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范生對教師資格證考試制度改革認知的調研

2016-05-30 23:59蔣姹琛梁俐王夢婷汪欣楊姣
西江文藝 2016年10期
關鍵詞:師范生競爭力

蔣姹琛 梁俐 王夢婷 汪欣 楊姣

【摘要】:教師資格證考試制度改革,是為了提高我國教師的綜合素質,也體現了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部分師范生對該改革公平競爭性持懷疑,但堅定了更多學生努力學好專業技能、考取教師資格證的決心。然而這些師范生中很大一部分對此項改革了解甚少。我們團隊針對上述現象,分析了師范生對考取教師資格證意愿度高、認知度低的原因,探究了師范生對教師資格證改革態度不一的理由;作出了對如何提高師范生對改革政策關注度、提升師范生競爭力的深度思考。

【關鍵詞】:師范生;教師資格證考試制度改革;認知程度;競爭力

隨著教師資格證考試制度改革,師范生不再享受畢業就能獲得教師資格證的權利。作為未來教師的主要力量,關注教師資格證書制度改革并針對性調整課余生活刻不容緩。

一、教師資格證考試制度改革內容

教育部宣布,2015年起,教師資格認證考試不再由地方組織,將首次實現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不再終身有效,只有3年有效期限;老師的教師資格證也必須每5年一審;師范生不再畢業就能拿教師資格證,2015年開始必須參加全國統考[1]。同時,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增加,考試范圍和內容更廣,不再指定參考教材。

二、師范生對改革認知度及態度的結果分析

(一)師范生參與教師資格證考試的意愿高,但對改革了解少。

教師資格證實行“國考”后,師范畢業生和非師范類大學生、其他社會人員均通過“國考”考取教師資格證。此證書是從事教師行業所必須具備的執業證書,是教育行業從業人員的許可證[2]。師范生的就職面對教育系統,這無形中刺激了師范生考取教師資格證的積極性。然而,改革時間短,實踐機會少,無論學生、校方還是教育行政部門,均經驗不足;學校宣傳、引導不足,師范生不能及時從學校獲得相關信息;師范生自身不夠關心,目標性不強等原因導致多數師范生對改革了解甚少。

(二)對改革贊成與否人數各半。首都師范大學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海燕教授認為,通過考試,讓有志于從事教師這個職業的師范生能進入教師隊伍,能提高入職者的整體素質。[1]改革促使師范生明確自我發展的必要性,合理安排課余生活,更注重專業知識的提高和師范技能的培養。也提高了對教師職業資格準入的要求,有利于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打破了教師資格終身制,有利于樹立教師職業危機意識,促使其實現自我蝶化發展和專業化成長[3]。然而,考試難度加大,考生需花費更多時間準備,與其他的學習活動相沖突。師范生和非師范生擁有相同的競爭機會,公平享有從事教師工作的資格,對師范生而言,無疑增加了就業壓力,將有一部分師范生畢業后因考不到證而找不到工作,因此部分師范生對其公平性持懷疑態度。

(三)課余活動安排向師范技能傾斜。調查顯示,師范生更傾向于去學校實習或積累家教經驗,扎實專業基礎,取得高績點、獎學金,參與學生工作,獲得一定組織領導能力,練習板書、模擬上課等需考內容等活動。

三、對師范生改革認知現狀的思考

(一)意愿度與認知度相左。這折現出當代師范生眼高手低,心態過于浮躁的現狀。這種狀態的延續不僅會影響大學四年,甚至會影響其一生的價值觀與方法論。由此可見,要真正解決該問題,因從個人內部出發,認清現狀,改變態度,腳踏實地,付諸實踐。

(二)對改革態度不一。個人對事物所持的態度主要取決于其心態。面對當下形勢,既然改革已然存在,消極抗拒的態度完全改變不了現狀,也不能起積極作用。若想為自己創造更明確且光明的未來,在校師范生應當適時調整自身心態,嘗試從樂觀的角度看待問題,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推動現實的良性發展。

