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改增”對浙江經濟的影響分析

2016-07-11 01:27蔡琴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蔡琴

摘要:“營改增”作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前期試點已取得積極成效,本文結合浙江省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發現截至2015年,浙江省全省納稅人累計減稅303.52億元。良好的減稅效果使得地方財政收入受到一定沖擊。此外,“營改增”帶動了經濟轉型升級,促使浙江省出現“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的大趨勢。

關鍵詞:“營改增”;減稅;經濟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2

一、“營改增”試點情況

2012年1月1日,“營改增”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拉開序幕,2012年8月1日至年底,“營改增”試點擴大至包括浙江省在內的10省市,截止2013年8月1日,“營改增”已推廣到全國試行。2014年1月1日起,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至此交通運輸業已全部實施“營改增”。2016年5月1日起,中國將全面實施“營改增”,營業稅將退出歷史舞臺,增值稅制度將更加規范。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共計592萬戶,比上年增加182萬戶;其中一般納稅人113萬戶,小規模納稅人479萬戶。累計實現減稅6412億元,其中,試點納稅人因稅制轉換減稅3133億元,原增值稅納稅人因增加抵扣減稅3279億元。據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國首家合資投資銀行)的報告顯示,當所有行業完成“營改增”后,企業預計可節稅9000億元,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0.4%。

浙江省于2012年12月1日開始實施“營改增”,并取得了積極成效。省國稅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浙江省已有31.86萬戶納稅人先后納入試點范圍,涵蓋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其中小規模納稅人的戶數占81.65%。全省納稅人累計減稅303.52億元。其中,“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因稅制轉換累計減稅182.97億元,原增值稅納稅人因增加進項抵扣減稅120.55億元?!盃I改增”納稅人中,超過78.59%的納稅人稅負不同程度下降,小規模納稅人減負效應尤為明顯。

此外,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國稅部門服務對象共273萬戶,因“營改增”增加13.19%,辦稅廳窗口服務量比2013年1000萬次增加287萬次,增長28.7%。

二、“營改增”對浙江省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

營業稅屬于地方稅種,其收入歸地方政府所有(鐵道部、各銀行總行、各保險總公司集中繳納的部分歸中央),而增值稅屬于中央地方共享稅種,按照中央和地方之間75%:25%的比例分成。盡管“營改增”試點期間收入歸屬保持不變,即原歸屬地方政府的營業稅收入改征增值稅后仍全部歸屬地方,改征增值稅稅款滯納金、罰款收入也全部歸屬地方。但營業稅作為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營改增”的減稅效果必然會使地方財政收入受到一定的影響。

浙江省的營業稅收入從2007年的495.05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397.2億元,增長了1.8倍?!盃I改增”之前,增長率基本穩定在15%左右(具體見圖1),2012年12月1日實施“營改增”之后,2013年營業稅收入增長率跌至0.6%,2014年增長率也只有5.8%,說明“營改增”的減稅效應非常顯著,營業稅的地方主體稅種地位受到削弱,營業稅收入的減少必然會導致浙江地方財政收入的大幅降低。

“營改增”后歸地方政府享有的增值稅收入增長率也明顯下降(具體見圖2),從2011年的15.8%降至2012年的9.7%,2013年繼續降低至5.3%。這也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地方財政的減收。

據浙江地稅數據顯示,2013年,浙江省地稅收入為3067.02億元,同口徑增長9.67%。2014年地稅收入為3329.5億元,增長8.56%,增速有所降低。這直接證明了“營改增”對地方財政收入的沖擊。

三、“營改增”對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影響

1.打通了制造、流通業與服務業間的增值稅抵扣鏈條,促進產業分工

“營改增”前企業外購服務所含營業稅無法抵扣,為避免重復征稅,企業更愿意自行提供所需服務,導致生產性服務內部化,不利于服務業的專業化分工和產業分離。例如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在“營改增”前自己承擔了多項附加值較低的業務。在“營改增”的激勵下,中南卡通將業務進行拆分,并分設了四個公司,各公司相對獨立運作,分工更為專業,效益明顯提升。

正如中南卡通的實踐一樣,“營改增”后,為生產企業提供服務的倉儲、包裝、配送等第三產業業務部門從生產企業分離,或生產企業內部服務轉由外包服務均不增加稅負,使企業以更低的成本從社會獲取更加專業化的生產性服務支撐。企業通過主輔分離、專業化協作方式,優化業務結構,最大限度享受“營改增”紅利。這不僅促進了企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外部化程度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生產制造部門專注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培育,有效促進三次產業之間專業化分工程度的提升和結構優化。

2.形成良好產業引導效應,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

“營改增”提高了服務業競爭力,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對第三產業保持穩中有升的勢頭發揮了積極作用。據浙江統計信息網數據顯示,2007-2015年浙江省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持續增加(具體見表1),尤其是“營改增”后,第三產業增長加快,占GDP的比重從2011年的43.8%增長到2015年的49.8%,4年時間增長了6個百分點。

2014年浙江省三次產業比重為4.4:47.7:47.9,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015年三次產業比重為4.3:45.9:49.8,第三產業高出第二產業3.9個百分點,相較上年比重提高1.9個百分點,呈現“三二一”產業結構態勢,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15年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7%,與“十一五”時期相比,該比率上升18.4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整體來看,浙江省出現“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的大趨勢。

參考文獻:

[1]克拉瑪依市財稅課題組,賈慶昌,賈康,段凌云,何健,苗玉東,黃璟莉,許文,方鵬.營改增對克拉瑪依市的經濟影響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14,No.259737:3-11+16.

[2]謝路一.“營改增”對地方經濟發展影響分析——以深圳市為例[J].地方財政研究,2015,No.12604:17-22.

[3]馬念誼,黃浦林.“營改增”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5,No.267341:57-59+65.

[4]甘泉.“營改增”對地區經濟的影響及對策——以浙江省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2015,No.79419:33-3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