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窮二代大學生怎樣奮斗

2016-06-08 13:36王鹽生吳開新
科技視界 2016年14期
關鍵詞:奮斗大學生

王鹽生 吳開新

【摘 要】當代中國仍處于從傳統型社會向現代型社會轉變的過程中,因各種因素形成的“富二代”與“窮二代”群體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以“窮二代”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窮二代”大學生的困惑與人生的劣勢,最后就如何改善現狀、成就自我提出對策。

【關鍵詞】窮二代;大學生;奮斗

1 什么是“窮二代”大學生

“窮二代”這個詞是在名詞“富二代”出現以后才出現的?!案欢币辉~首先出現在2007年12月10日的鳳凰衛視中文臺《魯豫有約》節目。在該節目中,對“富二代”的定義是:80年代后出生的最早一代民營企業家子女,繼承過億家產,擁有豐厚財富。簡單地說,“富二代”就是指出生在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物質較豐富的家庭內的子女。

有“富二代”,就有“窮二代”?!案F二代”大學生,是泛指家庭貧困、父母社會地位較低、屬于社會弱勢群體的大學生?!案F二代”大學生都是來自城鄉貧困家庭,但不含因父母離異或天災人禍導致的特殊貧困家庭類型。他們在校時是貧困生,難以負擔學費,進入了學校的貧困生檔案,一般獲過貧困獎助學金,大多數申請過國家助學貸款,從事過校內外兼職。窮二代大學生的父母處于較低社會階層,主要從事服務業、工業、個體業、農業或難以有穩定職業,父母兩人年收入低于3萬。

2 “窮二代”大學生的3個主要劣勢

2.1 可用的社會資源處于劣勢

窮二代往往是處于社會底層的家庭背景,物質匱乏、社會人脈關系缺乏。高校在校學生創業者和剛畢業就創業的大學生中,敢于注冊公司,自己投資當老板的,很難有窮二代,窮二代缺乏快速成為老板的社會資源。

所以,“富二代”大學生除了依靠家庭背景資源,再加上自己的“見多識廣”,大學一畢業就能夠比較快速地進入社會中上層。相比之下,無論多么優秀的“窮二代”,都必須付出更大的個人努力,才能達到同樣的職業高度;而那些能力一般的“窮二代”,大部分只能長期做些辛苦的體力活,工資不高,居無定所,成為“房奴”或“蟻族”。

窮二代在社會資源上處于劣勢,這是窮二代與富二代最根本的區別。窮二代大學生生來就沒有“眼高手低、拈輕怕重”的資本。

2.2 人生起點低

由于窮二代在社會資源上處于劣勢,所以一般情況下,“窮二代”大學生接受的早期文化素質教育較差。窮二代大學生在中小學時期就難以接受到較好的文化素質教育。他們中小學時期一般上學條件較差,師資配備也很弱,很多窮二代以前上的學校都是說方言的,所以他們上了大學也不太習慣說普通話,而且普通話里也帶著濃濃的地方口音,甚至,某些窮二代的英語口語都帶著中國某地方言。他們以前也沒有機會參加鋼琴、舞蹈之類的興趣才藝班,特別是某些農村生源的窮二代,除了會幫助父母洗衣做飯養豬養牛(這些高考不考,也不加分),只會埋頭學習,很多方面的能力沒有被培養,而且也不像富二代孩子那樣擅長表現自己。

所以,窮二代這種早期較差的物質教育環境,讓他們跟富二代相比,已經處在較低的人生起點了。

2.3 就業機會處于弱勢地位

影響就業,并最終影響人們獲得社會地位的個人條件主要包括:先賦條件、自獲條件。

第一,先賦條件處于劣勢。先賦條件是指由出身決定的生來就擁有的社會地位、社會關系、物質環境等條件?!案欢焙汀案F二代”大學生在家庭、親屬關系、占有的社會資源等方面差距太大,這必將影響到他們畢業后的工作待遇?!案F二代”大學生在先賦條件上處于劣勢,就業機會上遠遠不及“富二代”。

