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世代的涵義及其帶來的學習革命

2016-06-28 17:20趙利梅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13期
關鍵詞:移動學習

趙利梅

摘 要 “M”世代在國外和港臺地區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許多人開始積極關注“M”世代所代表的各種涵義及其帶來的學習革命。本文在查找、閱讀大量中外文獻的基礎上將“M”世代中“M”的涵義為新世紀(Millennial)、多媒體(MultiMedia)、多任務(Multitasking)、多渠道(Multichannel)、移動(Mobile)等,并簡單對五個“M”涵義與特征進行了介紹。通過簡單辨析它們之間的關系,旨在能夠尋找到“M”世代的本質,闡述其所帶來的學習革命。并且能夠真正利用“M”世代的特征,進行更好的教學,提高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 “M”世代 移動學習 學習革命

中圖分類號:G79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人類對于未來社會的不斷探索,越來越多的人根據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特點,將其劃分為各個不同的世代。世代一詞源于英文generation。Generation一詞在英漢大詞典中翻譯為“一代、代、一代人”,這里的“一代人”主要指的是具有共同特點的一個時代的人。因此在查找大量文獻的基礎上,沿用港臺地區的翻譯,將其翻譯為“世代”。世代按照年齡的劃分,蘊含著各個年齡階段的特性,是各個階段的集合。隨著個性化學習的出現,要求對每個階段的人的不同特征進行了解,實現“對癥下藥”的教育。

本文在大量文獻閱讀的基礎上,對“M”世代中“M”含義的辨析,呈現多樣化的“M”世代。意在了解“M”世代的特征,并能夠對“M”世代現代教育提供一定參考。

1“M”世代的涵義及其特征

“M”世代可以被理解為新世紀、多媒體世代、多任務世代、多渠道世代、移動世代,這個資訊爆炸的新時代明顯與上個世代不同,“M”世代伴隨著電子媒體長大,他們的生活離不開智能裝置和網絡,他們會同一時間運用不同的即時網絡通訊工具,足見“M”世代對科技的渴求尤其勝于上一代。美國的“M”世代,是繼“嬰兒潮世代”和“未知世代”之后,又一波后生可畏的世代?!癕”世代有很多的定義,根據不同定義都代表了各種不同的新興事物。

“M”世代是使用多樣化獲取多樣化信息充分引導了思想的自由、參與的自由,讓世界從原來的狹小空間變成了全球互聯的大家庭。但是也有人認為“M”世代讓世界變得更狹小,從“我們”的世界變成了“我”的世界。對于“M”世代的評價不一,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想要了解其真正的本質,開拓自己的視野。

1.1新世紀世代(Millennial Generation)

新世紀世代指的是出生在1982到2002年的一代。他們是“嬰兒潮”(Baby Boomers)和“X世代”(Generation X)的產物,他們不僅受到了祖父輩生活方式的影響,具有祖父輩的思想與覺悟,又對“Y世代”和后輩有一定了解。處于兩種思想浪潮的交接出的新世紀世代,具有了其他世代所沒有的特征。

Pirie 和 Worchester認為“嬰兒潮世代”指的是1943年到1960年出生的7億8千萬人,或者是當時美國人口的30%的年輕人。這一世代人對于商品有著無限的渴望,這樣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美國的經濟增長。Pirie 和Worchester還指出這一世代的人也更加注重飲食的健康和運動,他們不再吸食香煙等對身體有害的東西。這一代人注重自己的外表,喜歡表現自我及年輕化的生活方式。思想更加的開放,眼光更加的長遠,不關注經濟增長和政治形勢等問題,而是更多的著眼于環境保護。在工作和生活上,他們更加喜歡挑戰與冒險,不喜歡被政治、法律等規矩所束縛,渴望自由、自愿的生活方式。

Howe、Strauss(2000)和Coomes 將新世紀世代描述為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富有且包含不同人種的一代。Schwirtz(2006)認為新世紀世代是超越物質現實,接收瞬時信息即可以多任務處理的一代。他們自信、樂觀、擁有夢想,關注環境保護、全球恐怖襲擊和經濟安全等社會問題。他們希望有自己的事業,雖然很多時候自己創業意味著更多的風險和失敗,但是他們將創業當作提升自己責任感的方法。

1.2多媒體世代(Multimedia Generation)

隨著媒體與科技環境的變化,對于當代的兒青族而言,媒體(尤指網絡)是與生俱來的,是生活必需品。據調查發現,平均而言每個兒童的房間約有4種媒體,青少年房間則有6種以上,成人則更多。簡而言之,我們生活的空間就宛如一個多媒體中心。這就造就了多媒體世代的產生。從家里的家庭電視到小至隨身攜帶的手機,他們一天有超過1/4的時間是沉浸在各種媒體的環境里的。他們分配有限的時間流連于媒體世界之中以及如何使用各式媒體,成為值得關心的問題。

