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到“總體人”的生成

2016-07-09 01:47李金
現代交際 2016年12期

李金

[摘要]在馬克思早期思想中,相對來說較為成熟的思想便是其人學理論,其核心是人的本質和異化理論。最后馬克思提出了克服異化,復歸人的本質的辦法就是尋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列斐伏爾在關于人的問題方面,提出了“總體人”的理論。雖然二者有一定差異,但其最終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為了人更好的發展和進步??梢哉f,列斐伏爾的人學思想是對馬克思的繼承和超越。

[關鍵詞]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總體的人 人的本質和異化 繼承和超越

[中圖分類號]B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2-0014-02

長久以來,在中西哲學研究中,關于人的話題一直受到高度關注。特別是馬克思人學思想的提出,揭開了人學研究的新篇章。列斐伏爾和馬克思一樣,他的哲學核心是人的問題,人的本性和本質及其異化等成為列斐伏爾哲學理論的出發點,他最終想實現的是總體人的生成,即延續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謀求人的更好的發展。

一、列斐伏爾對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理論”的繼承和超越

列斐伏爾的人學思想是馬克思人學理論的延續和發展,那么關于人的本質問題,他也是在繼承和超越馬克思思想的前提下得出的。

縱觀馬克思早期思想,其對人的本質的論述分別表現在他的三部著作中。具體內容如下:首先,在《手稿》中,他立足于勞動,指出了“勞動彰顯了人的本質”的思想。人是一種自然存在物,人憑借自身的自由自覺的創造性實踐即勞動來謀求生存和發展。人在勞動中張揚自己的個性,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從而肯定自我,確證自我,使自己成為真正的、自由自覺的自己。其次,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提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是馬克思立足于實踐的視角而對人的本質的規定。他說:“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他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比瞬粌H僅是一種自然存在物,有其獨立性;人還是一種類存在物,有其社會性的本質。人作為一種有意識的類存在物,在從事實踐活動的時候,會和自然、人以及社會發生一系列的關系,這些關系是人的社會關系,人在處理這些關系的過程中確證了自己的本質。最后,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又指出“人的需要體現了人的本質”。人是一種現實的個人,是活生生的從事生存實踐的人,這種活生生的現實性就必然使得人有著各種各樣的需求,而人不停地進行創造性勞動就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日益增多的需求,只有在這樣的不斷滿足中,人才能追尋自己的本質而生活。

基于馬克思的以上論述,列斐伏爾深受其影響,認為人的本質是指人是一種對象性的存在,人的對象性活動構成了人生存的基本活動,所以人的本質是一種自主的、自由自覺的存在,它具有抽象的潛在性。人作為一種對象性存在,那么對象性就表明人不是獨立的單個人,而是與他人或他物共在,而且在這樣的關系中,對象性的活動使得人的本質被對象所給予。這是從社會關系層面對人的本質的揭示。列斐伏爾的這一思想就與馬克思的“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思想不謀而合。另外,列斐伏爾還認為,人與自然是相互依賴而統一的,人的活動是一種超越的創造性活動,正是由于這種活動才使得人能動地作用于自然,改造自然;人還是有限的存在,是一種不斷面對矛盾的存在,人的活動引發了人與自然的對立,產生了自然對人的制約,所以人要在這種對立中不斷完善自我、肯定自我,這就是人的本質的復歸過程。

綜上我們不難發現,列斐伏爾雖然和馬克思一樣,都認為人的創造性活動使得人與人、自然以及社會發生關系,從而不斷追尋確證自己的本質。但是,二者的思想還是有不同的地方,馬克思強調人的本質在于勞動,在于社會關系和人的需要的發展。而列斐伏爾則強調人的本質在于人深層次的對象性存在這一特性去探討人的本質,他的人的本質理論著重強調人的社會性。這是他對馬克思思想的發展和超越的一方面。

二、列斐伏爾對馬克思異化理論的繼承和超越

“異化”是馬克思哲學的重要范疇之一。這是他在《手稿》中的核心范疇。他通過對勞動異化的現象以及根源的分析,進而探討了人的異化。馬克思的異化是指主體創造客體,但主體創造客體之后,客體不受主體的支配而反過來支配、控制、統治主體,其實就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物對人的統治以及人對人的統治和奴役使得原本屬于人的東西成為與人相敵對的力量。馬克思在《手稿》中對異化勞動做了四個方面的規定:勞動者同他的勞動產品相異化;勞動者同他的勞動活動本身相異化;勞動者同他自己的類生活、類本質相異化;人同人之間的關系相異化。這四個規定是層層遞進的。馬克思從勞動的異化一步步推出了人的異化。人的異化表現在人的類生活類本質的喪失以及人與人的異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的人對動物所具有的優點都變成了缺點。人的能力降低了,人的本質喪失了。

