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土地利用變化與社會經濟發展指標耦合研究

2016-07-08 22:16陳書林王文姍
2016年22期
關鍵詞:相關關系土地利用變化耦合

陳書林++王文姍

摘 要:本文結合衛星遙感技術,獲得了2000年及201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專題圖,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2000-201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變化趨勢。通過與人口、GDP、農產品產量、房屋建筑施工面積、道路鋪設面積等指標的耦合,分析南京市土地利用變化與社會經濟發展指標之間的相關關系。

關鍵詞:土地利用變化;社會經濟發展指標;耦合;相關關系

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影響著全球碳循環,進而影響全球氣候變化[1],它是區域自然生態系統與社會經濟發展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人地關系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2,5]。南京市位于長江下游,是長三角重要城市,經濟發達,城市化水平較高。但經濟的高速發展,導致南京市土地利用類型的劇烈變化。近年來,部分學者對南京市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進行的相關研究。孫漢儒等利用利用遙感數據獲得2002年和2009年南京土地利用數據,并利用典型相關分析法,分析了人文因素對土地利用變化的影響[1]。劉康等結合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獲得了1996年、2002年和201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數據,并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引起南京市土地利用變化的驅動因子[2]。梅卓華等以遙感作為數據源,分析了2000年和2007年南京市土地利用動態變化趨勢,并從人口、經濟和城市規劃角度分析了三者與土地利用變化之間的關系[5]。但這些研究主要是從人口、GDP、農產品產品角度闡述社會經濟發展與土地利用變化之間的關系,沒有考慮到建筑、交通等因素的影響。本研究將從人口、GDP、農產品產量、房屋建筑施工面積、道路鋪設面積等角度出發,探討南京市土地利用變化與這些因子之間的相關關系。2000年和201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類型數據通過對Landsat-5 TM影像進行分類獲得。

一、南京市土地利用變化分析

本研究在ENVI 5.1遙感圖像處理軟件中對2000年和2010年Landsat-5 TM影像數據進行幾何校正、輻射校正和大氣校正后,根據2007年發布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標準,將土地利用類型分為水體、耕地、林地、建筑用地、草地、未利用地六類,利用粗集理論和最大似然法對圖像進行分類,從而得到了2000年和2010年南京市土地利用類型數據。經檢驗,總體分類精度分別達到87.81%和84.09%,Kappa系數分別達到85.12%和83.5%,分類結果的精度符合應用要求。

本研究利用ArcGIS 10.1中的空間分析模塊,對2個時相的分類結果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南京市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趨勢。結果表明,2000-2010年南京市耕地面積呈下降趨勢,覆蓋面積由57%減少為42%,面積減少98967.15公頃,而建設用地面積呈增加趨勢,覆蓋面積由15%增加至28%,面積增加87091.09公頃。整體上來看,10年來耕地大量減少的同時,建設用地迅速增加,大量耕地轉變成了建設用地,這一現象在南京市長江以南地區尤為明顯。這主要是由于2000年以來,南京市城市化水平越來越高,城鎮的擴張與發展,侵占了大量的耕地面積,致使耕地面積急劇降低。林地面積呈增加趨勢,覆蓋面積由15%增加至16%,面積增加5278.25公頃。林地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區。草地面積呈下降趨勢,覆蓋面積由1.51%減少至1.3%,面積減少1392.14公頃。草地面積的減少也與建設用地面積的增加密切相關,大量的草地轉變成了建設用地。水體面積呈增加趨勢,覆蓋面積由10%增加至12%,面積增加13195.62公頃,這與南京市近10年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密切相關。未利用地面積呈下降趨勢,覆蓋面積由1.5%減少至0.7%,面積減少5212.27公頃,減少的未利用地面積絕大多數被建設用地所覆蓋。

