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胰島素或磺脲類藥物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

2016-07-10 00:57劉燕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6期
關鍵詞:二甲雙胍胰島素

劉燕

[摘要] 目的 分析胰島素或磺脲類藥物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在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間,該院收治的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6例,對照組采用磺脲類藥物聯合二甲雙胍進行治療,觀察則采用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治療后的血糖情況,胰島素指標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與胰島素指標等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并發癥發生率療效顯著低對照組(P<0.05)。結論 胰島素或磺脲類藥物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在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均有顯著的臨床效果,但胰島素聯合應用二甲雙胍治療的臨床效果更為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胰島素;初發2型糖尿??; 二甲雙胍; 磺脲類藥物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3(b)-0033-02

糖尿病主要是因為人體胰島素功能出現紊亂,無法對血糖降低情況進行有效控制形成,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糖尿病,該病的發病率在糖尿病總發病率的90%以上。由于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并未完全的失去胰島素功能,是胰島素功能顯著降低,因此,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主要表現為胰島素降低,一般來說可以通過適當的藥物改善患者的胰島素功能,提高患者胰島素抵抗性,讓患者在藥物刺激下分泌出胰島素,降低碳水化合物對人體的吸收作用[1]。

當前,臨床上治療初發2型糖尿的主要方法為口服降糖藥治療,但是隨著患者病程的延長,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會不斷下降,導致口服降糖藥喪失原有的效果,最終只改行胰島素治療。并且在口服降糖藥治療過程中,患者極易出現酮癥酸中毒、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植物神經病變以及糖尿病足等并發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找到一種臨床治療效果更為顯著,且副作用較低藥物,成為當前初發2型糖尿病臨床治療中高度關注的問題。該文主要就胰島素或磺脲類藥物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在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間該院收治的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92例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齡為36~66歲,平均年齡為(53.6±7.1)歲;病程3個月~2年,對照組采用磺脲類藥物聯合二甲雙胍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齡為37~67歲,平均年齡為(54.3±7.9)歲,病程4個月~3年,觀察則采用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均確診為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且均已排除糖耐量減低異常與空腹血糖受損患者,有嚴重或者急性高血糖并發癥的患者,妊娠與哺乳期患者以及有惡性疾病或者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一般的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磺脲類藥物聯合二甲雙弧進行治療,具體方法為:給予患者降糖類藥物配合二甲雙胍口服治療,讓患者每天服用格列齊特90~110 mg,2次/d服用二甲雙胍,0.5~0.75 g/次,服用1周后可適當減少用藥劑量,醫護人員應該告知患者盡量在飯后服藥,且實時觀察患者飯后2 h內生命體征中的血糖含量,將其與患者空腹前體內的血糖含量值與糖化血紅蛋白值進行對比,以此來了解患者用藥后的治療效果。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用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進行治療,具體方法為:早餐后,對患者進行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30R 0.4 U/(kg·d),1 次/d,同時在餐后,讓患者服用二甲雙胍0.25~0.50 mg/次,3次/d,治療1周后可適當減少藥物服用劑量,并實時觀察餐后2 h內的血糖變化情況,并將其與其空腹血糖指標和空腹時體內糖化血紅蛋白含量進行對比。

1.3 觀察指標

治療期間,檢測患者的餐后2 h血糖含量、空腹血糖含量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觀察兩組患者的胰島素指標改善情況和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獲得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指標變化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在FPG、2 hPBG以及HbAlc等各項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胰島素指標改善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胰島素各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2例患者發生低血糖,1例患者發生周圍神病變,并發癥發生率為6.5%,對照組4例患者發生低血糖,3例患者并發腎病,3例患者出現視網膜病變,并發癥發生率為21.7%,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2型糖尿病是一種由遺傳與環境因素引發的多基因遺傳代謝紊亂性疾病,臨床上又稱之為成人發病型糖尿病,該病病發的主要原因為患者體內胰島素受體缺乏或胰島素分泌不足,進而導致患者體內各類營養物質代謝出現紊亂。初發2型糖尿病發生與發展的基礎,為患者的胰島β細胞受到嚴重損傷,無法發揮正常功能,胰島β細胞功能進行性顯著下降,如果患者的持血糖持續升高則會引發與加速患者胰島β細胞的功能衰竭,當前,臨床上多采用胰島素治療來改善患者血糖指標,以延緩疾病的進展。相關研究顯示,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只有50%,6年會下降至25%,10年后則下降致10%,這類患者如果及時采用外源性胰島素對血糖進行合理的控制,便可消除高葡萄糖的毒性,使用胰島β細胞功能恢復正常,進而得到長期無需藥物進行治療的血糖穩定期。胰島素增敏劑能夠降低患者的高胰島素血癥,減少患者胰島β細胞分泌出的胰島素原,表明胰島素增敏劑,可以通過降低IR的方式,減輕患者體內胰島β細胞的負擔,可在對患者血糖進行有效控制的同時,降低IR,穩定患者的血糖,降低各類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

二甲雙胍是當前2型糖尿病臨床治療中一種比較常用的降糖藥物,該藥物可有效提升初發2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增加患者肌肉、脂肪以及肝臟等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與攝取,抑制腸道的吸收作用,能夠有效調節患者機體糖和脂代謝功能,增強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2]。

磺脲類藥物是臨床上非常用的一種口服降糖藥物,主要是通過藥物刺激患者胰島茁細胞釋放出胰島素,以此來達到降糖的效果。但是隨著患者病情的發展,患者體內的胰島茁細胞功能將會逐步減退,致使降糖藥換去原有藥效,因此,患者服用適量二甲雙弧可藥物,降低肝糖輸出量,加速單糖的無氧分解速度,并阻滯患者胃腸道吸收單糖的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肝臟的胰島素敏感性。外源性胰島素注射治療是減輕患者胰島茁細胞工作負擔的有效途徑,能在定程度上修復作用胰島茁細胞,緩解患者的病情發展,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臨床研究表明,如果初發2 型糖尿病的胰島茁細胞出現代償性功能衰竭,患者極容易出現高胰島素血癥,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而胰島素注射治療,則可以有效避免這種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在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聯合應用胰島素與二甲雙弧,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預后質量,治療效果更加顯著[3]。

該研究表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在血糖水平、胰島素指標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等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聯合應用胰島素與二甲雙弧在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中,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謝登喜.胰島素或磺脲類藥物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2型糖尿病的臨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5,9(4下旬版):143-144.

[2] 張潔香.胰島素或磺脲類藥物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2 型糖尿病療效探討[J].醫學信息,2014,27(11):137.

[3] 李秋芳.胰島素或磺脲類藥物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2型糖尿病的療效[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19):42-44.

(收稿日期:2015-12-09)

猜你喜歡
二甲雙胍胰島素
自己如何注射胰島素
探討二甲雙胍治療老年社區糖尿病的療效
二甲雙胍+克羅米芬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不孕的效果研究
二甲雙胍治療喹硫平致精神分裂癥患者糖脂代謝紊亂的研究
探析二甲雙胍對糖尿病前期的干預效果
門冬胰島素30聯合二甲雙胍治療老年初診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
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
餐前門冬胰島素聯合睡前甘精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效果
臨床常用胰島素制劑的分類及注射部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