列斐伏爾也講異化,但是他的異化和馬克思是不同的,馬克思的異化是在經濟領域上的異化,而列斐伏爾則從人的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來論述異化。他指出異化從自身來講,是人的勞動產品和本質力量的外在化,使得人自身出現了自我剝奪、分裂和疏遠的趨勢;異化是一種關系的錯誤和顛倒,是人和物的關系的錯亂,其結果就是人不能控制和享有自己的創造物,反而要受自己創造物的支配和制約。異化的普及是方方面面的,列斐伏爾認為異化的三種具體形式是:人的需要的異化;個人與社會關系的異化以及思想觀念的異化。所以“異化就這樣擴展到全部生活,任何個人都無法擺脫這種異化,當他力圖擺脫這種異化的時候,他就自我孤立起來,這正是異化的尖銳形式?!雹傥覀兌贾?,人利用實踐能力在自然界中謀求發展,以完成人作為主體改造自然的生存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人的需要得到滿足,人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人的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異化也在不斷增長,人類在取得源源不斷的實踐成果的同時,又會因為異化而陷入自我喪失和分裂的困境,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但是我們不可否認,人類的發展也正是在這種自我分化的矛盾中不斷完成的。

總的來說,列斐伏爾的異化理論是從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的啟示下生發出來的,是繼承,更是一種超越,他把馬克思的異化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更為廣闊的生活領域。列斐伏爾還認為馬克思低估了異化力量。異化是普遍的持久的。是滲透在人類歷史發展的各個方面的必然力量。但是不管是馬克思,還是列斐伏爾,他們對于異化問題的研究和解決殊途同歸,最終都是指向了一種克服異化的自由全面的人或總體的人的出現。

三、“自由全面的人”到“總體的人”:克服異化,走向人的本真自我

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包括對人、人的本質和異化等問題的探討,其最終旨歸是克服異化,尋求人的本質的復歸而使人真正成為人。列斐伏爾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異化環境之下,提出并闡明了總體人的生成就是消除異化,復歸人的本質的必要途徑。

(一)馬克思的“自由全面發展的人”

面對勞動的異化造成的人自身的異化以及人與他人的異化,馬克思指出,克服這種異化的解決辦法就是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馬克思在其《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了有關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理論。他說:“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本質?!雹诎凑振R克思的說法,人既然是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質,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那么他就必須首先使自身得到全面提高,然后使自己在社會中也獲得良好的發展。具體來說就是,人要想使自己的綜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這個能力包括思考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情感能力。在綜合能力提升的同時,人的需要不斷被滿足。人就能夠反射性地去發揮自己的主觀自覺的能動性,張揚自身的自由個性,進而形成良好的社會關系(主要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三方面的關系)。這是人謀求自由全面發展的動力。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就是人在追尋自身的本質規定性,這種規定性的實現需要勞動或者實踐來完成。所以,對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來說,它實際上就是建立在“實踐、勞動——人的本質”這一思維鏈條上的從片面到全面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從片面的人逐步變成了全面自由的人。這樣的人就是沒有了異化成分的并且本質得到復歸的人。

(二)列斐伏爾的“總體的人”思想

總體的人在列斐伏爾那里就應該是完成了人與自然的高度統一。自然界本身是自在自為、無動于衷的,人憑借勞動實踐能力同自然發生關系,同時也使自己的主體自由性得到充分發揮,就是說,人用自身的創造性活動改造自然界,使本身客觀存在的自然變成了屬人的自然界,即自然界被人化。在這樣的狀態下,人與自然相互依賴,又高度統一?!翱傮w的人就是這樣的一種高度統一的存在,它就是整個自然界。它包括所有物質的和生命的力量,包括世界的過去和未來?!雹劭傮w的人克服了人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的種種對立、片面和分散性等異化形式,實現了人的自由自覺和自然界的自在自為,并將二者統一起來。這樣,人和自然界具有了全面發展的動力。

列斐伏爾指出,總體的人是消除了異化的人。消除異化的方式是人的總體性發展。這就需要消除一切壓抑人、奴役的物化力量,克服人存在的分散性片面性??傮w人的生成將是人類異化的結束,人將真正的回復到人,人的本質也會復歸于人?!翱傮w人的實現,是辯證的否定的歷史,它必須通過異化——也許是異化的最高限度——而擺脫異化?!雹芰徐撤鼱柕目傮w的人是徹底揚棄異化,消除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的對立,達到自然性與社會性高度統一的全面完整的人。這種人的實現需要我們付出總體的行動來完成?,F階段,這種人還不是實際存在的,它還是一個理想化的目標,它似乎是不切實際的,但是我們關于總體人的追求并不是烏托邦式的幻想,它是促使人類與社會進步的動力?!叭艘氤蔀檎嬲饬x上的從事自由自覺活動的人,就要努力恢復人的總體性。對于希望真正解決問題的人來說,可以走的路只有一條,即努力把握總體性的內容?!雹?/p>

總之,不管是馬克思的自由全面發展的人,還是列斐伏爾的總體的人,他們都是提出了一種精神感召,目的是為了使人們懷揣著追求真正自我,復歸人性本質的動力。雖然目前他們所提倡的人還是一種完美理想化的人格,但是在不久的將來,人類的創造性活動一定會讓那烏托邦式的完美幻想成為現實。

注釋:

①復旦大學哲學系.西方學者論《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196.

②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5.

③復旦大學哲學系.西方學者論《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190.

④宋國誠.馬克思的人文主義[M].臺北: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0:35.

⑤復旦大學哲學系.西方學者論《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201.

責任編輯:張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