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聯苯醚二甲酸和鄰菲啰啉構筑的單核鋱(Ⅲ)配合物:熒光性質及對Fe3+的發光傳感

2016-07-12 12:57張德春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16年9期
關鍵詞:二甲酸首都師范大學懸浮液

張德春,周 鑫,李 夏*

1.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 100048 2.首都師范大學化學系,北京 100048 3.湖南工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系,湖南 衡陽 421002

2,2′-聯苯醚二甲酸和鄰菲啰啉構筑的單核鋱(Ⅲ)配合物:熒光性質及對Fe3+的發光傳感

張德春1,2,3,周 鑫2,李 夏2*

1.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 100048 2.首都師范大學化學系,北京 100048 3.湖南工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系,湖南 衡陽 421002

鋱配合物;熒光;Fe3+

引 言

分子識別是主體與客體之間存在某種較強或較弱的作用力而產生的選擇性結合。陽離子識別是超分子化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以金屬配合物作為主體化合物的設計和識別逐漸成為了一個熱點[1-5]。熒光化學傳感器是指隨著待測物的加入體系的熒光光譜發生較明顯變化的物質。由于熒光化學傳感器具有靈敏度高、檢測方便、快捷和價廉等特點,在環境和生物體中檢測金屬離子得到了廣泛的應用[6-10]。由于鐵、鈣、錳和鉀等金屬離子對生命體具有重要影響, 尤其鐵在生物體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備受關注。鐵元素與人的生命活動息息相關:具有造血功能, 在血液中還起運輸氧和營養物質的作用;鐵在代謝過程中可反復被利用參與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及各種酶的合成,促進生長;如果鐵質不足可導致缺鐵性貧血,免疫功能下降和新陳代謝紊亂。因此如何快速、準確地識別鐵離子非常重要, 而使用熒光分析的方法檢測鐵[11-13]并被廣泛應用到工業生產中的例子較少[14-15]。

1 實驗部分

1.1 試劑及儀器

Tb(NO3)3·6H2O由純度為99.99%的相應氧化物與酸反應制得。2,2′-聯苯醚二甲酸(2,2′-H2oba),丁二酸、鄰菲啰啉(phen),CaCl2,Pb(NO3)2,FeCl3,CdCl2,CoCl2,NiCl2和CrCl3等試劑均為分析純,通過商業途徑購買且使用時未經進一步純化;實驗用水為二次蒸餾水。

Elementar Vario EL元素分析儀;EQUINOX 55型紅外光譜儀,使用KBr壓片;Bruker Smart APEXII CCD單晶衍射儀;日立F-4500型熒光分光光度計。

1.2 配合物的合成

稱取0.3 mmol 2,2′-聯苯醚二甲酸、0.2 mmol鄰菲啰啉、0.2 mmol Tb(NO3)3·6 H2O,0.1 mmol丁二酸,加入8 mL去離子水,NaOH水溶液調節體系pH 4~5,將該混合溶液置于25 mL反應釜中,密封,在170 ℃時加熱3天,降至室溫。過濾,得到無色棒狀透明晶體0.070 g,產率是66.60%。按C52H35N4O11Tb(1 050.76), 元素分析理論值(%): C, 59.39; N, 5.33; H, 3.33。實際值(%):C, 59.07; N, 5.41; H, 3.52;IR(KBr), σ/cm-1:756, 865, 1 102, 1 216, 1 294, 1 410, 1 450, 1 558, 1 584。

1.3 晶體結構的測定

選取0.45×0.15×0.09 mm的單晶,置于Bruker Smart APE XII CCD X-ray單晶衍射儀上,用經石墨單色器單色化的MoKα(λ=0.71 073 ?)輻射作為激發波長,在室溫下收集衍射數據,經吸收校正,采用SHELXS 97和SHELXL 97程序由直接法解出晶體結構,由理論加氫法確定氫原子的坐標,并對氫原子和非氫原子分別采用各向同性和各向異性溫度因子進行全矩陣最小二乘法修正。

