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匈牙利新經濟體制改革模式思考

2016-07-11 13:39鄭永豐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市場調節改革

摘要:本文以匈牙利1968年新經濟體制改革為邏輯起點,對力圖把宏觀經濟的集中計劃同市場調節下國有企業的自主權進行融合這種改革模式進行分析。本文不打算對匈牙利改革的細枝末節進行深入探討,而是意在通過對改革思路的分析,探尋出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改革;集中計劃;市場;調節

中圖分類號:F13/1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01

一、匈牙利新經濟體制改革模式的實踐

從社會主義各國的情況看,匈牙利是經濟體制改革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國家,也是人們所公認的改革比較成功的一個國家。改革之前的匈牙利中央經濟決策中計劃指標仍然起主導作用,生產中追求的主要是數量而不是品種和質量,產銷不對路以致同時造成積壓和匱乏的現象仍然很嚴重,與此同時統一規定的價格同成本及世界市場狀況不相適應,加上結構問題和效率低,國家需要對國內生產和進口的大部分產品給予補貼,短缺始終圍繞著人們?!吧鐣髁x究竟應該走什么樣的道路”,“在什么樣的經濟管理體制下運行”的問題,一直困繞著人們。

匈牙利的改革者們為匈牙利設計了一個三角形的目標模式——匈牙利新經濟體制。三角形的重心就是這一模式運行的所有制基礎:公有制為主導的多種生產資料所有制。而三角形的三條邊即是目標模式的三條原則:實行計劃與市場結合的指導性計劃制度;國有企業應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要使國有企業逐漸成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要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使企業成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主張國家以經濟的方法來實現計劃對市場的指導。

首先,匈牙利的改革者,主張國有企業應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但與此同時,他們又主張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使企業成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因為不給企業自主權,發揮市場作用就是一句空話。但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如何分割作為所有者的國家和作為生產者的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權益。為此,他們提出了兩項分割權利的原則:(1)宏觀經濟決策權屬于國家,微觀經濟決策權基本上屬于企業。(2)國家多控制一些分配權,企業多掌握一些生產權。僅僅只有權力分割是不夠的,沒有相應的責任與利益,企業就沒有積極性和責任性。對此,他們提出,應該把企業物質利益同利潤聯系起來。

其次,新經濟體制的目標集中于提高經濟效率。對于多數改革派來說,蘇聯集團國家所奉行的指令性計劃在匈牙利是失敗的。原因有二,首先匈牙利沒有足夠的技術手段用以獲得和處理海量的經濟信息。所以,結果是由于計劃制定的時候常常脫離實踐的實際需要,進而導致經濟活動出現失誤;其次指令性計劃束縛了企業自主發展的積極性。因此應當取消指令性計劃,變指令性計劃為指導性計劃。他們認為,應該充分發揮商品貨幣關系來調節經濟活動,利用企業之間的關系和市場機制,迫使企業合理配置資源。但是,同時他們又強調企業的局限性,認為企業不可能了解國民經濟全局情況,也不可能顧及全社會利益。為此,主流派反對將整個國民經濟都交給市場調節,而是主張實行計劃與市場結合的指導性計劃制度。

最后,匈牙利的改革者主張國家以經濟方法來實現計劃對市場的指導。因為既然改革要使用市場來優化資源的配置,要使企業在市場中成為獨立的商品生產者,責、權、利相統一,那么就不能再延續使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來調節資源的配置,來管理經濟。用市場來調節資源的配置就只能用工資、價格、信貸等經濟杠桿,來刺激企業不斷調整他們的行動,進而去影響企業的利益。同時主流派也認識到經濟杠桿并不是萬能的,因此,他們還提出,在使用經濟杠桿時要注意它們的協調一致,并且,應該重要限于宏觀平衡,對個別部門、個別產品之間的平衡,一般由市場自動調節來達到,以保證企業之間的充分競爭。

二、對匈牙利新經濟體制改革模式的思考

首先,匈牙利新經濟體制的局限性就在于宏觀決策的范圍過大,使微觀決策受到局限,進而導致市場機制的作用和功能的發揮也受到很大的局限。我們知道宏觀決策的依據是社會偏好,以至還包括許多“經濟外因素”,而微觀決策的依據卻是市場價格、消費者偏好和自身利益。在匈牙利,企業既從屬于市場又從屬于上級,由于這種“雙重從屬”再加上宏觀決策的“優勢”地位企業財務狀況更多是同上級權威機關進行成功的討價還價的結果的函數,而不是市場績效的函數。同時企業處于“軟預算約束”狀態,在面臨任何破產威脅時,它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指望政府的拯救,而且只要企業在與行政機構的討價還價中取得成功,那么即使企業沒有滿足市場的需求,也不會阻止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之間的競爭是微弱的,優勝劣汰的競爭規律和企業的兼并和破產等等都是不可能發生的。由于沒有競爭,或競爭過于微弱,市場機制發揮作用與功能就失去了前提和條件。

其次,匈牙利改革沒有取得實質性的變化的根本原因恰恰是其在保證競爭性市場體系的形成方面沒有取得成效。對于一個商品市場經濟來說,重要的不僅要有一個競爭性的貨物和服務市場,而且要有一個容許貨幣資本橫向自由流動的金融市場。只有建立起金融市場,市場才能起到合理配置資源的作用和實現資源優化重組。在匈牙利正是由于競爭性的市場體系的形成和以金融機構為骨干的宏觀調控體系的形成上的不足,而使得新經濟體制沒有實達到現合理配置資源的目的,客觀上恢復了行政手段的干預。事實上匈牙利的新經濟體制僅僅是協調方式的形式上的而不是實質上的變化,對于當下正在進行市場經濟改革的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在此基礎上繼續前行,深化改革。

眾所周知,在任何社會都是要通過某種特定的管理機制來配置資源。目前來看,配置資源的方式主要就是兩種,一種是用市場,另一種是用行政命令,不能用市場機制來配置資源,就只好用行政命令來配置資源,二者必居其一。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在制度設計上探尋出能夠使市場在資源的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也能夠使政府發揮更好作用的體制機制,從而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

參考文獻:

[1]王云華.論西方市場社會主義思潮對中國市場經濟的影響[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16-21.

[2]弗布魯斯.社會主義經濟的運行問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作者簡介:鄭永豐(1983-),男,遼寧海城人,營口市委黨校副教育長,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猜你喜歡
市場調節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手機報面臨的發展困境及紓解之道
改革創新(二)
可調節、可替換的takumi鋼筆
瞧,那些改革推手
汽油機質調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