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誠信金融文化的近代金融機構制度創新研究

2016-06-12 05:10王君
中國市場 2016年20期
關鍵詞:近代制度創新金融機構

王君

[摘要]誠信金融文化對于金融機構經營管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代金融機構傳承了中國傳統誠信文化,發展了誠信金融文化,并指導于制度創新和經營管理實踐,取得了良好成效。文章首先梳理了誠信文化的起源、與儒家思想的關系,探討了誠信文化與金融體系的適應性,繼而明確了誠信金融文化的內涵要素。在此基礎上,分析研究了近代金融機構基于誠信金融文化的三方面重要制度創新,即金融機構內的股份制與公司治理機制創新、客戶信用為先的信貸制度創新、金融機構間的信約公履制度創新。最后,指出了誠信金融文化對當代金融機構制度創新的三方面啟示。

[關鍵詞]誠信文化;近代;金融機構;制度創新

1導言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充分暴露出一些金融企業在金融創新、經營管理中采取了種種不誠信行為來獲取不正當利益,而最終損失卻由普通民眾、社會來承擔,凸顯了金融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牢固樹立和堅持誠信金融文化的必要性,表明了金融創新應扎根于誠信金融文化的重要性。

誠信文化發軔于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延伸發展,成為影響主體行為、構建社會秩序的重要道德范疇,對中國經濟、社會行為與制度演進有深遠影響。金融業作為經濟的核心,以貨幣、信用為根本,立足于誠信社會的根基,與誠信文化具有天然的一致性和需求性。誠信金融文化融合傳統誠信文化與金融實踐的特性,于明清金融革命中衍生發展成形,并反過來指導金融實踐特別是以晉商票號為代表的微觀金融主體行為,催生了基于誠信金融文化的金融制度創新,形成金融實踐提煉總結金融文化,金融文化影響指導金融實踐的傳導閉環。金融制度創新是金融發展的核心內涵之一,文化因素對金融制度創新是顯著的。

本文首先梳理了誠信文化的起源、與儒家思想的關系,探討了誠信文化與金融體系的適應性,繼而指出了誠信金融文化的內涵要素。在此基礎上,分析研究了近代金融機構基于誠信金融文化的三方面重要制度創新,即金融機構內的股份制與公司治理機制創新、客戶信用為先的信貸制度創新、金融機構間的信約公履制度創新。最后,指出了誠信金融文化對當代金融機構制度創新的三方面啟示。

2誠信金融文化的核心內涵

2.1儒家思想與誠信文化

“誠信”一詞最早起源于原始社會的盟誓,盟誓是人類進行自我約束的最初形態。人類早期的“信”觀念建立在人對神的信賴基礎之上,來源于對神或天的恭敬虔誠態度。如《尚書·太甲下》“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此時的誠信指虔誠,對神要誠實、守信。后來向人際關系轉化,同時指向對人的態度。春秋時期,儒家思想將“信”作為五常之一,與仁、義、禮、智共同成為約束人的重要道德范疇。

在儒家思想中,誠信是道德規范、社會交往的基本準則,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是安身立命之根本??鬃诱f:“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車輗,小車無車軏,其何以行之哉”資料來源:《論語·泰伯》。,曾子在《論語·學而》中也提出“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資料來源:《論語·學而》。講的都是誠信的原則,《孟子·離婁上》提出“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吨杏埂犯菍⒄\信本體化:“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即認為“誠”是天的屬性,“人之道”是對“誠”的追求。周敦頤也說“圣,誠而已矣。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辟Y料來源:《通書》。宋代理學使誠信文化進一步成熟化。朱熹提出一個由內至外,由小至大的為道之序:格物、至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誠意是重要內容。誠信文化一脈傳承。

誠信有兩重含義:一是主觀的行為態度,即現在所說的誠。含義是為人誠實守信。反之為無誠信。此時,誠是誠實,信是守信,也是誠實。二是客觀的人際關系體系,即現在所說的信。含義是人們相互信任。反之稱為這個社會缺乏誠信。此時,誠是誠實,信是信任。誠是因,信是果,也是目標。

