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碣石遺韻

2016-06-17 21:08梁振宇
北京紀事 2016年2期
關鍵詞:碣石古槐遺韻

前幾日在京西古村落碣石村古槐樹大墻上見到,梁振宇先生書寫的“碣石八景”是這樣的32個字:“觀龜取玉、水湖深潭、小船激浪、飛來巨石、窟窿穿山、古槐逢春、觀音洞天、古井風韻?!边@個梁振宇顯然名字與我“撞衫”了。

那天,當我見到書寫在墻面上的“碣石八景”時,簡直如獲至寶。我便在村中按八景尋尋覓覓,祈望八景帶給眼界和心靈的是無盡的享受。事實上,碣石村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享受,還有的,是深深的思索。尤其是“飛來巨石、古槐逢春、古井風韻”更是深深鐫刻在我的心扉。

先說這“飛來巨石”吧。碣石村的村名,就是因由它們的存在,才改叫碣石村并沿用至今的。

據十三陵碑文記載:碣石村,原名“三叉村”,是因豐富的溪水交叉匯聚這里而得名。后來,偏偏有人依據村前橫七豎八的大石頭和“立石為碑,臥石為碣”的解釋,將“三叉村”改名叫作“碣石村”。

在村前的高坡上俯望,我看到曾經的溪谷溝壑還在,但涓涓的溪水早已悄然無蹤無影,無跡無形。雖然村前紅墻黛瓦的廟宇還在,但龍王一去不復返,此地空留龍王廟??上驳氖?,目光所及,碣石靜臥,力道猶存。這些巨石,雖早已少有水性相伴,但它們于寞寞之中,依然充滿著無盡的力量和固若金湯的姿態。我不敢言談三岔村改為碣石村是充滿遠見的一種準確判斷,還是因名而成的一種必然結果,不管什么因緣,溪澗無水,碣石依在,而這一尊又一尊早已沒有什么水性圍繞輕撫的碣石,不正是一種守望家園的精神圖騰和遺韻嗎?

這種守望,更時刻提醒著從碣石村走出山外的人們,不忘故土,不忘鄉情,不忘思念和孝心的回歸。那天,我在村中見到了一位50歲出頭的中年人,與他說話時,他正扛著一根檁走在窄窄的街道上。他說他是在為80多歲的老父親修繕房子。聊天中,得知他是城里人,30多年前就走出大山,如今在城里日子過得非常好,便總想接父親到城里生活??衫细赣H故土難離,哄著捧著就是不去。他只得隔三岔五往老家跑,一邊伺候老人,一邊哄老人開心。我說他孝心真是感人,他只笑著回了我兩句話:一是鄉情難改;二是誰都有老的時候。簡單質樸的兩句話,卻讓我看到了中國傳統美德的力量,也看到了從大山里走出的人們,一旦美德形成,就會像磐石一樣堅定。

面對一尊尊巨石,也想著碣石村曾經的“高、何、于”三大姓,想著“高知府、何知縣、于翰林”這些顯赫的名頭,想著如今的碣石村雖已姓氏雜陳……但從古至今,從這些大戶人家傳承至今的美德依然沒有消失。雖然那些古民居很多已經變得破敗斑駁,雖然數百年的變遷,古老的村莊早已物是人非,但碣石村崇德向善的文化沒變。一家院門寫著的一首詩便是見證:“兄弟同胞一母生,祖宗一業何須爭。一番相見一番惱,能得幾世為弟兄?!?/p>

走在碣石村的角角落落,脫皮的墻面也有大躍進和“文革”時期的一些痕跡,但我想這絕不是碣石村村民愿意傳承的精神文化,充其量只是那個荒唐時代刻在人們腦海中的一片片碎石,隨著歲月的流轉,慢慢就會風化而去。

在碣石村窄窄的街道和村邊地頭兒,還有一景也是不能不說的,那就是“古井風韻”。在村子近3個小時的參觀中,我見到的古井多得讓人錯愕咋舌,我驚訝碣石村不愧為京西井養第一村。然而,村子里的老人早已見怪不怪,他們在對我介紹村中古井的歷史和傳說時,顯得那樣平靜,甚至是慢條斯理。

“過去,碣石村古井最多時曾有72眼,現在仍然存有56眼。有的水井還保持得完好無損?!币晃焕先诉呄蛭医榻B,邊指著村邊的一眼井對我說:“那口井叫‘韓家井,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這口井水質甘甜,如今井泉雖已不旺,但長年依然有水?!蔽易呓绊n家井”,透過圓圓的井口,看到的是井水平靜如鏡。我沖著深10余米、仿佛水銀白一樣色彩的水面使勁喊著,但任我怎樣山呼海叫,如鏡的水面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紋。

