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解決中國對外傳播困境的途徑之人才海外培訓

2016-07-11 00:21江平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外語受眾人才

江平

摘要:新中國對外傳播經過60多年的發展已具規模,但相對于中國日漸提升的國際地位,當前我國對外傳播仍身陷困境。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與國際傳播能力存在巨大反差,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對外傳播人才的缺乏。人才的缺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從培訓的角度,探索通過加強海外培訓來提升對外傳播人才的能力,從一個層面解決中國對外傳播的人才困境。

關鍵詞:對外傳播;海外培訓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1

一、加強對外傳播人員的海外培訓可以在一定層度上打破中國對外傳播的困境

筆者所在的中國外文局承擔的便是黨和國家的對外宣傳任務,旗下幾十家媒體,如中國網、北京周報、人民中國等等也日感自身對外傳播能力與國家綜合國力的發展差距越來越明顯。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首先是要解決人才的問題。俗話說,人才是第一資源,是第一生產力。要打造一支專業的對外傳播人才隊伍,就必須加強對這只隊伍的培訓。我所在的人事部通過近年來的不斷調研、不斷探索,在對外傳播人才的培養方面找到了一條解決路徑,這就是海外培訓。

二、對外傳播人才需要海外培訓是因為對外傳播工作需要國際化的復合型人才

當前的世界,政治經濟全球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各國之間的交往和相互依存程度不斷加深,而國際傳播和輿論斗爭的形勢也日益復雜。目前的中國,需要與國際社會進行良性溝通,對外傳播工作正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也對外宣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隨著工作要求的提高,對外傳播工作者不僅要精通外語,解對象國文化、受眾的特點,還要具有專業的傳播工作技能,必須成為一名國際化的復合型人才。

首先,要駕馭外國語言。世界有2000多個民族,幾千種語言,而西方語言文化一直占據著強勢的地位,外國人接受、理解中國的信息還存在很大的語言和文化障礙,對他們進行傳播,只能是依靠對象國的語言。必須做到語言優美、才能吸引受眾、打動受眾,生硬、枯燥、口號式的語言容易招人反感。

其次,要熟悉國外受眾。外國受眾在社會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方面與我們存在著一些差異。所以對外傳播工作者必須熟悉不同的文化背景,受眾的特殊愛好、新聞觀念、價值取向、判斷標準,不能把中國的一套照搬到外國去。

再次,要精通傳播技藝。要能夠在傳播方法、表現形式上推陳出新,吸引和打動世界范圍內的受眾,就需要對外傳播工作者具有世界一流的水平,能夠與國外主流媒體相抗衡。這里的傳播技藝包括翻譯技術、新聞采寫技藝,還有先進的傳播理念、得體的交際方法,使具有中國特色的傳播技藝能夠得到外國人的喝彩。

三、海外培訓在對外傳播人才培養中的獨特作用

對外傳播工作者要想具備以上所述的高素質,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培養、厚積薄發,也需要采取特殊的手段。海外培訓工作是提高對外傳播人才素質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在國外,學員在課堂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無時不刻處在外語的包圍中,能促進將外語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學會用他國的方式進行思考。一些學員還在課余時間參加當地的社團活動,為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創造機會。一般而言,通過幾個月的學習生活,學員們在外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都能有較大進步,能夠得心應手地應付國外的學習和工作。外文局是國內外語翻譯行業的主管部委,即使這樣,也時常能夠感到局內部分翻譯專家,尤其是這些年成長起來的年輕專家,在對外宣傳、對外出版中在語言方面存在較多問題,中式思想、中式風格大量存在。通過所屬中國翻譯協會組織專家對國家英文報刊《中國日報》的統計,抽樣的2011年100份報紙中,平均每份《中國日報》都有超過100處的地方用詞、用語與地道英語存在偏差,很多地方甚至嚴重影響了文章的表意。這說明,我們的外語人才必須到語言對象國去接受環境的熏陶,去糾正他們語言中的中式因素。

(二)熟悉國外的民意國情。要想滿足千萬里之遙的讀者的要求,就要抓住當地人所關注的內容和語言。參加境外培訓的學員,都能根據自己的觀察、接觸,去了解對象國的文化特點、外國人的日常生活、城鄉間的風俗習慣、閱讀者的思維方式,對對外傳播工作進行一些新的思考,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中國翻譯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從事翻譯工作的人員中有過國外留學經歷的人員不到百分之二十,很難想象一個看著中國的電視,讀著中國的報紙的人,能夠將中國的聲音向外國人地道地表達,完全正確地傳播。

(三)學習西方先進的傳媒經驗。西方媒體長期主導世界輿論,與其數百年新聞傳播業的發展積累和專業化水平是分不開的。到境外院校和媒體學習見修,能夠借鑒他們先進的經驗,為我所用。外文局學員通過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學習出版,在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和密歇根州立大學學習新聞,親身感受到了國外新聞出版的理論與實踐。還有到美國蒙特雷高級翻譯學院、瑞士日內瓦大學和德國美因茲大學等知名翻譯類院校學習專業翻譯的學員,其翻譯水平更上一層樓,能較快的接近或達到國際水準。

(四)了解海外媒體的對華報道。能夠以一名游學外國人的身份去接觸海外媒體,親身感受其關于中國的報道,收集有關的資料信息。此外通過接觸國外傳媒界人士、國外雜志和網站,也可以進一步找到我國的外宣媒體與西方主流媒體的差距,雙方報道之間的異同,通過對比,抓住要領,力圖爭先。

(五)解決業務工作的具體問題。學員還可以利用在海外的條件,從國內帶著課題過去,在國外開展研究,解決業務實踐和研究中的問題。同時還可以直接在國外從事采訪、報道等工作,把采編成的報道發表在外宣刊物和網站上,這樣就使海外培訓直接促進了業務工作。

參考文獻:

[1]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年鑒[M].外文出版社,2011.

[2]中國媒體的國際進程分析[M].對外傳播研究中心.2011.

作者簡介:江 平(1983-),男,四川成都人,專業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猜你喜歡
外語受眾人才
人才云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