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BP水平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及冠心病發病的影響

2016-06-15 02:46郭忠玉張曉峰
重慶醫學 2016年6期
關鍵詞:頸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

董 皓,湯 涌,郭忠玉,張曉峰

(南京市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江蘇南京 210000)

?

RBP水平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及冠心病發病的影響

董皓,湯涌△,郭忠玉,張曉峰

(南京市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江蘇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討心血管危險因素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的關系,為防治頸動脈斑塊和冠心病提供依據。方法選擇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該院心內科及老年科住院的患者210例,根據頸動脈彩色超聲結果分為頸動脈無斑塊組(130例)和頸動脈斑塊組(80例);根據患者有無冠心病分為無冠心病組(160例)和冠心病組(50例)。分別記錄檢測各組患者年齡、體質量指數(BMI)、視黃醇結合蛋白(RBP)、性別、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吸煙、酗酒、家族心血管病史、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心房顫動等指標,并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與頸動脈無斑塊組比較,頸動脈硬化斑塊組中年齡、RBP、男性、吸煙、高血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RBP、吸煙、高血壓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獨立相關(P<0.05)。與無冠心病組比較,冠心病組中年齡、RBP、大專以上學歷、高血壓、糖尿病、頸動脈斑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RBP、高血壓、糖尿病、頸動脈斑塊與冠心病的發生獨立相關(P<0.05)。結論頸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和冠心病發生與臨床多因素相關,其中RBP水平升高是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控制RBP水平,對預防頸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和冠心病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視黃醇結合蛋白;頸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

視黃醇結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是由肝臟分泌的一種轉運蛋白,主要參與結合和轉運全反式視黃醇(維生素A,VitA)及其衍生物。有研究表明,RBP水平與腎小管功能損害有關,測定其水平能早期發現腎小球損傷,并能反應腎臟近曲小管的損害水平[1]。研究證實,RBP在脂肪組織中存在表達和分泌,是一種由脂肪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參與肥胖的形成[2]。作者回顧性分析本院老年科和心內科收治的21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RBP水平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發病的影響,并分析其他臨床相關因素,為防治頸動脈斑塊和冠心病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心內科及老年科住院的患者210例,其中男148例,女62例,平均年齡(63.89±13.05)歲,均除外急性感染、外傷、惡性腫瘤,以及嚴重肝、腎、心疾病,妊娠及昏迷等嚴重應激狀態。將210例患者根據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有無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分為頸動脈無斑塊組(130例)和頸動脈斑塊組(80例);根據患者有無冠心病分為無冠心病組(160例)和冠心病組(50例)。斑塊超聲診斷標準[3]:斑塊表面纖維帽至血管壁外膜前緣垂直距離大于或等于1.50 mm者判定為斑塊形成。冠心病診斷符合WHO診斷標準,入組患者除外因心室肥厚、預激綜合征、束支阻滯及洋地黃等藥物導致的ST-T改變者。

1.2方法

1.2.1頸動脈粥樣硬化檢測方法美國ATL-HDI 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系統評估頸動脈,選擇12 MHz高頻探頭,患者仰取臥位,頭偏向對側,探頭置于胸鎖乳突肌前緣或后院,沿頸動脈走向自下向上作連續縱、橫切面掃查頸總動脈遠端、頸動脈分叉處及頸內動脈起始段,直至頸內動脈入顱顯示不清,觀察血管解剖形態、內膜、管腔內有無斑塊及斑塊的部位、大小、形態和回聲特點。

1.2.2心血管危險因素及臨床疾病的評價身高、體質量、體質量指數(BMI)、血壓,吸煙、酗酒的定義參見文獻[4]評價。高血壓定義為既往有高血壓病史或此次入院后3次血壓測量的平均值收縮壓大于或等于140 mm Hg和(或)舒張壓大于或等于90 mm Hg。糖尿病定義為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此次入院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 h血糖大于或等于11.10 mmol/L。教育程度定義為大專以下學歷和大專以上(包括)學歷。月收入定義為月收入小于或等于3 000元和月收入大于3 000元。家族心血管病、高膽固醇血癥、房顫的定義見文獻[4]。

1.2.3生化指標測定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采用Olympus AU27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RBP水平。

2結果

2.1頸動脈有、無斑塊患者相關因素比較與頸動脈無斑塊組比較,頸動脈斑塊組年齡、RBP水平、性別、吸煙及合并高血壓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BMI、受教育程度、月收入、酗酒、家族心血管病史、合并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房顫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頸動脈有、無粥樣硬化斑塊患者相關因素比較