碣石村景致錯落的小院

見我興致如此之好,那位老人又說:“碣石村大玉溝還有一口大水井,水井的歲數和村中兩棵千年古槐年齡相仿。這口井,原來是一口小水井,是村子里的何家所建。這口井建在了去寺廟的路上,建成后因去寺院的香客太多,飲水量太大,井水供不應求。于是何家便在這口小水井四周進行了擴建,因此這口井便成了井中井。何家的善行令香客們感動,自此就稱這口井為‘母子井,何家也因此受到村里村外人們的尊重?!?/p>

老人如數家珍,掰指算著村中30多眼、村外田地20多眼以及“圣水泉”等寺廟井的數量。

我在想,如今這些水井雖已大多干枯,但它們卻記錄著碣石村這個“京西井養第一村”曾經的故事和濃厚的井養文化。

在韓家井邊,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五言詩《井上桐》赫然刻于木牌之上:“美人傷離別,汲井長待曉。愁因轆轤轉,驚起雙棲鳥?!蔽艺J真品讀,感覺凄情愁怨很濃。望著眼前的老人和幸福的山村,當時心中油然升起另一種情趣來:“山景依舊在,鳥棲幸福門。井水亮銀鏡,圓滿照游人?!?/p>

作為當代山外客人的我,來碣石村觀賞,由于歷史背景不同,心里氣象不同,詩意色彩自然與陸龜蒙有所不同。不能比擬的是,我與碣石村的人們,無論是長住村莊,還是走出大山的碣石村人,更是有所不同,他們的情感,始終與碣石村緊緊相連,他們所尊崇的永遠是對碣石先人的感恩,是“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條中華民族傳承至今的祖訓。

碣石遺韻,還有我不能不說的,那便是碣石村的“古槐風韻”了。

那是兩棵極具神韻的古槐樹,其干碩壯,昂然而立,其冠巨傘兆福蔭。當我看到三人連臂攏不住的情景時,我倏然知道碣石人為何敬奉這棵千年古槐為神樹了。

記得其中一棵國槐下的墻面上記述著這樣一則樹神救人的神話傳說:“此二槐樹,千年也,乃村中之風水。它們有著神奇的傳說。歷史曰:明朝崇禎年號天乃大旱,顆粒無收,天下大亂,生靈涂炭。古槐顯神靈。仙姑下凡人間扮成村婦賑糧救民,為救濟更多的生靈,用自身樹葉調理出鮮汁救濟十里相鄰,使其避過生靈涂炭之難。人們感激古槐乃功德,像神樹一樣保護它們。至今兩棵古槐枝繁葉茂,樹葉濃郁……”無疑,傳說有著濃重的迷信色彩,但有一件事卻是真實的。那是1987年,村里人發現村里兩棵古槐東面的一棵樹洞里著了火,全村人都來滅火。未承想自從經過這場大火后,這棵古槐不但沒被燒死,反而生長得越來越旺盛了。據此,神樹之說,似乎得到了令人信服的佐證,村中也便有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禁止折古槐的樹枝,不準孩子們上樹掏鳥,要像保護神樹一樣保護古槐。在全村人的呵護下,古槐樹雖已近千歲高齡,但至今仍枝繁葉茂,構成了碣石村中神韻的一景。

站在鋼條箍著樹干的古槐樹下,透過樹皮裂開的縫隙,我依稀看到了曾經燒過的痕跡,但當我看到青枝綠葉的樹冠之上歡跳著的、歌喉嘹亮的鳥兒時,我仿佛又看到了碣石村強勁的生命力和無盡的美好與希望。于是,我也走上前去伸臂丈量著古槐的身圍,與其說是丈量,不如說我在感受著古槐的心跳,是那樣的有力,那樣的磅礴。

碑文近照

飛來巨石,古井風韻,古槐逢春,只是碣石八景的一部分。據村民講,水湖深潭、小船激浪、窟窿穿山、觀音洞天等其他四處風景,都在村外較遠的地方。至于觀龜取玉,我問了幾位村民,他們卻搖頭表示不知。即便如此,并不影響我對碣石古村的敬重,并不影響我對碣石村人世代崇尚美德的感動。

碣石村的石碾子隨處可見

由于要趕回城的最后一班公交車,我不及游覽碣石村的其他風景,午后1時15分,只得叫車趕往青白口。

留些遺憾是好事,未賞遺韻等著俺。站在高坡之上,回望大山懷抱中的碣石村,我相信:未來的碣石村,還有待我去悅賞,去記錄,去挖掘。

回望時,也有與我“撞衫”的梁振宇在腦??M回,但那眼神兒是對碣石村這個古村落的敬意!

(編輯·韓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歡
碣石古槐遺韻
聽古槐講故事
胡珠泊村話古槐
碣石在秦漢時期歷史中的地位
水墨遺韻
大禹治水曾到碣石山
龍游遺韻
碣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