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國有石油工程建設企業如何培養國際化項目管理人才

2016-07-11 21:43王振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國際化人才工程建設石油

王振

摘要:在世界經濟全球化整合持續加速的背景下,隨著國有石油工程建設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不斷深化,特別是在當下長期低油價的大環境下,能否培育一批可以同時開展國內和海外業務,能夠在國際舞臺上與一流公司同臺競技的國際化人才,直接決定著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本文旨在分析國有石油工程建設企業如何依據國際工程特點,健全管理體系,完善組織架構、創新培養方法,培養出一批適合國有企業特征的國際化項目管理人才,從而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石油;工程建設;國際化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02

隨著國內油氣產量的逐年遞減,各大油公司都在大力開拓海外市場。國有石油工程建設企業也都將目光瞄向國際市場,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更是新形勢下生存的選擇。然而,這部分企業往往存在有項目,沒人才的問題。所以,挖掘、選拔、培養企業所需要的、高素質的,復合型、開拓型的國際化項目管理人才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國際化競爭能力,為企業發展帶來活力和經濟效益。

一、國際化項目管理人才的特點

(一)國際工程的特點

國際工程是指一個工程項目的某一個方面、某一個階段或全過程的參與者來自不同的國家,并且按照國際通用的項目管理模式和方法進行管理的工程。國際工程項目比國內項目制約因素更多,工藝流程復雜,撬裝化程度強,工程建設周期長,受不可預見的因素增多,尤其是材料的運輸清關和資源國法律,受當地政府的管理和干預。主要特點體現在:1.國際工程是一個跨越多學科的系統工程。2.國際工程是跨文化的國際經濟活動。3.國際工程要求非常嚴格的合同管理。4.國際工程市場風險與利潤并行。5.國際工程市場基本由發達國家壟斷。6.國際工程市場總體上是一個持續穩定不斷發展的市場。7.東道國對用工制度的限制越來越嚴格。

(二)國際化項目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國際工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多元化環境,除了項目本身具有的一次性、獨特性和唯一性之外,國際工程管理又是一門跨多個專業和多個學科的新學科,這些特性的綜合要求對國際工程管理人才的素質和綜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國際化項目管理人才綜合能力要求

國際工程項目遠離本土,施工可變因素多,往往具有語言障礙、文化風俗差異、技術標準差異、安全環保限制、資金緊張、材料短缺、勞務限制等國內難以想象的困難。工程中涉及到組織管理、技術管理、合同管理、物資管理、財務管理等眾多業務,這些都對項目管理人員能力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國際工程項目管理人員應該具備強烈的市場意識,敢于開拓市場應對市場風險并善于轉化風險為收益;熟悉國際工程成本構成,善于策略編標報價中標獲取項目;熟悉國際工程項目管理模式,能夠運用FIDIC合同條件進行合同管理獲取經營效益;有堅實的工程技術,會應用國際技術規范處理工程實施中難題;對市場及費用敏感,實施條件變化對經營收支影響能做到心中有數;善于溝通與談判,能促使合同各方合作并維護本公司利益等能力素質??傊?,對于企業來說,國際工程管理人才應是基于愛崗敬業和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外向型、開拓型、創新型,能按國際標準創精品工程的高級管理人才。

2.國際化項目管理人才知識結構要求

國際化人才知識結構主要包括工程基本知識和國際工程專業知識結構兩個類別。

(1)工程基本知識主要包括三部分:

①工程技術理論基礎。一般指在一個專業領域具有工程師的知識結構和基礎,這個領域可以是土建,也可以是機械、石油(油氣儲運)、化工、水利、電力、通訊等。

②管理學基礎。包括管理學、運籌學、組織行為學、市場學、管理信息系統、工程項目管理、合同管理、工程估價以及有關法律知識等。

③經濟學基礎。包括經濟學、會計學、工程經濟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保險以及公司理財等。

(2)國際工程專業知識主要包括三部分:

①基礎理論部分,即國際工程承包、國際工程法律、國際工程管理模式等基本理論知識。

②項目管理理論部分,即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質量管理、項目成本管理、項目風險管理、項目采購管理、HSSE(健康、安保、安全、環境)管理、項目合同管理、設計管理、施工管理、開試車管理等。

③專業技能部分,即國際工程專業英語聽力、國際工程實用英語口語、國際工程專業英語閱讀、國際工程信函寫作等。

二、國際化項目管理人才的培養途徑

經過對所在企業實際情況分析,認為國際工程項目管理人才培養的途徑一般有:

