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承接航天產業轉移的模式選擇與要素條件優化研究

2016-07-11 01:21田曉靜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產業轉移新興產業

摘要:我國航天技術的應用已經輻射到新材料、新能源、計算機、生物技術、精密制造等民用領域,尤其是戰略新興產業領域,為眾多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近年來,河北省積極響應國家“軍轉民”戰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正通過各種模式承接航天產業的轉移,吸收、轉化航天應用技術,大力發展航天技術裝備、衛星應用、衛星導航、新能源和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本文主要分析航天產業轉移的模式,及不同模式下河北省承接、吸收、轉化航天產業所具備的條件、能力及不足,并針對不足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產業轉移;新興產業;轉移模式;要素條件

中圖分類號:F259. 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2

新一輪“軍轉民”布局下,航天兩大集團即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積極調整和優化航天科研能力結構,立足全社會布局提升一般配套和加工能力,對航天產業進行轉移與擴散,這給區域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一、模式選擇分析

航天產業的發展與眾多新興產業關聯密切,近年來河北省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和節能環保等戰略新興產業,積極承接航天產業轉移不僅有利于河北省航天產業本身的發展還有利于促進相關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目前,河北省承接京津尤其是北京的航天產業轉移主要采用以下三種模式。

(一)園區模式

“工業園模式”也可以說是航天產業“軍轉民”布局,各省市承接中國航天科技、中國航天科工兩大集團航天產業轉移的基本形態。目前河北省各地市已經建成或正在規劃建設一批具有航天特色的產業園區,如:

1.廊坊固安航天產業基地:該基地先后建成了衛星導航產業園、航天科技產業園等,目前該基地已經初具規模,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為龍頭,包括衛星導航產業在內,初步形成一條集航天技術研發、加工、應用、服務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2.滄州航天神州太陽能光熱產業園: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投資興建,總投資16億元,占地300畝,主要建設集熱管制造廠房、試驗研發中心、科技推廣中心、檢測中心、動力中心、演示場等,全部建成后,可以形成30萬支/年的中高溫太陽能集熱管生產能力,銷售收入30億元,利稅達5.2億元。

3.唐山遵化航天育種產業示范基地:由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航天育種研究中心提供技術支持,主要包括太空育種繁育、太空農業休閑觀光、太空農業生產示范、航天農產品加工配送四大區域,建成后成為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集太空蔬菜生產、航天育種研究、太空農業觀光、航天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大型高科技農業產業園區。

除此之外,河北省還有一批尚在規劃建設階段的航天特色產業園區,例如石家莊衛星導航產業園,保定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廊坊三河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唐山曹妃甸航天新能源產業園等等。

(二)項目模式

圍繞航天器的制造、總裝和系統集成測試,形成了種類繁多材料與配套零部件生產,而隨著我國航天器發射量的不斷增加,相應的生產項目任務量也急劇增加,北京的很多加工配套企業基于擴大規?;蚪档蜕a成本的考慮,開始向周邊轉移。河北因為地緣優勢,成為這些加工配套企業的首選。例如:北京航天振邦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在廊坊開展的精密機械加工項目,北京航天凱撒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在保定開展的輕質剛性鋁合金襯塑復合管道項目等。

(三)技術入股合作共建模式

該模式主要指技術領先的航天產業轉出一方,以技術作價入股直接投入承接轉移的企業,或與合作企業共建實體,轉出方按照合同規定比例或股份進行分紅。目前,河北省許多參與航天產品配套零部件加工及材料供應的企業正積極與航天相關企業采取交叉投資、技術入股等合作共建模式開展深層次合作,在優勢互補中共同發展。

二、要素條件分析

河北省具有承接航天產業轉移的先天地理優勢條件,但無論軟硬環境、創新資源方面仍存在不足。這些問題與不足極大地限制了河北省對航天產業轉移的承接能力和可持續發展力,也不利于相關新興產業的發展。

(一)硬環境條件

1.地域交通條件

河北省地域交通優勢明顯。河北省環抱北京,東與天津毗連并緊傍渤海,具有承接北京及天津航天產業轉移的優越地理位置,而且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大力發展交通事業,現有高速公路、鐵路通車里程均占到全國前列,并在全省11個地級市全面貫通高鐵建設,著力打造“一小時交通圈”。優越的地理位置,及京津冀通信、交通、物流一體化的發展,大大降低了京津冀三地間的接受差異和產業轉移成本,極其有利于河北省承接京津尤其是北京兩大航天集團的航天產業轉移,并進一步促進相關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

2.基礎設施條件

河北省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不斷發展,但是就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無論是供水、供電等公共工程性基礎設施,還是學校、醫院等社會服務性基礎設施與北京、天津相比均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教育和醫療方面無論是相對數量還是質量上均差距巨大。供水供電是企業生產運營的關鍵因素;教育、醫療和生活環境等配套設施是吸引各類人才的重要因素,河北省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基礎設施條件落后,這嚴重削弱了河北省對航天產業轉移的吸引力。

3.資源環境條件

河北省的自然資源中礦產蘊藏、海洋海涂、能源資源等都比較豐富,但水資源過度開發嚴重,缺水形勢嚴峻,產業結構仍屬偏重型,能源能源的開采與加工供不應求,入不敷出。當然由于航天產業屬于知識、技術及資金密集型產業,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不強,因此自然資源對河北省承接航天產業轉移的影響力相對較小。