誠信文化對中國經濟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誠信成為人們立身立業不可缺少的環節。人是社會性動物,基本存在方式是群。結成群的前提就是合作、相互信任。人的本性中如果沒有誠信元素,將無從立足于大自然。而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交往的頻度、深度、廣度大大擴展,決定了社會交往對誠信文化的高依賴度,否則,帶來的高交易成本很難承受。

2.2誠信文化與金融體系的適應性

金融體系作為貨幣與信用的綜合,服務于商業活動,更是與誠信文化具有天然的適應性和一致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內容。

第一,信用體系的根本在于誠信。從經濟的角度理解“信用”,它實際上是指“借”和“貸”的關系。信用實際上是以償還付息為條件的借貸行為,是與商品經濟和貨幣緊密聯系的經濟范疇,是商品交換和貨幣流通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經濟關系。借貸行為之所以發生,借方之所以能借得到貸方的一筆錢或一批貨物,大部分是因為對方對你的信任,因此,“信”是信用建立的本源,人與人之間、群體、社會信用體系建立的根本在于誠信。

第二,貨幣的一般等價物和財富儲藏屬性決定了金融體系對誠信文化的天然需求。貨幣不同一般商品,具有一般等價物屬性,具有交換任意商品的功能屬性,在便利交易的同時也決定了自身的高流動性。而且,貨幣具有財富儲藏屬性,是財富分配、調劑、跨時空轉移的介質,比一般商品更具社會影響。因此,金融作為以貨幣為媒介的信用行為,對誠信的依賴度遠超一般信用行為。當個體間的金融行為擴散至整個社會群體,形成金融體系時,其對整個社會的誠信文化有天然需求。

第三,金融體系的風險約束嚴重依賴于誠信文化。金融體系的風險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借款方在期限到期時能否如期全額歸還本金和利息,這就要求借款人切實具有誠信。此外,金融體系的風險具有很強的傳導性,單個個體的非誠信行為可能影響傳染其他個體,繼而誘發大范圍的信用違約。因此,金融體系的風險約束特別是信用風險的管理嚴重依賴于金融主體遵循誠信文化。

2.3誠信金融文化的核心內涵

金融文化,是與金融業相關的人的行為,是主導著金融活動過程中的金融精神,反映為金融理念、金融習慣、金融行為。金融文化源于金融實踐,隨著金融實踐的發展而發展。沒有金融實踐,產生不了金融文化。中國金融文化的真正起步是明末清初以后,隨著金融業的迅速發展而逐步產生的,其主要內容即是誠信、以義制利、和諧、謹慎、創新等。

誠信金融文化是指金融機構、金融業在金融活動中始終秉承誠信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這種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成為金融機構、金融體系的核心根基,在行為和實踐中充分體現。

誠信金融文化的核心內涵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誠信是金融活動的根本準則和前提要求。金融機構在對內經營管理、對外競爭合作、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過程中應始終把誠信視為根本和前提,視信用為生命,只有在不違背誠信原則的前提下才能追求其他,比如利。近代金融機構始終把誠信作為首要根本,清末,優秀晉商的代表喬家大院的喬致庸就對信義與利潤作過次序排隊:那就是“首重信,次講義,第三才是利”。在金融活動開展過程中,誠信準則一以貫之。

第二,誠信是金融服務及產品的核心內涵。在金融服務與產品創新過程中,誠信既應是對創新行為的規范要求,更應是金融新服務、新產品的核心要素。近代,票號在金融服務及產品創新中絕不敢有絲毫欺詐,匯兌、貸款、代理等業務始終從客戶的利益出發,力求最大滿足客戶需求,以“誠”感動客戶,贏得信任。

第三,誠信是對金融主體的本質要求。誠信金融文化要求金融主體真誠待人,信義為重。近代,以山西票號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堅持誠信無欺,禮貌待客,誠實守信者可成為“相與”,世代友好;山西票號還要求入店徒弟們必須牢記:“重信義,除虛偽,節情欲,敦品行,貴忠誠,鄙利己,奉博愛,博嫉恨,喜辛苦,戒奢華?!盵1]首要是重信義。清代“平遙票號創設于道光初年……,能以久存發達者,實因抱信義勤儉之宗旨”。[2]連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啟超也給予“晉商篤守信用”的禮贊。