表2 有、無冠心病患者相關因素比較

2.2有、無冠心病患者相關因素比較與非冠心病組比較,冠心病組患者年齡、RBP水平、大專及以上學歷、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及頸動脈粥樣斑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BMI、性別、月收入、吸煙、酗酒、合并家族心血管病史、高膽固醇血癥、房顫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3 頸動脈斑塊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2.3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結果顯示,年齡增加、RBP水平越高、吸煙、合并高血壓,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獨立相關;而RBP水平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及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是冠心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3、4。

表4 冠心病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3討論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炎癥性疾病,頸動脈斑塊形成作為動脈粥樣硬化的明顯特征,可一定程度反映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5-6]。有研究表明,RBP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是動脈粥樣斑塊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7],它可能通過引起糖脂代謝紊亂、促進血管炎癥反應和內皮功能紊亂等機制誘發動脈粥樣硬化[8-9]。

本文將發現頸動脈斑塊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RBP與其他危險因素對頸動脈斑塊發生的影響。從有無頸動脈斑塊的兩組患者比較,年齡、RBP水平、性別、吸煙及合并高血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進一步Logisit回歸分析發現,年齡、RBP水平、吸煙及合并高血壓病是頸動脈斑塊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冠心病是一種多因素所致的疾病,動脈粥樣硬化便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頸動脈斑塊的大小、性質均與冠心病的發生密切相關[10]。在本研究中,從有無冠心病的兩組患者比較,年齡、RBP水平、教育程度、合并高血壓、糖尿病、頸動脈粥樣斑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Logisit回歸分析也表明,RBP水平越高、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及頸動脈斑塊是冠心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但在本研究中,未發現年齡、性別對冠心病的影響,可能原因是樣本量較小,若需進一步分析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還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和開展人群前瞻性研究,從而真正反映各種危險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頸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和冠心病發生與臨床多因素相關,其中RBP水平升高是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這些因素獨自或以不同形式組合共同促進了頸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和冠心病發生,RBP除了直接能導致冠心病,還通過形成動脈斑塊進而引起冠心病的發生。及早檢測并控制RBP水平,對預防和治療頸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及冠心病發生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Norden AG,Lapsley M,Unwin RJ.Urine retinol-binding protein 4:a functional biomarker of the proximal renal tubule[J].Adv Clin Chem,2014(63):85-122.

[2]Codoner-Franch P,Mora-Herranz A,Simo-Jorda R,et al.Retinol-binding protein 4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measures of liver and renal function and oxidant/antioxidant status in obese children[J].J Pediatr,2013,163(2):593-595.

[3]Handa N,Matsumoto M,Maeda H,et al.Ischemic stroke events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results of the Osaka Follow-up Study for Ultrasonographic Assessment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the OSACA Study)[J].Stroke,1995,26(10):1781-1786.

[4]Liu L,Zhao F,Yang Y,et al.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 survey in Beijing[J].J Hum Hypertens,2008,22(4):259-265.

[5]Paul L,Huangling L,Heynneman FB,et al.Increase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aortic coarctation[J].Int J Cardiol,2014,176(3):776-781.

[6]Li J,Lu H,Tao F,et al.Meta-analysis of MMP9-562C/T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ardiology,2013,124(1):53-59.

[7]Mohapatra J,Sharma M,Acharya A,et al.Retinol-binding protein 4:a possible role in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J].Br J Pharmacol,2011,164(8):1939-1948.

[8]Park SE,Kim DH,Lee JH,et al.Retinol-binding protein-4 is associated with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adul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Atherosclerosis,2009,204(1):23-25.

[9]Anthony D,George P,Eaton CB.Cardiac risk factors:environmental,sociodemographic,and behavior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J].FP Essent,2014(421):16-20.

[10]Evensen K,Sarvari SI,Ronning OM,et al.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impair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 single-centre,blinded,non-randomized study[J].Cardiovasc Ultrasound,2014,12(1):1-7.

作者簡介:董皓(1987-),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冠心病的診治研究?!魍ㄓ嵶髡?,Tel:(025)68302082;E-mail:contribution2010@163.com。

doi:·經驗交流·10.3969/j.issn.1671-8348.2016.06.034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348(2016)06-0821-03

(收稿日期:2015-09-06修回日期:2015-11-17)

猜你喜歡
頸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
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的相關性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高頻超聲檢測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價值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的檢查意義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鈣預防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腦梗死的價值
前列地爾和阿托伐他汀鈣治療糖尿病腎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