第二,自獲條件處于劣勢。自獲條件是指個人由于自己的行為或經過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一些屬性?!案欢贝髮W生一般情況下,在優越的成長環境中,早期教育較好,不光是文化智力方面得到的教育優于“窮二代”,而且個人潛力的發展和挖掘也比較好,更重要的是,富二代能得到比窮二代更好的職業引導。所以,富二代們往往發展更全面。他們樂觀自信,擅長人際交往,熱衷于集體活動,在大學里通常擔任班干、學生會和社團負責人。而“窮二代”大學生與之相比,則相對封閉,通常表現得默默無聞,只有在少數一些小型組織,如“老鄉會”、“勤工儉學互助會”之類組織才能時??吹健案F二代”的身影。

3 “窮二代”大學生的奮斗策略

3.1 保持積極的心態

“窮二代”大學生中,很多人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仇富”心理。他們出身于貧困家庭,憑自己的勤奮努力考上了大學,可是上了大學他們發現,前途并非一片光明。他們痛恨“富二代”能輕松取得“?;ā?、“女神”或“帥哥”的青睞;他們痛恨那些成績比自己差卻能有一份好工作的“富二代”,自己辛辛苦苦奮斗幾十年,最多也只能在城市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而他們憑什么不用奮斗就能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

過度的“仇富”心理,極易演化為仇視社會、扭曲人生的消極心理和行為。這里不妨分析一下中國目前貧富差距產生的客觀原因,以幫助“窮二代”減輕“仇富”心理。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為了實現中國富裕,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了“先富論”,這就是“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庇谑遣糠钟掠谄床?、敢于創新、機會好的個體,在改革開放的30多年里積攢了豐厚的財富,成為中國的“富一代”。但是多數人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富起來,貧富差距就此拉開??v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由于個體多種差異的存在,人類社會一直存在貧富差距。新中國初期,曾經想人為地消滅貧富差距,實施了比較激進的“一大二公”的公有制社會改造,但最終沒有讓人都富起來,而是都窮下去了。目前,還無法建立起“共富”體制,還缺乏“共富”的基礎,那么,貧富差距還會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存在。

所以,“窮二代”大學生要正確認識產生貧富差距的歷史客觀原因,克服“仇富”的消極心態,樹立積極進取,向成功者學習的積極心態。

3.2 首先應該掌握技術技能

有三種技能可以讓人類個體立足社會、發展自我,這三種技能分別是:技術技能、人際技能、概念技能。

技術技能是指為了完成或理解一個組織的特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也就是業務方面的技能,即熟悉和精通某種特定專業領域的知識,能完成和處理具體業務。如辦公室打字員應該有較快較準確的打字能力,車間印刷員工應該懂印刷機操作,醫院護士會對病人進行正確的護理等,這就是技術技能。人際技能就是與組織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包括聯絡、處理和協調組織內外人際關系的能力,激勵和誘導組織內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能力,正確地指導和指揮組織成員開展工作的能力。概念技能是管理者對復雜情況進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管理者,特別是組織的高層管理者,需要概念技能,才能看到組織的全貌和整體,了解組織與外部環境是怎樣互動的,了解組織內部各部分是怎樣相互作用的,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技術技能對“窮二代”大學生職業初期很重要,人際技能稍次一些,概念技能相對而言,更加次要一些。因為他們就業的各種劣勢,職業初期根本無法在黨政機關、大型企事業單位、大型外資企業或其他單位的管理崗位工作,更不可能職業初期就是組織的高層決策者,窮二代往往只能從組織最初級的技術業務崗位干起,慢慢才能向管理崗位邁進,以后才能向更高的社會階層邁進。如果“窮二代”大學生職業初期缺乏對技術技能的掌握,甚至不屑去掌握組織基層員工必備的技術,那很可能,這個“窮二代”連就業的機會都沒有。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很成功的窮二代,都是從掌握一門技術技能開始,一步步邁向組織較高職位的,比如現蒙牛集團總裁牛根生,職業初期僅僅是一個普通的車間工人。