1.招聘知名高?!埃▏H)工程管理”專業優秀畢業生;

2.利用內外部師資資源進行國際工程管理方面的系統和專題培訓;

3.借助國外或中外“聯合體”承包項目培養國際工程管理人才;

4.利用現有國際工程項目,內部師資采取“技術服務+現場培訓”的方式解決海外項目管理人員不易集中培訓的問題;

5.積極引進第三國和當地優秀的人才。

(一)引進高等學?!肮こ坦芾怼睂I畢業生

該方向的畢業生在學校已經完成了技術和管理相關基礎知識以及專業課程學習,并且具備一定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是企業補充國際化人才的有效來源。該專業畢業生經過短期培訓便可上項目實習鍛煉,輔以現場實踐指導,會很快適應各專業管理崗位的需求,特別是對合同管理、索賠管理等商務方面有很大的補充效益。

(二)針對大項目組織國際工程管理培訓班

國際大項目需求的人力資源往往很龐大,企業通常的做法都是集中優勢力量組建項目經理部執行項目任務。此時,對擬派往項目經理部的人員進行6個月左右的專項培訓顯得尤為重要,一般能夠收到良好效果。培訓內容通常包括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相關課程,還應注意外語強化訓練和有關應用軟件學習。這類學員需要有良好的外語基礎和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所以要經過選拔,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實踐證明,這種培訓方式的“產出/投入”比是非常高的。

(三)舉辦短期專項培訓班

此類培訓班主要是針對部分人員的特需需求進行的專項培訓,這部分人員可以按照專業進行劃分,比如合同管理、投標報價、風險管理、索賠管理、FIDIC合同條件等。培訓班的特點就是時間短針對性強,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通過實踐證明,聘請業內專家以咨詢研討的方式進行座談式培訓效果最佳,能夠提升學員解決問題的實戰能力。

(四)在中外“聯營體”項目中培養人才

石油工程建設企業和資源國公司或是國外公司組成聯營體承攬項目是經常性做法,能夠達到取長補短,獲得雙贏的效果。在以“聯營體”實施項目的過程中,也是向國外公司學習提升的良好機會。企業可以在自身能力偏弱的方面選拔優秀人才參加聯營體的工作,進入核心部門擔當一定的職務,這樣可以參與問題的討論與決策,達到在工作中培養人的目的,切忌只是在聯營體中充當勞務分包的角色。實踐證明,在聯營體中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是學習先進,趕超國際領先的有效途徑。

(五)在工程實踐中培養鍛煉人才

在實戰中學習提升本身就是人才培養最好的方法和途徑。每個人在現場都會遇到許多棘手的問題,因而不應該只要求他們只做好本職工作,更應要求他們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寫成論文或報告,他們在撰寫論文或報告的過程中必然要去學習有關理論、整理有關數據,才能總結出帶有指導性的經驗。一個工程在實施過程中應該陸續出版一批論文或報告,供大家交流學習,在竣工后則應編印論文集或工程總結(包括技術、管理等方面)。

(六)利用國外資源開展“工作式”人才培養

選派一定數量的優秀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赴國際知名工程公司開展為期1-2年的工作式培訓是國際化人才成長較為快速的通道。工作式培訓可以在石油工程建設企業“走出去”初期大力推動企業國際化運營和管理體系的快速成熟。在工作式培訓過程中,不僅學習技術知識和管理技巧,更為重要的學習處理各類問題的新理念和工作作風,并且可以快速提升外語水平。隨著企業的發展,工作式培訓的內容會更加豐富,可以從初期的專業技術培訓逐步擴展到項目管理、HSE專項管理、費用控制等;培訓方式從跟著干,逐步延伸到現場學習和老師上門送教的“走出去、請進來”有機結合的新模式。通過有效實施工作式培訓,可以為企業培養一批緊跟行業發展趨勢的國際化人才,實現國際先進經驗為我所用。

此外,應重視屬地化管理和當地管理人才引進。一般國家都對本國承包商提供各種方便與支持,而對國外承包商設置一些障礙,這就要求承包商要屬地化,充分利用當地人力資源和政策法律環境,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規避風險。這就警示企業要努力采用管理人才屬地化策略,盡量利用當地管理人才,同時可以相互學習。既可以解決國際化工程管理人才不足的矛盾,也可以利用國外資源培養人才。