1.4 金屬陽離子識別

用去離子水配制 1.0×10-2mol·L-1的硝酸鹽或氯化物的金屬離子水溶液(Ca2+, Pb2+, Fe3+, Cd2+, Mn2+, Co2+, Ni2+, Cr3+, Al3+, Ag+, Ba2+, Mg2+, Sn2+, K+)備用。

分別稱取10 mg鋱配合物,依次加入到上述15種10 mL 1.0×10-2mol·L-1的金屬陽離子水溶液中,各超聲30 min, 在室溫放置3 d;以336 nm激發波長,在300~750 nm范圍檢測熒光。

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分別檢測:濃度分別為0,1.0×10-4,5 .0×10-4,1.0×10-3,5.0×10-3,1.0×10-2,5.0×10-2mol·L-1的Fe3+對鋱配合物災光的影響、共存離子對Fe3+識別的影響及不同pH值(4.0~9.2)對Fe3+識別的影響。

2 結果與討論

2.1 配合物的晶體結構

圖1 配合物中Tb (Ⅲ)離子的配位環境,對稱操作:#1 -x+1,y,-z+1/2

Fig.1 Coordination enviro nment of Tb (Ⅲ) ions in complex.Symmetry codes: #1 -x+1,y,-z+1/2

2.2 配合物的熒光性質

室溫下, 在熒光分光光度儀上測試了配合物的固態激發和發射光譜。配合物在紫外燈照射下發射強的綠色熒光。以Tb3+對應于5D4→7F5躍遷的最強發射峰546 nm為監測波長,測得配合物在200~500 nm范圍內的激發光譜。該激發光譜包含兩個疊加的寬吸收帶[圖2(a)]。寬吸收帶位于200~370 nm之間(最大吸收波長為284和336 nm),為配體的π—π*躍遷。金屬離子窄的吸收帶出現在385和395 nm處。配體寬的吸收帶明顯強于Tb3+的f—f躍遷窄吸收帶,這說明通過激發配體,能量傳遞給Tb3+,導致Tb3+發光是有效的。在激發最大值336 nm激發下,測定配合物在400~750 nm范圍內的發射光譜[圖2(b)]。配合物顯示出Tb3+的特征發射。最強發射峰位于546 nm,為Tb3+的5D4→7F5躍遷,因此配合物在紫外燈的照射下發出強烈的綠光。第二強度的發射峰位于489 nm,對應于5D4→7F6躍遷。位于584和622 nm處的弱發射峰分別對應于Tb3+的5D4→7F4,5D4→7F3躍遷。

圖2 配合物的激發光譜(a)和發射光譜(b)

Fig.2 Excitation (a) and emission (b) spectra of complex

2.3 配合物對金屬離子的識別

將充分研磨后的配合物粉末加入到濃度為1.0×10-2mol·L-1含有不同金屬離子(Ag+, Al3+, Ca2+, Cd2+, Co2+, Cr3+, Fe3+, K+, Mg2+, Na+, Ni+, Pb2+, Sn2+, Mn2+或Ba2+)的水溶液中,經超聲分散30分鐘并老化3天,得到穩定的懸浮液。利用熒光光譜儀,設定336 nm為激發波長,記錄上述各種懸浮液在350~750 nm波長范圍內的發射光譜,如圖3所示,各懸浮液的熒光光譜峰型大致相同,只是強度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顯示了對金屬陽離子依賴的熒光性能。比較配合物中Tb3+在545 nm(5D4→7F5)處熒光發射強度的變化,當加入Mg2+, Pb2+, Na+和Ba2+后,配合物熒光顯著增強,增強幅度為Na+>Pb2+>Mg2+>Ba2+,而加入Ag+, Al3+, Ca2+, Cd2+, Co2+, Cr3+, K+, Ni+, Sn2+或Mn2+后,配合物懸浮液的熒光存在不同程度的減弱,但是當加入Fe3+后,配合物懸浮液的熒光發射峰幾乎全部消失??梢钥闯鯢e3+的加入使配合物的熒光強度高靈敏猝滅,這可能是由于Fe3+的加入,抑制了能量從配體到稀土配離子的轉移,使配合物發生了熒光猝滅。由此, 基于熒光猝滅機理,配合物能夠高效的檢測Fe3+,可作為Fe3+的熒光探針。

