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大都市理論在河南省情下的適用性分析

2016-07-11 01:15白玉慧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適用性河南

白玉慧

摘要:鄭州航空港區是首個國家級的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相關規劃指出其目標是建成國際化的航空大都市。約翰·卡薩達教授提出的航空大都市理論模型雖具理論先進性,但基于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國情提出,并未在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和河南這個內陸城市得到檢驗。為此,立足河南省情,從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論證了航空大都市理論在河南土壤里生根、發芽、成長的可行性。

關鍵詞:航空大都市理論;河南;適用性

中圖分類號:F56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1

一、引言

2013年,經國務院正式批復,鄭州航空港區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國家級航空港綜合實驗區,并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總體規劃(2014-2040)》中明確將其建成生態智慧的航空大都市,為現代產城融合發展提供示范。航空大都市理論由約翰·卡薩達教授提出,在實踐中表現出理論的先進性。但該理論基于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國情提出,并未在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和河南這個內陸城市得到檢驗,因此分析了其在河南省情下的適用性。

二、航空大都市理論概述

1.航空大都市理論內涵

航空大都市的概念由約翰·卡薩達(John D. Kasarda)教授提出,是指以機場為中心的城市經濟區,甚至向外延伸25公里,在結構上與傳統都市類似,后者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外圍是大量通勤者居住的郊區,而航空大都市以機場為中心,外圍是交通走廊、航空相關商業、住宅項目的集群[1]。

區域經濟學教授曹允春給出的定義:以空港為核心,以高附加值、高航空依賴度、強外向型的臨空產業為經濟發展載體,以高收入、高國際比例的空港居民為社會發展構成并伴有高消費能力、高流動性的航空旅客,以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協調完善為生態特點,突出全球通達性、地域吸引力、臨空產業輻射力、空港社會創新力、多元文化融合力、區域國際影響力的空港周邊區域,強調以人為本的空港、產業與生態和諧發展的新型城市形態[2]。

可見,航空大都市是城市的部分區域,其基礎設施建設、土地利用及經濟均以機場為中心,由核心層的航空城、由此向外延伸的走廊、航空相關產業集聚及居住產業組成。

2.航空大都市的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單純交通設施—機場

機場在城市邊緣,功能單一,主要作為城市對外交通系統的部分。此時機場規模小,客貨運量小,經濟容量不大,由政府部門負責管理和運營,主營業務以航空服務為主。機場附近存在旅館、銀行、餐館等設施,但相互之間聯系較小。

第二階段:綜合性質—航空城

隨著機場規模擴大、客貨運量快速增長和航線網絡化,機場開始發揮其聚集效應和擴散效應,逐漸與臨近區域融合形成臨空經濟高度集中區域,最終具備完整的城市服務功能和自我組織能力。從機場到航空城的轉變是附加的功能和空間。

第三階段:新的城市形態—航空大都市

這是城市化作用下產生的一種新型城市形態,該區域的布局形態:空港內有限的空間均支持高租金的活動,類似于市中心;空港圈外各類活動和園區的土地利用規劃,以時間敏感程度排列;空港本身以各種軌道和公路交通方式與城市其他地點連接。

三、航空大都市理論在河南省情下的適用性

航空大都市理論在一些發達國家和中國的部分城市不斷得以運用,如北京首都航空城、美國孟菲斯航空城、德國法蘭克福航空城等。但河南屬于中國中部地區,其機場與區域經濟情況與發達國家、中國其他省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有必要針對河南省情分析航空大都市理論的適用性。

1.天時

航空大都市的突出特點是不斷吸引眾多與航空業相關行業在其周圍及交通走廊地帶集聚,河南已具備航空大都市形成的天時。

首先,在全球網絡化和速度經濟驅使的21世紀,商業競爭法則是現代經濟時代的“快魚吃慢魚”,航空運輸顯現出巨大的時空收斂性,成為新一輪的經濟增長點,這為河南省鄭州航空港區發展航空經濟帶來了新契機。其次,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術革命的革新,全球正進行新一輪大規模的產業轉移,發達國家產業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東部沿海產業正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鄭州航空港區地處中原,多式聯運(航空、鐵路、公路)功能日趨完善,不斷吸引國內外電子信息、生物制藥等國際知名企業聚集,呈現出航空關聯產業和航空樞紐建設互動發展的良好局面。最后,鄭州機場初步形成干支結合的樞紐航線網絡結構,達到中等樞紐機場水平,其貨郵吞吐量增速多年居全國大陸大型機場首位,展示出航空貨運蓬勃的發展態勢。

2.地利

航空大都市建設的前提是機場的運營規模和網絡通達性。鄭州航空港區具備建設成全國甚至全球性區域交通樞紐的條件。此外,航空大都市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密集的人口和區域經濟的發展。以鄭州為中心畫圓,半徑為500KM,人口在全國占比30%,GDP在全國占比27%;半徑為1000KM,人口占比達56%,GDP占比達51%;半徑為2000KM,人口占比達90%,GDP占比達95%,可見鄭州航空港區所處區位具備建設航空大都市的人口基礎和經濟基礎。

3.人和

由于鄭州航空港區區位優勢顯著、發展前景廣闊,國內外航空公司及貨代公司紛紛入駐,UPS、聯邦快遞、DHL、“四通一達”等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已入駐,充分展現鄭州航空港區超高的人氣。此外,鄭州航空港區得到了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經國務院批復,鄭州航空港區上升為國家戰略;隨后,河南省政府積極造勢,強力推動促進發展,力爭通過3-5年的發展“打造大產業,形成大樞紐,塑造大都市”;鄭州市政府通過《鄭州都市區總體規劃(2012-2030年)》將國際航空大都市定位為鄭州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結語

河南已經呈現出不斷吸引著眾多與航空業相關的行業在其周圍及交通走廊地帶集聚的天時條件,機場的運營規模和網絡通達性的地利以及各級政府的支持的人和態勢,已具備航空大都市理論落地的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約翰·卡薩達.航空大都市:21世紀的商業流動性與城市競爭力[J].城市觀察,2013(2):25-34.

[2]曹允春,沈丹陽..以空港為核心構建航空大都市的關鍵要素研究[J].港口經濟,2013(1):42-47.

本項目得到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基金資助,項目編號:YK2014-12

猜你喜歡
適用性河南
強調簡潔和適用性 MICHI by Rotel X5/X3合并功放
法治護航 讓“游河南”更愜意
出彩河南
小議階級分析理論的適用性
河南:嚴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線”
河南:過大年,逛廟會
三集一體機在西北地區適用性分析
河南:走進就業的春天
放歌河南
新一代車上轉換裝置在廠礦企業鐵路運輸中的適用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