三、國際化項目管理人才培養的保障措施

1.戰略層面創造良好的人才環境。旨在推進國際化發展的石油工程建設企業應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本”的理念,將國際化人才培養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工程常抓不懈。為了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企業要建立、完善人才培訓制度,形成整套體系,為國際化人才創造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環境是人才得以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社會環境。作為企業的領導,要充分解放思想,深入到人才市場中,挖掘、發現有能力的人才,為企業所用,為企業帶來良好的新活力,注入新生命、新血液。企業的領導者還應更加注重對職工和新人才的培訓和使用,做到按能力分配崗位,這樣才能為企業形成良好的工作結構,發揮每一個員工的優勢。只有不斷加大國際化人才培養投入,通過不斷健全管理體系、完善組織架構、創新培養方法、強化業務實踐、打造特色文化,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才能取得了明顯成效。

2.戰術層面建立完善的培養體系。在使用人才之后,還要注重對人才的培養規劃。人才的成長要經過“培訓——使用——再培訓——再使用”的良性循環機制。培訓時做到因才施教、實事求是,分層次、分批次的培養。培養出能夠適應市場需求和企業特點,并能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復合型人才。同時,訓要做到制度化和多樣化。制度化是指培訓工作的制度化,在培訓工作中,要有一套相應的培訓制度來組織人才培訓,這樣才能做到有序、有效率的進行。對綜合型人才的培訓課按照這樣的方案,一是崗位培訓,針對不同的崗位采取不同的培訓方式。二是送出去培訓??勺屌嘤枌ο蟮綄诘母咝?、大專院?;蛘呤瞧渌髽I去參加培訓,學習先進的管理、組織等優秀經驗、好方法、好技術,取他人之長補自身之短。三是輪換培訓。把要參加培訓的員工進行劃分,分層次、分批次的進行培訓。

3.制度層面建立完善的成長機制。一是要有評價機制。培訓有無效果,人才培養是否見效,關鍵要有一套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對企業員工的考核分成等級遞進模式,由初級上升到中級再上升到高級。結合職工的自身情況和職業生涯,制定培訓計劃、考核目標,給予員工鼓勵,激勵員工的工作績效再上新臺階。二是要有激勵機制。要建立員工績效與政治待遇、工資分配、職業生涯發展等掛鉤的激勵制度。在對員工考核時,根據員工不同的工作績效給予不同的政治待遇。還可以根據員工在工作中努力與否,績效好與否,在工資、酬勞分配時,可以相應地提高獎金,這樣能夠激勵員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三是要有共享平臺。項目的管理水平是靠參建的每個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來體現的,優秀的項目管理思維、理念和經驗是隨著人才流動而傳播的,企業要建立一個有效的人才流動機制和共享平臺,在企業內部、各個子公司之間、不同項目之間促進人才交流,并定期或不定期舉行經驗座談會,組織海外項目回派人員向國內人員傳授海外工作經驗。

四、結束語

總之,對于國際化項目管理人才的培養必須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只有在戰略層面重視國際化人才培養,才能在技術層面和制度層面執行好。同時,在具體培養過程中要理論和實踐并重,有實戰經驗的需要補充系統理論知識,有理論知識的必須參與實戰鍛煉,這樣才能打造出既懂理論又有實戰經驗的綜合性優秀國際化項目管理人才。大量的實踐和案例反復表明,知識型、創新型的國際化人才往往是新理念的創建者、新技術的創造者、新市場的開拓者和新途徑的引領者,也是企業抓住市場競爭主動權,占領新業務發展制高點的必備利器。企業只有搶先取得國際化項目管理人才優勢,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權和制勝權。

參考文獻:

[1]焦瑩瑩.企業人才培養的新途徑:基于勝任力的學習與培訓[J].大眾科技,2008,(01).

[2]孫玉芝.淺談企業人才培養制度的完善[J].山東勞動保障,2007,(08).

[3]蘭教才,蘭偉.對企業人才培養的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8,(17).

[4]侯錦月.淺談現代企業人才培養機制問題[J].商場現代化,2006,(27).

猜你喜歡
國際化人才工程建設石油
石油石化展會
奇妙的石油
延長石油:奮力追趕超越 再鑄百年輝煌
“一帶一路”新形勢下高職英語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基于微課翻轉課堂的職業院校遠程教育創新模式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