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河南省國有企業改革路徑探析

2016-07-11 01:31趙連生曹莉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監管體系委托國有資產

趙連生 曹莉

摘要:新一輪國企改革最重要的目標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但是,從國家到國資委再到國企必然存在一個多層級的委托代理鏈條,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標函數不一致、信息不對稱,導致外部性無法內化進而產生的委托—代理的低效率問題一直是困擾國有企業發展的桎梏。文章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要進行徹底的所有權改革,并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激勵機制和外部約束機制。

關鍵詞:國有資產;委托-代理;監管體系

中圖分類號:F279.24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2

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標志,我國啟動了新一輪國企改革。2014年11月13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豫發〔2014〕25號)正式印發,對河南新一輪國企改革作了全面安排和部署,標志著河南省完成了對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目前,河南省國有企業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布局結構等方面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國有企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管理粗放,創新能力不足,市場競爭力不強;國企改革進展不平衡,改革氛圍不濃、動力不足,改革措施不配套、不落地問題突出?!笆濉睍r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窗口期和機遇期,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對于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破除體制障礙、增強國有企業競爭活力,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中原夢,推動河南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章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新要求,立足于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就全省新一輪國企改革的方向、舉措、重點和機制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力爭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我省國企改革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河南省國有企業改革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在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河南省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新要求新精神,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培育了一批合格市場主體,組建了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和投融資公司,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國有經濟穩步發展,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

第一,運行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截止2015年底,國有經濟穩步發展,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截至2015年底,全省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2.4萬億元,凈資產7400億元,省管企業資產總額9900億元,;凈資產2580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500億元,上交稅費190億元。

第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持續深化。截止2015年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達30戶,國有經濟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大力推動國企改制上市,建立省管上市后備企業數據庫,初選入庫企業63戶,5戶在新三板成功掛牌。中原證券完成H股增發,募集資金25億港元。在7戶省管國有獨資企業實施外部董事制度,選聘外部董事16名,完善了法人治理結構。

第三,培育了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全省國有企業戶均資產規模由2004年的0.6億元增至2013年的4.4億元。資產總額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3戶;100億—1000億元的企業10戶。9戶企業進入2013年中國企業500強,其中省管企業5戶。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連續3年進入世界企業500強。

第四,國有企業風險防范意識增強。截止2015年底,省管企業通過市值管理、資產證券化、產權交易等實現融資619億元,有效降低了財務杠桿。水投集團、國控集團、農開公司等企業發起和參與設立基金20余支,募集資金200多億元。投資集團發行我省首家永續票據等創新型融資產品,全年融資110億元。各企業牢固樹立“底線”、“紅線”意識,認真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二、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委托-代理問題的產生

委托-代理理論強調實現企業經營者職業化,倡導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把企業看作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圍繞著風險分配所作的一種制度安排。其核心問題是研究委托人如何是在利益相沖突和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下設計有效的契約,從而“激勵”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實現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我國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機構正是在此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根據“統一所有,分級代表”的管理模式,政府作為委托人,由國資委代表政府履行國有資產的出資人職責。

我國國有資產總量規模龐大,截至2015年末,不包括國有金融類企業,我國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資產總額已超過117萬億元。很明顯,國資委直接經營管理規模如此巨大的國有資產是不現實的,因此國資委又將國家給予授權代理的國有資產再次委托授權給予國有資產運營機構(其下面是國有資本參股或控股的各種類型的國有投資企業)。也就是說,從國家到國資委再到國企必然存在一個多層級的委托代理鏈條。在這種多重委托關系,在中間環節上必然會出現同時是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現象,由于每個經濟主體目標函數的不一致,加之信息的不對稱,則必然導致兩者利益沖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交易費用高,代理效率低下。作為經濟人,代理人可能選擇利用手中職權,通過權錢交易等形式進行尋租并從中獲取隱性收入以實現自身收益最大化,這無疑會增加國企的代理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多層次的委托代理關系增加了利益分享的主體,拉長了的委托與代理距離必然導致各個代理層級代理人的權力與義務被稀釋,最初委托人的目標得不到實現,代理效率隨代理層級的增加而不斷降低。

第二,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人控制嚴重。作為國家的代理人的政府或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一般主要通過向國企委派高管的方式達到控制目的。但是在現實運作過程中,相應的管理部門沒有足夠的資源對國企經營者的投資決策、融資決策、定價決策、多元化決策實施逐個監督,由于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因此導致對高管行為約束不足。由于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性以及相關制度的不健全,企業內部治理機構不完善,外部治理機制缺乏,都使得國有企業經營者的決策和行為難以被監督和制約,從而出現嚴重的內部人控制與治理結構失衡的現象。

三、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河南省國有企業改革路徑構建

沒有相應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國有資本多級委托代理鏈的運行就不會有效,重新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對于國有資產所有權的權限,統一各級政府層面的國有資產的核心權利束,少部門間談判所帶來的交易費用,建立真正的對國有資本的運營效率負責的市場主體,這是創新國有資產監管模式、國有資產運營效率的重要途徑。

第一,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建立差異化經營者激勵機制。對國企進行分類,明確不同國企的功能定位,應是全面深化國企各項改革的邏輯起點。將全省國企分為競爭類、功能類、公共服務類三大類型,分別設置不同的企業發展目標、改革要點、股權結構和考核重點,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提高改革的針對性、監管的有效性、考核評價的科學性。

第二,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穩步提高市場化選聘比例。目前的職業經理人市場無法滿足國有企業的競爭性需求,應逐步形成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行業協會,建立科學的職業經理人評價機制和信譽機制,通過權威的市場中介機構對職業經理人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為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的合理流動搭建平臺。

第二,拓展深化各項改革試點工作,深入推進企業內部改革。適時擴大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繼續開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擴大試點范圍。探索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穩步提高市場化選聘比例。利用當前形勢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快建立健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機制,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第三,合理安排高管薪酬,完善激勵機制。注重效率,堅持薪酬分配和業績考核緊密掛鉤的制度,科學設定基本工資、績效和任期激勵的結構;企業的功能定位、產權結構、經營規模等因素應納入薪酬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形成差異化薪酬管理體系;合理配置高管職位的行政任命和市場選拔結構,明確不同性質高管的職責,根據經營者的身份和選拔方式確定其薪酬水平。

第四,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企業內外部治理機制建設。明確黨組織在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完善重大事項決策程序。在競爭類國有獨資的省管企業中逐步推進外部董事占多數的董事會建設,加強戰略、薪酬、審計等董事會專門委員會建設,探索從現職企業領導人員中選聘一批經驗豐富的同志轉任外部董事,降低經營者的代理成本,約束經營者行為;完善企業內部監督體系,企業集團要建立涵蓋各治理主體及審計、紀檢監察、法律、財務等部門的監督工作體系,強化對子企業的縱向監督和各業務板塊的專業監督,確保內部監督及時有效。

參考文獻:

[1]河南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官方網站.

[2]羅建綱.委托代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創新[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3]劉洋.委托代理理論視角下國有資產管理分析[J].經濟視角,2005(10):29-31.

作者簡介:趙連生(1962-),男,河南輝縣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工作單位:河南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曹 莉(1980-),女,河南洛陽人,經濟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經濟管理,工作單位: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工商管理系。

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5B158,項目名稱:新常態下河南省國有資產監管體系構建研究。

猜你喜歡
監管體系委托國有資產
淺析新形勢下的國有資產管理
關于國有資產資本化改革
關于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建議
治理現代化:委托制下的權力清單制
招標代理中的授權委托——以案說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