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農村低收入群體收入流動的影響因素研究

2016-07-11 13:27石沂哲孔丹于洋李坤費誠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石沂哲 孔丹 于洋 李坤 費誠

摘要:合理的收入流動是推進當代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保障,因而在此基礎上,我國政府部門在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為了打造收入均等化發展空間,應注重在實踐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綜合物質資本、社會保障、人力資本等因素對收入流動現象的影響,增強遼寧農村地區低收入群體的教育工作,并注重逐步推進養老保障制度等的完善,以此來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空間。本文從收入流動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入手,旨在推動當前遼寧農村地區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遼寧農村;低收入群體;收入流動;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0-01

前言

基于“十二五”發展計劃實施的背景下,收入分配問題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且就遼寧省官方網站公布數據可知,到2011年為止,遼寧省最高10%收入戶人均總收入與最低收入戶相比,差距值逐漸上升至8.3倍,同時到2016年為止,收入差距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最終由此影響到了遼寧農村低收入群體整體生活質量。為此,遼寧地區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應著重強調對此問題展開有效處理,由此達到最佳的地區收入分配狀態。

一、遼寧農村低收入群體收入流動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一)人力資本因素的影響

為了實現對遼寧省低收入群體收入狀況的全面掌控,在本文研究工作開展過程中致力于從人力資本角度出發展開研究行為,同時注重在人力資本對收入流動影響狀況進行探究過程中,將人力資本劃分為政治身份、,勞動力數量、職務、受教育年限等多項指標,且注重采取發放調查問卷的調查方法,從而獲知,政治身份人力資本流動中,黨員收入向上及向下流動數值分別占據5.3%、9.5%,而非黨員收入向上流動及向下流動所占比例分別為94%、90%。同時,從受教育年限角度來看,受12年以上教育群體收入向上流動及向下流動的比例分別為24%、19%[1]。此外,從勞動技能角度來看,無技術收入向上流動及向下流動所占比例分別為94%、100%。繼而綜合調查結果中可知,政治身份、受教育年限對遼寧農村低收入群體收入流動狀況無較大影響,而教育年限及勞動技能在收入流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因而當前遼寧省在收入分配調整過程中應著重提高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

(二)社會保障因素的影響

在社會保障對遼寧省低收入群體收入流動影響的調查中,為了精準化整體調查結果,在調查工作開展過程中將政府補貼、醫療費用支出、健康狀況作為衡量社會保障因素的指標,同時綜合問卷調查結果可知,在本次低收入群體調查過程中,將政府補貼劃分為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以上三個檔次,同時發現基于政府補貼為1000以上的基礎上,調查對象中收入向上流動及收入向下流動的人群分別占據39%、12%[2],即從中即可看出,政府補貼措施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低收入群體收入流動狀況,為此,我國遼寧省地方政府部門在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應著重提高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并注重對社會保障制度進行完善處理,由此來滿足低收入群體生活需求。此外,在本次調查過程中發現,收入向下流動的調查對象中,家庭成員不健康的比例占據了51%,即健康狀況對遼寧農村收入流動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為此,應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打造良好的社會發展空間。

(三)物質資本因素的影響

從物質資本影響因素角度出發,農村低收入群體收入流動狀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綜合問卷調查結果可知,本次調查對象中,收入向下流動群體,距離縣城40公里以下的群體占據45%,而距離縣城40公里以上的人群為55%,即交通設施對農村低收入群體收入流動狀況無太大影響。而基于飲用水情況調查中可知,收入向下流動群體中,自來水引用群體為50%,其他為50%,即亦無法反映農村低收入群體收入流動狀況;

第二,從通信技術角度來看,收入向下流動群體中,本戶通人群占據總人數的23%,而其他占據3.9%,即通信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引發了收入流動問題,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整體生活質量,為此,在推進當前農村地區發展過程中應著重提高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并著重宣傳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以此來發揮其積極作用,增強農村整體收入[3]。

二、政策建議

本文在農村家庭收入流動狀況調查工作開展過程中將農村省農村低收入家庭作為調查對象,同時在調查工作開展過程中運用了問卷調查法,從而獲知人力資本、社會保障等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了農村低收入家庭收入流動問題,為此,為了打造良好的農村經濟發展空間,要求遼寧省地方政府部門在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應注重加強對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工作,即安排農村家庭深入到教育環境中,由此來提高自身知識掌握水平及專業技能,最終由此來推進總體收入的增長。其次,在農村收支分配調整過程中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開展亦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在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亦應注重為廣大農村低收入群體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以此來推進其收入流動呈現出向上的發展趨勢。此外,基于農村地區逐步發展的基礎上,為了改善收入向下流動問題,亦應注重推進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即為低收入群體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撐,以此來提升其整體生活質量,并就此縮小農村地區貧富差距。

三、結論

綜上可知,就當前的現狀來看,遼寧省在收支分配工作開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某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實現對此問題的有效處理,要求地方政府部門在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應注重結合人力資本因素、社會保障因素、物質資本因素等對農村低收入群體收入流動狀況的形式,從社會保障制度、經濟發展環境、角度等角度出發,對農村地區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呈現出的分配問題進行有效處理,滿足農村居民生活需求。

參考文獻:

[1]阮敬.中國農村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分享及影響因素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3,12(08):84-87.

[2]羅鋒,黃麗.我國農村家庭收入流動的影響因素分析:1989—2009[J].農業技術經濟,2013,11(08):72-81.

[3]嚴斌劍,周應恒,于曉華.中國農村人均家庭收入流動性研究:1986—2010年[J].經濟學(季刊),2014,12(03):939-968.

作者簡介:石沂哲(1985-),男,遼寧沈陽人,學歷:博士研究生,就讀于索菲亞大學,現有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收入分配、協同創新。

文章需注明:2015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項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