二、土地利用變化與社會經濟指標耦合分析

本研究將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趨勢與人口、GDP、農產品產量、房屋建筑施工面積、道路鋪設面積等指標進行耦合分析。研究表明,耕地與草地面積的變化與人口、GDP、房屋建筑施工面積、道路鋪設面積呈負相關關系,而建設用地面積的變化與這些指標呈正相關關系。南京市總人口從2000年的544.89萬人增長至2010年的632.42萬人,由于人口數量的增加,以及非農業人口數量的減少,使得南京市房地產市場需求旺盛,2000年南京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積為2137.66萬平方米,而2010年南京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積為4570.49萬平方米,增長率達到114%。城鎮化的發展,也導致道路鋪設面積的增加,2000年南京市道路鋪設面積為7392萬平方米,而2010年南京市道路鋪設面積達到9576萬平方米。有研究表明,GDP的增長是城市用地擴張最重要的驅動因素[6]。南京市GDP由2000年的1021.3億元增長至2010年的5130.65億元,增長率達到402%,第一、二、三產業GDP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從而導致建設用地的明顯增加。

研究表明,耕地面積的變化與農業人口的變化呈現一定的正相關關系。統計資料表明,2004年以來,南京市農業人口呈現下降趨勢,2004年南京市農業人口數量為165.21萬人,而到2010年,農業人口數量下降至90.22萬人,這與耕地面積的降低有關。

水體面積的變化與水產品產量的變化呈現一定的正相關關系。南京近些年來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特別是高淳縣表現尤為明顯。部分耕地轉換成了水體。統計資料表明,2004年以來,南京市水產品產量呈現上升趨勢。2004年南京市水產品產量為17.41萬噸,而到2010年,水產品產量上升至22.17萬噸。

三、結論

本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技術對2000年和2010年南京市Landsat-5 TM影像進行分類,得到水體、耕地、林地、建筑用地、草地、未利用地6種類型的分布數據,并對2000-2010年土地利用變化趨勢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積呈下降趨勢,而建設用地、水體、林地面積呈增加趨勢。通過和人口、GDP、農產品產量、房屋建筑施工面積、道路鋪設面積等指標進行耦合分析,發現耕地與草地面積的變化與人口、GDP、房屋建筑施工面積、道路鋪設面積呈負相關關系,而建設用地面積的變化與這些指標呈正相關關系,同時耕地面積的變化與農業人口的變化呈現一定的正相關關系,水體面積的變化與水產品產量的變化也呈現一定的正相關關系。

(作者單位: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項目名稱: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南京市土地利用變化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耦合關系研究”(2014SJB049);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PZY2015A062);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201510298096X)。

參考文獻:

[1] 孫漢儒 付梅臣.基于CCA的南京市土地利用變化人文影響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S2):422-425.

[2] 劉康 李月娥 吳群等.基于 Probit回歸模型的經濟發達地區土地利用變化驅動力分析——以南京市為例[J].應用生態學報,2015,26(7):2131-2138.

[3] 方鵬 黃賢金 陳志剛等.區域農村土地市場發育的農戶行為響應與農業土地利用變化——以江蘇省蘇州市、南京市、揚州市村莊及農戶調查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2003,18(3):319-325.

[4] 周生路 朱青 趙其國.近十幾年來南京市土地利用結構變化特征研究[J].土壤,2005,37(4):394-399.

[5] 梅卓華 金焰 張哲海等.基于 TM 影像的南京市土地利用變化遙感監測與評價[J].地球與環境,2010,38(01):63-67.

[6] 談明洪 李秀彬 呂昌河.我國城市用地擴張的驅動力分析[J].經濟地理,2003,23(5):635-639.

猜你喜歡
相關關系土地利用變化耦合
非Lipschitz條件下超前帶跳倒向耦合隨機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地區公路投資與經濟增長關系探究
以數據新聞獲獎作品探析數據新聞特征
基于“殼-固”耦合方法模擬焊接裝配
求解奇異攝動Volterra積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非線性耦合KdV方程組的精確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