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歷史三調》談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三種歷史研究法

2016-06-30 22:57劉冰濤
青年文學家 2016年20期
關鍵詞:義和團神話

劉冰濤

摘 要:《歷史三調》并不是一部講述義和團運動的普通歷史讀物,而是作者通過義和團運動這一個案例闡述史學研究方法的理論性著作。研究歷史有三把鑰匙,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這三種方法有各自的研究主體,即歷史學家、親身經歷者和神話制造者,他們采取的方法和研究的思路有所差異,當然得到的結論也不盡相同。

關鍵詞:歷史三調;義和團;神話

[中圖分類號]:K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0--02

《歷史三調》的作者在序言中說:“……我懇請對義和團事件有所了解的讀者不要按照本書各部分的排列順序來閱讀,而是按照你們喜歡的任何順序來閱讀?!遍喿x第一遍我是按照作者寫作的順序來的,即事件、經歷和神話,在寫之前我又按照經歷、事件和神話的順序讀了一遍,感覺很新鮮特別,我們會驚訝于為什么同一件事能寫出種不同的風格。

《歷史三調》作者柯文,美國衛斯理學院亞洲研究教授。1934年6月出生于美國紐約,1953年入芝加哥大學接受本科教育,1955年畢業后進入哈佛大學,師從費正清和史華茲開始致力于中國思想史和中西關系史研究,先后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他提出“中國中心觀”學說,即第一從中國而不是從西方來研究歷史,并盡量采取內部的(中國的)而不是外部的(西方的)的準繩來決定中國哪些歷史現象有歷史重要性;第二把中國按橫向分解為區域、省、州、縣和城市,以展開區域性與地方性歷史的研究;第三熱情歡迎歷史學 及以外學科(主要為社會學科),不限于已成理論、方法與技巧,并力求把他們與歷史分析結合起來。此觀點在這本書中也有很多體現。

一、作為事件的歷史

這個方法的主體一般是大多數的歷史學家,是他們在已知條件下對歷史的特殊解讀。歷史學家們后來寫關于各類歷史事件的“故事”,他們知道事件的結果,這是他們的職業標志,對于整個歷史有全方位的了解,他們的目標不僅是要解釋時間本身,而且要解釋它與之前和之后的歷史進程的聯系。而這就好比我們乘坐直升機看歷史,縱觀歷史全貌,曉得前面的前面的歷史,后面的后面的歷史,站在直升機上分析歷史發展的原因、背景與影響,于是他們成功的秘訣在于“事后認知和回推立論”。這樣問題便產生了,不論歷史學家能夠選擇的史料多么接近真實,多么接近人們的實際經歷,他們最終在某些方面肯定有別于真實的歷史。而筆者認為,歷史與藝術有想通之處,來源“真實”但必然高于“真實”,一個歷時數百年波及全國甚至全球的歷史事件可轉化為一本數百頁長的史書,這就必須要求歷史學家對過去形成高度的簡化和濃縮。一個人為什么參加義和團運動,或許因為憎惡外國人,因為保家愛國,而或許只是因為饑餓,因為干旱而無農忙的閑來無事,于是歷史學家又有解釋功能,將過去的是加以解釋,然后歸類,分條介紹于讀者。但另一個問題是,我們通常會錯誤地推定已成事實結果的必然性,這樣的邏輯命題是危險的——發生于其后者必然是結果。這樣的挑戰由歷史學家面臨,而作為經歷的歷史或許更為神秘一點。

二、 作為經歷的歷史

這個方法的入手主體是歷史事件的直接參與者,是當時的一些著名的或者普通的人留下的書信、日記、口述史料和回憶錄等。這從表面看,比作為事件的歷史來得更真實一些,因為往往這些都是當時的直接參與者的描述,是親身經歷感悟而來。直接經歷者事先對整個事件發展過程并無清晰的預見,他們不知道局勢會如何演變,會有什么樣的結果。這種模糊性對他們的意識有非常大的影響,致使他們往往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準備應付不可能發生的意外變故,直接參與者以根本不同于歷史學家事后回顧和敘述歷史的方式來理解和認識他們自身的經歷。