多媒體是多種媒體結合的產物,多媒體技術不是各種信息媒體的簡單復合,它是一種把多種形式的信息結合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術。因此多媒體世代的特征主要為形式的多樣化,信息的數字化、交互性、實時性。

1.3多任務世代(Multitasking Generation)

多任務世代是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發展的產物。多重任務處理的他們可能會在同一時間內運用不同的即時網絡通訊工具,整天沉溺在MSN、Myspace、iTunes、網絡游戲以及雅虎通之中。電腦是他們的另一個大腦,鍵盤是他們四肢的延伸,網絡是他們數字神經系統;手機就像眼睛、鼻子和嘴巴一樣已成為身體的新器官。

針對多任務世代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見解。有些學者認為多任務處理會影響處理任務的效率,國立神經疾病及中風研究所主任Jordan Grafman說:“孩子可以在做家庭作業的同時,玩網絡游戲、看電視,甚至和朋友聊天。這樣多種任務同時進行的狀態長時間將不能夠得到好的效果?!边€有許多研究發現多重任務同時處理的效率和準確程度都遠不如單一任務按順序處理,將注意力分成許多小片的習慣,嚴重影響了年輕人學習、創造力與社會認知能力的培養。相反地,有些醫學專家卻指出現代的年輕人雖然一心多用,但是在多種媒體界面之間反復切換時,他們的注意力卻始終集中在新打開的界面,這也就是說他們在無意識中已經將多重任務安排了先后順序,以保持大腦持續靈活的運轉與反應。

多任務世代出現的原因不只是因為手機等通訊工具給生活帶來的便利,更主要的原因是許多孩子對未來制作了太多的計劃,使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計劃,只能選擇多個計劃任務同時進行,以便完成各個計劃任務。許多青少年和大學生過度使用計劃驅動多任務處理。

1.4移動世代(Mobile Generation)

移動世代是由移動設備的廣泛運用與發展而來的,移動世代幾乎每一個人的手中或多或少都擁有移動設備。移動世代與多媒體世代的區別在于移動世代更加強調移動設備在其中所占的主體地位,而多媒體世代主要的關注點在于信息的表現方式,而信息的載體則沒有進行過多的強調。

移動設備不僅僅指智能手機,還包括游戲機、 數碼相機、 媒體播放器、 上網本、 車載衛星導航和掌上電腦。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媒體實驗室創辦人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說:“我們的目標是讓全世界每一個人都能隨時隨地地使用互聯網,應該創造條件讓最后的10億人也能上網?!笨梢钥闯龌ヂ摼W時代下,移動設備將成為發展的主流。

在移動設備中,手機是最為普遍的,擁有手機呈現低齡化的趨勢,10歲至11歲孩童擁有第一支手機者占近5成(51.1%),未滿10歲擁有手機的兒童占擁有手機者近3成(29.3%),由此可見,手機等移動設備已經成為了當代人必不可少的工具。許多人越來越離不開移動設備,二十四小時開著手機、電腦、聯著網絡。

1.5多渠道世代(Multichannel Generation)

多渠道世代也是由于多媒體的興起而繁榮的,多渠道指的是人們獲得知識、信息的渠道的多樣性。以知識獲取為例,以前獲得知識的途徑是書本、教師、家長以及他人。而現在則可以從網絡上獲取,而且方式多樣化,比如Google、Baidu、IE等。這些都使知識的獲取的途徑的多樣化、復雜化。這樣的多渠道方式促進了觀點的再定位,從不同方面闡述同一個事物或觀點,更加完善的呈現事物的不同面。就多媒體渠道而言,多渠道增加了媒體的使用率,不僅僅只限于原先的網絡視頻的觀看、音樂欣賞等單機的使用,而增加了視頻會議、社會電視、在線游戲等多機交互的狀態,大大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造就了知識的多方面分享。

2多個“M”世代之間的聯系

根據美國《時代》周刊的定義“M”世代即多工處理一代,他們會在同一時間中,運用不同的即時網絡通訊工具,美國凱瑟家庭基金會則將“M”世代詮釋為多媒體世代。根據以上5種“M”世代的解釋可以看出其根本都離不開E世代。而且這些世代的興起都是由于多媒體的發展而帶來的結果,因此多媒體世代是“M”世代的核心。