圖3 不同金屬離子對配合物熒光光譜的影響

2.4 配合物對Fe3+的識別

為了進一步研究Fe3+對配合物的熒光影響。分別稱取10 mg鋱配合物,加入到10 mL濃度為0,1.0×10-4,5.0×10-4,1.0×10-3,5.0×10-3,1.0×10-2,5.0×10-2mol·L-1的Fe3+水溶液中,利用熒光光譜儀,在相同的檢測條件下,記錄了Fe3+和配合物懸浮液的熒光發射光譜,如圖4所示,隨著Fe3+濃度的增加,Tb3+在546 nm處的熒光強度逐漸減弱;當Fe3+濃度為1.0×10-3mol·L-1時,猝滅效率達到了97%。并且在紫外燈的照射下,在加入Fe3+后配合物綠色熒光完全消失,如圖4插圖,證明了配合物對Fe3+有著較高的熒光敏感性,并且能夠進行肉眼可見識別。當Fe3+濃度為5.0×10-4mol·L-1時,能夠觀察到熒光強度非常明顯猝滅,因此,配合物對Fe3+的檢測限是5.0×10-4mol·L-1。

圖4 配合物在不同濃度的Fe3+[0~5.0×10-2(a→g)]溶液中的發射光譜; 插入圖: 熒光強度與離子濃度的柱狀圖

Fig.4 Emission spectra of complex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Fe3+.c(Fe3+)/(mol·L-1)=0~5.0×10-2(a→g) Inset: Histogram of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nd ion concentration

2.5 共存離子對識別Fe3+的影響

基于上述研究結果,促使更深入地研究配合物對Fe3+的高效選擇性與抗干擾的檢測能力,通過下述競爭實驗,向配合物懸浮液中加入濃度為1.0×10-2mol·L-1的(Ag+, Al3+, Ca2+, Cd2+, Co2+, Cr3+, K+, Mg2+, Na+, Ni+, Pb2+, Sn2+, Mn2+或Ba2+),再加入濃度為1.0×10-2mol·L-1的Fe3+,經超聲分散30 min并老化3天,并對其進行熒光檢測。結果顯示,當加入除Fe3+外的其他離子后,配合物中心Tb3+的5D4→7F5的躍遷發射強度被不同程度的改變,并且強度變化大致與已測2.3基本一致;而再加入Fe3+后,發射強度幾乎猝滅完全(圖5)。這說明,只有Fe3+能夠對配合物的熒光強度產生最強的猝滅結果,且不受其他金屬離子的干擾,即使有其他金屬離子共存,配合物對Fe3+識別仍具有較高的選擇性和較好的抗干擾能力。

圖5 配合物在多種金屬離子共存下的競爭實驗(λex=336 nm)

2.6 pH對識別Fe3+的影響

研究了pH對配合物選擇性識別Fe3+的影響。pH 4.0和5.0是由濃鹽酸稀釋實現;pH 7.4是tris-HCl溶液,pH 9.2是四硼酸鈉體系,pH 5.8,6.9和8.0是磷酸鹽體系。如圖6所示,配合物在不同物質配制的pH 4.0~9.2的溶液中熒光發射強度不同,鹽酸和tris-HCl體系使熒光增強的,而四硼酸鈉體系和磷酸鹽體系對熒光是減弱的。但當向配合物所在的體系中加入Fe3+后,配合物的熒光都完全猝滅。這充分說明,在不同物質的酸堿性介質中,配合物對Fe3+識別具有良好的抗干擾能力,并且在生理環境pH 4.0~8.0范圍內仍然試用。

圖6 熒光強度與pH的柱狀圖

3 結 論

[1] ZHU Yu-lian, HUANG Tao, ZHANG Qi, et al(朱玉蓮,黃 韜,張 岐,等).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無機化學學報), 2011, 27(8): 1471.