在作者闡述觀點時有些糾結,一方面他肯定作為經歷的歷史研究方法高于作為事件的歷史方法。而另一方面又用很多觀點介紹了作為經歷的方法的局限性。首先,就算是親身經歷者也不可能完全恢復人們過去發生的事。在任何歷史環境下,只是一部分人的經歷被記錄下來,我們看到的義和團運動只是整個事件的一些片段,用照片、文字也只是重塑過去,而不能再現經歷本身。再者,人們的經歷是以感覺為基礎的,人們通過感覺來認識世界,通過感知性的經驗累積起對過去事件的記憶,所以一部分重復發生的事會是一部分關鍵的事的重要附屬。且所有經歷者都會收到地理空間的嚴重制約,山東西北部的義和團與山西義和團的經歷各不相同,特殊的地理環境給個人經歷造成的局限性很是重要。

有一個關于記憶的視頻,講的是一個故事第一天告訴某個人,在一個星期、一個月和一年后不同時間段讓他復述會有三個不同的故事被展現,且時間越長故事的原貌改變越多,聯想性的各種事物會被自然地加進去,也就是說人們會根據環境的變化不斷“改造”他們過去的親身經歷,以便保持個人經歷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所以我認為作為“經歷”的歷史有很多需要被證實的地方。根據各個經歷者的動機意愿和文化程度不同,同一時期不同的人經歷的歷史也不同,我的觀點是作為事件的歷史研究高于作為經歷的歷史研究法,這與本書不同。

三、作為神話的歷史

照一般的理解,“神話”是指人為虛構或不真實的事情,而在書中這個詞語更廣泛,更模糊,是從歷史角度看,真相到底是什么?

神話化歷史有幾種形式,一種或許可以被稱為“普通型”形式,是指各種社會的普通老百姓頭腦中貯存的大量歷史形象的神話化。關于某件事的明確結論一旦深深印進人們的腦海中,人們就會相信自己認可的真相,即使這一真相與過去真正發生的事情完全不同,歷史觀念會占據很重要的位置。比如像老一輩人對毛澤東的看法就是不可改變的,我的外婆就是毛主席革命時的受益者,外婆家到處有毛主席的大畫像,跟老人家提毛主席,從不能直呼其名,像我們這樣的孫子輩都必須叫毛爺爺,更不用說毛主席的一點不對之處。每年到毛主席逝世那天,外婆帶全家不開葷、喝粥并戴白花。所以在心里根深蒂固的一件事是不容易改變的。另一種形式是修改自己的生平經歷,即我們經常修改我們以前的生活經歷,使之符合和適應我們的自我概念在生命長河的不同階段的不同變化。還有一種形式是涉及歷史題材的詩歌、戲劇、小說、藝術和電影對歷史的神話化。最后一種神話化形式是借助報紙、雜志和書籍的神話。后面兩種形式有較多的重疊性,我們都讀過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臥龍先生”諸葛亮有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后世杰出的歷史人物做了榜樣。在《三國演義》中雖突出了諸葛亮一生的性格、功業等積極方面的內容,但是對他進行了無限夸大,把他描寫成了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因此在書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參雜著虛構的歷史小說人物。

《歷史三調》的作者認為作為經歷的和神話的歷史高于作為事件的歷史。而我認為,作為經歷的歷史的歷史研究是作為事件的來源,若從作為經歷的方法來研究,最終表達出的還是歷史學家以事件的形式顯示眾人。而作為神話的歷史是對于作為事件歷史的夸張與擴大。且歷史學家作為事件的歷史研究是局外人的身份,這使事件直接不同于直接經歷者與神話制造者。且作為事件的歷史研究更易于實施,更具有普遍性。所以我認為作為事件的歷史研究更高明。

猜你喜歡
義和團神話
愛情神話
東方神話
神話之旅——奇妙三星堆
《紅樓夢中的神話》
義和團之古典愛國主義辨析
西西弗斯的神話
淺論義和團運動的性質
廊坊義和團運動歷史探究
“神話”再現
近代民教沖突中的中國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