四、提高師范生對改革認知度的措施

(一)校方:加強宣傳引導力度,為師范生提供優良的客觀條件,如:增設相關課程;搭建資訊平臺,供需解答疑問的學生查找資料、咨詢問題、獲得一對一的指導。

(二)社會:主動發揮宣傳作用,借助各類傳媒渠道,利用權威機構的特殊身份宣傳改革政策及考試內容,增強大學生對獲取到的信息的信任感,以此提高大學生對相關媒體的關注度。

(三)學生:對大學生活及人生做初步規劃,定期制定計劃執行。對于關注師范生需參加“國考”獲取教師資格證的制度應記錄在大學規劃中,督促自己去關注、了解改革中與自身息息相關的措施。這些習慣的養成及信息獲取的分享可通過學習小組互相督促,協同完成目標。

五、提高師范生競爭力的措施

(一)學校:發揮導向作用。師范院校應立足傳統優勢,加強特色發展,增強育人能力和競爭優勢[4]。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增加實踐課程,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采用微格教學,加強師范生技能訓練;加強網絡學習和網絡教學,轉變學習方式;強化實習,提高學生實際教學水平[5]。還可邀請指導老師、教育專家進行零距離指導;增辦師范生技能類比賽,激發師范生學習、訓練師范生技能的積極性,并邀請老師點評講解,使得選手和觀眾均能受益。但是,學校不能將教師資格證書考試的合格率作為評價師范院校優劣的唯一標準,一定要注重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職業道德和心理素養的傳授。

(二)教育行政部門:提供可評判性。在今后的教室資格證考試中,教育行政部門應將考試更為貼近真實的教學環境,除了考查老師對學生的指導和教學方式,應更注重職業道德和心理素養的考核[2]。

(三)學生:自身注重能力、情感的培養。扎實的基礎知識、先進的教育理念及扎實的教學實踐和自我反思能力是師范生在日后的教學及自身發展中后勁十足的重要原因。[3]因此,不能因為考試忙于記憶背誦概念而疏于系統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更為重要的是,在大學階段一定要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探索學會在實際教學情境中應用該理論。同時,師范生要堅定選擇專業的初衷。教師的好壞不能靠“考”來衡量,教書育人,教師的愛心投入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一個合格的教師要能堅守對教育的信仰,發自內心愛學生,使得學生愿意與之交心。師生關系和諧,將對孩子的終身發展都有積極影響。[2]此外,要在實踐中獲得合理安排課余生活的能力,鍛煉出良好的心理素質。

規范教師資格證制度,離不開考試考核,但不能一考了之,更不該舍本逐末,熱衷于如高考一般的技術層面的追求,而淡漠或遺忘教師隊伍的人文關懷和改善整個社會對教師的職業評價[6]。師范生不僅需要關注改革,還需要以此為契機調整大學課余生活,注重教師基本素質的養成,端正從事教師事業的態度,為成為會思考的教師做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鄭祖偉,劉玨. 師范生“面試”資格將打破[J]. 基礎教育論壇,2013(35).

[2]唐玉光.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76.

[3]劉信陽,張茂聰.試論“國考”教師資格證書制度改革的問題與出路[A].教師教育論壇,2014(9):9

[4]劉建銀,毛宇.論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教學特色的建設——基于34所本科師范院校特色項目報告的分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111-115.

[5]藍秋燕.教師資格證國考下師范類教學法課程變革的探討[J].高教論壇,2014(3):127-129

[6]李奇勇.教師資格,為何而考?[N]中國教師報,2014-4-2(5).

猜你喜歡
師范生競爭力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師范生教育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改革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論外賣品牌的競爭力
如何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開拓進取 提升設計院核心競爭力
日本競爭力
師范生MPCK發展的策略
淺析師范生PCK知識的構建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