第四,誠信是金融制度機制創新的重要出發點。金融制度機制創新始于誠信,在制度設計要素上充分將誠信文化融入,將其作為制度設計的重要內容。以山西票號為代表的近代金融機構在股權制度、公司治理機制、客戶服務機制、同業合作機制等方面基于誠信進行了特色化設計。

3基于誠信金融文化的近代金融機構制度創新

制度變遷理論把制度變遷分為“自下而上”的制度變遷和“自上而下”的制度變遷。所謂“自下而上”的制度變遷,是指由個人或一群人,受新制度獲利機會的引誘,自發倡導、組織和實現的制度變遷,又稱為誘致性制度變遷。所謂“自上而下”的制度變遷,是指由政府充當第一行動集團,以政府命令和法律形式引入和實行的制度變遷,又稱為強制性制度變遷。近代,金融體系中政府力量相對薄弱,政府行為較少,市場主體力量相對強,近代金融制度創新更多是以自下而上的誘致性制度變遷為主。因此,本文重點研究以票號為代表的近代金融機構基于誠信金融文化在股權制度、公司治理機制、客戶服務機制、同業合作機制等方面開展的多種制度創新。

3.1股份制與公司治理機制創新

3.1.1股份制創新

在明末清初,中國已有一些商業企業和金融機構,采取了股份制進行了資本籌集,實現了所有權與經營權兩權分離,所有權歸投資人所有,經營權授權給其聘用的大掌柜掌控。這種股份制與西方的股份制比較有很大的不同,其基本內容主要是銀股與身股結合。人身股機制,即從大掌柜(總經理)到業務骨干,根據能力大小、所在崗位、業績貢獻等確定某掌柜或某伙計股份若干,企業業務骨干的勞動作為資本而“頂股”,叫“人身股”,與貨幣資本股一起參與分配。人身股與貨幣資本股享有索取企業利潤的同等權利,一起參與企業利潤分配。職工只要工作勤奮,沒有過失,成績優秀就可以頂股。一經認可,就將其名字錄入“萬金賬”即股份賬,參與分紅,從而使得大掌柜以至分號掌柜、大小管事、伙計、學徒無不竭盡全力為票號賣命。

之所以能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兩權分離、“人身股”的產權制度創新,與誠信文化緊密相關。大掌柜對股東誠信,牢記“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贏得股東對大掌柜的充分信任和股權激勵。股東與大掌柜之間訂有契約,履行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不論投資者東家,還是受聘者大掌柜,雙方均恪守信用,充分體現誠信文化和契約精神的重要內容。

3.1.2公司治理機制創新

公司治理機制方面,東家對大掌柜授以經營管理的全權,號中的財務、人事、經營等權力全部交給大掌柜,史料記載,東家“將資本交付管事(即大掌柜)一人,而管事于營業上一切事項,如何辦理,財東均不聞問,既不予定方針于事前,又不施其監督于事后,此項營業實為東方之特異之點?!盵3]之所以能做到對經營者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與財東秉承傳統誠信文化、視“誠信”為人立身之本的理念密切相關。從根本上講,正是基于誠信金融文化和社會理念,才使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機制得以充分發揮功能。

3.2客戶信用為先的信貸制度創新

以票號為代表的近代金融機構,為客戶發放貸款時,重人信用大于重物信用。票號放款,以信用放款為主,其次是保證放款,很少抵押放款。票號重信用、輕抵押的信貸制度,表示其重視客戶的信用,而不看重抵押品的多寡,真正把客戶的誠信情況作為考察客戶貸款歸還可能性的根本性要素,這是基于誠信金融文化的。在明清時期,大商家以信譽為生命,而且資力雄厚,再加之無合適抵押物,以信用作為貸款核心考察要素的信貸制度創新既是真正從客戶角度出發,也是深刻把握了誠信文化內涵的。

