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2016-07-11 23:35孫子堯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趨勢現狀

孫子堯

摘要:互聯網金融是一種融合了互聯網思想和技術的金融形式。第三方支付、P2P網貸、在線理財、眾籌融資等都是當前互聯網金融市場的主要業務模式。作為時下一種新興事務,互聯網金融有著多元化觸及領域,且有大量尚待認知、了解與研究的地方,對我國經濟也有著利弊同在的影響。本文結合當前實際,嘗試性地分析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討論了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其日后發展趨勢的預判,旨在推動互聯網金融的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現狀;問題;趨勢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2

引言

金融行業向來深受互聯網產業喜愛。,隨著互聯網金融市場不斷擴大,國內幾間大型互聯網公司都大規模地向金融行業發展,涉及的領域包括了貸款、基金、支付、理財等。2014年,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明確指出了互聯網金融在我國正式全面化發展,標志著我國互聯網金融進入了普及且深入社會經濟生活的時代。

一、我國互聯網金融體系發展現狀

(一)網絡銀行領域。在我國,1996年招商銀行率先推出了網上銀行業務“一網通”;后于1997年,帶有交易功能的網銀正式面向社會大眾開通;隨后“四大”國有銀行也相繼開通了網銀業務。發展至今,網銀業務和手機銀行在網絡銀行領域的整體滲透率,已超過八成。同時,各互聯網巨頭公司紛紛向民營銀行領域進軍,由此可以預見網絡銀行領域在未來將呈現出更為激烈的競爭局面。

(二)網絡證券領域。1996年,我國證券營業部開始試行網上委托業務;1998年,江蘇省證券機構正式實施并完善了網上交易系統;2000年,證監會正式頒布網絡證券領域的管理辦法——《網上證券委托暫行管理辦法》,明確對網絡證券業務作出了詳細規范。當前國內證券交易業務,網絡渠道和手機渠道已得到全面普及,網上開戶、證券商城等相關配套體系已逐步走向完備,互聯網化程度較高。其中,不僅保險、基金、信托公司相繼開辟網絡銷售渠道,而且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如“淘寶網”、“天天基金”等電商平臺也先后開展了保險、基金信托等銷售業務,而且采取了極為便利、高效的形式:線上手續費比線下便宜,客戶可以直接從余額寶等貨幣基金份額中,即時抽調出資金購買金融產品,再結合手機客戶端APP的無縫銜接,使客戶能夠即時了解投資資產的價值動態。由此可見,網絡證券領域的興起將在極大程度上推動我國基金、信托等產業產品的銷售增長,促進相關產業蓬勃發展。

(三)網絡保險領域。1997年,我國首家保險網站開通;2000年,中國太平率先開通電子商務網站;2013年,阿里集團聯合平安集團、騰訊控股聯合發起第一家網絡保險公司——眾安在線財產保險。當前憑借支付寶變便能購買保險金融產品,并與理財產品相掛鉤。

(四)P2P網貸領域。2006年開始發展,截至2014年末,P2P網貸投資者已超17萬人次,交易規模達數百億。不過P2P網貸風險較大,2014年至2015年期間,出現了大量P2P網貸網站倒閉、負責人失蹤等事件,給相關投資者造成了損失。

(五)虛擬貨幣領域。其中主要是“比特幣”產業火爆,中國投資者是購買比特幣的主要群體。2013年,央行發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將比特幣定位于網絡虛擬商品,不承認比特幣的貨幣功能。隨之比特幣價格出現較大波動,國內眾多互聯網企業先后放棄對比特幣的支持。據大勢來看,目前虛擬貨幣領域前景仍不明確,尚待成熟。

(六)民間眾籌領域。眾籌領域在我國互聯網金融產業鏈中屬于較“年輕”的組成,尚不夠成熟,仍處在發展初期,其配套信用擔保機制和風控機制也不夠完善,存在較大風險。目前,主要投資目光集中在創意產品、演藝活動和創新產品等新興標的團購模式。

(七)第三方支付領域。主要是以“支付寶”和“財付通”為主要代表,即電商網站能提供擔保功能的模式占據主流。2015年度,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20386.4萬億,支付寶占據“半壁江山”,而且支付寶推出的余額寶業務所擁有的資產規模已超6200萬億,與之綁定理財的“天弘貨幣基金”也因此成為我國最大的貨幣基金。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的問題

(一)相關立法缺失。我國現有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如《銀行法》、《證券法》等都是面向實體金融來制定的,在處理互聯網金融相關問題時顯得十分無力,至今尚未出臺針對互聯網金融市場特點的法律法規,這就造成了新融資業務如眾籌融資、P2P貸款等無相應法律文件可以依托或是監管。而對于第三方支付領域,政府雖然已出臺相關臨時性的網上支付業務管理制度,但部分新興領域,如虛擬信用卡支付和二維碼支付等仍未有針對性的管理政策,法律規制問題仍屬空白。另外,為避免傳統金融風險而制定的杠桿率、資本充足率等規定,并不能完全適用于互聯網金融。倘若出現經濟糾紛,亦無一部專門、明確的法律法規來保障投資者的應有權益。

