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現階段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研究

2016-07-11 13:43郭曉東申建野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模式研究后勤管理

郭曉東 申建野

摘要:在高校的管理中,后勤可以說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近些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國民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和較大的提高,在這種經濟環境和社會大背景下,給高校后勤管理提出了新問題,也面臨著新挑戰。長期以來,我們一貫性地對于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都存在著理論認識誤區和偏差,在實際的工作中又出現著不同操作盲點,如何運用最為行之有效的模式來改變原有的不足,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并迫在眉睫的問題。

關鍵詞:我國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01

一、模式完善緊迫必要

我國計劃經濟主導了2000年之前的經濟模式,而高校后勤又是這一經濟體制下政府包辦的產物,在經濟模式轉變的今天,原有的后勤管理模式勢必將弊端和漏洞百出,也必然會拖慢整體高校教育和管理的改革步伐,是高校整改的一個重要修整項目。從1993年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就已經提出,我國的教育體制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與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科學技術體制相結合、相促進的全新的教育體制。在20年后的今天,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雖然也有了一定的成效和成績,但是就高校的后勤方面來說,還存著許多問題和不足:資金短缺嚴重,后勤集團小社會獨立化、問題處理滯后性、科技手段運用差,甚至還有一些后勤領導干部工作理念陳舊,后勤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低等等,都是困擾著后勤管理模式改革的棘手問題,而后勤不改革,勢必也將拖累了整體高校的改革進程,可見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二、管理模式構成要素

對于后勤管理模式的研究,首先就要掰清后勤管理模式中構成的要素。高校后勤又有別于其它的政府、事為單位的后勤管理,其模式有著獨特性,構成要素也有著不同。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1.首先,管理觀念??梢哉f,對于高校的后勤管理觀念是在長時間的后勤工作實踐中形成并得以總結的。它主要是是對于高校后勤的管理內容、管理對象和管理效績這三方面的科學的、理性的、客觀的認識。這一認識也形成了后勤管理理念中的本質觀、價值觀和質量觀。

2.其次,管理結構。結構的概念是“事物的構成形式及各構成要素之間的比例關系”[1],而高校的后勤管理結構,不僅僅是每一個管理方面之間的比例關系還存在著空間配置、排列順序等,一般來說,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中的結構主要:直線制、職能制、獨立制和矩陣制,以及直線職能制等組織管理模式。

3.再次,管理體制。管理體制是管理機構與管理規章制度結合體,高校后勤的管理體制就是高校的后勤管理機構與高校的后勤管理規章制度的統一體。高校的后勤管理機構通常由決策、執行、監督和審計等部門構成。而高校的后勤管理規章制度或管理規范則是由保障后勤工作的一系列制度構成,主要有后勤總章程,對于工作的制度,以及對于工作人員的管理規范等。但目前的現狀來看,高校的后勤管理,還主要是以領導決策為管理體制的核心,這一核心決定了后勤所有的機構和管理規章的制度和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優越性,但也存在著必然的不足性。

4.最后,管理機制。管理體制就是一種動作方式,在高校的后勤工作中它主要是指協調和調整后勤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它是對于高校后勤管理規律的總結和表現,是高效地發揮后勤管理模式的基礎,是提高后勤管理質量的必要。在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中,不同的機制有著不同的效用,不同的效用又可以決定著后勤工作的質量。這些導向、獎勵和制約機制,可以保障工作部門和人員可以秩序規范、遵章守紀,積極主動地完成相關后勤工作。

三、管理模式制約因素

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在經濟發展迅速又多樣化的今天,不僅僅受其本身的內部結構和機制制約,也受到來自外部的因素制約,像政治體制、經濟體制以及高校自身的教育體制。

1.政治體制。體制決定著教育,或者可以說政治體制決定著一個國家整體的發展方向和性質。我國的政治體制是影響高校教育的最為重要的因素,而高校教育的改變,勢必也會牽動著高校后勤的革新。它決定著高校后勤管理的機制,尤其是后勤管理領導權的調整,影響著整體后勤管理模式的觀念、形式等這也勢必會影響到后勤管理模式的結構、機制甚至是體制架構。

2.經濟體制??梢哉f有什么樣的經濟體制,就有什么樣的后勤管理。在計劃經濟的過去,一切資源和配置,都依靠政府的手段進行調配和控制,后勤的各項機能都不能完全的發揮出來,也制約著后勤管理模式的更新,但在當今的經濟體制下,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們現在行經濟的主導,這也激勵了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變革,也促使著高校后勤走向社會化和相對獨立化。

3.教育體制。教育體制的變革也會牽動著高校后勤體制的轉變。高校的后勤管理是為高校的教育服務的,有什么樣的教育體制勢必也會形成什么樣的高校后勤。自1999年我國高校開始擴招至今,后勤管理的改革也隨之加快了步伐和革新的腳步。為了高校教育體制的革新,后勤管理也必須讓其自身能夠滿足前勤教育的發展,而現今,高校教育的投資絕大部分都投入到教育、教學和科研之中,對于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改變,后勤也只能從自身出發,找尋出路。

四、管理模式問題剖析

高校的后勤管理模式從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就開始進行改革和完善,到日今也已經有二十幾年的歷程,雖然在體制、程序和模式上有創新和補足,但在日新月異的當下,也存在了很多的問題和阻礙高校教育體制革新的方面。

首當其沖就是后勤的管理觀念陳舊。由于我國現行的后勤管理模式,尤其是體制的原因,導致了領導層的決策起來了主要的調整和改變的指導意義的作用,而當下,我國現今的后勤管理領導者,大部分都是六十年代或是七十年代出生,他們生在紅旗下,長在計劃經濟的春風中,這也就導致了領導層決策思想陳舊,跟不上時代,也不會緊隨發展,也就造成了相對的結構失衡和體制落后,結構不合理,在實踐工作中就無法把實際工作有效地落實,體制落后就會拉低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在這些基礎上形成的后勤管理機制也不會健全,更不可能讓整個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步入全新的日歷。

參考文獻:

[1]夏書章.高等教育學講話[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2]陳雪峰.關于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改革與創新的幾點思考[J].經濟師,2010,4.

[3]李團民.高校后勤服務模式走向的探析[J].北方經貿,2010,3.

作者簡介:郭曉東(1970-),男,吉林磐石縣人,高級工程師,吉林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模式研究后勤管理
如何進行小學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創新
考試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高校內部控制的定位與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