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內部審計從業人員入門常見工作失誤及應對措施

2016-07-11 13:49成律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內部審計對策

成律

摘要:結合某國有企業對其所屬的二級單位開展的內部審計若干實踐案例,總結、剖析內部審計從業人員入門常見的工作失誤,并就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內部審計;工作失誤;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01

根據北京國家會計院2013年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內部審計從業人員85%以上是從其他業務部門調入,且60%以上的人員從事內部審計工作年限在5年以內。我國內部審計無論在機構規模、從業人數、還是發展進程上,都與西方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保證審計項目質量的決定因素在于內部審計從業人員的專用勝任能力。如何盡量避免審計從業人員工作中的失誤,提升內部審計工作質量,需要廣大內審從業人員總結經驗,集思廣益。本文結合某國有企業對其所屬的二級單位開展的內部審計實踐案例,分析內部審計從業人員入門常見的工作失誤,并提出應對措施。

一、內審從業人員對內部審計認識上的偏差,造成內審工作被動

傳統內部審計模式普遍存在著“重監督輕服務、重合規輕效益、重查處輕建議、重獨立輕互動”等問題。內部審計從業人員如果始終將被審計單位置于“被檢查”、“被監督”的位置,不注重溝通的態度和技巧,則易造成以下局面:被審計單位與審計組形成對立,采取消極、被動的配合態度,有意識的拖延送審資料提交時間,分批次提供某項被審查業務中的細節性過程資料,內審工作效率低下,審計工作底稿質量平平,審計報告中缺乏建設性的提升管理水平的建議。

如果內部審計從業人員牢固樹立“內審即服務”的工作理念,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工作的“內向性”,幫助被審計單位管理層梳理企業內各項業務流程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以提高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效益和管理效率為目的,將監督寓于管理服務之中,注重與被審計單位的溝通、互動,在發揮內部審計對企業治理“免疫系統”功能的基礎上,提供管理服務與管理評價功能,則可有效化解開展審計工作的被動局面,促進審計組與被審計單位達成“雙贏”。

二、審前準備工作不充分,造成內審工作質量不高

企業內部審計在工作過程中普遍存在“時間緊、任務重”的問題,究其主要原因還在與審前準備工作的充分性不足。某國有企業對其外省的一家高新產業全資子公司開展內部控制審計為例,項目限期為10個工作日。第一天下午飛抵后召開進點會,安排食宿。第二天審計組召開碰頭會,組長對各成員進行了分組、分工,當天審計組按照高新產業工藝流程參觀了該公司的生產車間,由于大部分審計人員初次涉足該行業的審計,現場參觀時間較長。第三天審計組各成員根據分工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列出需要初步審查的資料清單,匯總后提交給被審計單位。第四天被審計單位陸續提交相關送審資料。由此,審計工作實際被壓縮為了不到7個工作日。該次審計項目質量未達到預期,部分業務點到為止,未及深入。

如果審計組重視并加強審前準備工作,則可有效緩解“時間緊、任務重”的問題。針對上述案例,審計組出發前可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1.提前要求被審計單位提交本單位基本情況匯報材料、圖文并茂展示生產工藝的PPT、審計期間內的合同臺賬、制度框架及文本、內部控制自查報告、上級公司批復的預算指標、下達的經濟、技術指標等電子版資料。

2.組織審計組成員,討論審計工作方案,優化原定的工作分組、分工,熟悉被審計單位審前提交的資料,審計組成員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列出初步審查的資料清單,匯總后發送被審計單位,令其在進點會前完成相關迎審資料的準備工作。

3.審計組各人員根據分工的審計事項,結合被審計單位行業特點,搜集準備相關審計標準、依據,如法律法規、國家行業標準、集團公司的制度、被審計單位的制度、上級公司批復的各項指標等。

以此審前工作為基礎,則可提高現場參觀的效率和效果,并提高現場查看的針對性,且審計組在第二個工作日下午即可正式開展審計工作,可比案例中增加1.5個審計工作日。

三、由于審計人員在事項審查過程中未及時取證,底稿完成后統一整理審計證據時疏忽了留取相關證據,造成與被審計單位就審計工作底稿交換意見時審計組處于被動局面

以某公司對旗下某分公司開展財務收支審計為例,某審計人員審查一項外委維修業務,發現合同為續簽,故向前追索,發現第一份合同為立項方式為直接委托,合同約定服務期限是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而乙方單位營業執照中注明的成立時間為2009年12月23日,經對各年度的業務發生情況進行抽查,發現該業務確實自2009年四季度已經有少量發生。對此,審計人員定性被審計單位違規簽訂合同。但該審計人員在底稿完成后,整理相關證據時只復印了合同文本及附件,未對2009年四季度發生的維修業務原始單據進行取證,僅存儲了乙方單位提供的一份記錄自2009年四季度以來的維修項目、費用電子版統計表用于計算維修總費用。在審計工作底稿交換意見時,被審計單位指出第一份合同約定是服務期限為筆誤,應該是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乙方所提供的維修項目統計表中2009年四季度的若干維修項目登記也是筆誤。審計人員再要求調取所有的維修單據,被審計單位未提供2009年維修單據。查結算、付款情況,發現2009年該維修未發生結算(當時乙方單位尚未成立)。故無法充分證明底稿中認定的違規簽訂合同的審計結論,審計組最后取消了該結論。

如果審計人員養成隨手拍照取證的工作習慣,并在審計組內部溝通、審查底稿時,時刻考慮證據鏈的連貫性、充分性,審計證據寧多勿缺,即可避免上述問題,在與被審計單位交換意見時,審計組即可始終處于有理有據的地位,避免被動的局面。

四、結語

對于剛涉足內部審計工作的從業人員而言,工作失誤是在所難免的,對于工作中的失誤,審計從業人員應當辯證的、積極的看待,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歸納提煉,避免在今后的內審工作中再次發生類似的失誤。

參考文獻:

[1]楊書懷.審計學[M].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8.

[2]張慶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職業通用勝任能力框架設計研究——基于問卷調查的分析[J].會計研究,2013,01.

[3]潘薇.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及改善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3,12.

[4]薛菁.強化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探討[J].改革與開放,2010,02.

作者簡介:成 律,男,江蘇常熟人,學歷:本科,畢業于四川大學,現有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審計內控。

猜你喜歡
內部審計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關于職工隊伍穩定的認識和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