愈控制

智能配電網的最大特點是具有自愈功能,所謂自愈功能是指配電網通過智能化感應、智能化操作,能夠實現自我感知、診斷、決策以及自我修復的能力,配電網自愈能力主要包括故障定位、技術檢測、故障模擬技術、網絡重構技術、自動化修復等。我國配電網技術起步較晚,起步階段主要在上海、天津、深圳等一線城市進行嘗試,目前已經實現了全方位的覆蓋推廣。

在配電網自愈方面,廣東金融高新服務區是首個含有多種分布式電源的智能化自愈區域,采用了最新的智能配電自愈技術系統,其具體自愈系統,如圖1所示。

圖1將自愈控制策略分為四個層次:所謂理想控制室就是能夠有效預防故障發生或者當故障放生后能夠及時的控制;一旦出現不可控制的局面自愈系統就會失去部分負荷;如果故障導致電網無法正常運行,那么就屬于控制失敗。經過科技企業、高職院校以及科研機構的參與嘗試,智能電網自愈系統在故障定位、故障分析、自愈控制、數據監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為我國智能電網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通過基于分布式智能終端和主站協調配合的綜合控制,實現了高新技術服務區內供電可靠性指標≥99.999%,故障定位時間和網絡重構時間也大大縮短。

2.2 確定合理的配電網運行方式

在配電網的運行中,由于均一電網各個階段的X/R屬于常數,所以其功率的分布相對平衡,而對于不是均一的環網而言,其經濟功率與自然功率分布差異較大,損耗值也較大,在該狀況下想要有效的確定配電網方式,就需要對配電網開環和合環進行優缺點分析,只有了解了兩方面的優缺點才能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進行合理的選擇。一般情況下選擇開環的模式較為頻繁,當遇到線路檢修或者負荷平衡時,可以選擇合環模式。

2.3 適當提高運行電壓

在控制線損方面,可以通過降低電阻、電流的作用來降低損耗,當然前提是輸送的電網功率是恒定不變的。而提高運行電壓一樣能夠降低損耗,其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種:

第一,可以通過直接調節變壓器來提高運行電壓,當然需要調節多高的電壓要根據具體的用電情況以及電網負荷狀況進行調節,通過提高電壓降低電流的方法能夠有效的實現能耗的減損,對電氣設備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

第二,選擇合適的電壓檢測點,電壓的調節還需要根據具體的電壓檢測點進行調節,一般情況下在電網檢測中會在電網的末端以及開始階段建立檢測點。

第三,設立典型臺變區,在電網的檢測中需要專門的典型臺變區,一般需在配電網變壓器的低壓側加裝總表,從而為配電網的修整、負荷改造提供數據基礎,最終達到降低線損率的目的。

在實際生活中,由于配電網符合運行也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例如某小區居民反映家里電壓過低,家用電器都難以正常啟動,經過區域電力公司人員的檢測發現該小區的電力系統被附近小學接入,進而導致電力負荷較重,電壓不穩甚至居民難以正常用電。根據問題,電力部門提出了將部分電荷轉移,并適當調整了該小區的電壓。

2.4 提高供用電設備功率因數

通過提高設備功率因數也能夠有效的降低線損,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提高公用變壓器功率因數,該方法主要是通過加裝無功電容器來確保電壓運行的穩定性;

第二,控制變壓器運行數量,通過對變壓器數量的控制能夠有效的確保電壓的穩定性和運行的高效性;

第三,不用輕載式的變壓器,該種變壓器具有較高的損耗,通過采用高質量的變壓器可以進一步提高電網的配電質量;

第四,根據客戶用電情況以及功率因數采取合理的配電方案,主要是對居民用戶實現無功補償措施,對商業用電采用無功自動補償措施,這樣能夠提高客戶的功率系數,進而確定最佳配電方式;

第五,更新設備,采用節能設備,通過對先前高能耗等設備進行替換,進而實現能耗的降低;

第六,提高線損的規劃設計,通過科學、合理的數據分析,進而提高電網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

2.5 加強用電檢查

加強用電檢查首先要做好用電的宣傳工作,讓客戶了解相關的用電措施和節能用電方法,提高客戶用電的安全意識;

其次要加強客戶用電的檢查力度,對存在偷電、漏電的行為一旦發現要嚴厲打擊,建立區域監管措施,對區域用電進行監管,落實到人;

再次要加強企業用電的監管力度,嚴格抄表、核算以及收費制度,規范電網線損計量方法,不定期對電表抄錄人員進行更換,確保抄表的準確性、公正性,實行嚴格的電費核算制度,通過明確的獎懲制度不斷提高電費核算的精確度。

3 結 語

智能電網是我國電網的發展趨勢,也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智能電網建設能夠不斷提高我國的供電質量和供電效率,伴隨著我國智能電網的不斷發展,城鄉電網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當然智能電網的發展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尤其是在損耗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只有通過不斷改善電網的薄弱環節,通過不斷的完善電網結構和電網管理模式才能有效的提高電網的效率,另外通過提升農村電網結構和網架結構能夠有效的提高農村電網的質量,同時,有效減少人力巡查故障、快速判斷故障點、及時搶修、恢復線路。提升對人力資源節約、高效、安全利用效率,以推動電力行業的品牌形象提升。

參考文獻:

[1] 趙媛.農村配電網的無功補償措施及降損效果[J].中國電業(技術版),

2011(11).

[2] 于榮成.農村電網線損分析及降損措施[J].廣東科技,2009(16).

[3] 汪智,賴茂華,劉漢輝.農村配電網優化方案探討[J].現代科技(現代物 業下旬刊),2009(10).

[4] 錢保孫.10 kV配電網供電可靠性存在問題分析及解決對策[J].大科技,

2012,(2):38-39.

猜你喜歡
線損配電網
分布式光伏發電對電能采集及線損的影響分析
分布式光伏發電對電能采集及線損的影響
降低線損的用電檢查工作開展對策探究
配電網自動化的應用與發展趨勢
基于降低線損的用電檢查控制策略分析
關于配電網自動化繼電保護的幾點探討
基于IEC61850的配電網數據傳輸保護機制
降低供電所線損的方法及實踐
配電網不止一步的跨越
基于LCC和改進BDE法的配電網開關優化配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