近年來,河北省治理環境污染的形勢甚是嚴峻,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也成為河北省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這也是河北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也就要求河北省在承接航天產業轉移時必須考慮環境保護問題,必須優先選擇低污染、低能耗的環節。

(二)軟環境條件

2014年河北省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壯大戰略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推動衛星導航、遙感數據應用等空間信息技術產業化。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契機,確定了40個產業園作為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及產業轉移的平臺,并出臺了一系列法規和政策,例如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健全重點項目服務和保障機制的意見》《關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千人計劃”人才在河北創新創業的若干措施》《關于鼓勵民口單位和民間資金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通知》等,為促進航天產業轉移、落地與發展提供了較好的軟環境條件。

但是河北省各地區的產業規劃基本都強調借勢京津冀一體化,加大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力度,存在地區產業布局雷同,園區建設相似的問題,在承接航天產業轉移過程中區域內部的激烈競爭極大地增加了承接轉移的成本,也不利于產業集群的形成與做大做強。

(三)創新資源條件

1.人力資源條件

河北省人口數量豐富但高端人才匱乏。河北省勞動力總量豐富,2014年河北省的城鎮單位就業人員達到656.18萬人。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地區的工資水平遠遠高于河北地區,圖1為2005—2014年北京與河北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對比情況,可以看出北京的工資水平是河北工資水平的兩倍以上,2014年北京城鎮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達到10.34萬元,而河北地區僅為4.62萬元。因此,河北充沛的勞動力資源和北京的高勞動力成本,推進航天產業中的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生產制造環節向河北省轉移。

但是我們也應該客觀地認識到,雖然河北省的勞動力總量大、成本低但勞動力質量也偏低,高端研發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嚴重短缺,遠遠不能滿足知識、技術密集型航天產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航天產業高端、高附加值環節向河北省轉移。

2.創新經費條件

河北省創新資金投入不斷增加,但與國家平均水平仍有較大差距。技術創新能力是承接航天產業轉移的重要條件之一,而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科技活動規模和科技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標。近年來河北省的R&D經費支出水平不斷增長,2014年河北省R&D經費的支出金額達到313.1億元,但只占全國R&D經費的2.4%,排名16;R&D經費投入強度僅有1.06,排名20,遠遠低于2.05的國家平均水平,與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甚至山東等?。ㄊ校┎罹嗑薮?。

三、發展優化建議

(一)科學規劃,協調管理

省市兩級規劃科學合理布局,尤其是各地市規劃之間避免競爭,協同發展。無論是航天產業的布局規劃還是航天相關園區的建設規劃都需要科學合理,省級規劃應充分考慮各地市的優勢劣勢統籌布局,設立專門的協調發展部門,打通上下及同級平行通道,建立協調機制,避免各地市之間的重復建設與惡性競爭,建立引資合作機制,促進各地市之間形成協同發展模式。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企業和居民生產經營、工作、生活的共同的物質基礎,是承接航天產業轉移的必要條件,河北省應繼續加強交通運輸、機場、港口等交通設施的建設,完善“交通網絡”;加強欠發達地區供水排水,供氣供電設施的建設;加強科教文衛等服務性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在園區建設過程中教育、娛樂、醫療等配套設施的建設也必須提高完善,增強園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三)加強引進項目的甄別

河北省的資源環境條件要求其在引進航天產業項目時應特別加強對項目的甄別,盡量排除那些技術水平一般、環境污染型的項目。除此之外,針對河北省新興產業分布分散、部分產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在選擇航天項目時,應優先選擇能夠與承接地的產業形成關聯效應的項目,完善提升承接地的產業鏈條,最終產生產業集聚效應。

(四)提高人才質量

航天產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產業,航天技術的實施需要大量的高端科研人才與高技術人才,所以承接地必須能夠提供充足的科技人才保障。一方面應積極引進高科技人才,通過搭建人才交流平臺,項目合作人才互動,聘請兼職,提高科技人才引進待遇,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的離崗晉升政策等方式吸引人才;另一方面,企業通過建立員工培訓制度,加強對在職員工的職業培訓,提高員工職業素養及科技創新實踐能力。

(五)加大創新投入

河北省的R&D經費投入處于較低水平,一方面應繼續加大政府財政的科技經費支出,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稅收優惠的杠桿作用刺激企業加大R&D經費投入,夯實創新基礎,并積極引導企業R&D經費投入的結構向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傾斜,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對承接技術的吸收、消化、升級能力。

參考文獻:

[1]豆建民,沈艷兵.產業轉移對中國中部地區的環境影響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11):96-102.

[2]樊俊花,張洪娟.河北省承接航天產業能力分析[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4(16):48-49.

[3]陶瑞.河北省承接航天產業轉移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

[4]袁欣.航天技術轉移之衛星導航產業[J].中國軍轉民,2013(04):64-67.

作者簡介:田曉靜(1982-),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課題: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航天技術產業化助推河北省戰略新興產業加速發展的路徑與對策研究”(編號:SQ141098)

猜你喜歡
產業轉移新興產業
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及關鍵問題研究
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大國崛起
新興產業市場績效提升的現狀及建議
在新興產業看小元件如何發揮大作用
山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實證研究
新興產業
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