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子皆是“癮君子”

2016-06-23 18:55呂可丁
特別文摘 2016年12期
關鍵詞:陽春白雪門人摩卡

呂可丁

在每星期一次的自由討論課上,阿拉伯老師用他一貫的言簡意賅作風給我們介紹了也門的風俗。他說在也門你只會遇到兩種人:一種是嚼卡特葉的,另一種是舉咖啡杯的,當然第三種人也有,那就是兩者兼愛的??傊痪湓?,全民皆是“癮君子”。

他發給每人一個小紙張,上面講的是關于卡特的傳說。和許多民族的傳說一樣,這個故事也是發生在一個倒霉的放羊娃身上。說的是有一個放羊娃兒發現羊群里一頭公羊精神奇佳,就偷偷跟蹤這頭羊覓食,走到一片不知名的矮樹林里看見公羊正半立起來咀嚼葉子吃,于是放羊娃兒自己也摘下葉子嚼了嚼。后來竟然越嚼越興奮,越嚼越上癮,甚至產生了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卡特葉受到了所有人的歡迎,傳到也門后保留了下來,搖身一變成了也門的特產。關于這個故事的另一個版本,先前我曾經從一個也門女孩的嘴里聽說過,不過那個版本的山羊吃的不是卡特葉,而是產自也門摩卡的咖啡果。故事雷同純屬巧合,但這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卡特葉和摩卡對于也門人來說,都是令之欲罷不能的尤物。

“登房上樹”的卡特

卡特其實是一種微型毒品,這種矮灌木葉子和大麻屬于同科,味道甘辛而苦澀,咀嚼成癮,能讓人產生飄飄欲仙的感覺。很多阿拉伯國家都將其列為禁品,禁止它的種植和銷售。但是唯獨在也門,你卻可以見到大片大片的卡特園。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從總統到貧民,舉國上下都是卡特的癮君子,卡特融入了也門的文化之中,就像牛奶和紅茶一般——沒有了牛奶的紅茶不能稱之為紅茶,沒有了卡特的也門,也不能稱之為也門。

陽春白雪的摩卡

說了一番能讓人“登房上樹”的卡特,這回要說說陽春白雪的摩卡咖啡。各位咖啡發燒友可都知道,咖啡中有“八大金剛”。摩卡咖啡、藍山咖啡、巴西咖啡、曼特寧咖啡以及爪哇咖啡、肯尼亞咖啡、哥倫比亞咖啡和哥斯達黎加咖啡,其中的摩卡咖啡就是產自也門。摩卡又名莫加,英文是Café Mocha,意思是巧克力咖啡。它的名字就是以位于也門的紅海海邊小鎮摩卡命名的。據說這個港口小鎮在15 世紀時壟斷了咖啡的出口貿易,對銷往阿拉伯半島區域的咖啡貿易影響特別大。但是我這個來自茶葉之鄉的人卻沒聽說過這些洋玩意兒。有一次在公共廚房里當著來自摩卡的小同學胡露德的面泡雀巢被人家奪過來狠狠地鄙夷了一頓,我這才知道這被國內眾小資追捧的雀巢充其量就是肯德基般的垃圾快餐,在人家飲咖啡的也門人眼里就是下里巴人,根本拿不出手。

為了要讓我這個咖啡白癡見識一下什么是陽春白雪,胡露德變戲法似的從自己的柜子里端出了一份小得不能再小的咖啡具——一個碗大的帶柄開水壺,半個手掌大的小茶杯,還有個比挖耳勺大不了多少的銅勺子。這咖啡做法有些奇特,煮水,切姜片,舀白糖,儼然一副煮姜湯的架勢。不過后來主角的登場避免了這個嫌疑,一紙包的黑色粉末,胡露德舀了少許泡在了沸水里,加了姜、糖之后盛在小杯里,自己先痛飲了一口,剩下的半杯遞給了我。咽下肚以后我半天才反應過來,原來這就是鼎鼎大名的正宗“摩卡”咖啡,國內咖啡館里賣的奶沫什么的混合物只是個冒牌貨。只可惜這個的味道太過嚴肅正經,十幾種香料混合起來的濃烈味道讓我頓時想起了姜湯,還是國內的咖啡味道可人。

認識了傳說中的摩卡咖啡以后,我開始留意到,大街小巷的咖啡館里面無一例外都有摩卡咖啡的蹤影。對于也門人,一小杯摩卡咖啡加半個面包就是一頓豐盛的早餐,有些更是連面包也省去,直接一杯咖啡就能提起半上午的精神。如果說卡特是男人的嗜好,那么摩卡則無疑是女人的最愛。每天下午三點的摩卡時間也意味著女人的茶話會即將開始。宿舍里的每一個也門女孩幾乎都有自己的一套咖啡茶具,她們也曾企圖把我拉進咖友圈,但從小厭惡喝中藥湯的我對此十分懼怕,索性每次自帶一杯雀巢,在眾人的鄙夷之下欣然吮之。

(摘自《戰火之外》 云南人民出版社 圖/張文發)

猜你喜歡
陽春白雪門人摩卡
插電混動車跑318國道到底什么感覺 魏牌摩卡DHT-PHEV
摩卡
小鹿和泥塘
也門:沒有摩卡的摩卡港
借衣訪恩師
音樂劇不應是“陽春白雪”
知音
葉適門人孫之宏及其《周禮說》考述
聊齋志異·白蓮教
異書同名一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