“窮二代”大學生要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發展”的觀念。但某些“窮二代”大學生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他們上大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出人頭地,擺脫父輩的貧困,可是畢業后就業的巨大困難令其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一無所有,另一方面卻不愿從基層干起。其實,這些“窮二代”大學生的觀念非常錯誤,必須轉變其就業觀念。所以,“窮二代”要先掌握一門技術,在該技術崗位上立足,再圖發展。

很多人都認為,大學就是來玩的地方,來放松的地方,來獻出自己初戀的地方,很少有人想到,大學是人生的基礎,大學是在給自己畢業后確定起跑線,是理想開始騰飛的地方,是為以后的自己確定人生高度的地方。特別是“窮二代”大學生,不要在大學階段荒蕪自己,一定要打好以后就業的基礎,掌握一門技術技能,才容易快速立足社會。

3.3 謹慎創業和勇敢創業相結合

窮二代大學生應該接受不能改變的,更應該改變能夠改變的。創業改變命運,奮斗成就夢想。

但窮二代大學生相比于富二代大學生,在創業目前,更應該謹慎。窮二代在創業資金籌集方面、商機獲得方面、對創業失敗承受力方面都處于劣勢。窮二代大學生要創業,往往需要先就業,通過就業,才能熟悉行業,才能獲得商機和人脈,才能獲得各種創業資源和能力。

謹慎不等于畏懼。當熟悉了行業,發現了商機,各種創業資源和能力已經具備,對失敗已有較強承受力(比如,即使創業失敗了,憑自己能力,可以輕松再就業),這時,窮二代就應該表現出勇敢的創業精神。創業成功,往往對窮二代的改變是徹底的。窮二代創業成功,不僅僅是物質財富、社會地位的提高,同時也是自我潛力的挖掘、自我價值的實現,更是對自強不息、永不放棄的精神力量的放大和輻射。

3.4 終身努力

“窮二代”大學生盡管出身貧寒,占有社會資源極少,但通過自身努力,可以實現合理性社會階層流動,可以從較低、較差的地位向較高、較好的地位移動,從而拓寬社會接觸層面,逐漸消除與“富二代”之間的不平等,破除“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馬太效應。

有一篇文章,題目叫《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文章講述了作者(筆名麥子)自己的人生奮斗歷程:農村戶口,家窮,高考分數線高,就業起點低,一點點向上發展。麥子最初想通過高考這個手段進城,獲得城里人生下來就擁有的城市戶口。但當他來到上海這個大都市,發現與同學相比,是土得掉渣的:不會作畫,不會演奏樂器,不認識港臺明星,沒看過武俠小說,不認得MP3,不知道什么是walkman,受到城市同學的嘲笑等等。但麥子可以幾個星期不吃一份葷菜,可以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圖書館和自習室,可以在周末自習回來的路上羨慕地看著校園舞廳里的成雙成對,可以在寂寞無聊的深夜在操場上一圈圈地奔跑,他長期堅持努力學習。麥子大學畢業了,在上海有了一份正式工作,做了一個上海公民。麥子奮斗了18年,終于可以與一個生下來就是上海大城市戶籍的人平等地坐在一起喝咖啡。長期奮斗,完全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社會階層。

有理想、有策略、不浮躁。窮二代需要更“卑微”地度過職業生涯的前幾年,在職業生涯最初的幾年時間里,是對職業能力、職業素質最好的積累,這段時期,不必追求高薪酬高回報,而要刻意追求工作機會的獲得、成長空間的獲得、能力的獲得。工作能力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工作實踐,職業初期的“工作苦,待遇低”并不吃虧,它為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基礎。窮二代要堅持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進取。堅持終身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參考文獻】

[1]何海燕.現代管理學:理論與方法[M].第1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11).

[2]麥子.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OL/J].騰訊網,2007(12)月.

[3]周洪.管理學原理.[M]第1版.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02).

[責任編輯:王偉平]

猜你喜歡
奮斗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創新:當代青年的“中國式奮斗”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