[2] Tan H L, Li Q, Ma C J, et al.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5, 63: 566.

[3] Hou Y L, Xu H, Cheng R R, et al.Chem.Commun., 2015, 51: 6769.

[4] LI Xiang-hong, ZHAO Xin-di, Lü Kang-le, et al(李襄宏,趙鑫帝,呂康樂, 等).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無機化學學報), 2011, 27(2): 303.

[5] Shi P F, Zhao B, Xiong G, et al.Chem.Commun., 2012, 48: 8231.

[6] Shi P F, Hu H C, Zhang Z Y, et al.Chem.Commun., 2015, 51: 3985.

[7] Wang Y N, Zhang P, Yu J H, et al.Dalton Trans., 2015, 44: 1655.

[8] Hao J N, Yan B.Chem.Commun., 2015, 51(36): 7737.

[9] Liu F H, Qin C, Ding Y, et al.Dalton Trans., 2015, 44: 1754.

[10] FAN Fang-lu, JING Jin-qiu, CHEN Xue-mei(范方祿, 靖金球, 陳雪梅).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無機化學學報), 2015, 31(3): 548.

[11] Yang C X, Ren H B, Yan X P.Anal.Chem., 2013, 85: 7441.

[12] Hou G G, Liu Y, Liu Q K, et al.Chem.Commun., 2011, 47: 10731.

[13] Tang Q, Liu S X, Liu Y W, et al.Inorg.Chem., 2013, 52: 2799.

[14] Dang S, Ma E, Sun Z M, et al.J.Mater.Chem., 2012, 22: 16920.

[15] Zheng M, Tan H Q, Xie Z G, et al.ACS Appl.Mater.Interfaces, 2013, 5: 1078.

[16] Huang B F, Sun T, Sharifzadeh Z, et al.Inorganica Chimica Acta, 2013, 405: 83.

[17] Tang L, Fu F, Wang J J, et al.Polyhedron, 2015, 88: 116.

[18] Mei C Z, Li K H, Li H H.Z.Naturforsch, 2012, 67b: 1191.

(Received Oct.2, 2015; accepted Feb.25, 2016)

*Corresponding author

A Mononuclear Terbium(Ⅲ) Complex Constructed with 2,2′-Oxybis (benzoic acid) and 1,10-Phenanthroline: Fluorescence and Fluorescent Sensing for Fe3+ion

ZHANG De-chun1,2,3, ZHOU Xin2, LI Xia2*

1.School of Life Sciences,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2.Department of Chemistry,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3.Department of Materials & Chemical Engineering,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ngyang 421002, China

Terbium complex;Fluorescence;Fe3+

2015-10-02,

2016-02-2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471104)資助

張德春, 1976年生,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化學系博士研究生 e-mail: zhangdechun2006@163.com *通訊聯系人 e-mail: xiali@cnu.edu.cn

O644.1

A

10.3964/j.issn.1000-0593(2016)09-2841-05

猜你喜歡
二甲酸首都師范大學懸浮液
首都師范大學
抗生素替代品二甲酸鉀在養豬業中的應用
重介質懸浮液中煤泥特性對分選的影響分析
二甲酸鉀的應用及其替代抗生素的研究進展
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噴霧干燥前驅體納米Al 懸浮液的制備及分散穩定性
二甲酸鉀在養雞生產中的應用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征稿簡則
分選硫鐵礦用高密度重介懸浮液特性的分析研究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工業絲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