各個世代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優勢,但同時也帶來了弊端。各個“M”世代的優勢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移動世代、多媒體世代、多渠道世代使得信息的獲取變得快捷、便利,而且形式多樣,使我們的身體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延伸。

(2)新世紀世代的特征與其他特征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人的發展與技術的發展形成共同發展的趨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而各個“M”世代的劣勢在于一方面不僅讓人的思想獨立,更讓人身體本身獨立。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交流變得十分稀少,從而淡化了近距離的情感。另一方面信息的快捷化,也讓學習變成了碎片的堆積,知識點凌亂。信息并不等于知識,因此在“M”世代中存在信息等于知識的錯誤理念將逐漸受到大眾的質疑。

3“M”世代所帶來的學習革命及其局限

有人認為:多媒體設備科技的發展、瞬時通訊的傳播,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娛樂,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也有人認為:多媒體設備讓這個世界變得虛構、不真實。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聯系從面對面交談變成了網絡訊息的聯系,網絡正逐漸拉開人與人之間互相交往的距離。這兩種說法都是實際情況的反映,只是其中對于網絡的“度”的掌握不同。多媒體設備、網絡都是雙刃劍,只要掌握好“度”,則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教育改革的指引,也帶動教育界緊貼“M”世代的步伐,不斷鼓勵開發、創造、使用多媒體教學方針,為我們下一代,發展新時代的教育模式。一項項發展資訊科技教育方針的申請,一批批電子書包的教育基金,讓我們這一代人正遵循著“方便”的管道走進“M”世代。當今網絡便利,所有的學習都發生了變化,從開始的網易公開課、可汗學院到現在流行的微學、翻轉課堂、Moocs等都是網絡給學習帶來的變革。但是網絡學習只能是教育的輔助工具,從某種程度上說不可能代替學校教育。在公開課盛行之初,許多專家就提出了所謂的“取締”風波。但最終還是沒有能夠導致學校教育的消逝。

“M”世代經歷了網絡經濟的狂歡和金融危機帶來的社會焦慮。他們比上一代人更加成熟,受到社會媒體影響,有上一代人復雜心理沉淀,“M”世代潛含著一種改造社會的情節,他們更加關注公益、愿意合作,具有獨特集體性格。因此管理他們不能用權力和利益,卻能夠使用意義與意愿,不能夠用權威強迫他們進行工作。在教育中也應該明白這個特點,充分利用他們的意愿進行教學,而不是進行強硬的“填鴨”。對于“M”世代的學習一方面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等數字化方式對教學進行改進。

參考文獻

[1] 董雅詩.愉快閱讀有妙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A].第五屆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學校圖書館在“M”世代的教育角色)論文集[C].香港: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香港大學,2014:153-158.

[2] James Henri.So is the School Library a fashion accessory for Generation “M”?Or is that the wrong question? The Fifth World Chinese School LibrariansForum.2014.

[3] Cullen Green.Millennial Generation Students:Parental Involvement,Responsibility,and Entitlement.Westminster College.2007.

[4] Pirie.M.,&Worcester,R.M.The Millennial generation.London,Adam Smith Institute.1998.

[5] Howe,N.,&Strauss,W.The fourth turning:An American Prophecy.http://www.Fourth Turning.com.1999.

[6] Howe,N.,&Strauss,W.Millennials rising:The next great generation.New York:Vintage Books.2002.

[7] Schwirtz,M.We are the Millennials.USF Magazine.2006.

[8] 媒體素養向前走:“M”世代來臨 網絡、手機等(上)[J].臺灣科技報,2013(05):12-13.

[9] Claudia Wallis.The Multitasking Generation.Brooklyn College.2010.

[10] 王建宙.移動時代生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02).

[11] 媒體素養向前走:“M”世代來臨 網絡、手機等(下)[J].臺灣科技報,2013(06):12-13.

[12] Rafael Ballagas.‘Media Multitaskingis not always Multitasking.http://playareacode.co“M”/work/sopranos/.2015.

[13] 黃毅娟.學校圖書館在“M”世代的教育角色學校圖書館的教育功能:從多媒體訊息的閱讀看圖書館的發展如何面對網絡世界的迷思[A].第五屆世界華語學校圖書館論壇(學校圖書館在“M”世代的教育角色)論文集[C].香港: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香港大學,2014:129-133.

[14] 鮑勇劍.激發“M”世代潛力的“部落圈組織”[N].第一財經日報,2014-02-14(A11).

猜你喜歡
移動學習
高職院校普及移動學習的策略研究
試析融合移動學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
大學生移動學習模式分析
基于智能手機的高職學生移動學習需求分析研究
智能手機APP支持下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