(二)監控手段不足?;ヂ摼W金融的交易結算和交易信息的傳遞都在虛擬的電子世界中進行,使市場信息存在很大的風險。加之對參與主體是否合規缺乏有效驗證,加大了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風險。如目前對于P2P網貸平臺準備金不足等違規行為,沒有設置資本約束,也沒有具體的系統核查;又如第三方支付機構在辦理大額資金過程中不需要進行必要的安全校驗;甚至是互聯網金融滯留資金,也沒有開展有效跟蹤,導致互聯網金融風險累聚。

(三)存在技術風險。我國互聯網金融架構中所采用的一些軟硬件系統及設備均從國外引進的,國內在此方面的自主研發設計能力嚴重不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金融設備極度匱乏,由此造成國內互聯網金融長期存在不安全因素。而金融市場在薄弱的網絡監管體系、自由的網絡通訊、不成熟的加密技術和身份識別技術以及各種各樣突至而來的電腦黑客等互聯網環境中,不僅存在上述技術風險,且缺乏相應解決方案。

三、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概述

結合當前發展現狀與互聯網金融特點來看,筆者認為我國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趨勢將呈現如下局面:

(一)首先是與傳統金融相結合、互補,共同發展?;ヂ摼W金融和傳統金融是互補關系,互聯網金融的巨大創新改變了金融生態,促使金融產業都向互聯網金融轉型,目前我國各大銀行不僅推出了網絡銀行、微信銀行等電子銀行業務,而且也推出了互聯網形態的、與貨幣基金合作的理財產品。所以,我國研究互聯網金融的學者們認為,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相融合共同發展是未來趨勢,網絡金融將為金融機構和客戶提供多元全方位的服務,金融業將向業務集成化、多元化、綜合化的趨勢發展。以“四大”國有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銀行也正積極迎接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挑戰,不僅充分利用電商巨頭作為其進軍互聯網的入口,以帶動銀行產品銷售方式的變革,產生更多機會,還全面拉開了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機構相合作,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的數據處理能力,結合傳統金融機構的風險防控、內部控制能力,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中,互補共贏、融合共生。

(二)其次是逐步實現去重量化。網絡技術使本有物理空間的實體產品和服務虛擬化了,也就無形中實現了去重量化,網絡平臺可以替代現實生活中的產品服務,很多工廠、銷售終端、營業網點等實體店將會消失,經營成本將大幅降低。如唱片業就由于網絡在線音樂的推出,不需要經歷刻錄、包裝、銷售與運輸環節,只需數字化的文件即可。這樣一種去重量化趨勢,在出版行業也同樣存在。網絡數字化信息提到了紙張上的文字、圖片信息。同樣,在購物、支付、打車、社交等領域也相繼出現去重量化趨勢。借助互聯網平臺化成本、海量用戶、創新、快捷、便利等優勢,傳統行業將被不斷顛覆。以銀行金融為例,新形勢下銀行也正積極迎合互聯網技術發展的趨勢,以互聯網模式來改造業務,如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使得很多金融業務在手機上便可快速完成,這對銀行的物理網點影響甚大,對此,銀行應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和人們需求的轉變,適當縮減營業網點,積極開通移動互聯網平臺上的銀行業務,進一步實現銀行金融機構的去重量化。

四、總結與建議

基于上述可知,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道路可謂是機遇與風險并存,因此,在一面推動其有序、健康發展的同時,應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其風險機率。如,加快互聯網金融立法及監管體系建設。具體地說,就是要加快互聯網金融立法進程,盡快出臺針對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針對電子交易安全性、合法性加快立法步伐,同時出臺相應的數字簽名和電子憑證有效性的標準和條件;對參與主體設置門檻,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制定市場準入體系;嚴厲懲罰網絡金融犯罪,避免網絡金融犯罪的發生。其次,要針對互聯網金融確立明確的監管體系?;ヂ摼W金融簡單的說就是將金融業務延伸、滲透到互聯網中,其風險主要潛藏在涉金融業務方面,因此,保監會、央行、證監會和銀監會等部門也要加大對互聯網金融業務方面的監管力度,建立匹配的協調機制,聯手建設和推廣互聯網金融業務。

參考文獻:

[1]趙燕,張成虎,王雪萍等.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動力機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2).

[2]譚榜平,朱洪興.互聯網金融之第三方支付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3(35).

[3]湛維明,王佳,何志強等.大數據時代下的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評級綜述[J].科技經濟導刊,2015(4).

猜你喜歡
互聯網金融趨勢現狀
初秋唇妝趨勢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趨勢
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