3.3金融機構間的信約公履制度創新

近代,金融機構間嚴格執行的信約公履制度,也是基于誠信金融文化的重要制度創新。明清時期,中國北方金融機構間實行鏢局、標期、標利制度,商號之間商品賒銷的貨款清償和貨幣借貸的歸還期限,一般按標期確定,到期必償。標期是商業行會規定的按照鏢局押運商品和現銀由甲地到乙地的時間計算的期限作為債務清償期。標期分年標、季標和騾標(即月標)。從西口(殺虎口)、東口(張家口)到山西金融中心太谷縣是季標。太谷縣一縣一標,稱為太谷標,周圍各縣為太汾標(太原府和汾陽府兩府),太谷標在前,周圍各縣在后,標期一到,一切債務必須立即清償:第一天是銀兩債券債務清償,第二天是銅錢債券債務清償,第三天是銀行間“訂卯”——即銀行間債券債務清償。不能清償者叫“頂標”。凡頂標者,即為沒有信用商家,以后無人與之往來,即行破產。這種制度,成為山西商人不易之規,這就是晉商的信約公履制度。[4]

信約公履制度的根本是社會誠信,金融機構基于誠信的金融文化和行業自律,自動履行債權債務清算,嚴格遵守清算期限,按照社會通行的糧標、騾標、季標和年標約期履行清償債務的義務??梢?,誠信是商品交易的基礎,誠信文化是金融機構生存、金融制度創新的前提。

4對當代金融機構的啟示

4.1誠信是金融機構制度創新的根本準則

現代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金融制度創新時應始終將誠信作為根本準則,在金融制度創新的目的上,明確以信義約束利,突出誠信的重要性;在金融制度創新的流程環節上,突出誠信金融文化的嵌入;在金融制度創新的激勵約束上,匹配誠信文化的專項支持,從而促進金融機構制度創新能真正以誠信為規范,以誠信為內核。

4.2誠信是金融機構內部制度創新的核心源泉

微觀層面,金融機構內部制度創新應著力以誠信金融文化為出發點,在制度機制設計時融入誠信要素,使誠信內化為制度發揮作用的重要推動力,使得金融制度創新具有鮮明的誠信文化烙印。例如,可嘗試在商業銀行信貸制度創新中更加強調信用要素識別判斷的重要性,而相對弱化對抵質押要素的考察,使得信貸真正回歸本源——基于信用的貸款。再如,在法人治理機制完善方面,董事會對經營層的委托代理可嘗試引入誠信成本,即在經營層高管薪酬中單列設置誠信專項保證金或股權激勵,進行延期支付,董事會不干涉日常經營,只定期聽取經營層匯報,董事會下審計部門不定期開展針對經營層匯報的稽核審計工作,如發現誠信違規情況,誠信專項保證金懲罰機制生效,高管薪酬加倍扣減。通過類似基于誠信金融文化要素的制度創新,促進誠信文化在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4.3誠信是金融機構對外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

宏觀層面,金融體系內制度創新如金融合作機制、支付清算機制、行業自律機制、金融監管制度創新應在誠信體系的構建、誠信金融文化的培育等方面尋找著力點和突破口,完善社會征信體系建設,增強誠信文化對金融機構行為的約束力,在此過程中,政府可以創造誠信環境,積極引導,充分發揮金融制度內生變遷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孔祥毅.金融貿易史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

[2]衛聚賢.山西票號史[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

[3]山西票莊盛衰之調查[J].中外經濟周刊,1925(7):119.

[4]孔祥毅.鏢局、標期、標利與中國北方社會信用[M]//孔祥毅.晉商與金融史論,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8.

[5]孔祥毅.金融票號史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6]孔祥毅.晉商與金融史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

[7]陳其田.山西票號考略[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

[8]論語[M].北京:中華書局,2006.

猜你喜歡
近代制度創新金融機構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的重要途徑
金融機構共商共建“一帶一路”
“六經皆史料”:“六經皆史”論的近代詮釋及其意蘊
近代中國社會的愛國主義問題(1840—1911)
蘇州商團歷史沿革略考
解決小微金融機構的風控難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